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擁立崇禎堂弟繼位,太妃不同意,她的評價預言其十幾年後成為命運

2020-12-27 騰訊網

太平年代,人人都想做帝王,到了亂世則不同了,亂世中只有那些身負野心的梟雄才願意火中取慄,而普通人或者沒有這種雄才偉略的人只能望洋興嘆,但是對於那些生於帝王家的皇族後裔,留給他們選擇餘地則不多了。

皇位

1644年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盡,丟下了被農民軍和清軍反覆蹂躪的殘缺山河,但是儘管如此,明朝還沒有完全死亡,還是要有人來收拾這個爛攤子,而這名義上就要落在朱元璋的子孫身上了,尤其是那些和崇禎皇帝血緣較近的朱元璋子孫身上。

1645年和1646年,南明的最初兩個政權失敗了,二者的建立者分別是崇禎皇帝的堂哥、萬曆皇帝的孫子朱由崧(弘光皇帝)和崇禎皇帝的叔祖、唐王后裔朱聿鍵(隆武皇帝),兩位皇帝性情確實迥異,弘光帝只知道享樂、不問世事,而隆武帝則胸懷大志、意圖恢復,無奈手中無兵,只能任形勢惡化。經過兩年的苟延殘喘,明朝已經喪失江南、浙江、福建等地,連湖廣、廣東等地都在清軍的威脅之下。

隆武帝

在這樣緊急的情況之下,群龍無首的明朝大臣們急需一位皇室後裔登高一呼,以號召天下抗清力量。此時環顧四海,最為合適的人選非桂王朱由榔莫屬。

朱由榔,原封永明王,是桂端王朱常瀛的小兒子,桂王朱常瀛是明神宗萬曆皇帝的兒子、明光宗朱常洛的弟弟、天啟和崇禎的親叔叔,所以朱由榔和天啟、崇禎兄弟倆是堂兄弟的關係。桂王朱常瀛原本被封在湖廣衡州府衡陽縣,但是因為張獻忠和李自成等人的禍亂,桂王一家遷徙到了廣西梧州府。1645年12月,桂端王朱常瀛病逝在廣西,三子朱由楥繼位為桂王,但是繼位不久就薨逝了,朱由榔繼承王位,為第三任桂王。

南明世系表

而與此同時,南明的皇帝是隆武帝朱聿鍵,但是隆武帝的血緣其實離崇禎皇帝很遠,只是因為他在正確的時候出現在了正確的地方,才得以在弘光政權倒臺後繼位,所以即使隆武帝在位的時候,他也承認永明王(即朱由榔)的血緣最純正,而自己又無子,死後皇位當非朱由榔莫屬。

永曆帝劇照

沒想到一語成讖,隆武帝在即位後一年就被清軍俘虜,最終不屈而死,消息傳到廣東,大家都表示願意一致擁立朱由榔為帝。但是朱由榔的嫡母、桂端王的太妃王氏卻不願意讓朱由榔繼位,倒不是這個嫡母(非親生母親)不願意見得兒子好,反而王太妃是為了朱由榔好,因為他深知朱由榔不是當皇帝的料,尤其是現在這個需要力挽狂瀾的時候,「吾兒仁柔,非撥亂之才」。

南明最後的形勢圖

其實,王太妃這句話判斷得十分準確,縱觀永曆帝朱由榔之後十餘年的帝王生涯,可以看出他真的如王太妃所說的十分仁慈、柔弱,根本沒有自己殺伐決斷的能力,所以南明後期的各股力量都只能各自為戰,而不能形成一個合力,反清復明的失敗也是預料之中了。

相關焦點

  • 皇太極死後,豪格怎麼會同意多爾袞當攝政王,他卻不爭不搶呢?
    公元1643年正值英年的皇太極,去世的十分突然,由於是突然去世,生前並沒有留下遺詔,就更別提繼承人的了問題了。皇位爭奪也就此進入了白熱化的狀態,八旗擁立的對象分為兩派,原來跟隨皇太極的正黃旗和鑲黃旗主張擁立豪格,首先因為豪格是皇太極長子加上有著一定的戰功。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擁立豪格繼位,同時豪格還有自己親自統領的正藍旗。
  • 強悍的末代太妃 唬住軍閥捲走20億
    敬懿皇貴妃,同治帝之皇貴妃,為滿清末年四大太妃之一,赫舍裡氏,生於1856年。其家族為滿州正藍旗,清朝初年被派往西安作為駐外防八旗,其祖父舒興阿在道光年間考取進士後被調往京師成為京旗,其後舒興阿一路擢升,官至伊犁將軍、軍機大臣及陝甘總督之職,家族也躋身世家成為新貴。
  • 多爾袞擁立順治繼位,除掉豪格、建立大清,死後為何被挖墳鞭屍?
    父親起兵造反之後,皇太極也跟隨軍隊在戰爭中浴血奮戰,受到父親的看重,將其封為了和碩睿親王。雖然說多爾袞很優秀,但是兄弟眾多,他並不是最受喜愛的哪一個。皇位最終被皇太極繼承,公元1643年的8月9日的晚上,皇太極好好端端的突發腦溢血駕崩了,只活到50多歲就去世了,也沒有看到清朝統一的盛世。
  • 崇禎除掉魏忠賢高明,還是康熙除掉鰲拜更高明
    很多大臣們以為這是除掉魏忠賢的最佳時機,沒想到崇禎的做法卻出乎了他們的意料,崇禎沒有同意。 他將魏忠賢的辭職書打回去了,不批准。大臣們很失望,魏忠賢很高興,他以為崇禎是忌憚他,卻絕對想不到崇禎小小年紀,心思卻那麼重。 這是他們交鋒的第一個回合,看起來是魏忠賢贏了。
  • 女醫明妃傳小說吳太妃結局是什麼 吳太妃歷史原型介紹
    據電視劇38集劇情介紹,朱祁鈺知曉了雲賢被害一事,要將汪美麟廢后,但卻受到了吳太妃和太皇太后的阻撓,那麼在電視劇的結局,吳太妃作為朱祁鈺的親娘又是如何結局的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女醫明妃傳小說吳太妃結局的介紹。  女醫明妃傳手遊下載:進入下載
  • 崇禎一生勤儉節約,為何始終無法挽救大明基業,康熙曾給出評價
    崇禎一生勤儉節約,為何始終無法挽救大明基業,康熙曾給出評價 歷史上的的亡國之君一般都是昏庸無能、荒淫無度以導致國家走向了滅亡,比如秦二世胡亥、宋徽宗等等,可是明朝不一樣,明朝的崇禎皇帝的是一位出了名的勤勞簡樸且仁德的君主,一般來說,勤儉和仁德是明君的象徵,可是崇禎皇帝卻成為了亡國之君
  • 蹇叔為何會被稱為春秋時期最偉大的預言家?
    作者及簡介:福爾摩小登,90後歷史愛好者,潛心研究歷史多年,對關於歷史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主題摘要:蹇叔是春秋時期秦國著名的風雲人物百裡奚的好友,百裡奚對他的才能十分推崇,稱其才能十倍於自己,並甘居其下。他與百裡奚一起輔佐秦穆公實現了秦國的霸業。
  • 皇太極死後,繼位的為什麼是順治而不是長子豪格,原因是這樣!
    但是歷來男子又怎麼會因為一個女人放棄江山呢,這個說法應該是不成立的。大金時期,可汗採用的都是貴族共和制,也就是說只要是王室中人都有繼承的資格。但是皇太極登基以後就打算採取漢人的方法,傳位給自己的兒子。所以皇太極在位的時候就一直削弱各大貝勒的實力,將權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上,然而,一切都已經準備妥當的時候,皇太極卻沒有指定自己的繼承人,這就讓那些貴族都有了機會。
  • 崇禎帝5歲兒子臨死前,說了一個預言,皇帝聽後大懼,後全部成真
    朱慈煥是崇禎皇帝的第五子,當時年僅五歲,深受崇禎的喜愛,得知消息之後,崇禎的急急忙忙趕了過去。而朱慈煥在見到崇禎之後,說了一句話,嚇壞了崇禎,而這個預言之後居然成真了。《明史》裡是這麼記載的:崇禎探視朱慈煥時,病臥在床的朱慈煥突然說:"九蓮菩薩言,帝待外戚薄,將盡殤諸子"。說完這話沒多久,朱慈煥就去世了。
  • 朱祁鎮被俘之後,于謙為什麼不擁立太子朱見深,卻擁立朱祁鈺?
    拋開朱見深會不會突然夭折這個不確定因素不說,只說2歲的朱見深登基了之後,朝政應該怎麼處理。一個2歲的孩子當皇帝,那就是典型的主少國疑了。這時候的朱見深肯定掌不了明朝這艘大船的舵,那是讓于謙這個大臣來掌,還是讓朱祁鈺來掌?
  • 崇禎帝是個好皇帝,是個才庸平平的好皇帝,是個生不逢時的好皇帝
    崇禎作為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他的人生就是一出徹底的悲劇。儘管也曾奮力掙扎過,卻終究是含恨而去。(1611——1644)於1627年登基(在位17年)1. 悲劇的同年,悲劇的家庭崇禎皇帝雖然生在帝王家,但他的童年一點也不幸福,甚至時悲慘的。
  • 秦國史話十:《本紀》中令人感傷的1次繼位,其背後更是謎題重重
    別看憲公壽命不長,但他早就生了武公、德公、出子這三個兒子。並且,據《史記·秦本紀》所載,憲公長子武公已經被立為了太子,完全可以順利接班了。可就是這樣一次看似會風平浪靜的繼位,卻鬧出了一場風波,不僅給秦國帶來了1位命運悲慘的國君,還給後世留下了許多解釋不清的謎題。
  •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缺點和個人不足
    萬曆皇帝8歲登基,也很想效法聖賢,親力親為,幹一番大事業,最後因為玩不過文官們,乾脆認輸走向了反面,躲在大內,30年不上朝不出來不見大臣。這兩位不上朝的祖孫皇帝,反而活得比較長,嘉靖帝活了60歲(排名第三,僅次於太祖朱元璋和成組朱棣),萬曆帝活了57歲(排名第四)。
  • 劉邦臨終留下一個預言,遺命大臣平定叛亂,15年後果然應驗!
    ……」呂后邊聽邊哭,邊哭邊頻頻點頭。沒多久,高祖駕崩。周勃何許人也?劉邦為何如此看重他?他後來果如高祖所預言那樣,在漢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了嗎?劉邦沛縣起義時,周勃毅然投身義軍,並做了劉邦的侍衛官,從此隨劉邦東徵西戰,衝鋒陷陣,擊趙賁,敗章平、圍章邯,對項羽、討韓信(韓王信),立功無數,因此受封絳候,後升為太尉。劉邦死後,惠帝繼位,朝政大權就落在呂后手中,因惠帝無子,呂后便尋一宮人私生子謊稱太子,同時為鞏固皇權,開始大肆屠殺高祖其他子孫。
  • 崇禎十年,從四海昇平到滔天巨浪
    崇禎朱由檢從他哥哥天啟皇帝手裡接過來的大明王朝絕對是個爛攤子,朝廷內是閹黨橫行,朝廷外是清軍在東北禍國殃民,更悲催的是從他繼位以後年年都有蝗災、旱災,偶爾還有地震發生,可以說重振真不是上天眷顧的皇帝。崇禎的皇帝生涯雖然坎坷無比,但等到她繼位的第十個年頭,也許老天都不願看到如此親徵節儉的皇帝的死的太慘,上天又給了他一次絕佳翻盤的機會。這是老闖王高義祥被殺,新闖王李自成被打殘到只剩十八人逃到了河南,張獻忠選擇了投想,而清軍這時也在忙著在東北建國。國內經過這幾年的戰爭也湧現出去盧象升、洪承疇、孫傳庭、楊嗣昌、左良玉等一大批將領,這時的大明絕對是一幅中興之景。
  • 崇禎朝禮部侍郎欲自殺,讓兒子將其曝屍城門,理由讓很多大臣汗顏
    崇禎朝禮部左侍郎邱瑜,天啟年間進士,湖北襄陽府宜城人,明末滅亡時他官至禮部左侍郎,並且兼任內閣大學士。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農民軍逼近北京城。三月十八日,崇禎仍然在召集群臣商討如何應對。
  • 揭秘清朝後宮太妃生活:頤養天年只是特例,一生沒有自由才是真相
    宋代的太妃稱為是皇太妃,地位相比清朝的太妃也很高。 不過,宋朝的妃嬪生下的兒子,能夠成為皇帝,才有資格得到這個稱呼。像宋朝的皇帝宋哲宗,他繼位的時候,原來的太后還在世,他的生母只能稱為是太妃。像宋真宗有一個寵愛的楊淑妃,真宗死後,想封她為太妃,臣子們都覺得不妥,可見太妃在當時是非常尊貴的。
  • 明朝有個悲劇皇帝,繼位8年打造盛世,死後卻被賜諡號「戾」
    在蒙古瓦剌部俘虜了明朝的皇帝後,本想藉此逼迫明王朝投降,並藉此議和,以大撈一筆;但讓瓦剌部沒想到的是明王朝如此強硬,當時明王朝的名臣于謙和王直等大臣奏明皇太后孫氏,改立郕王朱祁鈺為帝,尊明英宗為太上皇;這皇太后孫氏也是個奇女子,絲毫不在乎自己親生兒子的死活,同意讓朱祁鎮同父異母的弟弟朱祁鈺成了皇帝,是為明代宗,由於年號景泰,所以又叫景泰帝。
  • 大臣將懷孕老婆送皇帝,兒子繼位自己被殺,因此產生一成語
    其中,博學多才的春申君黃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羋月傳》中的他所做的一切,可謂著實令人感動,使得很多觀眾為其感嘆。然而,在我國歷史上,這位博學多才的楚國大臣更具豐富飽滿的傳奇形象,甚至,有一句成語就出自於他的身上,直至現在都廣為流傳。
  • 大秦王朝昭襄王繼位,秦始皇嬴政一掃六合,為何卻得益於羋八子?
    戰國時期,秦國經歷了秦孝公變法以及秦惠文王的合縱連橫之後,其實力已經穩居七雄之首,但是秦惠文王之後繼位的秦武王卻志大才疏,險些動搖秦國根基。秦武王自幼便胸懷大志,再加上天生神力,因此一直自視甚高,繼位之後便和自己的丞相甘茂表示想要修一條直通周王都城的道路,前往周王城觀覽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