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佣金」是許多券商吸引顧客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美股券商中,這一做法被應用得比較頻繁。
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美股「0佣金」背後,看似投資者省了佣金,實際上可能被「套路」,在交易中遭受到更大的損失。
這不,以「0佣金」噱頭著稱的美國網際網路券商Robinhood最近就「翻車」了。
12月17日,據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等多家西方主流媒體報導,Robinhood收到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6500萬美元的巨額罰單,原因是其賣訂單流沒做好披露,並誤導了投資者,造成了3400萬客戶的實際損失。
SEC指控稱,Robinhood將客戶訂單賣給其他交易商並從中獲得收入的做法中,有重複性的虛假披露,也沒能夠盡最大的努力履行其應有的責任,為客戶尋找最優的訂單執行價格。
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間,Robinhood錯誤地聲稱其交易訂單的執行質量可以與競爭對手相媲美或超過競爭對手。但實際上,Robinhood並沒有幫助其客戶尋找最優訂單執行價格。
即使算上免佣金節省下來的交易費用,Robinhood提供的「非最優成交價格」總計讓投資者損失了3410萬美元。
Robinhood對此表示,同意支付6500萬美元的罰單,以了結SEC的這些指控。
也就是說,以「0佣金」為誘餌的Robinhood,實際上讓投資者付出了更多的交易成本。
無獨有偶,最近微牛證券有「美股0佣金」活動,與美國網際網路券商Robinhood一樣,以「0佣金」為噱頭吸引用戶。
從活動實質來看,微牛證券「美股0佣金」背後和Robinhood套路一樣,看似免佣金,實質是依靠賣用戶訂單流來賺錢。券商賣訂單流賺的錢可能不比收到的佣金少,且客戶利益可能因此受損,付出的交易成本可能比省下的佣金還多。
彭博社在《Robinhood正從其中國競爭對手處失去數千名交易者》的報導中,披露了微牛賣訂單流的事實:
《Robinhood Is Losing Thousands of Traders to a China-Owned Rival》相關段落原文如下:
「Like other no-fee brokerages including Robinhood, Webull makes money by selling customer orders to sophisticated trading firms known as market makers, which can make money on the tiny 「spread」 between the price an investor is willing to pay for a stock and the price at which someone will sell it.」
翻譯:
「與包括Robinhood在內的其他免傭券商一樣,微牛通過將客戶訂單(流)賣給老牌的交易公司(即做市商)來賺錢。做市商可以通過投資者願意支付的價格與願意出售的價格之間的微小「差價」來賺錢。」
那麼Robinhood、微牛、TD Ameritrade等「美股0佣金」券商怎麼靠賣訂單流賺錢?
這首先與美股跨市場交易機制有關。A股股票只能單市場成交,下了深交所股票的交易指令,該交易訂單就只能提交給深交所,不能給上交所、新三板或區域性股權市場。
美股股票則可以跨市場交易,紐交所上市股票的交易訂單可提交給其它交易所完成,並非單向全部提交給紐交所;甚至可以說,該紐交所上市公司的股票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提交給紐交所完成,大部分交易訂單都由其它美國全國性交易所及高頻交易商完成。
而美國有13個全國性交易所和50多家高頻交易商(又稱為做市商)。由於交易所和高頻交易商之間對訂單流的爭搶通常十分激烈,因此出現了買賣訂單流的空間,產生了不比佣金賺得少的套利機會。
就這樣,客戶下的交易訂單流,很可能成為交易所和做市商手上獲利的工具。
賣訂單流會怎樣損害投資者利益?
如果你的交易訂單被券商賣給高頻交易商,那麼帶來的最大危害就是「訂單可能不會以最優報價成交」,由此可能會付出比佣金更多的交易成本,投資者利益會受到嚴重影響。
交易訂單流被券商賣給高頻交易商,就意味著你的訂單不會直接到交易所去匹配全國最優價格(NBBO,National best bid and offer),而是被扔到高頻交易商那讓其進行撮合交易。這類公司作為中間商,通過買賣雙方的價差來賺錢。
舉個例子,如果你的股票目前買價是10美元,賣價是10.50美元,成交價可能會經過優化,以10.30美元成交。而如果你的訂單流被美股券商賣給高頻做市商,若後者不做任何價格撮合上的優化,該交易訂單可能會以10美元直接成交,然後高頻交易商轉手再以10.30美元的價格賣出,中間就有30美分的套利空間。
如果賣100股,最後你就會少拿到30美元,而這30美元就由高頻交易商「躺賺」了,直接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前文提到Robinhood給投資者帶來總計3410萬美元的損失,就是無數個「30美元」所堆砌出來的,是投資者所蒙受的實實在在的損失。
試想,省下來幾美元的佣金看似爽歪歪,實際上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投資者交易訂單的成交額只要稍微大一點,那麼省下的佣金就根本不足以覆蓋「未以最優報價成交」而遭受到的價差損失。
包括微牛證券、Robinhood在內,0佣金美股券商看似給免傭了,實際會通過倒賣你的交易訂單流,從訂單流買賣市場中套利賺錢,而這可能導致你的訂單無法以最優價格成交,造成實實在在的額外交易成本。
美股0佣金背後的貓膩,大家實在應該警惕。別揀了芝麻丟了西瓜,看似省了佣金,但更大的損失在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