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影院票房慘敗,迪士尼搞砸了這場混合發行實驗

2020-09-15 陳思進

作者 | 大娛樂家

來源 | 壹娛觀察

即使《花木蘭》豆瓣評分上升到了4.9,也挽救不了它在中國票倉的敗北,連北美分析們也在思考為什麼《花木蘭》在中國出現了「故障」。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花木蘭》首周末雖在前兩天以5389萬元、6189萬元票房登頂日冠,但周日環比便下降近40%,輕鬆被《八佰》反超,首周末整體1.57億元票房成績還不及《信條》的2.05億元。此時,《花木蘭》內地預測票房已經降低至2.8億元。

據《好萊塢報導者》稱,《花木蘭》目前已經在17個市場上映,可累計票房僅為3760萬美元(約2.58億元)。其中,全球主流票倉地區皆以Disney+的形式上線的情況下,中國憑藉2320萬美元(約1.57億元)位列首大票倉。但是,中國票房的明顯頹勢註定了《花木蘭》在影院收入方面的折戟。

《花木蘭》劇照

迪士尼洋洋得意的「Disney+實驗」恐怕直接導致了這場大型「故障」 。

去年11月當Disney+正式上線時,全世界大概沒有人會想到僅僅不到一年之後,這個平臺就將會成為迪士尼旗下大製作電影的發行渠道。Netflix在過去幾年間與院線不斷拉鋸糾纏的「發行窗口期」問題,轉瞬間便被一場世界級的疫病給解決,如今電影院艱難求生,流媒體則成了製片廠將手裡那些積壓已久的電影轉化為現金的救命稻草。

早前環球影業將《魔發精靈2》擺上點播平臺,更多還是一種折衷的選擇與試探,畢竟當時NBC環球自己的流媒體平臺Peacock還尚未就緒,即便繞過院線也還是需要面對其他中間商。

《魔發精靈2》劇照

到了迪士尼與真人版《花木蘭》這裡,Disney+則是完全被迪士尼掌控的平臺,因此迪士尼可以通過這一部電影單次收取將近38美元的費用(即便是Disney+訂閱用戶也需要單獨付費),並且它幾乎不用為任何中間商分成,因為不論是蘋果還是安卓端都無法直接付費,迪士尼只允許用戶通過其官網付費。

但迪士尼這一被逼無奈的流媒體與影院混合發行模式真是當下的最好選擇嗎?就目前的種種跡象來看,迪士尼或許是所有製片廠中最不適合來領導這場實驗的那一位。

正版與盜版同步上線,

流媒體的無解難題

雖然迪士尼的動畫改編真人電影在國內不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長期都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但大概誰也不會想到,原本是迪士尼精心為中國市場打造的真人版《花木蘭》卻會在國內正式上映之前就遭遇口碑上的全面崩盤。

IMDb上的觀眾評分早早就跌破了6分,而在豆瓣上,經過將近八萬人打分之後當下的分數僅有4.7分,現上升到4.9分,如果要找一個參考對象的話,同樣是主打「大女主」的《長城》,被各種嘲笑最後分數也還停留在了4.9。

《花木蘭》IMDb評分

當然必須說明的是,由於今年新冠疫情對全球電影行業及娛樂公司造成的巨大衝擊,使得原本應該在今年3月底在全球公映的《花木蘭》,經過一再延期之後,最終迪士尼放棄了全球大規模公映的計劃,轉而改為自家流媒體Disney+與部分尚未開通該服務地區影院同步發行的策略。

一方面這種線上線下的同步發行背後的確有今年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美國疫情綿延不斷使得影院大規模復工無望,即便是一些前期疫情控制不俗的地區,近來也都出現了反覆,這也使得去影院看電影的優先級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則是環球影業早前繞過院線率先通過線上點播的方式發行動畫電影《魔發精靈2》獲得了相當可觀的收益,這也使得因為部分業務停擺而營收數字相當難看的迪士尼看到了線上發行的可能性。

相對於在海外市場的強勢地位,面對中國市場尤其是監管機構,即便是迪士尼也無法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因此其在全球市場採用線上線下同步發行的策略時,卻始終無法確定該片在中國內地的正式上映時間,尤其是在華納旗下的《信條》搶先佔據了9月4日這一檔期後,迪士尼更是全面陷入被動。

《信條》劇照

以迪士尼常年保持的過剩自信,他們大概並不太擔心《花木蘭》與《信條》所遭遇的正面競爭,更大的問題事實上依然是所有線上發行需要面對的:與正版同步出現的高清盜版資源。

隨著以Netflix為首的流媒體大行其道,如今的盜版質量早已有了質的提高(本文不推薦任何人選擇盜版),甚至像Netflix這般自帶中文字幕的良心企業還讓一些國內的字幕組都沒了生意。

但不同於迪士尼與華納以及任何一家製片廠,Netflix不需要任何線下收益,或者更直白一些講,它根本不在乎中國內地市場觀眾從什麼渠道看到它的內容以及對這些內容的評價。但就真人版《花木蘭》而言,迪士尼能不能最後回本甚至大舉盈利,一定程度上就依賴中國觀眾買不買帳,而盜版可能會毀了一切。

壹娛觀察在線觀察發現,《花木蘭》在9月4日北京時間下午4點正式上線Disney+,大概不到一個小時之後國際知名的盜版傳播網站「海盜灣」就已經出現了第一版標準清晰度的下載連結,幾分鐘後高清資源隨即出現。而在國內社交媒體上當晚也陸續出現了一些簡單評價,顯然身處國內還願意依靠特殊上網技巧並且花費30美元提前看《花木蘭》的觀眾大概是鳳毛麟角,加上國內影迷常年打磨出的資源搜索技能,因此可以說盜版傳播幾乎在正版上線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

《花木蘭》某網站盜版資源

而此時距離這部電影在國內正式公映還有整整一周的時間。

對於迪士尼來說,在選擇這種線上發行方式之前,必然就已經考慮到了盜版的因素。但還是如前所述,中國市場作為他們最大的希望同時也成為了最不可控的因素。如果僅僅是幾萬人提前看了盜版或許對一部預期收入十億票房的電影還不足為懼,但當這些提前看過的人紛紛在社交媒體與評分網站上給出差評與低分時,盜版傳播所引起的巨大連鎖效應才開始真正顯現。

對於不少想要在周末進入影院看一部電影放鬆的觀眾來說,像豆瓣評分與微博大V的推薦往往會決定他們將這寶貴的兩個小時投資在誰身上。試問當任何人看到一部豆瓣評分不足5分並且海報設計奇醜無比的電影時,總還是會有幾分理智讓其稍微考慮一番值不值得為這部作品花上幾十塊錢吧。

並且在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想要成為爆款必須深入下沉市場,但首先很重要的是一點仍然是先穩住一二線城市的觀影基本盤並且依靠他們快速進行口碑傳播。最終不論想要在哪一級市場有所作為最後依然需要靠口碑說話,中國觀眾這些年花錢買過教訓畢竟已經太多。

從《信條》首周末疲弱的票房表現來看,理想中的「報復性觀影」並未如願發生,目前貓眼專業版對《花木蘭》的最終票房預測僅僅2.8億。而從過往的戰績來說,迪士尼的真人動畫系列其實從來也不是中國觀眾熱衷的類型。

《花木蘭》票房數據(數據來源:貓眼專業版)

為何迪士尼最終還是要將《花木蘭》將巨大希望賭注押在中國市場之上?答案從《花木蘭》那種醒目的中文海報中就不難發現,一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故事搭配一眾亞裔演員,加上迪士尼所謂的貼近「中國文化」改編,都讓這家好萊塢的巨無霸對中國市場充滿了巨大希冀。

但迪士尼這種刻意討好的策略似乎也並未見效,豆瓣短評隨便一翻,「醜化中國人」的聲音依然此起彼伏。

拋開全歐美幕後主創能否完全把握一個中國故事不談,在藝術創作中不論是文化挪用還是華洋雜處,都需要保持一種對異國文化真正的好奇心,但從真人版《花木蘭》上更多出現的則是大數據般的精心計算。一位外貌姣好的流量女星搭配著幾位中外觀眾都熟悉的老牌華裔演員,雲南梯田、福建土樓、新疆沙漠的風景配合著忠孝兩全的內核,無論如何都很難讓當下的中國觀眾滿意,更遑論還有動畫版的珠玉在前。

當下的混合發行模式,

對大片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


對於任何一部製作成本超過兩億美元,宣發費用超過一億美元的超級製作來說,即便不是篤定要在全球拿下十億美金級別的票房,最低目標至少也是要讓製片廠能收回成本,不至於給當年的財報添上難看的一筆。

但就目前來說,還很難評估這一模式是否能夠給製片廠帶來足夠的收益。

根據檢測智能電視發行的數據公司Samba TV獲得的監測信息,真人版《花木蘭》於美國勞動節周末4天(即9月4日到7日)在Disney+上吸引112萬用戶付費觀看。按照單片付費29.9美元的價格來計算,影片已經取得了大約3350萬美元的本土票房收入。當然這一數字僅僅只包含了電視端。

同時根據數據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統計,從9月4日到9月6日,Disney+的下載量較前一個周末上漲68%,消費者在該平臺上的支出也飆升了193%。不過所有新下載和註冊用戶並不意味著最終都會付費。

對比來說,《花木蘭》對Disney+甚至不及《漢密爾頓》,後者上線三天內帶來的下載量暴漲了79%,不過也有數據表明有超過30%的新用戶在一個月內取消了訂閱。當然這自然也與《花木蘭》還需要再單獨付費直接相關,迪士尼並不允許用戶通過移動端第三方直接支付,而即便是多進行一步複雜操作也會在某種程度上降低用戶的付費意願。

《漢密爾頓》劇照

並且迪士尼也早早就宣布《花木蘭》的付費觀看只有三個月的窗口期,三個月之後任何Disney+用戶都可以直接在平臺上免費看到這部電影。一旦首周的衝動消費意願消磨殆盡,長線而言,過於糟糕的口碑以及綜合複雜的外部輿論因素,以及不斷出現的新內容,都會讓這部電影更快被用戶遺忘。

對於迪士尼和《花木蘭》而言,倉促上馬流媒體的另一個大問題則是讓他們錯失了一些現階段對票房有利的地區,最典型的莫過於作為世界第三大電影市場的日本。儘管新冠疫情並未完全平息,但日本院線從6月復工後基本已經恢復正常運營,《千與千尋》等經典影片的重映更是讓影院重新展現了活力。

日本觀眾一向對迪士尼的真人動畫電影情有獨鍾,去年的《阿拉丁》便是日本年度票房前十的公映作品。

然而轉由Disney+發行之後,無疑大大限制了日本地區的潛在觀影人數。Disney+今年六月才在日本正式推出,雖然它完全繼承了迪士尼去年先行在日本推出的「Disney DELUXE」,但根據研究機構GEM Partners的報告,在日本2019年將近3000億日元的流媒體市場中,Disney DELUXE僅僅佔有1.5%的份額。另一方面,日本流媒體市場堪稱全球最激烈,從外資到本土的流媒體服務就超過了15家。

《花木蘭》劇照

從日本的本土評分網站Filmmarks上來看,五分制的情況下,目前《花木蘭》的評分也已經逐漸下跌到了3.3分,觀影人數也僅僅只有三位數,這其中或許與日本觀眾良好的版權意識有關,但也能間接看出Disney+在日本用戶群體的局限以及並不高漲的消費意願。

所有問題最終又回到了電影作為一種視聽藝術的本質,真人版《花木蘭》本身也試圖主打視覺奇觀和動作場面,然而從大銀幕轉向小熒幕之後,本來的強項無法發揮的情況下,故事與表演的弱點反而暴露無遺,簡而言之,影院體驗原本會掩蓋一些超級大片的在文本層面的缺陷,但這一次《花木蘭》卻因為人們在手機、平板和電視上觀看而沒能佔到這個便宜。

另一邊的華納大概會暗自慶幸支持了諾蘭對影院的堅持,畢竟旗下的HBO Max全球化尚未起步,而在部分市場沒有了《花木蘭》的競爭,反而會更加有利於《信條》的長線票房收益,根據最新的消息,華納已經確定讓《神奇女俠2》延期至12月25日,與之對應迪士尼的《黑寡婦》必然也會有所調整,這就意味接下來一到兩個月內全球市場上將沒有其他大片出現。

《黑寡婦》劇照

基於美國院線的情況,華納甚至可能會考慮延長院線窗口期,讓《信條》更晚上線點播平臺以防止盜版的出現。

毫無疑問,業界都密切關注著迪士尼這次敢為人先的發行嘗試,但就目前來看想要線上線下通吃的策略顯然已經逐漸演變成了「裡外不是人」。

這對亟待掙錢的迪士尼當然不是什麼好事,但對整個電影產業和流媒體行業來說,或許這恰恰是一個重要的機會,因為只要電影院還存在,傳統製片廠就很難完全轉向Netflix的模式,而如何在院線與流媒體發行之間獲得微妙的平衡,則是下一階段所有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思進註:本文僅代表原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更並不代表本號立場。文中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注意判斷……)

相關焦點

  • 迪士尼搞砸了?《花木蘭》上映首日票房冠軍?
    由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動畫《木蘭》的真人電影版《花木蘭》今日在國內影院上映,上映首日拿下3700萬票房,登頂單日票房冠軍。迪士尼拍的電影,在特效,動作場面上自然是沒得挑,但是很多國內影迷看完電影後,認為故事內核還是以西方尤其是美國的價值觀為主,並且迪士尼的《花木蘭》帶著很濃烈的魔幻主義色彩,讓人看了感覺很矛盾很糾結,再加上兩國關係的緊張,在某瓣平臺上流下了4.9的低分。
  • 《花木蘭》是如何被迪士尼搞砸的?
    迪士尼在真人版《花木蘭》中,以中國的典故作為素材,注入了西方的個人主義和女性主義,將東西方文化進行融合,電影中的花木蘭獨立自主、機智勇敢,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實現了自己的個人價值,並且勇於追求自由和幸福,這是典型的西方女性主義思想
  • 影院老闆砸花木蘭宣傳板是怎麼回事?迪士尼電影花木蘭取消上映改為Disney+平臺點播 價格高昂
    中國小康網8月7日電 影院老闆砸花木蘭宣傳板是怎麼回事?日前,一則電影院工作人員用棒球棒怒砸《花木蘭》的影院橫置海報的視頻在社交網絡上獲得瘋傳。當地時間周二,好萊塢公司迪士尼宣布放棄巨製《花木蘭》在部分國家的院線上映計劃,直接上線在旗下的流媒體平臺Disney+上。
  • 真人版《花木蘭》的票房表現來看,迪士尼翻拍是成功還是失敗
    在因冠狀病毒影響而推遲了《花木蘭》於2020年3月在影院上映後,迪士尼宣布,花木蘭將於9月在其流媒體服務Disney+上獨家首映。與其他迪斯尼+獨家發行的影片《小姐與流氓》(Lady and the Tramp)或《阿特米斯》(Artemis Fowl,又譯:阿特米斯奇幻歷險)不同,只有付費29.99美元的訂閱者才能觀看《花木蘭》。
  • 步《囧媽》後塵的《花木蘭》登陸Disney+!迪士尼的冒險能成功嗎?
    在經歷了五次撤檔電影《花木蘭》後,迪士尼終於失去了等待的耐心。宣布取消電影《花木蘭》在部分國家的院線上映計劃,改為流媒體播放。此舉引發了國外部分影院極大不滿,砸了該片的宣傳海報。但是,讓製作費2.5億美元的《花木蘭》登陸在線視頻平臺的想法,還是顯得那麼不可思議。自3月中旬以來,迪斯尼一直無法在影院上映新片,在今年4—6月,迪士尼包括影視在內的娛樂收入下降了55%。《花木蘭》被視作北美電影市場救世主的頂級大片。此前,《花木蘭》曾在洛杉磯舉行了盛大的首映禮,首映結束後更是獲得史無前例的社交媒體口碑,彼時對《花木蘭》全球票房的預估超過了15億美元。
  • 迪士尼電影《花木蘭》放棄北美院線發行,坑到影院老闆怒砸宣傳板
    上映時間一改再改,先定檔、「撤檔」、再定檔、「又撤檔」,粉絲的心情也是隨著這樣的進程變幻不定,如今迪士尼直接放棄該影片在北美的院線上發行,並計劃於九月四日上線流媒「Disney+」,點播費用高達30美元,這在北美的電影市場中掀起了不小的波瀾,甚至遭到了抵制。那《花木蘭》如今都面對了什麼困難?
  • 砸14億卻撲街慘敗《花木蘭》糟蹋了劉亦菲鞏俐李連杰
    沒想到豆瓣4.7,從編劇到導演、到選角、到動作設計、到後期剪輯,再到發行營銷都充滿了各種致命問題,徹頭徹尾地撲街!後面立即陷入一潭死水,敘事拖沓冗長,花木蘭從軍訓練拍得乏味枯燥,後面打戲還是十幾年前國產古裝劇的水平,每次沒幾下就敷衍了事。
  • 影院砸劉亦菲宣傳板,《花木蘭》變網絡電影,第二個《囧媽》?
    劉亦菲單人宣傳板被砸當初迪士尼放出消息要籌拍真人版《花木蘭》的時候,很多影迷都沸騰了,這是迪士尼唯一一位中國公主形象(雖然身份不是公主),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最後當「劉亦菲飾演花木蘭」的這一信息公布時,國內的網友歡呼雀躍,不但是國人形象,而且還是「天仙」出演,真的不能再滿意了!作為迄今為止,華人女星在好萊塢拿到的最好資源,國內觀眾一直都對《花木蘭》的進展很關心。預告片花剛出來的時候,在全球都掀起了一股狂潮,所有人都被劉亦菲飾演的花木蘭驚豔到了。
  • 《花木蘭》北美線上發行,迪士尼在想什麼?
    好融藝:分享影視資訊,感受影視文化8月4日,迪士尼宣布旗下電影《花木蘭》將跳過影院,於9月4日在自家線上平臺Disney+上映,其餘Disney+平臺未覆蓋的地區仍然在影院上映,具體上映日期待定。與華納旗下《信條》的分批、分區在影院上映的決策不同,《花木蘭》的發行策略顯得更具爭議性:《信條》依舊以院線發行為主,對電影院復工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而《花木蘭》完全可以說是以線上為主,對傳統的發行方式有著明顯的挑戰,且對關門近半年的北美院線而言非常不友好。
  • 《花木蘭》北美線上發行,迪士尼在想什麼?
    與華納旗下《信條》的分批、分區在影院上映的決策不同,《花木蘭》的發行策略顯得更具爭議性:《信條》依舊以院線發行為主,對電影院復工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而《花木蘭》完全可以說是以線上為主,對傳統的發行方式有著明顯的挑戰,且對關門近半年的北美院線而言非常不友好
  • 《花木蘭》放棄北美院線付費點播引爭議,國內發行能否拯救票房?
    屆時,北美觀眾以及擁有Disney+服務的國家地區只能在線上觀看,而沒有Disney+服務或者影院已經實現復工的國家地區,《花木蘭》還是會保持院線發行計劃。顯然,海外疫情影響,影院無法正常營業,是《花木蘭》目前選擇擁抱流媒體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則消息無疑讓眾多頭部公司和北美院線陷入巨大的被動之中,也讓全球大部分影迷因為無法在大銀幕欣賞這場視覺盛宴而感到遺憾。
  • 劉亦菲《花木蘭》宣傳板被砸!影院老闆,為何對迪士尼如此憤怒?
    如果說2020年,有誰過得最壓抑的話,影院老闆們,肯定是其中之一。對於影院老闆們來說,隨著電影行業發展越來越迅速,觀眾們已經不僅僅滿足去影院觀看電影了,他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都在和流媒體做著鬥爭,然而在之前,許多好萊塢大片,都會選擇支持影院,讓自己的電影在影院上映,然而迪士尼的《花木蘭》,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延遲後,終於不得不妥協,選擇流媒體上映。
  • 最前線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正式定檔9月11日,原聲中文版將在內地影院首秀
    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進一步復甦,萬眾矚目的迪士尼真人版電影《花木蘭》也終於確定了內地上映時間。9月2日下午,迪士尼電影官方微博宣布,《花木蘭》定檔9月11日內地上映,同時宣布原聲中文配音將在內地影院首秀。
  • 《花木蘭》轉網 迪士尼翻身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常蕾)萬眾矚目的《花木蘭》「轉網了」!北京時間8月5日凌晨5點,迪士尼公司宣布《花木蘭》將放棄北美院線發行,選擇在9月4日以29.9美元單片價格「轉網」登上流媒體Disney+。屆時,北美觀眾以及擁有Disney+服務的國家地區只能在線上觀看,而沒有Disney+服務或者影院已經復工的國家地區,《花木蘭》還是會保持院線發行計劃。
  • 知料|迪士尼減肥,電影院剜肉,《花木蘭》登陸Disney+
    同時,察佩克表示,在無法使用 Disney+ 的國家/地區中,迪士尼會在同一日期在影院上映《花木蘭》。這似乎表示中國觀眾有機會在下個月觀看《花木蘭》了,但察佩克並未提到中國市場的具體情況。在流媒體平臺出售價值將近 30 美元的高規格電影是一場冒險。
  • 迪士尼減肥,電影院剜肉,《花木蘭》登陸Disney+|知料
    《花木蘭》不再穩操勝券,這也是「實驗」的意義。迪士尼願意在最不好的時機打出手中原本最好的一張牌,是因為它確實太需要一味刺激了。與《花木蘭》的消息一同公布的財報顯示,第三財季,迪士尼營收同比下降 42%,淨虧損 47.18 億美元,而去年同期是盈利 14.3 億美元。疫情讓迪士尼沒有太多選擇。
  • 《花木蘭》:迪士尼「四兩撥千斤」的美好想像
    在劇情方面,迪士尼取消了1998年動畫版《花木蘭》中木須龍的角色,因為龍在中國人的認知中從來不會被當做一個幼小的吉祥物。迪士尼擔心如果真人電影按照動畫版的角色安排,將對中國市場的票房產生負面影響。最後連花木蘭打算分手時在橋上親吻了戀人陳宏輝的吻戲都被砍掉了,因為這太不中國了。
  • 迪士尼《花木蘭》票房口碑雙輸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上映3天,《花木蘭》票房仍未突破2億,今天又被上映24天的《八佰》拉下單日票房冠軍寶座,未來實在堪憂。早在9月4日,當迪士尼放棄疫情迅速反彈的北美、歐洲和日本院線,選擇登陸迪士尼流媒體Disney+付費獨播時,許多人就表示了強烈的擔憂和反對。上個月,一段視頻在外網爆紅:一位憤怒的法國影院老闆一棍子朝著《花木蘭》的展板狠狠砸去。英法德等票房大國的院線也展開了對迪士尼的集體聲討。
  • 《花木蘭》票房慘敗,失去最後一張王牌的劉亦菲,徹底涼了?
    這部電影算得上是劉亦菲手上最後一張王牌,如今遭遇慘敗,她會徹底涼涼嗎?命途多舛的木蘭當初剛爆出劉亦菲要演《花木蘭》的消息時,全網都沸騰了。這部迪士尼出品、經典動畫改編、投資16個億、請了神仙姐姐來演女主的好萊塢A級大製作電影,怎麼想都覺得一定是部口碑票房雙收的好作品。然而沒想到,這部電影的爭議會這麼大。
  • 《花木蘭》放棄北美院線發行
    劉亦菲主演的真人版迪士尼電影《花木蘭》再次推遲上映時間,並且迪士尼官方還宣布了影片將放棄在北美院線發行,改為在Disney+流平臺以29.99美金(約209元)的價格點映播放,而沒有Disney+業務或者影院已經復工的國家則將繼續選擇影院發行的方式上映,上映日期為9月4日,這基本宣告了《花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