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卓別林回顧展,就在下個月!

2021-02-08 深焦DeepFocus

三島由紀夫逝世50周年,聊聊他暴烈的人生與作品

101:55來自深焦DeepFocus

喜馬拉雅APP訂閱 深焦Radio

蘋果播客訂閱 深焦DeepFocus Radio

凡爾杜先生

Monsieur Verdoux

導演: 查理·卓別林

編劇: 查理·卓別林 / 奧遜·威爾斯

主演: 查理·卓別林 / 馬迪·科雷爾 / 艾莉森·羅丹 / 羅伯特·劉易斯

類型: 劇情 / 喜劇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1947-04-11

片長: 124分鐘

文 /深焦編輯部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今年再次推出的「HIIFF全島放映」是平行於主節的環島放映,精選多樣類型的影片,面向全島多元觀眾群體,足跡遍布全島多個城市、多家影院,充分利用海南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氣候優勢,讓移動影像環島發光,打造真正的「全島嘉年華」。

本屆全島嘉年華的35部影片將在海口、瓊海、儋州3個城市的12家影院展映。其中,查理·卓別林作品展映部分橫跨25年時間,將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五部作品——《尋子遇仙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囊入其中,不僅如此,本次展映的五部作品全部為修復版本,而本次展映也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卓別林作品回顧展。

今天,深焦DeepFocus 編輯部主要為讀者介紹的便是其中最特別的一部作品,《凡爾杜先生》。

查理·卓別林的大名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作品在世界範圍之內享有盛譽,其早年所塑造的經典形象幾乎使之成為默片喜劇的代名詞。進入有聲片時代之後,卓別林的電影產量減少,但質量卻並沒有任何下降的趨勢,《凡爾杜先生》(Monsieur Verdoux, 1947)便是其最出色的有聲片作品之一。影片沒有了卓別林以往的溫馨與辛辣,而是一部黑色喜劇:故事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法國故事,主角凡爾杜先生曾經是一名銀行的職員,跟殘疾的妻子莫納和兒子皮特一同過著平靜而幸福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長,席捲全球的經濟大蕭條到來,令凡爾杜先生失去了銀行出納的工作,為了生存下去,凡爾杜先生開始在全法各地獵豔,騙取錢財的同時殺人於無形。不過,凡爾杜先生在四處行騙的過程中遇到了種種困難,一出悲傷的喜劇也就此展開。

《凡爾杜先生》 1947年海報

Chaplin Changes! Can you?

在1947年的電影海報上,我們看到這樣的標語:「卓別林變了!你能嗎?」(Chaplin Changes! Can you?)可見哪怕在影片上映之時,這部影片也顛覆了人們對卓別林電影的認知。以往小禮帽小鬍子、笨拙又善良的流浪漢形象,如今驟然變成了一個舉止輕佻、內心從容的法國連環殺人紳士,令人不禁疑惑卓別林到底是如何得到的如此具有顛覆性的靈感?事實上,《凡爾杜先生》的出現,涉及到一段著名而有趣的影史公案:在影片的最開頭,我們赫然發現電影的故事想法來自奧遜·威爾斯(「Based on an idea by Orson Wells」)——其處女作《公民凱恩》(Citizen Kane,1941)一經上映便震驚世界,直至現在仍然在評論人心目中佔據至高無上的地位,常年佔據影史第一的位置——這裡雖然寫得很明確,但背後的故事卻遠比這個複雜許多,兩個人對於影片編劇的署名問題也是各執一詞。

從卓別林的角度上來說,他自稱奧遜·威爾斯曾有想法拍攝一系列紀錄片,其中關於連環殺手亨利·蘭度(Henri Landru)的部分邀請他來出演。卓別林起初很感興趣,但彼時威爾斯尚未寫出劇本,希望卓別林能夠幫助他完成劇本創作。卓別林起初並未答應,隨後突然有了靈感,便用五千美元買斷了這一想法,並且徹底顛覆了之前威爾斯關於紀錄片的設想,創作出了這部黑色喜劇。威爾斯則對這一說法全然否定,表示自己已有成型劇本,卓別林最初答應出演,但隨後又臨時變卦,決定買下劇本自己執導。威爾斯急需用錢,便答應了他的提議。根據威爾斯的說法,卓別林重寫了其中幾個重要的段落,包括結尾部分。

《凡爾杜先生》開頭

Based on an idea by Orson Wells

的確,卓別林對亨利·蘭度的興趣可能由來已久:1921年蘭度在巴黎受審之時,卓別林恰好也身處巴黎,因此他極有可能關注了這一案件,並對此事留下了深刻印象。威爾斯關於卓別林重寫段落的問題應該也是所言不虛,我們在《凡爾杜先生》裡很明顯可以看到肢體喜劇的痕跡,尤其是後半段湖心釣魚的段落。影片充滿默片特徵的構圖和簡潔明快的攝影機調度也暗示了卓別林的全局掌控。

不過,從最終的成片來看,我們也很難說影片沒有受到奧遜·威爾斯的影響,畢竟「黑色喜劇」中的「黑色」和犯罪都絕非卓別林所擅長,而是更偏向於奧遜·威爾斯的創作,尤其是聯想到威爾斯之後的又一部佳作《歷劫佳人》(Touch of Evil, 1958)。某種程度上說,《凡爾杜先生》正是《公民凱恩》到《歷劫佳人》延長線上的一部作品,它不僅關乎人性中愛的缺失與惡的滋長,也與資本主義興起及至蕭條的大環境密不可分。

當然,卓別林也無疑為《凡爾杜先生》鋪上了一層善的底色。在影片最重要的一個場景中,凡爾杜先生本意是挑選一個流浪漢為他調製的毒藥做實驗,卻鬼使神差地把一個剛剛出獄的女子帶回了家。女子在攀談的過程中逐漸吐露了自己的經歷,包括她殘廢的丈夫,而這也讓凡爾杜先生聯想到自己的處境,最終放棄了毒殺計劃,轉而開始救助起這名女子。恐怕直至這時我們才能夠確認,凡爾杜先生所謀害的幾乎全都是好吃懶做的上流社會人士,而對貧弱的底層人甚至是流浪貓都照顧有加。這次令人動容的見面很難不讓人想起卓別林早前的又一部作品《城市之光》(1931)——同樣是幫助一名女性,同樣地不求任何回報,只不過這次的善裡還混雜著一層也許是威爾斯給予他的惡的色彩。

《凡爾杜先生》 劇照

除了階層性之外,影片也對當時全世界的政治社會環境進行了一番總結性質的勾勒:資本主義發展面臨危機,經濟蕭條導致失業人口急劇攀升,世界金融體系面臨崩潰……所有這些都是卓別林在默片時期,尤其是流浪漢系列中處理的問題。不僅如此,《凡爾杜先生》的深刻之處還在於,它認識到了資本主義危機與納粹興起的深刻關聯,而極右翼勢力藉機興起也在這部作品當中以紀錄片段的形式呈現出來。如果說流浪漢系列和卓別林七年前的第一部有聲片作品《大獨裁者》(1940)存在某種外在的、形式上的緊密關聯,即這些作品都是建立在相似的人物造型基礎之上,那麼通過《凡爾杜先生》,我們實際上也在卓別林的前作《摩登時代》(1936)和《大獨裁者》之間建立起某種內在的關聯。

影片雖然在現在被譽為經典,但在當時卻並沒有收穫好的反響,這並非由於影片質量不高,而是由於美國國內政治風向的轉變:一方面,美蘇冷戰局面逐漸形成,美國國內反共呼聲日漸高漲;另一方面,通貨膨脹導致人民生活水平急劇降低,罷工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在這個時間節點上,頻繁呈現底層生活弊病的卓別林(《凡爾杜先生》明面上講的是法國底層,實際上還是在講美國社會;畢竟,片中的所有人都操著一口英語)自然成為眾矢之的。更不巧的是,卓別林混亂的私生活也成為公眾詬病的焦點話題,伴隨著其後幾年麥卡錫主義的興起,卓別林的媒體和公眾聲望急劇降低,這顯然影響到人們對他的作品的評價。

《凡爾杜先生》 中的卓別林

無獨有偶,奧遜·威爾斯也在當時因其政治立場被FBI列入了好萊塢的黑名單,於是二人先後移居歐洲順理成章:卓別林移居瑞士,永遠沒有再回到美國,威爾斯則為了拍電影、賺取片酬在歐洲各國遊歷,並在1956年返回美國。或許正如他們的經歷那樣,世界歷史總是處在交鋒之中,人的內心也總是處在激烈的矛盾之下。凡爾杜先生即是這樣一個角色、一個縮影,他處在善惡交叉的灰色中點上,處在巨大而無可阻擋的變動中;他對世界的愛近乎永恆,但他所堅守的東西卻又脆弱至極。

編輯:電 車

豆瓣 @Lution

-FIN-

相關焦點

  • 卓別林經典電影作品展將在京舉行
    中新網北京12月26日電 為紀念「電影誕生日」——12月28日,由中國電影博物館主辦,「首都之星藝術影廳聯盟」承辦的「經典再現——查理·卓別林作品回顧展」將於12月28日啟動。屆時將有11部影片免費在中國電影博物館放映。
  • yuznews | 「查理·卓別林:卓眼視界」全球首次大型回顧展即將登陸餘德耀美術館
    正值喜劇之王查理·卓別林誕辰129周年之日,上海餘德耀美術館宣布與洛桑愛麗舍博物館合作,將於今年6月8日推出查理·卓別林的首次大型回顧展
  • TANC | 從「流浪漢」到喜劇之王,餘德耀美術館帶來大型查理·卓別林回顧展
    6月8日,餘德耀美術館與瑞士洛桑愛麗舍博物館合作帶來喜劇之王查理·卓別林的全球首次大型回顧展「查理·卓別林:卓眼視界」。塔蒂揚娜·弗蘭克愛麗舍博物館館長Q:這是查理·卓別林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回顧展,為什麼洛桑愛麗舍博物館會決定將查理
  • 查理·卓別林《尋子遇仙記》視聽音樂會即將開場!
    喜劇之王卓別林世紀大展進美術館「看」音樂會重溫曠世傑作
  • 《回顧展的回顧》埋伏了日後的《局部》
    前提是,他也得看過那些回顧展。休斯寫道:八九十年代那批大型回顧展,便在歐美亦屬百年不遇,入新世紀,藝術品價格近乎荒謬地暴漲,雄霸如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再辦不起同樣奢侈的回顧展了。眼下,暴富的中國出現越來越多美術館,形形色色西方大展接踵而至,這是二十多年前不敢夢想的事。無論如何,我們告別了落後與無知。
  • 海南島電影節「全島放映」子單元「查理·卓別林」
    在「全島放映」的展映影片中,策展團隊精心劃分了單元,並賦予每個單元清晰的風格屬性。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將聯合英國最大的華語電影發行商Trinity CineAsia、法國電影公司Mk2以及中英電影合作研發中心(UCFC)推出至今為止中國最大的查理·卓別林回顧展,放映《尋子遇仙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以及《凡爾杜先生》共5部影片。
  • 萊蒙湖畔的「卓別林世界」
    作者:沈大力(作家、翻譯家)   「卓別林世界」乃是電影藝術大師卓別林在瑞士找到的另一「星球」。他於「麥卡錫時代」被美國中央情報局頭子胡佛驅逐出美國。卓別林尋覓到這一安身之地,今天成了「卓別林博物館」。
  • 阿巴斯回顧展?
    對於影迷來說,除了轉發他去世的消息外,能夠做的就是等待阿巴斯作品回顧展了。誰來做?誰先做?這大概是兩個比較簡單而又複雜的問題。由於在大陸做單個影展方面有嚴格的審批規定,且有對等放映要求(即假如要在大陸放映阿巴斯的作品回顧展,就必須去伊朗放映一批國產片),因此絕大部分機構縱然有錢也很難做到對等放映。
  • 開票 | 喜劇大師查理 · 卓別林鮮為人知的另一個隱藏技能被發現了,還得過奧斯卡獎!
    喜劇之王卓別林世紀大展 喜劇之王查理 · 卓別林的大型回顧展:「查理 · 卓別林:卓眼視界」正在餘德耀美術館展出中。「查理·卓別林:卓眼視界」展覽現場,餘德耀美術館,2018攝影:JJYPHOTO查理 · 卓別林是現代喜劇電影的奠基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表演藝術家和電影導演之一。
  • 喜劇電影大師卓別林與中國總理的故事
    周總理得知卓別林當時也在日內瓦,便委派禮賓官與他聯繫,送去中國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請他看。卓別林興致勃勃地觀看了電影,並給予好評。卓別林表示欽佩周總理的風度和才華,興致勃勃地傾聽了二萬五千裡長徵的故事。他開玩笑說,「您現在用不著走那麼遠的路了,」這一獨特的幽默,拉近了他和周總理的距離。青別林在宴會上品會了中國的國酒茅臺酒,他還請翻譯教他使用筷子,開成功地用筷子夾起一隻蝦。他興奮地說,「1936年我去過上海,看過梅豔芳的京劇。令我欽佩!我還看過馬連良的戲,好極了!」
  • 為什麼巴斯特·基頓在中國遠不如卓別林有名? | 虹膜問答
    為什麼卓別林和基頓在國內的知名度存在如此大差異?大概還是和國人講究「文以載道」的影戲傳統,以及新中國成立初期對藝術意識形態化的評判標準有關。對於這種傳統和評判標準而言,強調敘事、宣教與煽情,並對下層民眾傾注著人文關懷的卓別林,就像會看門的小狗一樣,比只是單純用來觀賞的基頓更「有用」一些。
  • 名氣最大的喜劇大師卓別林,演技實則比不過這兩位
    後來我才知道卓別林這套行頭整整誕生在100年前,當時,卓別林出演一部喜劇片《威尼斯賽車記》,導演讓他準備一套非常滑稽的服裝。卓別林在化妝間裡靈機一動,採用「移花接木法」,從一位瘦子身上借來上衣,穿上大胖子的褲子,禮帽和文明棍也是借一個演員父親的,又找來一雙特大特大號的鞋套在腳上,讓化妝師再給他尖下頜上貼兩撇小鬍子。卓別林的扮相一出爐,就引來了片場所有人的哄堂大笑。
  • 新海誠展北京站回顧
    新海誠展北京站回顧「我們想向中國的朋友全方位地介紹動漫的魅力,想展示僅從影像中難以窺測的創作者的世界,想把展覽帶到中國各地
  • Artchina展訊|路易絲·布爾喬亞中國首次大型回顧展11月登陸龍美術館
    圖片版權©伊斯頓基金會,VAGA授權;攝影:Mark Setteducati母女的聯結——永恆的絲線 2018年11月3日至2019年2月24日,龍美術館(西岸館)將舉辦 「路易絲·布爾喬亞:永恆的絲線」——法裔美國籍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在中國的首個大型回顧展。
  • 《城市之光》——卓別林
    最近也看了一些憨豆先生的作品,二者各特色,不過相比較而言我認為還是卓別林的電影更加出色。首先在表演方面,艾金森的風格更加突出,喜劇色彩更加濃厚,不過有時候就顯得過於刻意了一點,設計感(hhh)略強。而卓別林的表演更加自然一點,不過引人發笑的點也略少,而作為一個笑點比較高的人來說,可能第二種風格更加適合我。
  • 「吳天明和他的中國電影」回顧展西安點映,現經典《人生》重映感動幾代人!
    」回顧展,在吳天明導演的故鄉西安拉開序幕。圖片來源:騰訊大秦網慄小生副總經理也代表西影集團表達了對回顧展的支持:「老廠長吳天明有一項可貴的品質,就是把電影事業當成終身使命來完成,他詮釋了「愛西影,愛電影」的真諦。
  • 卓別林,這個世界之光
    依稀記得,在小時候看得最多的默片電影就是卓別林的,而且以前覺得黑白默片又不吸引人又不夠刺激。 直到現在才明白,能把默片拍好的都是大師級別的了。 畢竟在那個年代,受制於技術的原因,在電影表達上更注重肢體和故事本身。 電影不僅是一個打發時間的產物,它也是一門藝術,尤其是在默片時代。
  • 伍迪·艾倫心中最好的卓別林紀錄電影 《卓別林的藝界人生》
    這部由電影史學家完成的紀錄片以時間為脈絡,系統回顧了卓別林的幾部經典作品的創作過程,並通過對這幾部傳世名作的詳盡分析,梳理出卓別林表演體系的不斷進化和風格特徵的變化,是一部用影像書寫的卓別林傳記。1914年的某一天,有個陌生的新臉孔在人群中出現。他的出現是那麼的漫不經心,但又如此吸引眼球。
  • 永遠的世界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
    這一形象成為卓別林喜劇片的標誌,風靡歐美20餘年。20世紀20年代初,卓別林的電影在中國已經廣為流行。在1915年9月,他的喜劇短片開始在上海上映,上海的報紙幾乎每天都登有卓別林主演的電影廣告,中國觀眾親切地稱他為「滑稽大王」、「快活大王」。
  • yuztalk | 湯惟傑:卓別林在上海——以1915-1922年早期電影歷史為線索
    (《字林西報》,1916年1月19日,第四頁)卓別林在1910年代中期開始到後期已經成為極具世界影響力的電影人,當時上海最大的報紙《申報》從1919年開始就有了不少文章討論他的電影作品。「查理·卓別林:卓眼視界」展覽現場,餘德耀美術館,2018,攝影:JJYPHOTO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早期中國電影人拍過一部有卓別林形象的電影,叫做《滑稽大王遊滬記》,而這個「滑稽大王」指的就是卓別林。卓別林的角色是由一個歐洲演員裡奇·貝爾扮演的,這是中國第一個華人電影公司「明星電影公司」最早期的作品,可惜的是這部電影現在已經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