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法國塑造女性主義形象的作品,《聖女貞德》講的絕不止是歷史

2021-01-09 波老師看片

1999年法國導演呂克·貝松的《聖女貞德》,在20年後迎來了數位修復版。

除了有機會看到呂克·貝松早期作品,也看到了許多大明星20多年前的模樣。

這片卡司除了《第五元素》米拉·喬沃維奇,還有《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的約翰·庫薩克、《雌雄大盜》雌雄大盜、《雨人》達斯汀·霍夫曼、《我的國王》文森特·卡索,幕後團隊則包含《第五元素》御用配樂艾瑞·克塞拉、《香水》金獎編劇安德魯·伯金、《這個殺手不太冷》御用攝影泰瑞·阿爾波卡斯特。

雖然那時的呂克·貝松已經有了《碧海藍天》、《這個殺手不太冷》、《第五元素》等賣座電影,《聖女貞德》儘管取材歷史上重要的傳奇故事,且是格局磅礡的史詩型電影,卻是那段時期呂克作品中很受爭議、評論非一面倒叫好的一部。

故事描述西元1429年,英法戰火正熾熱之際,有個說法蔓延法國民間:人們說偏遠村落有個年輕女孩是上帝的使者(也是電影片名英譯),她捎來了上帝的訊息,所有人都可以借著她知曉上帝的旨意。

王室上下半信半疑,又覺得民意既然大力相信有這樣一件事,似乎也不能置身事外。

當時的儲君在嶽母大力鼓勵下接見貞德,他與在場大官與將軍們也被這名少女給說服,甚至就此讓貞德接掌大軍,主導對英國的戰事。

貞德的到來大大鼓舞士氣,由她領軍的戰役幾乎戰無不克,原佔有優勢的英軍節節敗退,儲君也加冕成為國王。

然而,當王室不再支持貞德,開始換法軍陷入頹勢,最後貞德被作為交換條件淪入英國人手中,並被指為妖女、女巫,被處以極刑燒死。

貞德故事在歷史上有如此地位,是因為五百年後,梵諦岡教廷為這名少女平反,將她冊封為「聖女貞德」,算是還了她數百年來的冤屈。

耐人尋味的是,呂克·貝松拍《聖女貞德》卻恰恰不是為了歌頌這段歷史──他全然不認同人們對貞德傳奇的觀點。

當年呂克在談起本片時,念茲在茲的是,他認為誰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去引用上帝之名作為殺戮的正當性。

呂克甚至將後世普遍視貞德為聖人、聖女,看作一個在傳頌間逐漸變形的謊言。

在他看來,當年的貞德只有十七歲,未受教育、不識字的她,竟能在兩個月內領導軍隊,數千大軍就這樣跋涉幾百公裡,屢戰屢勝,這純然是個被美化、神話化的錯解。

但既然如此,為什麼又大費周章去拍這部《聖女貞德》,且情節也依循著傳說所描述,並非藉此進行釐清或更正?

表面上故事大致沒有更動,但電影其實加了許多段落,它們正是這部片的初衷。

那些段落是的無數恍惚、入迷的時刻;

換句話說,電影裡的貞德,不只是激昂、氣勢萬鈞衝刺的英雄將士,更是陷溺在自己世界,一個念頭動搖就卡在現實與幻想之間,無法逃脫的少女。

《聖女貞德》開始時,用了相當篇幅描述貞德小時候躲在衣櫥裡,透過門縫,親眼看到姐姐被英軍強暴並殺死的震撼,既是對於那個暴力和殘酷的憎恨,亦是深刻且無法平復的倖存者罪疚。

更尤其,姐姐在最後一刻將貞德推進衣櫥,否則受害的可能就是貞德。

這些強烈且無法撫平的早期經驗,進駐了貞德的腦海,轉換為一套自成一格的故事。

故事的目的終究是復仇與自我療愈,但那得要貞德真心信仰,故事才說得通、才能成功。從那時開始,貞德相信有個上帝照看這一切,給予指示,要通過人的肉身,殺光英軍,主持那年未竟的正義,而她正是被欽點的人。

對呂克來說,值得探究的,並非那段幾乎是童話故事的歷史,而是信念可以如何地造就或扭曲一個人。

這部電影真正的核心是放到最後才出現,那是非常精彩重要的一段,由達斯汀·霍夫曼飾演的貞德的良心,對著身陷囹圄、認為自己被冤枉的貞德嚴厲地質疑。

你憑什麼認為有所謂上帝的指示?

貞德每回答一幅現實中充滿意味和指向性的圖景,那個良心就反駁地提出一套等價成立的詮釋。

幾番攻防之後,來到如此結論:如果你無法破解我的反駁,則一直以來自以為依據的,是否可能只是一套流沙上的說詞?

至此,我們看到了信念的強悍與脆弱,它能夠撐起一個破碎的靈魂,甚至將她改造成全然不同的性格、注入無比的勇氣。

但當一個信念無法從質疑與辯證的過程全身而退,它事實上就是一幢幻覺,隨時要破滅,而過往就此搭建朝上的一切,也全部變得可疑。

但貞德所帶來的辯證尚且不止於此。

上帝之於貞德,或許正是貞德之於法軍?

為什麼一個想像的上帝,可以為貞德仿佛真的注入神力?

同樣的答案或也適用於:為什麼一個想像的聖者,可以改變法軍的戰力。而回過頭來,我們或也可問,如果信念真的能夠喚醒、催生潛藏的力量,那麼不可量化的信念,難道不能夠因為可量化的行動及結果,而獲得某種實體感嗎?

如此,是否就不再是,不可驗證的信念只能作為幻覺,如此之二元對立?

一如呂克·貝松多數作品,《聖女貞德》仍是在一個盛大熱鬧的世界裡,安放了些小小的思索,但不至於讓這些題目危及電影作為一場完整而滿足的生命宴會。

儘管如此,在整路煞有介事的史詩經營後,卻在末尾做出最強力的反制,也由此回應整路閃現的心靈圖景,留下了不予定奪的懸念。

這是我多年後重看本片,最驚喜也無法放下的收穫。

相關焦點

  • 在法國影響巨大的聖女貞德,為法國做了何種貢獻?
    自從人類進入父系社會以來,女性的地位始終在男子之下,不過在數千年的人類文明史中也有不少傑出的女性以自己的能力、勇氣和毅力不斷地在證明:誰說女子不如男。在法蘭西帝國的歷史上就有這麼一位傑出的女性,她被法國人稱之為聖女,上帝的使者,並且曾經在法國最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拯救了自己的祖國,並給自己的國人帶來了自信和希望。
  • 奧爾良少女/聖女貞德/自由女神/勝利女神
    「聖女貞德」誕生於「百年戰爭」後期。法國歷史上未曾有過女性君主,但法國歷史和文化跟「聖女貞德」、「自由女神」、「勝利女神」等密不可分。在中世紀,英法兩國曾為爭奪王位打得你死我活。這場曠日持久的廝殺持續了116年(1337-1453),後人稱之為「百年戰爭」。因為戰爭是在現今法國領土上進行的,所以法國人將這場戰爭視為英國人發動的侵略戰爭。
  • 法國民族英雄聖女貞德,智勇雙全品性優良,身死卻是民族精神支柱
    聖女貞德是西方歷史中的重要人物。從拿破崙時期一直到21世紀,法國的政客們經常宣傳她的偉大形象。託恩、韋爾迪、塞勒、波爾泰、莎士比亞、索瓦納、柴可夫斯基、布雷特等著名作家和作曲家都以聖女貞德為藍本,創作了很多與之相關的作品。
  • 聖女貞德因何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
    聖女貞德是法國人民心中的自由女神,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
  • 聖女貞德的傳奇一生
    上一期我們聊了聊亞瑟王的前世今生,那麼今天就來談一談常與其相提並論的法國傳奇人物-聖女貞德吧。貞德動漫形象貞德動漫形象與亞瑟王不同,聖女貞德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並且是真正的教會聖女。貞德,又名讓娜·達爾克,也有「奧爾良少女」這個美味的別稱。12世紀中,英國金雀花王朝在法國佔有廣闊的領地。
  • FATE:貞德作為聖杯之戰的監督者,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此人
    在遊戲中貞德的出現其實是在吉爾斯·德·萊斯通過貞德的屍體,利用聖杯的魔力,以Caster的執念所製造出來的偽英靈。 而貞德這一人物的塑造,製作組是以什麼原型來創作的,貞德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呢?喜歡fate系列的粉絲都非常的清楚,英靈都是來自歷史或者北歐神話,甚至是希臘神話中的傳奇人物,關於貞德的歷史我們不妨來看一下吧。
  • 無聲電影時期的巔峰:《聖女貞德受難記》
    一種國際化的創作潮流應運而生,橫跨了歐洲各國國界——將德國表現主義(場面調度)、法國印象主義(攝影機運動)、蘇聯蒙太奇(鏡頭組接)雜糅在一部影片中。這當然是「藝術電影運動的式微」、「美國在一戰中奪取了絕對市場份額」語境下的有意創舉,同時,也是一種藝術上的自覺。
  • 「法蘭西女英雄」—聖女貞德
    聖女貞德是法蘭西當之無愧的少年英雄,憑藉自己的膽識和智慧,帶領著法國軍隊多次打敗英國軍隊入侵。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英雄少女」的傳奇一生! 這個村莊屬於法國東北部仍然忠誠於法國王室的一小塊孤立地區之一,周遭都被勃艮第人的領土所包圍了。在貞德的童年中,村莊遭受了幾次襲擊,其中一次甚至使村莊起了大火。
  • 如果聖女貞德重返當代
    蓋奇著有六十五部女性題材戲劇、音樂劇和獨角戲作品。她擅長塑造打破傳統的女性角色,特別是那些個人故事被曲解或被從歷史中抹去的女性名流。她的劇作集《貞德再臨及其他劇作選》摘取了 2008 年的朗姆達文學獎(戲劇類)。
  • 很多名人推崇的「聖女貞德」到底是什麼人?
    從拿破崙到現在,法國的政治人物都宣傳「聖女貞德」的偉大形象。主要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亞、伏爾泰、威爾第、柴科夫斯基、席勒、蕭伯納、吐溫、布萊希特都創作過有關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為題材的電影、戲劇、和音樂也一直持續發展直到如今。拿破崙對貞德有著很高評價,認為她是法國的救世主。
  • 摩登日記|聖女貞德 亞歷山大·麥昆心中無畏的女性形象
    該系列以「聖女貞德」為主題。服裝中運用了大量的鏈條、鎧甲等元素,暗指貞德的事跡與遭遇。搜狐網截圖在秀場最後的場景中,一位模特身穿紅色圓珠串成的長裙,扮演著貞德踏上舞臺。她身邊燃起的熊熊火焰重現了聖女貞德遭受火刑的那一刻,在紅與黑中表達著歇斯底裡的憤怒。
  • 手遊中的人物——烈火中的聖女:貞德
    貞德,法國人,在英法百年戰爭中,貞德聲稱聽從上帝的命令拯救法國,集合了大批軍隊對抗英格蘭部隊,促使了查理七世成為法國國王,解放了奧爾良,並因此獲得「奧爾良的聖女」稱號。貞德對法國歷史的最大貢獻在於,在當時的英法戰爭中,貞德以上帝的名義進行抗戰,激發了民族主義情緒,首次地將貴族戰爭轉變為了一場民族生存戰爭,並因此扭轉了法國在當時的頹勢。
  • 【普通話電影】看一天懺悔3次的聖女貞德
    法國傳奇女英雄聖女貞德簡介  在法國,聖女貞德絕對是一個被人們崇拜的民族英雄,那麼聖女貞德生平是怎樣的?下面是 為你收集整理的聖女貞德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聖女貞德(法語:Jeanned&Arc或JeannelaPucelle,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法國的軍事家,天主教聖人,被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
  • 法國電影《聖女貞德》原版高清
    類型: 劇情 / 傳記 / 歷史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1999-10-27片長: 158分鐘又名: 聖女貞德的故事 / 盧貝松之聖女貞德 / Joan of Arc / 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劇情簡介 :
  •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The (聖女貞德)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The (聖女貞德)2001年1月20日19:4:44 網易報導 pencil片名: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The (聖女貞德)片長:160分鐘類型:戰爭主演:米拉·喬沃維奇、約翰·馬爾科維奇、費·唐娜薇、達斯廷·霍夫曼
  • 花木蘭、聖女貞德與川島芳子
    由於「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木蘭女扮男裝,冒充家中長子,嚴格講也算是欺君之罪。按照現代人的思維,花木蘭肯定是一個相貌和身材都很差的女人,毫無女性魅力,否則無法男人堆中生活了12年,卻深藏功與名。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入侵的法國民族英雄——聖女貞德(法語:Jeanne d』Arc,英語:Joan of Arc),也是女扮男裝,穿戴盔甲:
  • 愚弄了所有人包括國王的「聖女貞德」
    聖女貞德在法國受到崇拜和崇敬。1903年阿爾伯特·林奇在「費加羅插圖」雜誌上刻畫的聖女貞德當代消息來源指出,克勞迪長得非常像貞德,所以兄弟倆有可能相信她;然而,正如19世紀的法國作家阿納託利·法蘭西(Anatole France)所言
  • 聖女貞德的死亡之謎!
    聖女貞德(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被稱為」奧爾良的少女「,是法國的民族英雄、軍事家,天主教會的聖女,法國人心中的自由女神。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時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為法國勝利做出貢獻。但她最終被俘,被判處火刑。
  • 動漫中登場過哪些貞德的形象?
    要盤點貞德的話,先稍微科普一下吧。聖女貞德,被日本無數創作引用的素材,真實的法蘭西聖女,不僅僅是個聖人,同時也是個軍事家,堅定的信仰者,並且能聽到神的神諭「趕走英國人」然後她真做了。不過之所以如此出名,還是源於她高尚的人格,堅定的信仰,英法雖然同是基督教,但派系不同,兩邊都認為對方是異教徒,而他們是不把異教徒當人看的,但貞德孵化法國士兵的時候,對軍隊下命令「不準殺」被逮到英國去的時候,甚至無數的清教徒都為她祈禱,火刑的時候拿著的十字架是英國人送的,火刑的時候,無數的英國民眾,都為她祈禱,已經屬於不可思議的境地了。
  • 《聖女貞德》:她的臨終祈禱
    不管是人物傳記,或是較早期拍攝的《聖女貞德蒙難記》(德萊葉導),多是把聖女貞德聖化。聖女貞德與諸殉道者類似的經歷,被毆打、被羞辱、被嘲笑,依然面不改色,慷慨赴義上刑場。 然而盧貝松拍攝的《聖女貞德蒙難記》,讓我們看見一個蒙主所重用的基督徒,內在其實存在各種或善或惡深不可測的意識,帶來的是更深刻的信仰反省。 聖女貞德的歷史背景,大約是在中世紀結束,英國和法國為爭奪統治權、爭奪土地長達百多年的戰爭(1337-1453)。兩國互戰,可憐的必是百姓。聖女貞德是法國農家女,年幼的她親眼目睹姊姊死在敵軍劍下、屍體仍被姦污的不堪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