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書院講壇:朱傑人主講「朱子與屈子:以《楚辭後語》為例」

2020-12-25 華聲在線

華聲在線11月22日訊(通訊員 易彬 記者 劉玉鋒) 《楚辭》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寄寓了屈原愛國憂民、追求美政的價值理想與遭讒被逐、憂憤不平的人生際遇,引得無數文人墨客、名臣碩儒為之流連彷徨、感時傷懷。南宋理學大師朱熹為什麼對《楚辭》情有獨鍾,晚年傾注大量時間對之進行注釋與編撰?屈子為什麼會成為朱子的千古知音?以經典為媒介,朱子與屈子會產生怎樣的情感共鳴?

11月21日下午,屈子書院講壇第十三期在湖南汨羅屈子書院舉行。本次講座特邀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朱傑人主講「朱子與屈子:以《楚辭後語》為例」,屈子書院執行院長、長沙理工大學教授王琦擔任本次講壇嘉賓主持。

(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朱傑人)

朱傑人以《楚辭後語》為切入點,聯繫朱熹在慶元年間的人生遭遇,剖析了朱熹注釋與編撰《楚辭》的原因及選擇標準,以獨特的視角帶領觀眾進一步理解屈原、理解朱子,為現場100多名聽眾及線上48.6萬網友帶來了一場思想盛宴。

朱傑人指出朱熹除了是一名哲學家、理學家、思想家,還是一位著名文學家與詩人,其詩仍現存1200多首。朱子不僅對《楚辭》與《離騷》爛熟於心,而且將其視為學詩的根本,在其心目中具有特殊地位。

朱子一生遍注儒家經典,在其晚年,卻花費大量時間編著了《楚辭集注》《楚辭辯證》《楚辭音考》《楚辭後語》等作品。朱熹之所以會如此關注《楚辭》,這與其當時所處的政治環境與人生遭際密切相關。慶元元年,寧宗聽信朝臣讒言,將道學視為偽學,將朱子列為黨魁,其弟子蔡元定也遭受偽學之殃,被貶道州而卒。朱子逐漸失去了繼續研究理學的政治環境和話語空間,於是只能轉換頻道,從純理學的研究變而為較單純的文學和宗教研究。《楚辭後語》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

朱傑人認為屈原的所作所為「皆出於忠君愛國之誠心」;屈原的著作「皆生於繾綣惻怛、不能自已之至意」。他認為歷代對《楚辭》理解都「已失其趣」,連司馬遷都「未能免」。前人沒有理會到當年屈原情感上的抑鬱,也不能從義理上理解和闡發屈原的所作所為,以至於屈原的精神及其賦作的深刻內涵「不見白於後世」。

(現場觀眾)

朱熹對長期以來人們對屈原的誤解甚為不滿,說:「屈原本是一個忠誠惻怛愛君底人,觀他所作《離騷》數篇儘是歸依愛慕、不忍捨去懷王之意,所以拳拳反覆,不能自已,何嘗有一句是罵懷王?亦不見他有褊躁之心,後來沒出氣處,不奈何方投河殞命。而今人句句盡解做罵懷王,枉屈了屈原。」這就是朱子要注《楚辭》的原因。面對著南宋外有少數民族的虎視眈眈,內有奸臣當道的時代背景,以及道學人士備受打壓排擠的社會現實,可知朱子其實是借注《楚辭》而注自己。朱子在編撰《楚辭後語》時,對於作品的收錄標準,首先要求其與屈原的作品存在精神情感上的一致性;其次要與屈原作品無心冥會,而非刻意模仿;此外還須符合義理、指意深切、有補於世。

最後,朱傑人帶領現場觀眾共同欣賞了《楚辭後語》中的《越人歌》、項羽《垓下帳中歌》、漢武帝《瓠子之歌》、《烏孫公主歌》等作品,並指出朱熹之所以會將張載的《鞠歌與呂大臨的《擬招》收錄在《楚辭後語》的最後,是為了讓學者知道「學之有本而反求之,則文章有不足為者矣。」學習的目的在於立志求道成德,而不在於章句辭賦。

屈子書院始創於北宋年間,曾稱汨羅書院、清烈書院、屈原書院等。現在的屈子書院是在中央政治局原常委李長春同志的支持下開始重建,於2017年端午節正式對外開放,為中國目前體量最大的穿鬥式偶數開間的全木結構仿古建築,地處湖南省汨羅市玉笥山北麓的屈子文化園內,具有展覽、講學與藏書三大功能。

此次論壇由中共湖南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湖南省文史研究館和中共汨羅市委宣傳部指導,屈子書院、屈子文化園和鳳凰網湖南頻道聯合打造。

相關焦點

  • 【轉載】屈子書院講壇第13期:朱傑人主講「朱子與屈子:以《楚辭後語》為例」
    屈子為什麼會成為朱子的千古知音?以經典為媒介,朱子與屈子會產生怎樣的情感共鳴?11月21日下午,屈子書院講壇第十三期在湖南汨羅屈子書院隆重舉行。本次講座特邀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朱傑人主講「朱子與屈子:以《楚辭後語》為例」,屈子書院執行院長、長沙理工大學教授王琦擔任本次講壇嘉賓主持。
  • 8月17日屈子書院為您揭曉答案
    屈子書院講壇第4期,將於2019年8月17日(周六)上午10:00在湖南汨羅屈子書院隆重舉行。屈子書院將邀請山東省政府特聘泰山學者、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復聖公顏子(顏回)第79代孫顏炳罡教授主講「傳統家訓的現代價值:由家族制度的破壞到家庭文明的重建」帶領您一起探尋中國傳統優秀家訓家風,剖析蘊含在其中的修身智慧、教子之方與治家之道,為現代家庭文明重建提供建議與借鑑
  • 《楚辭後語》:李朝時期文人摹寫範本
    縱觀韓國現存大型文學總集《韓國文集叢刊》及其續編可以發現,《楚辭後語》所錄29位作家的52篇作品中,有24篇被朝鮮李朝時期文人摹寫,其中還不包括迎送神曲、琴操和憑弔等應用型文體;被擬作者18人。摹擬對象的選擇不僅反映普遍的接受心理和傳播條件,也呈現出個人乃至社會的時代風向和價值評判。
  • 屈子去哪兒了 | 李之柔
    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大意是說,與屈子同殿稱臣,官職一樣的上官大夫,想要爭得寵信,嫉妒屈子的才能。楚懷王讓屈子制定法令,他剛寫完草稿,上官大夫見到後想拿來邀功,「屈平不與」。上官大夫因此說屈子的壞話:楚王讓屈原制定法令,大家都知道。可是每當頒布法令後,屈原就四處炫耀「非我莫能為」。
  • 「三立教育」僑聯環城學校開展「汨羅江畔·緬懷屈子」主題研學...
    12月18日,僑聯環城學校部分學生一路歡歌笑語,走進汨羅市開展「汨羅江畔·緬懷屈子」主題研學實踐活動。據了解,此次研學以屈子文化園的歷史遺蹟為載體,同學們參加了祭屈大典,參觀了屈子碑林,走進「屈子書院」,到「非遺大講堂」學習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通過實地參觀、討論、調查、訪問、實踐等方式,大家走近屈原,了解屈原生平事跡與代表作品,感受他愛國憂民的赤子情懷和九死不悔的求索精神。
  • 管書全:路漫漫——因緣際會話屈子
    登上一步步臺階,恭心參觀了屈原廟,聽了各大德的肺腑之教,蔡教授最新研究成果:「屈原之所以為全世界所推崇,是因為屈子首先是一位哲學家」。弟子也找到證據:《遠遊》石碑清晰猶在,《天問》奇想浩蕩於耳……「系統文化思想」要為社會進步服務、為世界進步作出重大貢獻,才會得到驗證、光大,並為世人接受。受蔡老先生「屈子哲學論」啟發,弟子概括屈子思想主旨:大道立國,萬國歸源,大一統,大同存異,文德化國,建立起類似孔子「大同社會」、類似馬克思「共產主義」最先進最高境界的人類社會。馬克思共產主義運動為什麼在中國能成功,在西方則不成,想必因西方沒有中國儒釋道大一統的優秀傳統文化基礎。
  • 羋月傳:屈子原本輕視女子,聽十歲的羋月一番言論後,不由得大驚
    所以,便想讓屈子教授羋月王御之術。但屈子對羋月卻不以為然,他認為:羋月應該像其他公主那樣,學一下針線女紅、歌舞禮儀就夠了。一個女孩子,實在沒有學那些「用不著的知識」,無異於自尋煩惱。儘管楚王商十分震怒,並試圖以帝王之威令屈子妥協,然,在這件事情上,屈子卻寧折不彎,不肯讓步。
  • 東方詩韻詩刊 ll 端陽思屈子-競渡愛中華 20190075【總第81期】
    戊戌端午亦懷屈子憂國難堪香草心,江波黯淡憫詩襟。既無可戀隨他去,但有能為豈自沉。競渡龍舟徒擊鼓,排筵鳳闕只聽琴。文人慾作靈均況,憤世離騷未許吟。念奴嬌•端午懷屈子(用東坡韻)年年重五,望瀟湘、最念人間英物。十二闌幹都拍遍,又聽靈均呵壁。澤畔行吟,仰天太息,盡化崑崙雪。
  • 南陵縣圖書館「黌塘書院」名家講壇開講
    近日,南陵縣圖書館「黌塘書院」名家講壇在南陵中學開講,邀請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嘉賓、合肥工業大學錢斌教授做了題為「絲路上的大國情懷」的報告。央視品牌欄目《百家講壇》《法律講堂》欄目和紀錄片頻道講師,全國唯一擁有三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的高校教師,網絡課程瀏覽量超過一千萬人次。 報告上,錢斌教授還與南陵中學的學生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詳細回答了同學們關於國學文化的提問。
  • 鑄古鎔今 情達屈子 意境雄渾 氣韻激淌——讀虢筱非的《楚辭》章句...
    知名畫家虢筱非在端午節當天將他《楚辭》章句主題畫100幅,在汩羅江畔的屈子祠展出,這是他從文習畫30多年的積累之後的一次迸發,作品從傳統中吸取營養,又跳出其窠臼,富有了時代精神,可謂妙不可言。因此各界好評如潮。青年學者何淼玲看過他的畫展後評曰:「參造化於天地兮,吸日月之精華;懷抱觀古今兮,深心託毫素;晤言於一室之內兮,卓然而成大家。」
  • 「百家講壇」主講人劉強來《贛圖大講堂》講述「孔子的智慧」
    大江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左陽天報導:12月20日,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人劉強做客《贛圖大講堂》,以「孔子的智慧」為題,圍繞孔子和《論語》論述什麼是智慧,並引申著名的智仁之辨、智義之辨、智直之辨,對如何獲得智慧進行解析,用故事展現孔子的智慧
  • 五律(原創)夢遙憐屈子,更念晚歸人
    夢遙憐屈子,更念晚歸人。每年的端午正值仲夏時節,天氣已經變熱,蚊蟲也愈加猖獗,古人留下了許多習俗也是根據自然現象來逐漸演變而來。艾草具有祛除蚊蟲的功效,於是古人們把它掛在門前,讓蚊蟲不敢靠近,避免家人被叮咬。
  • 嶽麓書院講壇第431期:儒學的現代轉化與當代價值
    紅網時刻12月15日訊(通訊員 陳永豪)12月16日(周三)晚19:00,嶽麓書院講壇第431期將邀請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顏炳罡教授和武漢大學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吳根友教授會講,主題為「儒學的現代轉化與當代價值」,講述儒學在現當代的處境、儒學現代轉化的體現及其價值等內容。
  • 百家講壇最成功的主講人之一「蒙曼」老師
    由於我非常喜歡中國歷史,百家講壇也是我非常喜歡的電視節目。在此之前最迷的就是易中天老師的品三國了。所以每天晚上休息之前我都習慣性地打開中央十頻道去看百家講壇的回放。那天晚上正巧看到蒙曼老師的長恨歌,立刻就被她所講的內容給吸引住了。蒙曼老師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很普通的。有一點面黃肌瘦的樣子,說話中氣不足。可有道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 《百家講壇》主講人閻崇年暢談故宮文化
    本報11月10日訊(記者梁冰)今天下午,海南鳳凰新華出版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特別邀請著名歷史學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閻崇年走進海南大學,開展《600春秋 芳華依舊》主題講座,暢談故宮文化。此次活動是第十二屆海南書香節「名家海南行」系列活動之一。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著名歷史學家,央視《百家講壇》欄目、喜馬拉雅音頻主講人。
  • 用屈子精神謳歌新時代——《楚辭》章句主題組畫在湖南日報美術館...
    用屈子精神謳歌新時代《楚辭》章句主題組畫在湖南日報美術館展出華聲在線7月4日訊(通訊員 王小華)今天下午,虢筱非《楚辭》章句主題組畫匯報展在湖南日報美術館舉行,本次展覽由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南日報《湘江周刊》主編龔旭東主持。
  • 河南這位「百家講壇」主講,把大學課堂變成了「午夜書場」!
    在專家、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央視節目《百家講壇》致力於普及優秀中國傳統文化。該節目播出時曾創造收視神話,從節目裡走出了易中天、王立群、於丹、孔慶東等眾多名人。2013年,由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士祥主講的《隋唐考場風雲》登陸《百家講壇》,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今天,小編就為你講述他的精彩故事。
  • 《百家講壇》講史專家孫立群病逝
    原標題:《百家講壇》講史專家孫立群病逝 2月12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官網發表訃告,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專家孫立群教授,於2月10日病逝,享年70歲。 2006年11月,孫立群曾在中央電視臺的電視節目《百家講壇》上講《呂不韋》,開始為大眾所熟知。2007年3月,孫立群在《百家講壇》講了《李斯》,當年5月,講了《我讀經典之解析〈韓非子〉》,當年9月,還講了《範蠡》。2008年5月,他在《百家講壇》上講了《千古中醫故事之扁鵲》。易中天稱讚他的主講風格是「滿腹經綸,胸有成竹,不疾不徐,娓娓道來」。
  • 在「朱子之路」品讀書院餘韻
    《走在朱子之路》的激昂歌聲:「考亭滄州,那一座高聳的牌坊,挺立著綜羅百代的理學殿堂……」本次活動主題為「書院文化之旅」,旨在探討朱子與書院的因緣際會。梵天禪寺後的文公書院,又稱紫陽書院,內有石刻畫像相傳為朱熹生前對鏡自畫「寫真」,愛玩自拍的營員們對此頗感興奮。往年研習營多在閩北研習,今年是開營以來首訪同安。中華朱子學會常務副會長朱傑人說,同安四年的從政生活,對朱熹的思想、學術發展影響非常大,走「朱子之路」繞不開同安。自2008年起,一到七八月間,「朱子之路」研習營風風火火,每年要在福建舉辦一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