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過激傷五臟!你可知七情治病亦致病?

2020-12-20 陳農夫養生

驚恐傷腎:腎氣下陷,大小便失禁,遺精滑洩、膽怯多疑、心悸易驚、夜多噩夢

頭暈目眩、怔忡、健忘、食欲不振、腹脹便溏、形體消瘦、失眠多夢、月經不調、胸悶,兩脅脹痛,急躁易怒、面紅目赤

過喜傷心:心神不寧、精神恍惚、乏力、出汗、失眠、心悸,重則神志錯亂、語無倫次、哭笑無常、舉止異常。

憂悲傷肺:胸悶、精神萎靡不振、臉色慘白、乏力懶惰、免疫力下降

頭暈或脹痛,面紅目赤,口苦,胸悶,兩脅脹痛,急躁易怒、心神不寧、精神恍惚、乏力、出汗、失眠、心悸、腎氣下陷,大小便失禁,遺精滑洩、膽怯多疑

心神不寧、精神恍惚、乏力、出汗、失眠、心悸、腎氣下陷,大小便失禁,遺精滑洩、膽怯多疑、心悸易驚、夜多噩夢

思傷脾:頭暈目眩、怔忡、健忘、食欲不振、腹脹便溏、形體消瘦、失眠多夢、月經不調。

怒傷肝:頭暈或脹痛,面紅目赤,口苦,胸悶,兩脅脹痛,急躁易怒。有的可見呃逆,嘔吐,腹脹,洩瀉,甚則神昏暴厥。

心神不寧、精神恍惚、乏力、出汗、失眠、心悸、臉色慘白、胸悶、免疫力下降

相關焦點

  • 七情內傷
    七情內傷導致的氣機失調, 雖然根據所傷情志不同, 一般有以上的規律, 但臨床又常見有多種消極的情緒變動, 即使不太激烈未能即刻引起明顯的氣機紊亂,若時日過久亦皆能產生氣機鬱滯的病理變化, 並不只限於「思則氣結」 , 故《內經》又有「愁憂者, 氣閉塞而不行」 (《本神篇》) 等論。因而長期情志不舒可致氣鬱, 並且進一步可導致血瘀, 以及溼聚痰生、化火動風等, 諸變叢生, 百病乃起。
  • 七情與五臟的關係
    七情指:喜、怒、憂、思、悲、驚、恐;五志指:喜、怒、悲、憂、恐。任何食物變化都具有兩重性,即有利也有害。同樣,人的情緒、情感變化也是有利又有弊。但是在正常的情況下,七情活動能夠協調機體的生理功能,不會引起疾病。人都有七情六慾,情志活動是人類正常的生理現象,是人對體內刺激和外界刺激的保護反應,對身體健康十分有益。
  • 七情所傷而致病!
  • 七情過度致病,要想身心健康,就別做情緒的奴隸
    今天要說的是七情過度導致疾病。七情指的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這七種情緒失控、過度都會導致人體陰陽失衡而致病。喜則氣緩。喜為心之志。人逢喜事精神爽,遇見高興的事,會令人感到心情愉快,全身舒暢,可以促使氣血通調,有益身心健康。但是過猶不及。如果高興過度,反而會傷心。暴喜最能傷心陽,而耗散神氣。
  • 心、肝、脾、肺、腎,搞懂七情與五臟的關係!
    人在認識周圍事物或與他人接觸的過程中,對任何人、事、物總會產生相應的情緒,在我們中醫稱之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在正常情況七情變化對健康影響不大,也不會引起什麼病變。但是,一旦因內外刺激而引起七情太過就會導致人得多種疾病。
  • 腰牌可以引發七情內傷
    其實,喜怒哀樂是臟腑氣血陰陽的運動變化在心理上的反映,因此《黃帝內經》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不同臟腑的氣血陰陽運動形式不同,可以出現不同的情緒變化,這本身就像一年有四季一樣,是正常的情況。不過中醫講究的是中正平和,凡事不能過極。
  • 五志、七情、六欲、六根、六塵、六識、五行、五勞
    《內經》認為情志的變動和五臟的機能有關,心志為喜,肝志為怒,脾志為思,肺志為憂,腎志為恐。「五志過極皆為熱甚」的觀點是劉完素研究情志致病可以化熱而提出的,他認為「五臟之志者,怒、喜、悲、思、恐也。若五志過度則勞,勞則傷本髒,凡五志所傷皆熱也。」情志活動過度,躁擾陽氣,化生火熱,而致中風偏枯、驚惑、悲笑、諺妄、癲狂等。反之,火熱亢極,又可擾亂神明,出現神誌異常。
  • 中藥七情配伍
    中藥七情中藥的七情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其云:「藥有陰陽配合……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後人據此把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和相反七個面,稱為「七情」。
  • 五臟內有七種病,江湖上用《玉女心經》中的治療方顯神奇
    在喜、怒、悲、憂、恐、思、驚這七情中,不管是哪一種情志的出現,用情太過都會導致內傷。內傷七情是人生老病死的一大病因。摘錄一個醫案為例證:「一人因憂患病,咳吐血,面黎黑色,藥之十日不效。謂其兄陳狀元曰:此病得之失志而傷腎,必用喜解,乃可愈。即求一足衣食地處之,於是大喜,即時色退,不藥而愈。所以言治病必求其本,雖藥得其所病之氣宜,苟不得其致病之情,則方終不效也。」此醫案暫且不論。
  • 今天跟大家談談中藥配伍的「七情」
    配伍的內容(藥物的「七情」)前輩們把單味藥的應用同藥與藥之前的配伍關係,總結為7個方面,稱之為藥物的「七情」。七情之一:單行:單用一味藥來治療某些病情單一的疾病;七情之二:相須:兩種性能功效相類似的藥物配合使用,可以增強原有藥物的功效(提高藥效的配伍方法)。
  • 中藥也有「七情」,合理應用才能發揮最大功效
    【天地網訊】  人有七情,中藥亦然。  只是這藥物之間的七情是因為彼此配伍而產生的,所以又稱「七情配伍」。  《神農本草經》說:「藥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
  • 七情之虹,「眉」亦心有靈犀
    我們一提起眼睛,總會想起「心靈之窗」,提起「眉」,那就只有一句比較輕浮的「美眉」,殊不知「眉」亦有一個雅稱「七情之虹」。我們高興的時候有「眉開眼笑」;難過的時候有「愁眉不展」,表情達意的時候有「眉目傳情」,夫妻恩愛的時候有「舉案齊眉」,誇讚美人時「眉」即「媚」也。彩虹七色相間,絢爛多姿,而人亦被七情充斥,構成一個完完整整的人。
  • 何為中藥的「七情」配伍
    這也就要說到藥的「七情」了。 中藥的七情,指的是:須使反惡畏殺和單行,具體點說就是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相反 中藥的配伍-七情配伍 1.單行:單味藥治療某病情單一的疾病。如用一味人參,治療大失血引起元氣虛脫的危重病證。
  • 《銀魂 第三季》致你那些年的「情」書之七情篇
         一直一直想著為我的大銀魂寫篇文,從第一季到第二季,從第二季到延長線,再到死也不相信會完結等到的第三季,原想完結了在寫,可是那樣估計會一懶再懶下去吧,所以還是乘著有時間的時候開始爬爬格子,把我最喜歡的文字送給你——我最喜歡的銀魂。
  • 常說人有七情六慾,可你知道是哪「七情」哪「六欲」嗎
    常說人有七情六慾,可你知道是哪「七情」哪「六欲」嗎?七情六慾的說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你我皆凡人,七情六慾決定了我們的一言一行,甚至決定了我們的一生。可雖然七情六慾如此至關重要,又有幾個人了解它的具體含義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挖一挖,究竟是哪七情,哪六欲主導了我們的身軀。
  • 心靜行不止,如何平衡七情:喜、怒、思、憂、悲、恐、驚,益養身心
    我們常說心平氣和,那平衡七情,如何理解?平是平衡、平和之意。「平」首先要做到「心平」,「心平」才能「氣和」。「心平」就是心理平衡,只有心理平衡,才能保證氣血平衡,人體才能健康。 中醫講「七情」即喜、怒、思、憂、悲、恐、驚。
  • 霍雨浩的七大魂靈,從七情的角度看,哪個最受寵?
    七情這個詞,倒是不陌生。古今中外,早已有之。按照中醫的說法,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這個和《絕世唐門》的出入有點大,我們暫且不論。按照儒家的說法,七情是喜、怒、哀、懼、愛、惡、欲,出自《禮記 禮運篇》。按照佛家的說法,七情是喜、怒、哀、樂、愛、惡、欲。看起來,倒是佛家的七情,和《絕世唐門》最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