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杭州西湖。
正值陽春三月,草長鶯飛,花紅柳綠,山色空濛,水波瀲灩。61歲的康有為從上海到杭州旅遊,找了當地名妓伴遊西湖。
在遊船上,康有為面對美景,詩興大發,兩句詩脫口而出:「南妝西子泛西湖,我亦飄然範大夫」。
想當年,康有為可是晚清風雲人物,改良派代表,保皇會領袖,門下弟子眾多,曾領導公車上書,戊戌變法,失敗後流亡海外15年,後回國協助張勳復闢,擁立溥儀登基,再次遭遇失敗。
如今已是民國的天下,大勢已去,年過花甲的康有為不免有些心灰意冷,無所事事,在江浙滬一帶過著逍遙自在的隱居生活。
剛才那兩句詩中,康有為將名妓比作西施,自己比作範蠡,正是觸景生情,有感而發。
旁邊的西施聽了拍手叫好:「好吖好吖,好一個飄然範大夫,康老師下次再來杭州可別把人家忘了哦,記住,我是八號麗麗。」
康有為並不答話,兩眼直勾勾盯著遠方,一動不動。
麗麗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原來,暖陽下,橋頭旁,一個小姑娘正在洗衣裳,大約十七八歲的樣子,風華模樣,落落大方,長長的烏黑髮,一雙眼明亮,不施粉黛,如清水芙蓉,風姿綽約,楚楚動人。
這才是我心目中的西施啊!康有為不禁心中一蕩,轉身招呼船家:「快,快划過去,替我打聽一下,那是誰家的姑娘,可曾許配人家?」
哼,男人!氣得麗麗轉身回了船艙。
遊船劈波斬浪,向著橋邊姑娘的方向急速駛去,此時,那首我們熟悉的歌曲又一次在耳邊響起:
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煙。
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手難牽。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若是千年有造化,白首同心在眼前。
啊,啊啊,啊啊啊啊......
1.
那個女孩叫張光,今年18歲,因為家境貧寒,一直沒談男朋友。
當媒人過去為康有為求親的時候,張家最初是拒絕的,理由很簡單,倆人年齡相差太多了,康有為比姑娘她爹年紀都大,這將來咋稱呼?
媒人不以為然:「在愛情面前,年齡算個啥?才大40幾歲而已,京城老楊,82歲高齡找了個28的,這麼多年了,還不一樣過得好好的?」
老張說:「不光是年齡問題,人家康老師名滿天下,家財萬貫,我們家這條件,你也看見了,實在高攀不上啊,別的不說,嫁妝我們都陪不起。」
媒人說:「害,說了半天,不就是錢嘛,男方早準備好了。」滿滿一箱銀元往桌上一放,「這是彩禮,先給孩子買幾套像樣的衣服首飾化妝品啥的,不夠再說。」
老張有點兒不好意思了:「你看你看,我就隨口那麼一說,康老師也太客氣了,內什麼,你們哪天過來娶啊?」
是的,康有為最近有些落魄,一直抱怨說自己沒錢,坊間甚至有人傳言他在上海嫖娼賴帳逃單,四處被人追債,逃到船上被債主抓住,當地小報上有人寫詩嘲諷:「避債無臺卻有舟,一錢不值莫風流」。
完全是無中生有,惡意誹謗!我們康老師雖然不比從前那麼風光了,但也不至於慘到這種程度吧。
前段時間,我好朋友王撕蔥因為投資熊貓直播虧損,欠債20億,被限制消費,我們村王建國聽說後,唉聲嘆氣,感嘆世事無常,一直替撕蔥發愁,結果人家不到半年就把錢還上了。所以說啊,富人嘴裡說的沒錢,跟窮人理解的沒錢,不是一個概念,你一個打工人,就別動不動替你們老闆擔心了好麼。
誰不知道,康有為流亡海外那些年,成立保皇會,以營救光緒皇帝為名,大肆斂財,積累了巨額財富,在上海、杭州、青島分別購買了豪華別墅,甚至還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買了個小島,在島上建了中式園林,取名「北海草堂」,當地居民稱其為「康有為島」。
儘管眼下有些失意,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結婚的錢還是有的。
2.
已經請智障大師算過了,5月16日是個好日子,婚禮定在上海灘最豪華的浦江飯店舉行。
沒想到的是,這樁婚姻遭到了周圍朋友、學生,包括康有為家人的強烈反對。
首先,康有為的老婆們都不同意。
對,康有為是有老婆的,而且不止一個,在迎娶張光之前,家裡已經有5個老婆了。
應該說,康有為在選擇戀愛對象方面,非常專一,年輕時喜歡十幾歲的姑娘,到了花甲之年,喜歡的依然是十幾歲的姑娘。康有為的老婆除了原配張氏,其餘幾個結婚時年齡全在20歲以下,這其中還包括一個17歲的美國華僑,一個16歲的日本姑娘,可謂中西合璧。
老婆們意見很大,從周一到周五,一天換一個,周六周日還動不動去逛妓院,還嫌不夠嗎?你都60多歲的人了,又找個18歲的小姑娘,身體吃得消嗎?老命不要了?一哭二鬧,就差上吊了。
周圍的朋友們也表示不能理解。
我們知道,康老師學貫中西,不但國學底蘊深厚,而且較早接受了西方先進文化的影響,一直主張男女平等,反對女性纏足,是大力提倡一夫一妻制的。
在臺上演講作報告的時候,講得頭頭是道,為什麼輪到自己就不執行了呢?說好的「知行合一」呢?難道是為了更深刻體會妻妾成群的危害而做出的自我犧牲嗎?
對此,康有為做了解釋說明:「這個,怎麼說呢,提倡一夫一妻是工作,娶六房太太是生活,不能一概而論。」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對愛情的嚮往。最終,康有為衝破重重阻力,與張光喜結良緣。
婚禮當天,康有為的老婆和孩子們全部拒絕出席,以示抗議,上海各大媒體及街頭巷尾對此議論紛紛。
康有為才不在乎那些流言蜚語,結自己的婚,讓別人說去吧,最美不過夕陽紅,持續戀愛中,與張光形影不離,如膠似漆,完全沉浸在新婚的快樂之中。
3.
但快樂總是短暫的,短短幾年後,老夫少妻的實際問題出現了。
畢竟已年逾花甲,康有為在那方面越來越感覺力不從心,有時在過度勞累之後,腰膝酸軟,精神不振,好像身體被掏空。
張光關切地問:「是不是腎透支了?要不要試試腎寶片,把透支的腎補起來。」
康有為起初還不好意思承認:「我哪有,才不是,別瞎說,我這兩天有點累,晚上我還有個會,別等我了你先睡。」各種藉口,各種推脫。
時間一長,小嬌妻難免有些怨言,搞得老康思想壓力很大,便開始關注養生保健,吃各種補品,海參生蠔枸杞子,牛鞭羊蛋大腰子,包括電線桿子上那些祖傳秘方啥的,反正是有病亂投醫。
在這期間,康有為因為經常去醫院開藥,與一個叫江逢治的醫生漸漸熟悉起來,成了好朋友。
同為男人,這位江醫生非常理解康有為重振雄風的迫切心情,便為他介紹認識了一位德國大夫,沒想到,正是這個德國人,將康有為送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這位德國大夫是業內著名男科專家,專治各種陽痿早洩不孕不育,尤其擅長睪丸移植手術,也就是把強壯的猿猴睪丸移植到人的身上,以此讓衰老的男性返老還童,重振雄風。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兒匪夷所思,有點兒扯?
但這是真的。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法國生理學家布朗.塞加爾嘗試將動物的睪丸提取液注入人體,以達到重返青春的目的,似乎很有效果,因而轟動一時,從1890年開始,歐洲有數千人接受過這一療法。
當然,目前認為,所謂有效,多半是心理作用。
但人類在這方面特別執著,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不久,奧利地生理學家尤金·施泰納赫發現,通過睪丸移植,可以使實驗動物的精力、體力大增,於是,將此項技術大膽應用與人體。
在1920年至1927年間,有幾千人接受了"斯泰納赫手術",這其中包括許多名人,比如我們大家熟悉的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還有英國詩人葉慈,就是那首《當你老了》的詞作者。
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意昏沉;當你老了,走不動了,爐火旁打盹,回憶青春。
你想返老還童,風雲再起嗎?你想回到過去,重振雄風嗎?斯泰納赫換蛋術,只需輕輕一刀,讓你恢復青春歲月,再現昔日輝煌,你好,我也好。
前有車後有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當那名德國醫生提出為康有為實施睪丸移植手術的時候,老康並沒有過多猶豫,就毅然決然地同意了。
有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換個蛋蛋嘛,幹!
4.
1926年的某一天,68歲的康有為瞞著家裡所有人,只帶了一個老僕人,前往醫院,接受了睪丸移植手術。
手術很成功,據說,老康出院後不久,小試牛刀,自我感覺良好,對手術結果十分滿意,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
可惜好景不長,僅僅過了不到一年時間,就出現了各種排異反應,而且,那方面也不管用了。康有為很生氣,覺得自己被騙了,找德國醫生討說法沒有結果,便一紙訴狀,將德國醫生告上了法庭。
然而,還沒有等到開庭,康有為便突發急病,臥床不起,醫生當時診斷為食物中毒。
1927年3曰31日,康有為病逝,享年69歲。
康有為的一生,不論當時還是後世,皆褒貶不一,毀譽參半。
作為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康有為的一生充滿矛盾,他倡導維新運動,領導戊戌變法,力主立憲治國,提出的許多思想和主張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但同時,他又反對共和,反對革命,尊孔保皇,復闢帝制,頑固地站在了歷史車輪的對立面。
在人品方面,康有為更是飽受詬病。
康有為特別善長忽悠,喜歡沽名釣譽。比如,所謂公車上書,據考證,根本就沒有呈遞上去,完全是康有為的個人炒作;所謂光緒皇帝的衣帶詔,也是康有為篡改偽造的,他只見過光緒皇帝一次,那張他和梁啓超與光緒皇帝的合影,經確認是PS上去的,康有為可能是最早利用PS技術招搖撞騙的人。
所以,外界普遍認為康有為的言行不靠譜,稱其「惑世誣民,非聖無法。」「言論多有誇張自揚之處,須得處處小心」。
而最受非議的就是娶六房太太這件事。
按理說,這屬於個人私生活,娶幾個老婆是你的自由,當時並沒有名額限制,但你不能說一套做一套,一面倡導一夫一妻,一面一個接一個娶小老婆,這就是你的不對了。
至於晚年換蛋,雖是坊間傳言,聽起來似乎讓人難以置信,但也絕非空穴來風,惡意編造,以康有為的性格,這種事他絕對做得出來。
這個說法最早出現在1926年《晶報》發表的《聖殿記》中,後來包天笑《釧影樓回憶錄》中也旁證了此事。
上世紀50年代,高白石在《新生報副刊》上發表了文章《康梁師徒之割》,關於這件事的詳細記載,才第一次呈現在世人面前。
人們讀罷不禁扼腕嘆息,原來大名鼎鼎的康師傅,居然是這樣死的。
這正是:
變法圖強保皇復闢千秋功罪究竟誰來定論
一世盛名毀於一蛋夕陽西下如何重振雄風
作品信息
本文來自凱迪社區原創作者:孫繼勝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平臺意見。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繫後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