近來看到一序列證書相關的新聞,從網上摘錄一部分:國務院在8月份取消了房地產經紀人、註冊稅務師等11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而據人社部負責人透露的最新情況,今年11月,國務院將再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對於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準入類職業資格,明年將一律取消。減少職業資格的許可和認定,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一項重要任務。清理和規範職業資格考試,給勞動者提供更大的自由擇業的空間,市場也隨之變的更加有活力。而對於求職者而言,面對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扎紮實實地學好本專業的知識,多參加一些相關的社會實踐,才更能在競聘中佔據優勢。「不唯證書憑能力」才是硬道理。(http://legal.china.com.cn/2014-10/24/content_33861078.htm)
這讓我想起不久以前物理治療認證的一些討論(信息是道聽途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消息說,物理治療師的職業認證還需要通過由某協會組織的考試才能認證,建議成立全國物理治療師資格認證考核專家委員會。
其實,我一直在考慮,為什麼要設置這樣的職業資格考試,比如執業醫師考試、治療師資格考試。是不是通過了就是合格的,沒有通過就是不合格的?如果按照這樣的標準,我想可以有個測試值得嘗試:讓現在的專家教授每年來考一下,看看是不是合格。也許有人說,他們記憶力不好了。我想問:這些考試是在考記憶能力還是考臨床執業能力?如果他們考試前也需要複習,或者過不了,或者拿不了高分,那麼這個考試能夠說明什麼?
既然這個考試不能衡量一個人的執業能力,那麼,設置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因為這是健康相關,我們需要尊重健康而多設一個關卡,讓某些機構某些人有事可做?
如果說是為了準入,那麼,這樣的考試和大學幾年的課程和相關考試相比,什麼更全面、更能說明問題呢?為什麼不能變為:大學畢業(entry-level)就可以申請獲得相關從業資格合法從業?難到大學修來的那些分數不比一次考試(或者是4-5門的考試)更有說服力?如果這樣都有疑問,那麼為什麼不直接去質疑學校的培養資質呢?如果我們的大學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是不能被認可獲得相關資質的,那麼是不是該讓大學領導來座談一下了?
我知道現在的畢業生中有不少考不過的。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問題?我們大學出了問題?還是考試不搭邊?以後我們的大學教育要不要設置一門專業資質考核試題研究學組以增加我們畢業生的考試合格率?
當然有一些特例,那就是跨學科的。我想跨學科在一些國家,那是必須要完成entry-level的學習才能跨的。但不管怎麼樣,尤其是不能通過一個考試就去認定是否滿足了行業的準入標準。而且中國人似乎最不怕考試了。只要有題庫,有什麼不能考的?如果可以這樣思考,醫學,包括物理治療師的資格考試的設置又是為何呢?
回過頭來考慮那種建議:由學會來負責資格認證考試。學會或許可以作為註冊執業的機構,但是為什麼由他們來認證執業能力或者資質呢?轉為學會來考核又是什麼作用呢?現在很多學會都有類似的血統,尤其是都有類似的管理模式的血統,轉到學會又會帶來什麼好處呢?會不會是換湯不換藥?
不過有幾類人群也許需要再考試:1是長期做非臨床工作,現在想回過來做臨床工作的。這部分人曾經可能是非常優秀的。但是三天不練手生。從頭學過有些不人性,直接給證有些不安全。考考還是有必要業的,促進他們溫故而知新;2是境外的相關人員需要到國內執業的。雖然很多國家地區的醫學水平都不低,但是管理還是有國界的。此外,尤其是對於正式學校培養出來的,拿到entry-level的人來說,為什麼需要設置考試?難到是為了這樣而增加就業率?我知道每個專業考試後面都推動了就業率增加和GDP增長,比如「學必過的考試培訓班、考必過的內部資料……似乎是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的。
按照中國合伙人的臺詞:中國學生最擅長的就是考試。從被考到考別人都很擅長。那麼,我們能不能擅長一次不考試,務實一點的去想辦法提高執業素養和能力?做好大學教育,做好繼續教育培訓,真正的去實現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誓言?
歡迎關注物理治療技術諮詢qq群:61698533
歡迎關注QQ群:脊柱側彎交流群:236643831
歡迎關注QQ群:肌內效技術交流群:200799455
康復資源淘寶店:http://kykangfu.taobao.com/
課程視頻歡迎登錄科源康復優酷頻道:http://i.youku.com/keyuan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