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資本市場的成熟程度?多年以來的一個心照不宣的標準就是——市場上散戶的數量。
相較於機構投資者的「聰明錢」(smart money),散戶的資金常被稱為「傻瓜錢」(dumb money),甚至進一步引申出了「笨錢效應」(dumb money effect),用來形容個人投資者高買低賣,從而導致投資回報率低於市場平均的行為。
一直以來,美股以其「接近九成」的機構投資者比例自詡為「全球最成熟的市場」,而在疫情面前,市場似乎踏進了不同的故事線。散戶投資者在2020年的交易量達到以往的兩倍,佔比也從不到10%飛躍至20%以上。
當然,這與聯邦政府的補貼不無關係:今年4月美國通過CARES法案,為年收入低於一定金額的個人或家庭發放1200-2400美元不等的現金補助。而Envestne Yodlee追蹤了250萬拿到補貼的銀行帳戶數據發現,證券交易成為補貼最常見的用途之一。
新入場者如何開始第一筆投資?這就不得不提到如今美國 「千禧一代」的主流投資平臺——Robinhood。
在線拉斯維加斯
羅賓漢是英國傳說中劫富濟貧、行俠仗義的綠林英雄,他整治暴戾的貴族官吏,把得來的錢財用於救助貧苦百姓。
與之同名的平臺Robinhood成立於2013年,主打零佣金和零門檻,提供股票、ETF、期權、加密貨幣等交易,也同時提供融資融券業務。
創始人BaijuBhatt和Vlad Tenev從華爾街退出,延續了俠盜的願景,希望通過去中心化,為平民階層帶來更簡單、更低成本的財富積累方式,讓美國金融系統更民主。
這樣的聲音顯然吸引了「沉默的大多數」,Robinhood成立首日就有上萬人登記申請帳號。
藉助疫情東風,2020年1-4月,Robinhood新增開戶數300萬個,現在平臺上的帳戶數量已經超千萬;6月份日均交易數為430萬筆,表現優於所有上市交易的經紀商平臺;第2季度收入相較第1季度近乎翻倍,達到1.8億美元。
憑藉如此亮眼的數據, 8月13日,公司宣布獲得2億美元的G輪融資,平臺估值達到112億美元,一個月內飆升30%,而這已經是平臺在近4個月內的獲得的第三筆融資。
都說資本市場堪比賭場,但傳統賭場——比如美高梅(MGM),市值也才103億美元。
在人潮湧動的拉斯維加斯賭場成為新冠病毒滋生溫床的同時,更多的美國千禧一代奔向了這個「在線拉斯維加斯」的懷抱。
事出無常必有妖
為什麼是Robinhood?
這個曾獲2015年Apple DesignAwards及2016年Google Play設計卓越獎的交易軟體,界面極其簡潔,操作也相當簡單。
以開戶為例,Robinhood實行「註冊即開戶」——只需要填寫基本信息、設置密碼、綁定存管銀行帳戶、完成轉帳,即視為開戶成功。從下載app開始到買入股票,最快僅需20分鐘。
更聰明的是,Robinhood設置了「開戶獎勵機制」,所有新用戶均可獲得一支隨機股票,而這支股票可能是Facebook。
平臺的交易界面也是非常新手友好,重點強調「買入」和「賣出」功能,切割掉盤後交易、做空、外匯等多樣化形式,在展示界面上也捨棄掉K線、均線、技術指標等,僅剩一根反應價格變化的折線。
這樣的設置,讓股票交易變得更像是一場遊戲,很好地迎合了千禧一代的審美,同時也恰到好處地抓住了疫情後的大波新用戶紅利。
使用感是一方面,更具吸引力的是平臺主打的「零佣金」和「零門檻」。
沒有佣金,所以可以毫無顧忌地做短線;沒有門檻,所以即使是1美元也可以下單,類似國內餘額寶的「存錢罐」思路,Robinhood成為了一個「存股罐」。
上手快,限制低,這些多半沒有任何投資經驗的小白們迫不及待地湧入市場,他們不讀研報,也不看新聞,投資目標的選擇很可能來自於網上隨便看到的一段短視頻。
自由的投資環境造就了獨特的交易風格,根據Robinhood數據,平臺用戶通常的操作就是「哪裡下跌買哪裡」。
發生在赫茲(HTZ)的事情印證了這一點:5月22日,赫茲申請了破產保護。根據Robintrack的跟蹤,在宣布破產之前,Robinhood上持有赫茲股票的用戶近4萬出頭,而在宣布破產一個月後,這一數字翻了近4倍,超過17萬。
偽裝的俠盜
作為一款免費的交易軟體,Robinhood是如何向投資者講述它的故事的?
根據Robinhood第1季度的財報,公司盈利來源主要有3大方面,分別是:
1)Robinhood Gold會員費,每月5美元起,為用戶提供更長的交易時間,及融資融券業務;
2)利息收入,來自用戶和交易對手;
3)訂單付款流(Payment for Order Flow),即將客戶的交易數據賣給做市商,而這一收入佔據了整體利潤的70%。
什麼是訂單付款流?
在某些情況下,當你在Robinhood買賣股票時,平臺並不會把你的指令發送給紐約證交所,而是發送給做市商,由做市商返傭。
據稱,Robinhood的佣金率大約為萬分之2.6,按照這樣的費率,顯然難以完成如此巨大的利潤。
2018年9月,曾有記者稱,Robinhood盜取用戶數據,並將其售賣給高頻交易公司,售賣頻率是傳統券商的十倍之多。
而這還只是「訂單付款流」明面上的收益。
單個的用戶交易信息售賣並不產出太大的價值,可如果加上「大量」及「期權」這樣的關鍵字,則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根據Robinhood的官方數據,12%的期權交易客戶,貢獻了訂單流付款營收的62%。
所以另外的故事可能是這樣的:2019年10月,Robinhood上線「期權止損限價委託功能」,用戶在設置賣出價位後,平臺自動完成期權交易。此時,如果Robinhood將所有期權用戶的賣出條件全盤出售,交易員完全可以知道在每一個價位將會出現多少成單,從而在寸秒寸金的量化交易中佔得先機。
數字賭場的代價
平臺面臨的指控不止於此。
2020年6月,名為Alex的大二學生自殺身亡。輕生前,他在Robinhood上的帳戶餘額是-730165美元。在留下的遺書中,Alex寫到:「一個沒有收入的20歲年輕人,為什麼能借到百萬美金玩股票?」
依照官方的回應,Alex所見的高額負債是系統結算顯示出錯。公司承諾會改變其用戶界面,增加更多提醒通知,並提供給用戶更多教育性的內容。
但這並不是問題的根本。
新入市的投資者大多缺少投資經驗,據統計,平臺今年的新增用戶中有一半從未做過任何投資。Robinhood為迎合這批用戶的使用習慣,在相當簡化的開戶及交易過程中沒有考慮到用戶資質審核,也沒有相應的風險提示,還提供不合理的金融槓桿,並引導用戶進行高風險業務。
股市的非理性因素正在膨脹。交易品種之多,交易技巧之繁雜,連專業人士也難說胸有成竹。而在Robinhood的平臺上,只要輕輕點幾下就可以下單。這樣的做法,僅僅是讓短期的營運數字好看一點罷了。
身處信息的洪流中,尊重信息的價值;作為被選擇的平臺,承擔平臺的責任,才是長遠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