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
攝製的20集大型紀錄片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於10月12日起
在CCTV4晚8點檔黃金時段
連續播出
11月2日晚上
播出
《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 以打促談》
靖江籍將軍方祖岐在25分22秒出鏡
"這可能是美國人
沒有以勝利者的姿態
面對世界的第一次!」
方將軍這句話擲地有聲。
1950年6月,朝鮮半島戰火突燃,10月燒到了鴨綠江邊。正在江蘇興化中學讀高中的16歲靖江少年方祖岐,在席捲全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聲浪中,與許多同學一道報名參軍。
1951年7月,方祖岐隨部隊乘火車到達東北。上過一年高中的方祖岐由於文化水平較高,被編入東北軍區司令部機要訓練大隊,接受10個月訓練後,1952年6月25日隨坦克3師由丹東赴朝。
「連首都平壤都找不到一棟好房子,難民一群一群,衣衫襤褸、面黃肌瘦。」方祖岐說,看到這樣的場景,根本不需要動員,敵人的罪行和人民的期望就是最好的參戰動員!
在朝鮮新幕蒼陽洞,方祖岐擔負志願軍裝甲兵指揮所對志願軍司令部的密碼通信任務。這個位置要接收大量信息,特別是志願軍司令部每日下發給指揮員的「戰況簡報」,讓他雖不參加指揮決策,卻知道決策結果;雖不直接衝鋒陷陣,卻了解作戰過程。
青年時的方祖岐
1952年10月,一個叫「上甘嶺」的地名,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方祖岐經手的電報裡。10月12日,反擊391高地的戰鬥中,戰士邱少雲在潛伏中經受烈火焚身仍紋絲不動,直至犧牲;10月14日,堅守597.9高地2號陣地的排長孫佔元,拉響最後一顆手雷與敵同歸於盡;10月20日,反擊597.9高地零號陣地中,通信員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為部隊前進打開通路……不到10天裡,方祖岐翻譯的戰報中,接連出現多位後來光耀國史、軍史的偉大姓名。
1953年7月27日晚,方祖岐作為譯電員收到了由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籤發的停戰命令,也成了裝甲兵部隊第一個看到這道命令的人。「那天翻譯電報時,因為太激動,我的手一直在顫抖。為儘快把電報送到司令員和政委手裡,我急匆匆從譯電室山頭跑向辦報室山頭。晚上林子裡一片漆黑,腳下雜草叢生,我連摔了幾個跟頭才送到。」67年後回憶那晚的情景,方老記憶猶新。
方祖岐參加活動
近年來,方祖岐對家鄉靖江的建設尤為關注。他多次回鄉舉辦書畫展覽,捐資支持家鄉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先後設立方祖岐慈善助學金、方祖岐將軍慈善基金、方祖岐將軍文藝獎等,激勵優秀學子、文藝工作者成長成才。2017年,方祖岐將496件(張、冊、套)珍貴照片、榮譽證書、詩詞手稿、書畫集等捐贈給了家鄉靖江,為家鄉人民了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和輝煌成就提供了珍貴材料。
來源:中央電視臺、靖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