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的風流史

2021-03-05 易簡讀書


作者:萬小刀

來源:萬小刀的江湖

01

1927年3月31日,康有為死了,至今逝世92周年。

康有為享年70虛歲,一生長袖善舞,縱橫捭闔,晚年雖然官場失意,但是情場得意,坐擁中日美三國美女,六個老婆一個比一個年輕,一個比一個漂亮。

他卻還不滿足,流連於花街柳巷不能自拔,其風流,其好色,不亞於《鹿鼎記》裡的韋小寶。

正因為縱情聲色,康有為身上仕途多舛的悲情色彩被大大弱化,以至於今天后人提起他時,除了對他變法失敗有些許同情,更津津樂道的,反而是他的風流獵豔往事。

 

02

1858年3月19日,康有為生於廣東南海一個富庶的書香世家。

康有為的高祖做過從二品的布政使,曾祖做過正三品的按察使,到他父親康達初時,雖然官運已不如先輩,但好歹也是一方知縣。

幼時的康有為天資聰穎,5歲能讀唐詩,6歲讀《大學》《中庸》《論語》。

童年的康有為,除了讀書,還未開發出別的愛好,以至於村裡小孩見他總不一起玩,給他取了個綽號,叫做「憨為」。

因為他「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與人交談時,總是有意無意地提及「聖人」,大家笑他,又給他取了個「聖人為」的雅號。

儘管康有為聰敏好學,但考試運卻不咋地,尤其和他後來的弟子梁啓超相比,簡直天壤之別。

1871年,康有為14虛歲時,父親意外去世已三年,他奮發圖強,去參加童子試,但落榜。

1872年,15歲的康有為再次參加童子試,又落榜,從此對八股文深惡痛絕。

1876年,康有為參加鄉試,又考砸了,於是拜嶺南大儒朱次琦為師,誦讀掌故詞章。

此時康有為的父親已經早逝,母親見兒子考場失意,鬱鬱寡歡,就為他操辦了一門親事。

1876年臘月,19歲的康有為,與22歲的張雲珠結為伉儷。

俗話說「女大三,抱金磚」,康有為的結髮妻子張雲珠容貌端莊,溫柔賢惠,不但很孝敬婆婆,而且「終日勤勤無稍暇」,康有為不在的日子裡,把家中上上下下、老老少少,都打理得和諧有愛,井井有條。

正是因為有了張雲珠的勤勉操持,解除了康有為的後顧之憂,這才有了後來的公車上書、戊戌變法。



03

1878年,21歲的康有為師從朱次琦苦讀二年,漸漸認識到傳統舊學無法解決當代問題,便在這年冬天,辭別老師回了老家。

1879年12月,廣東人康有為第一次遊香港,這才發現英國人原來並非野蠻不開化的「夷狄」,而是比滿清進步很多的文明社會,於是開始購買和閱讀學習西學之書。

1882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會試,沒考上,回家時路過上海,發現上海和香港一樣繁盛,更加覺得西方人治理社會有一套,「大購西書以歸,自是盡釋故見,大講西學矣」。

1888年,在家苦讀6年「西學」的康有為31歲了。已過而立之年的他,到底不甘心,於是又赴北京應順天鄉試,依舊落榜。

但這一次,他嘗試向光緒帝上書,提出「變成法」、「能下情」、「慎左右」的主張,要求政府變法圖強,受到守舊官僚的阻撓,未果,但他的勇氣和名氣開始傳播開來。

1891年,學有所成並小有名氣的康有為,在廣州萬木草堂開壇講學。

當時那個年代,他公然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女子不纏腳」,大家都覺得很新鮮,於是學生如雲,連梁啓超等17歲就中了舉人的大才子,都紛紛拜在了他的門下。

由於講學,康有為名聲大噪。此時正在廣州開藥房的孫中山,正欲廣交天下英才豪傑,便託人給康有為捎了一封信,大意是說:康老師,久仰大名,認識一下可好?

康有為正自我感覺良好得不行,就說:可以呀,你既然久仰我,那拜我為師,不就認識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1895年5月,得知《馬關條約》籤訂,康有為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結果光緒帝根本沒看到,但康有為名氣更大了。

而且這次他考得不錯,保和殿試二甲第四十六名,賜進士出身,甚至還被授予工部虞衡司主事一職。

名氣更大了的康有為,在1897年,也就是虛歲40的時候,又娶了一房姨太太。

也許是因為正房夫人比自己大三歲,康有為亟需新鮮感,所以就把自己「一夫一妻制」的倡導拋之腦後,以結髮妻子老是不生兒子為藉口,娶了一個比自己小23歲的姑娘。

這姑娘當時才17歲,名叫梁隨覺,惠州博羅縣人,聰慧美麗,略通文墨。雖然年齡相差懸殊,但是婚後恩愛有加,漫長歲月裡,梁隨覺共為康有為生下三女一子。

 

04

梁隨覺嫁給康有為的第二年,也就是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

康有為的弟弟康廣仁和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但作為維新派領袖的康有為沒有慷慨就義,他不顧妻兒老母滯留國內,攜18歲嬌妻梁隨覺出逃,踏上了漫長的海外流亡之路。

接下來的16年裡,四渡太平洋,九涉大西洋,八經印度洋,泛舟北冰洋七日,先後遊歷日、英、法、意、美、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印度、越南、緬甸、巴西、埃及等42個國家和地區。

雖然遠遁海外,但康有為過得並不緊張,反而因為宣稱自己持有光緒帝的「衣帶詔」,做起了「保皇黨」的領袖,將各界人士捐來的錢中飽私囊,大肆揮霍,在許多國家都置有產業,甚至一買就是一個島。

1907年,和梁隨覺結婚10年的康有為,虛歲50了,他的妻子梁隨覺27。

有一天,康有為在美國西部巡迴演講,臺下專注聆聽的觀眾裡,有一位16歲的美國華裔女孩,深為演講者的儒雅風度、深邃思想和淵博學識所折服。

康有為一打聽,這位女孩叫何旃理,祖籍在廣東開平,算起來他們還算老鄉。

與粗通文墨的梁隨覺比起來,何旃理不僅通曉四國文字,而且熟悉中國文化,能歌善舞,康有為眼都看直了。

此時康有為喜歡娶少女的愛好,已經初具雛形。二人經過幾次交談,相見恨晚,康有為利用自己的金錢和名氣,以及學貫中西的才氣,很快將涉世不深的何旃理收為三姨太。

婚後,這對曾不被人看好的「爺孫戀」,相偕遊歷歐洲各國,每到一地,都由何旃理做翻譯,兩人夫唱婦隨,相得益彰,生有一子一女。

 

05

1911年,帶著梁隨覺、何旃理,又輾轉至日本的康有為,54歲了。

他聽聞辛亥革命成功後,撰寫了《救亡論》《共和政體論》,明確反對共和政體,提出「虛君共和」的政治主張。

此時康的三姨太何旃理不但帶著幼子,而且又有身孕,便僱傭了一個16歲的神戶少女市岡鶴子。

在何旃理的調教下,市岡鶴子很快就熟悉了康家的工作。康有為逐漸將一些原本由何旃理來做的助理類的工作,也交給了鶴子,開始讓她研墨展紙,代為購買書籍等。

後來,不知是因為日久生情,還是日本姑娘實在魅力太大,總之,沒過多久,康有為又和這位16歲的神戶少女搞到了一起。

這事兒整的,31歲的梁隨覺就不說了,懷孕中的三姨太何旃理才20歲,她怎麼看?

事實證明,結婚才四年的何旃理,不愧是見過大世面的美國華僑。

雖然西方現代社會流行「一夫一妻」,但何旃理既然選擇了「保皇黨」的領袖做丈夫,大概也就做好了接受他封建思想的準備,所以她知道後,不但沒有一哭二鬧三上吊,反而主動建議康老爺子,把這日本姑娘納為四姨太,一同帶回中國。

那麼,一個54歲的外國糟老頭子,要娶16歲的青春美少女,美少女的日本父母會同意嗎?

康有為老是老了點,但是巨有錢啊。注意,不是一般有錢,是巨,有,錢。

因此,當年邁的康有為向比自己都小的鶴子父母,送上一份厚厚的彩禮提親時,鶴子的家長「感於康家的誠意」,也就同意了這門親事。

 

06

大清亡了。

作為「保皇黨」領袖,按理說康有為不應該高興,但是,他終於可以回國了。

1914年7月,康有為帶著由二姨太梁隨覺、三姨太何旃理、四姨太市岡鶴子組成的中美日「後宮團」,以及兒女、傭人等一大幫人,浩浩蕩蕩地回到上海。

在中國近代外交舞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英國人李提摩太,設宴歡迎康有為,唐紹儀、伍廷芳等二百多人參加,康有為發表了他大同學說的演講,一時風頭無兩。

然而不久,他最愛的三姨太何旃理,卻於1915年染上猩紅熱症去世了,年僅24歲。

康有為悲痛萬分,長跪不起,嚎啕大哭,幾近崩潰。此後每逢周年忌,都要在其靈前焚香哭拜。清明時節,也要親臨墓地祭祀,在墳冢前涕淚交加,長跪不起。

多年以後,康有為還請徐悲鴻根據何旃理的遺像,畫了一幅水彩人像。畫中人頭挽高髻,儀態端莊,秀目生輝,亭亭玉立。而且,據說為了填補內心空虛,也為了紀念何旃理,58歲的康有為還迅速娶了何旃理的貼身丫頭廖定徵,大概是愛屋及烏,取見到她就如見到何旃理一樣的意思。

廖定徵時年17歲,成了康有為的第五房姨太太。

 

07

四年之後,1919年「五四運動」席捲全國,大江南北風起雲湧,62歲的康有為,卻又忙著娶起了第六房姨太太。

這一年,年過花甲的康有為自知已無力在政治上翻起多大波浪,便乾脆悠哉遊哉,在杭州西湖學人家範蠡泛舟。

既是範蠡,西施何在?

康有為正惆悵著,忽見一妙齡女郎,美目盼兮,巧笑倩兮,正在浣紗,這不是西施再世是誰?

趕緊派人打聽。

很快,下人回報說此女叫張阿翠,年方18,尚未婚配,其父早逝,其母為船娘,三位哥哥都做小本生意,勉強餬口,家境十分貧寒。

康有為一聽,大喜,迅速託人提親。

張家一聽是康有為,知道他名氣很大,但是再有名也已經是個老人,而且家裡面妻妾成群,自己女兒過去只能做六姨太,於是一口回絕。

康有為神魂顛倒,欲罷不能,思來想去,決定還是故技重施,把當年在日本娶市岡鶴子時的辦法又拿了出來。

日本人愛錢,中國人愛不愛?

一試之下,很令人滿意,貧窮的張家,果然被康有為這個老頭子揮金如土的大手筆震驚到了,當即同意嫁女。

1919年,62歲的康有為給自己18歲的新媳婦張阿翠改名張光,兩人拜堂成親。

此時他恍然發現,自己的許多兒女,都比這個「新媽媽」年紀大,為避免尷尬,便令18歲以上兒女——一律迴避。

對最後這位六姨太,康有為很是寵愛,不但特意請了家庭教師教她讀書,還親手教她書法,並贈她對聯一副:「懲忿窒欲改過遷善;仁民愛物知命樂天。」

 

08

如果說追求妻妾成群,是因為康有為封建,想要如帝王家一樣「多子多福」,那他喜歡逛窯子的事,就只能用好色來解釋了。

早年,康有為進京趕考,名落孫山,回家之時,路過上海,天天狎妓,卻沒錢付嫖資。

久而久之,老鴇們紛紛跑到康有為所住的客棧討債,搞得康很沒面子,便決定喬裝打扮一番,悄悄出溜,往廣東老家逃。

不知誰走漏了風聲,到了開船那天,各大妓院的人都來船上堵他,但找了半天都沒找到。開船以後,一個水手看見船板內有人,以為是小偷,就大呼小叫喊人來,一群人裡有人認出來,說:這不正是康南海,康有為嗎?

於是,後來就有人寫詩諷刺說:「避債無臺卻有舟,一錢不值莫風流」。

而在1918年,康有為還曾挾妓遊西湖,興致上來,賦詩一首,開頭便是「南妝西子泛西湖,我亦飄然範大夫」。

此時還沒遇到張光的他,竟然把妓女比作西施,一時被傳為民國笑柄。



09

晚年的康有為,除了「保皇黨」的餘糧,還在上海投資了地產,加上各種學術著作的版稅,以及每月賣字1000銀圓左右的收入,雖然家中妻兒老小、門生故吏、傭人門衛多達上百人,依然維持著上等優渥的生活。

康有為本人,更是以上海為基地,時而北上青島,時而南下杭州,過著輕鬆愜意的生活。

書畫大師吳昌碩、詩人陳三立、教育家蔡元培等,都是他家座上客。而在青島,他還見到了胡適,這位前朝維新派的領袖,風趣地告誡當今「五四」運動的領袖:「不要打倒孔家店,孔聖人是打不倒的」。

更有意思的是,康有為對此沾沾自喜,還特意請徐悲鴻畫了一幅作品《康南海六十行樂圖》,將同在上海、同居一處的妻妾子孫們全部畫上。

不過在上海的日子,也不是每天都很快樂。

比如有陣子上海抵制日貨,康公館裡有好事的族人私下議論稱市岡鶴子也為「日貨」,並在背後調侃康有為如果抵制日貨,首先應該把四姨太「抵制」掉,市岡鶴子後來知道了,儘管康有為嚴厲斥責了肇事者,她還是很傷心。

而在康有為娶了六姨太之後,市岡鶴子就更傷心了。

因為這個時候的她,突然發現自己小小年紀跟著這個老頭來到異國他鄉,本以為是一場忘年之戀,沒想到這人卻喜新厭舊,娶妻不斷,有了新歡,就把舊愛擱在一邊,見他一面都難。

剛剛20出頭的市岡鶴子,十分幽怨,就像皇宮裡被冷落的妃子一樣,幻想著能夠通過為康有為生個孩子來改變處境,把康家的「老爺」再奪回身邊。

然而此時的康有為畢竟60多歲了,難免心有餘而力不足。

直到1925年初,鶴子才發現自己懷了身孕,欣喜地把這消息告訴了康有為,但康有為已是68歲的老人,受人挑撥之下,竟然懷疑鶴子和自己的長子康同箴有染。

鶴子一氣之下回了日本,於1926年在日本生下一個女兒,取名凌子。

 

10

1927年3月31日,康有為剛過了70大壽,在青島的英記酒樓吃飯時,突然有中毒跡象,經搶救無效,七竅流血而死。

有人認為,康有為之死,是因為喝了大量橙汁,又吃入過多海鮮,導致食物相剋中毒,本人萬小刀推測,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康有為是廣東人,從小吃海鮮長大的他,怎麼會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

而且,就算他老糊塗了,他身邊的子女們,以及酒樓工作人員們,點餐時也會提醒吧?

另有學者認為,是慈禧太后當年派出的殺手,在經過多年的奔波之後,終於不辱使命,下毒害死了康有為。這種說法本人認為也不可信。大清都亡了,慈禧的陵墓都快被盜了,真還有人效忠她嗎?

還有臺灣媒體人爆料說:康有為之死,其實是因為「換睪丸」。說是康通過上海名醫江逢治,聯繫到德國名醫馮·施泰勒,為他移植年輕人猿睪丸,以期使自己變年輕,記憶力和性慾均大增,不料反而喪了性命。

以上萬小刀認為更屬無稽之談,康有為學貫中西,應該不至於如此愚蠢。

結合康有為女兒康同璧「被人在食物中投毒而導致死亡」的說法,聯繫到當時日本人正要挾溥儀去東北成立新的滿洲政權,康有為這個保皇派又極力反對,所以,日本人痛下殺手倒是有可能。

 

11

康有為死時,他的美國三姨太何旃理已去世12年,而結髮妻子張雲珠,也已經先他一步,去世5年。

正房夫人張雲珠比康大三歲,當年康不給女兒同薇裹足,全族人不滿,獨有她極力贊同。戊戌變法失敗後,都以為康已遇難,還是她強忍悲痛,組織一家老小連夜搬家。張夫人去世後,康有為親為亡妻執拂送喪,並寫道:「四十七載同糟糠而共患難兮,悼傷逝於千秋。」

四姨太市岡鶴子在日本獲悉了康有為猝死的噩耗後,遙望中國,痛不欲生。47年後,70多歲的市岡鶴子,於1974年2月臥軌自殺,臥軌之處,正是她和康有為最初相識的「奮豫園」附近。她的女兒凌子,則根據母親留下的信物,最終找到了康有為的家人。

五姨太廖定徵給康有為生下的女兒,這年12歲。後來不知發生了什麼,在康有為去世數日後,這個女兒也不幸患病夭折。廖定徵禍不單行,痛上加痛,不知所蹤。

六姨太張光此時26歲,因沒有孩子,抱養了一個女兒,康死之後,據說她因為信守對康有為臨死前的承諾,守寡半生,一直到1945年病逝。

在康有為所有妻眷中,唯有二姨太梁隨覺,卒於新中國成立後的1969年,享年90歲。

作者:萬小刀。轉載請註明萬小刀公眾號( ID: wanxiaodao1 )愛八卦、愛電影,也愛文學。先後寫出多篇全網10萬+,1000萬+公號文章。

相關焦點

  • 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逃到海外做了什麼事情?曾為躲風流債藏船板下
    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逃到海外做了什麼事情?曾為躲風流債藏船板下 我們很小的時候學習歷史,就總會學到戊戌變法這一重要事件,對於當時保守腐敗的大清朝來說,戊戌變法宛如一股春風吹開了清朝積壓了很久的厚厚的灰塵,然而最後還是失敗了,維新變法的人士也都被殺的殺,能逃的逃,康有為就逃到了海外,那麼他在海外的那些年都做了些什麼呢?
  • 康有為的新媒體運營思維
    但凡一個人時間久了,都經不起議論,總有一些隱私至極的事情的流落在江湖之外,而康有為就是這樣一個人。其實學習歷史的時候,有時候發現會有一種荒誕感,因為歷史的面貌在不斷刷新,從我的記憶中來看,也就是90年代左右,康有為就是一個非常正面的形象。
  • 重論廖平、康有為「學術公案」
    康有為確受《今古學考》《知聖篇》影響而迅速完成經學轉向,但不能在兩家經學之間確立唯一對應的淵源關係。通過還原史事和細讀文本,弄清廖平、康有為「交涉」的始末與真相,可對這樁百年懸案作出裁斷。  這樁「公案」一直是廖平、康有為個案研究和近代學術史、思想史、經學史研究的一個熱點,也是疑點。近些年來,房德鄰、劉巍、龔鵬程、劉芝慶、蘇全有等從康有為《教學通義》或《廣藝舟雙楫》入手,尋找羊城之會前康有為的今文經學觀念,重估廖平對康學的影響,對康有為「剽竊」說力作反駁。
  • 康有為猝死青島之謎:為何喝完一杯橙汁後就七竅流血而亡
    3月的最後一天,康有為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樸學大師章太炎作輓聯以送之:"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其中挖苦諷刺之意盡顯。這位憑藉"公車上書"在政權更替的年代一度大火的文人似乎頗有爭議,與之相當的,還有他風流的情史和離奇的死因。
  • 康有為流亡在外的愛國經:借「衣帶詔」之名斂財頗豐
    (以上資料來自英國《泰晤士報》駐上海記者著《慈禧外紀》以及費行簡《慈禧傳信錄》, 叢刊《戊戌變法》)然而,在戊戌變法之前, 康有為的狂傲個性已經把許多重要朝臣得罪了。就連通常我們覺得是一伙人的翁同和,後來對康有為的評價也不高。當他閱覽康有為的上皇帝書及康有為其他著作後, 即向光緒帝保薦, 說康「才堪大用」, 並有「康有為才勝臣十倍」 之語。
  • 維新志士還是投機改良:找尋真實的康有為【上】
    今年是「戊戌變法」120周年,我們在今天來探討這個題目不僅是為了回首前塵、緬懷前賢,同時也是為了以史為鑑、觀照現實,我們總是不禁要在自己的心裡問一聲
  • 康有為、梁啓超是戊戌變法的真正領袖嗎?
    事實上,在清末那樣一個萬馬齊喑、萬喙息響的年代,康有為的舉動的確給人以石破天驚之感。要知道,清王朝對讀書人的管控是極嚴的,不能隨意談論政治,更不許隨意上書。康有為以一介布衣,打破士人不許問政的禁令,上書皇帝,要求改革政治,以救時危,是冒著殺頭乃至誅滅九族風險的,由此可見他的氣概和膽識,確有過人之處。
  • 60歲康有為西湖遇18歲少女,威逼娶回,事後:老頭,不要離開我
    翻閱史料,康有為真是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風流聖人,撇開他的政績不說,就談談他的言行真是讓人苦笑不得,他的大作《大同書》提出很多高出當時社會的諫言,比如婦女平等,沒有奴隸等等,但是說歸說,做歸做,自己家的奴隸,女人一大堆,他自己心裡卻沒有一點汗顏。
  • 16歲嫁給康有為,史岡鶴子卻情移繼子,晚年內疚不堪自裁於鐵軌
    二十二歲的時候康有為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對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大開眼界,於是他才提出了男女平等和一夫一妻制等民主思想。康有為的想法是好的,但他自己都沒能做到一夫一妻還怎麼去提倡一夫一妻制。康有為19歲的時候娶了22歲的張雲珠為妻,38歲的時候娶了18歲的梁隨覺為妾,49歲的時候娶了17歲的何旃理為妾,56歲的時候娶了16歲史岡鶴子為妾,58歲的時候娶了16歲的廖定正為妾,69歲的時候娶了18歲的張光為妾。除此之外,康有為還經常出入煙花之地,可見康有為是有多風流。
  • 康有為:蛋蛋的憂傷
    61歲的康有為從上海到杭州旅遊,找了當地名妓伴遊西湖。在遊船上,康有為面對美景,詩興大發,兩句詩脫口而出:「南妝西子泛西湖,我亦飄然範大夫」。想當年,康有為可是晚清風雲人物,改良派代表,保皇會領袖,門下弟子眾多,曾領導公車上書,戊戌變法,失敗後流亡海外15年,後回國協助張勳復闢,擁立溥儀登基,再次遭遇失敗。
  • 康有為為何被稱為小人?
    變法的起源就是「公車上書」,當時甲午陰雲依然籠罩,面對不平等條約,康有為聯同數百名舉人聯名上書,反對甲午賠款。最終讓光緒理解了變法才是拯救國家的方法,就給了後來戊戌變法留下了種子。可事實真就是這樣嗎?這段「公車上書」的事件記載在康有為的自傳《康南海自編年譜》,也就是《我史》中,歷史上根本就沒有這件事。
  • 從中國女子與外國和親到中日合邦,陳平、康有為:他們有個共同點
    在我的認知領域,上一個說出這話的人可能就是戊戌變法的主導者——康有為。那麼,我們來說說康有為。康有為在美國芝加哥遊歷4月17日,這一天對於中日兩國來說是個大日子。不知道是上天的安排,還是命運的捉弄,正當悶悶不樂的康有為,為怎麼將救國綱領傳遞給光緒皇帝發愁時,他卻中了進士,被授予工部主事一職。藉助這個小職務,康有為找到都察院,讓其代呈上書內容。這就是《上清帝第三書》,終於光緒皇帝讀到了康有為救國綱領。
  • 康有為是不是一個聖人?公車上書、戊戌變法背後不為人知的事
    我在想,寫了近有一個月的民國,還沒有寫過一次這位民國史中的「辮帥」,區區大洲,竟然敢慢待這位大帥,我問心有愧,隨即寫下昨天那篇文章。 這種說法,大部分來自康有為的自述。事實上,康有為只不過是組織了一場在松筠庵的集會,收集了1300名士子的籤名。 康有為多「聰明」啊,他把公車上書鼓吹的沸沸揚揚,但公車上書過程中確認自己中了進士,生怕自己的功名有什麼閃失,因此這份多名士子籤字的「萬言書」他根本就沒有呈遞上去。
  • 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風流史
    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風流史可謂是唐太宗的一大恥辱,因為雖然高陽公主年僅十七歲,但卻已是宰相的兒媳婦,所以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這一段風流史才更加讓唐太宗生氣
  • 馬勇 康有為「衣帶詔」真相(下)
    康有為覺得這件事太不同尋常了,光緒帝既然明降諭旨,何以又讓林旭面傳口諭?朝廷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難道皇帝已被皇太后所控制?基於這些無限想像,康有為不敢繼續猜下去。他一面草擬密折謝恩,一面默誦林旭轉達的聖諭,發誓不惜代價救皇上。康有為謝恩折由林旭持還復命,康有為也明白表示將在第二天啟程赴上海。
  • 娛樂圈9大導演的風流史
    娛樂圈中,很多的大牌導演也是有著很多的風流史郎昆
  • 很少有人知道,康有為在上海的最後六年是在這裡度過的
    想不到劉海粟這麼一問,更令康有為刮目相看。「哈哈哈哈,書畫同源,我可以教你寫字嘛。」書法造詣不淺的康有為自信地回答道。1900年4月,康有為和梁啓超、唐才常等人在日本橫濱成立自立會,商議在長江沿岸利用會黨力量起義。康有為給了唐才常三萬元活動經費,並表示願意募集到30萬元繼續支持。唐才常等人在漢口設立自立軍總機關,專事聯絡會黨,策反清軍,康有為則親自坐鎮新加坡指揮。想不到起義失敗,唐才常等自立軍領導人被捕,就義於武昌紫陽湖畔。康有為雖不喜唐才常,仍勉力撰寫了《唐才常勤王辯》和唐的墓志銘。
  • 康有為: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康有為也就是生的太早了,如果他晚生幾十年,大約可以和阿道夫同學做朋友。 康有為想法大膽,在戊戌變法時候就有苗頭了。 翁同龢曾和康有為有段蜜月期,向光緒大力推薦過他。 但是和康聖人深談了幾次後,馬上和外界說:這人我不認識他。 光緒二十一年,翁同龢在日記中稱讚康有為:此君舉世目為狂生,自餘觀之,蓋策士也。 三年後,他就後悔了。
  • 康有為的煩惱:怎樣學好英語
    康有為的英語水平:自學能聽說,讀寫有障礙       康有為對外國事物向來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康有為曾責備她不懂得區分like和love之義:「華文之『愛』字無施不可,而英文之like與love有分。彼言吾愛某某,多用『羅父』(按即love)字,而不知此字不能妄施也,此字只施之夫婦狎暱者。」康有為娶的四太太何旃理比他女兒還年輕,令他鬱悶的是,康同璧有時會拿此事開玩笑,把何說成是姐妹。
  • 她是康有為四姨太,17歲入府嫁給56歲的康有為,臨終時才坦白真相
    而康有為是戊戌變法的代表人物之一。不要看康有為鼓吹婦女解放的滿嘴新思想。而康有為本人則有六房姑姑,其中四房姑姑岡鶴子的故事最為傳奇。康有為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到過30多個國家,在世界各地置產無數,至今在瑞典的一個小島,當地華人稱其為「康有為島」。此外,中國首次踏上北極,不是探險家,也不是地質學家,而是康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