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音樂平臺社交鏈暗戰背後,多元化內容生態各有千秋!

2021-02-10 品牌周看

⊙ 編輯  刊叔 | 品牌周刊(BrandWeek)⊙ 來源  黑馬品牌(ID:heimapinpai)

在這個付費音樂時代,音樂 App 之間的競爭主要是社交形態,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QQ音樂三大巨頭依託母公司的資源優勢,形成了割據態勢——代價就是用戶必須下很多個 App 才能聽到周杰倫、林宥嘉、陳奕迅等知名歌手的歌。

很難說哪家平臺最後會贏得更多用戶的青睞,畢竟音樂社交之路才剛剛開始,還有很多想像力有待發揮,目前音樂平臺上的社交行為主要集中在音樂社區板塊,除此之外,各家平臺還普遍上線了直播、視頻、聽書等板塊,通過內容多元化來豐富平臺的社交內容。

回到在線音樂的行業視角,在從增量紅利時代步入存量紅利時代的背景下,怎麼提升用戶價值、從存量裡挖增量、優化收入結構就變得極為重要,這背後其實就是在線音樂行業的競爭邏輯變遷。

近年來為了增強平臺的用戶粘性,在線音樂平臺紛紛打造自己的音樂社區,QQ音樂最新改版就上線了「撲通」社區,以音樂、明星、影視綜藝、生活等多個興趣領域搭建小組,促進用戶間的交流,通過增強平臺的社交屬性來提昇平臺的用戶粘性。

以動態和評論互動為主的同好交流圈子來看,網易雲音樂平臺表現出的用戶粘性最強,通過熱評出圈,所以其打造的社交圈子對用戶有更好的把握,也有更強的吸引力。 

雖然網易雲音樂的雲圈人氣更高些,但它和其它音樂平臺的圈子普遍都缺少可持續討論的熱點話題,而且用戶圍繞在音樂方面的交流深度不足,這也導致圈子裡的社交質量普遍不高。如果想要進一步增加圈子的用戶粘性,還需要較大的投入去精細化運營。 

而在以小範圍交流為主的實時互動「房間」中,音樂選擇更出色、核心人物也更具特色的蝦米音樂在人氣值上則更勝一籌。

蝦米音樂的趴間主要是以粉絲、音樂風格、音樂人、電臺這四個核心話題構建,通過播放精選音樂調動用戶實時互動,類似於網易雲音樂的唱聊、酷狗音樂的K房、QQ音樂的撲通房間,但實時人氣相對較高。

可以看出,蝦米音樂沒有圈子,所以替代性地將趴間放在了音樂社區版塊下,這也使得它的趴間要比其它平臺的房間在整體布局中更重要,也更吸引眼球。

無疑通過內容賦能社交方面,各家平臺都有自己特有的設置,讓自身的社交內容更加多元化,同時從各個音樂平臺的布局,可以看出他們在社交內容打造上的側重點各不相同:

網易雲音樂的社交內容覆蓋範圍廣,傾向於打造成一個受眾更多的音樂社交平臺;QQ音樂、酷狗音樂側重於打造以音樂為入口的綜合娛樂性質社交平臺;而蝦米音樂平臺上的社交內容,焦點還是在音樂。

總的來說,各家平臺的內容生態各有所長,騰訊系產品長在內容版權,網易雲音樂長在社交經驗,而蝦米的優勢在於其對音樂體驗的專注打磨。 

無疑網際網路音樂平臺的發展充滿了矛盾性,就國內行業形勢而言,看似如火如荼的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將觸達其發展邊界,為什麼這麼說?

 

從用戶的角度來說,網際網路音樂平臺的核心在於提供音樂視聽服務;從音樂人和內容方的角度來看,其核心在於歌曲的版權運營、發行、互動以及商業價值變現;從平臺方的角度來看,其核心在於流量的獲取和變現。

在黑馬君看來導致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出現邊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流量邊界 

各大音樂平臺的用戶紅利逐漸消失,平臺競爭加劇,據DCCI最新數據,中國網絡音樂用戶從2001-2015每年至少1700萬的人數增幅銳減至2016年的200萬,增長速度放緩,現階段哪家平臺能「綁定」用戶,就有可能擁有市場。

在加劇的平臺競爭中,用戶在各個平臺之間的「遷移搬家」將會成為常態,平臺將難再享受激增的流量紅利,儘管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已經在用戶的絕對數量上創造佳績,但由於音樂版權治理的缺失、閉環音樂付費模式的缺失、以及線上付費閉環的缺失,用戶付費習慣尚未普遍養成,付費比例偏低。

 2、功能邊界 

在近十多年的發展中,音樂平臺的功能已經逐漸發展完善,從最初九天音樂網的音樂在線視聽功能,到百度推出MP3搜索功能,再到現在各大音樂流媒體中,語音搜索、大數據精準推薦、智能識別、高清下載、社交互動、直播專區等功能一應具全,非常豐富——甚至開始顯得冗雜。

網易雲音樂「雲村」社接功效

對多數用戶來說,音樂流媒體的核心功能主要圍繞著搜索、聆聽、下載、收藏管理等四個基礎功能,其它新增功能並沒有革命性地改變流媒體服務的本質,提升服務效率,對於曲庫資源導向的音樂用戶產生的吸引力也十分有限。

也有一些音樂平臺嘗試刪繁就簡,主打核心功能吸引長尾群體,如豆瓣FM、做環境音樂的LavaRadio、跑嗨樂等產品,但是隨著發展,這些產品都會很快面臨功能邊界。

 3、版權資源邊界 

曾在扶持獨立音樂方面卓有成效的豆瓣fm,在文藝青年群體中火了一把,但卻在數位音樂平臺浪起潮漲的現階段被「拍」在沙灘上,主要還是因為曲庫資源有限,進而導致用戶的流失。

不可否認,行業回歸內容並非壞事,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導致他們在發展音樂社交時表現出了不同的側重點。不論是音娛綜合、更大範圍的社交,還是專心音樂,每種傾向都會有一定的受眾和市場。 

網際網路音樂平臺作為連接音樂人、機構、用戶的平臺,未來究竟能走多遠?

除了這些頭部音樂平臺之外,還有很多新來者不斷在入局音樂社區,這些音樂平臺各有不同的優勢,這也導致他們在發展音樂社交時表現出了不同的側重點。不論是音娛綜合、更大範圍的社交,還是專心音樂,每種傾向都會有一定的受眾和市場。 

另一方面,從用戶角度思考,智能音響的興起、黑膠唱片的復甦熱潮、在線直播的泛濫、線下演出活動的火爆,聽音樂的方式如此之多,這都給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帶來不同程度的挑戰。不由聯想,未來的五年,人們聽音樂的方式將不會受限於流媒體,而是更加多樣化、場景化、智能化,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將可能不是最主流的聽音樂方式。用戶可能也不再滿足於簡單的視聽功能,而是傾向於這樣的專屬服務付費——包含場景式聽歌、線下演出活動、與明星零距離互動等等一站式會員體系。為單曲付費更少,為「品質」或「會員身份」付費更多。未來網際網路音樂平臺方可能還是會保持多家合縱連橫的格局,但是社交鏈的競爭若不緩解,平臺若不提供差異化服務,數據若不公開透明,產業鏈若不打通整合——商業化只是會難上加難,如同戴著鐐銬跳舞。品牌周刊(ID:BrandWeek)創立於2012年,專注於品牌營銷、廣告案例、商業人物內容的深度挖掘,致力於「發現更多本土品牌和國際品牌成功的故事和案例」。成功榮獲「2017年度公關傳播行業最具影響力原創自媒體」、「2018年中國新媒體營銷金指尖獎」和「2019年度十大最具商業價值媒體」。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下的營銷「閉環」:從音樂到音樂生態
    前網際網路時代,聽眾可消費的音樂內容極其有限,接觸音樂的渠道也只能局限在電視、廣播、電臺等。優秀的作品在話語權權威和集中的商業利益的助推下,往往會完成最大化的傳播。這也就造就了一首首刻著鮮明時代氣息的作品,它們往往是一代人、一群人共同的回憶。
  • 區塊鏈+短視頻直播生態+密聊社交風口之下布穀鳥如何突出重圍?
    平臺掌握話語權,財富集中在平臺,內容創作者難以通過內容實現收益,而短視頻中「馬太效應」明顯,新的優質內容創作者很難異軍突起,優質內容難被發現,扼殺了內容創作者的動力等等,這些問題成為短視頻未來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 社交娛樂、上下遊生態:騰訊音樂的進擊與進化
    因此,騰訊音樂通過「音樂+社交」的新玩法去打破了那個魔咒:以音樂作為基礎支撐,探路社交化娛樂,這條路其實也正符合騰訊音樂的平臺特點——不是獨立的第三方音樂平臺,而是騰訊社交生態下的一個子集,這讓騰訊音樂能獲得格外的社交資源加持。顯然,騰訊音樂找到了打破在線音樂不賺錢魔咒的密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僅僅是看到了其社交娛樂的營收,而忽略了其在在線音樂這一基礎業務上的成績。
  • 《中國音樂公告牌》的生態「鐵三角」:內容、流量、商業
    《中國音樂公告牌》從內容生態到流量生態,再到商業生態模式的締造,印證了其深悟這個「體驗為王」的時代的真諦,將打歌節目進行本土化創新,讓我們看到音樂產業的另一種可能。內容生態絕不局限於節目本身內容為王,是網際網路時代的鐵律。而《中國音樂公告牌》則是在內容上玩出了生態結構。
  • 樂居生態:區塊鏈技術有望打造「價值網際網路」,泛娛樂生態已形成
    2011 年,騰訊提出「泛娛樂」的概念,積極構建泛娛樂生態,即基於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多領域共生,打造明星 IP 的粉絲經濟。在「連接」思維和「開放」戰略下,文化多業態融合與聯動成為數字娛樂產業尤其是內容產業的發展趨勢,以文學、動漫、影視、音樂、遊戲、演出、周邊等多元文化娛樂形態組成的開放、協同、共融共生的泛娛樂生態系統初步形成。泛娛樂生態系統的核心是 IP,關鍵在於充分挖掘並實現 IP 價值。
  • ONO徐可打造去中心化區塊鏈社交平臺
    而區塊鏈從技術上是一個分布式帳本的解決方案,不可篡改記錄,保證了真實可信性。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它本質上就是一個可信任的無中介網絡平臺。而運用到社交網絡上,就是可信任的點對點的社交平臺。 特點之二是用戶信息的高度保密。 傳統社交網絡的數據都是儲存在平臺方的伺服器上。
  • 酷狗電臺圍繞音樂主題 布局多元化內容
    在數位音樂服務商酷狗音樂最新版的App上,"電臺·聽書"的板塊就滿足了當下大眾對高品質音頻多元化內容的需求,有人通過聲音學習知識,有人通過聲音社交,更有許多音樂人通過當電臺主播來創業。從古早的收音機再到現在智慧型手機上的App,電臺又在大眾生活中釋放魅力,表面上看像是一場復古浪潮,但實際卻是網際網路平臺在文化生態上的又一次探索與創新。
  • 區塊鏈的音樂應用場景初探
    儘管網際網路時代,信息更加對稱,傳播渠道更加精準,但隨之而來的模式轉移,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比如,技術的發展,讓音樂錄製和發布的門檻大大降低,音樂內容的生產面向普通人無限下沉,內容產出量劇增的同時,新的中間商出現,圍繞平臺、唱片公司、中間環節和音樂人之間的版權和相關的收入分配問題,仍然紛繁複雜。
  • 前瞻性、富生態,亞洲新歌榜背後的微博音樂影響力
    微博音樂和微博音樂人的區別就在於,後者是一個更專注原創音樂人的服務於B端的平臺(生產內容),前者則是一個涵蓋範圍更廣的面向C端的音樂宣發平臺(推廣內容)。 今年微博音樂在優化產品與外部合作方面都有了新探索。
  • 布穀鳥Cuckoo強勢崛起 打造區塊鏈行業的泛娛樂生態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發展,區塊鏈+趨勢不斷加強,各種應用相繼落地,區塊鏈技術在文化、娛樂、遊戲、影視、媒體、內容、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應用,也給文創與數字經濟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布穀鳥Cuckoo,依託於超級公鏈WFS而生,是WFS超級公鏈裡邊第一個落地應用項目,面向泛娛樂深度布局。布穀鳥Cuckoo從短視頻切入,結合了直播和匿名社交,從娛樂產業進行上下遊的縱深戰略布局,布穀鳥Cuckoo旨在打破娛樂產業各自為戰、單打獨鬥的局面,以區塊鏈技術重構全新的世界級泛娛樂自循環價值生態體系。
  • Facebook的敵人是區塊鏈?難道區塊鏈主導的社交網絡正在顯現?
    社交挖礦,獎勵分潤Steemit 可以說是上述這個模式的區塊鏈社交先驅,它的官網開宗名義的說:「你的聲音值得某些東西」,當用戶創作出好的內容,如文章、音樂、照片等,被其他用戶分享或稱讚,創作者就可以獲得獎勵。
  • QQ音樂玩轉音樂娛樂營銷,量身打造Z世代個性平臺社交
    在QQ音樂,年輕人基於音樂愛好而聚集進行社交互動,注重音樂個性化與音樂文化圈子的融合。針對Z世代對數位音樂的需求,QQ音樂通過IP跨界、文化出圈和內容共創展開了一系列音樂娛樂營銷,用新鮮有趣的營銷玩法打造了一個Z世代音樂娛樂生態。
  • 國美聯合《奔跑吧》綜藝直播首秀構建多元化內容生態
    國美聯合《奔跑吧》綜藝直播首秀構建多元化內容生態 2020-06-12 17:07: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吉翔 責任編輯:吉翔
  • T-house音樂空間 引領多元化音樂新體驗
    10月30月, 由太合音樂集團攜手People squared(簡稱P2)聯合創業辦公社與飛行者音樂科技聯合打造的全國首個集線上社交互動、線下音樂沉浸式活動體驗、自主IP產出為一體的多元化音樂文化空間——T-house正式運營
  • 騰訊影業三年而耕,全生態鏈化布局帶動更大文創空間
    這一年,騰訊宣布成立騰訊影業,標誌著又一網際網路巨頭投身於影視行業。轉眼間三年過去了,從影視製作、網際網路宣發、到影視衍生再到發行,騰訊影業用三年時間深耕電影市場,在"網際網路+"的加持下,構建了全生態鏈化布局,打造一個更加開發的文創平臺。
  • 音樂版權保護一站式服務平臺樂鏈科技獲1200萬元天使輪融資
    12月28日消息,成都樂鏈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樂鏈科技」)完成由香投集團領投的1200萬元天使輪融資,投後估值1.5億元。融資完成後,樂鏈科技將加大技術研發投入,不斷完善旗下區塊鏈版權存證及交易服務平臺,同時還將進一步拓寬市場,與更多音樂產業合作夥伴建立緊密聯繫。
  • 網際網路內容產業報告:內容付費崛起,優質內容為王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
    短視頻爆發,抖音與快手的崛起已對社交平臺、長視頻平臺的流量產生一定影響,跨子行業類別競爭將成為網際網路內容行業常態。網際網路內容行業仍然存在諸多發展問題,版權之爭、內容監管及質量問題、用戶隱私保護成行業三大痛點。
  • 2020年中國音樂產業報告:網際網路音樂消費成為主流
    突如其來的「黑天鵝」打亂了全世界的陣腳,無數人的生活軌跡被改變,全行業受到衝擊,音樂產業自然也不例外。不過,自2015年起,錄製音樂產業的收入越來越依賴網際網路,尤其是中國的錄音產業收入90%以上是數字收入。因此,相比於演出市場在疫情之下受到的沉重打擊,網際網路音樂平臺、唱片公司等受到的影響,相對要小一點。
  • OnlyLady李雲:堅持以優質內容為核心 打造時尚生態平臺
    2018年,OnlyLady就曾獲得了「2018最具影響力時尚生態平臺」獎項,2017年OnlyLady還曾獲得「年度影響力時尚生態平臺」和「十大影響力時尚機構」獎項。這些獎項獎項不僅是對李雲帶領的OnlyLady在時尚新媒體與社交領域影響力的認可,也能從中看出OnlyLady始終保持著「以優質內容為核心」的初心,通過對媒體、MCN、內容電商、整合營銷等多元業務進行充分整合,打造時尚生態平臺,不斷努力為時尚行業做出更多貢獻。
  • 滾石唱片牽手網易雲音樂背後,唱片公司與音樂平臺的「新生態」
    平臺和唱片公司合作的新的關鍵在於更豐富的音樂內容消費形式。平臺所擁有的網際網路音樂運營能力和IP深度開發能力,正在成為唱片公司考量合作對象的新標準,而頭部音樂流媒體平臺的角色也正在向著優秀的音樂IP助推器不斷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