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決定靠大腦,大決定聽內心,正確的決定常出自心靈和直覺

2020-12-27 真知部落格

在本期內容開始之前,我想跟你分享三句大佬的名言,這三句話都是圍繞著一個主題說的。

弗洛伊德說:「當你做小決定的時候,應當依靠你的大腦,把得失利弊都羅列出來,然後通過理性分析作出正確的決策;而當你做大決定的時候,比如像尋找終身伴侶或者人生理想之類的,你就應該依靠你的潛意識,因為這麼重要的決定必須是從你心靈的深處發出的。」

貝索斯說:「我在商業和生活中做出的最好的決定,都是靠心、直覺和勇氣做出的。」

賈伯斯也曾說過:「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制,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是你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這三句話基本上是一個意思,就是在做重要決策的時候,要遵從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別人會怎麼看、會怎麼說、怎麼做。

以前我在知乎上看過的一個段子,說在很多中國人的眼裡,不結婚是錯,不生小孩是錯,剖腹產是錯,老少配是錯,有錢是錯,沒錢更是錯......自己的人生,非要別人來指手畫腳才算走上了正道。

在國內生活過的人,相信或多或少都能對這句話感同身受,生活中總會有一些所謂「關心」你的人跳出來告訴你怎麼做才是對的,情詞之迫切,言語之中肯,就好像你不按Ta說的辦,人生就要毀掉了一樣。

當然,有的人或許並沒有惡意,確實是發自內心的希望你好,有些建設性的意見也是值得參考的,但最終做決定的時候,還得聽自己的。

人生最大的遺憾,不是做出了錯誤的決策,而是本來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人生最大的失敗,不是沒有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不是沒有收穫美滿的婚姻,也不是沒有積攢巨額的財富,而是沒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幾十年以後,當你老了,回顧過往經歷的時候,發現原來真正辜負的人恰恰是自己,那可就太遺憾了。

相關焦點

  • 趙麗穎的一張照片,讓你看清大腦是如何引導你做出決定的
    你能輕易知道這是一道乘法題,兩個數字分別是18和25外,或許你還會想找出紙筆,算出答案,你也知道1000和123都不是正確的答案。如果你不靜下心花點時間來計算,你無法確定正確的答案是450。慢思考就是大腦中的系統2,系統2將注意力轉移到需要費腦力的大腦活動上來,系統2的運行通常與行為、選擇和專注等主觀體驗相關聯。
  • 態度決定一切?ar 情緒決定一切?以及讓別人感受到你的情緒的方
    態度決定一切?ar 情緒決定一切?以及讓別人感受到你的情緒的方法?為什麼人們都愛聽 假 話 ,不喜歡聽真話?「惡」讓自己心理和靈魂處於褶皺(緊繃)的狀態。但是,社交卻需要平靜和優雅!娛樂則需要減輕和放鬆!所以,相互之間的「吹捧」和溜須拍馬,就是放鬆心情,減輕和緩解心靈壓力(情緒)的最好方式!所以,「善」能讓(人)平易近人,能夠得到人心。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 心靈能量,決定了你的氣場與命運,靜心祈禱,連接宇宙超能量
    41年來,特蕾莎修女憑著一股正氣,奔走呼號,讓許多執行總裁意識到了窮人們的困境,靠著這一氣場,她成功地說服了他們資助自己的事業:建立孤兒院、收容所、麻風病院、醫院和施粥場。在她離世後,世界六大洲123個國家無數民眾無不為之動容。大家一定會問:「特蕾莎修女的氣場從何而來?我想答案只有一個:「來源於她的心靈。」
  • 性格決定命運,一文帶你深度解析MBTI性格理論
    MBTI是基於人腦決定流程的實踐,是了解自我的最有力工具MBTI全稱Y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種自我報告式的性格評估理論模型,用以衡量和描述人們在獲取信息、作出決策、 對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性格類型。MBTI的理論基礎來源於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的人格類型理論。榮格(Carl Jung)認為:感知和判斷是大腦的兩大基本功能。
  • 正確握刀決定了技術的發揮
    正確握刀是練習劍道的基礎,也決定了你的劍道是夯還是切。
  • 性格是基因決定的?
    這一派人士相信,人們生來是「一塊白板」,生命未來的發展只靠成長環境來決定,這衍生出許多奇怪的兒童教養理論,還讓父母對於自己子女的不成材感到內疚不已。  「生而平等」對上「優生篩選」,諷刺的是,爭論先天與後天的先驅們都認為他們的觀點是在為這個社會追求最佳福祉。
  • 心理學家:你喜歡的長相,大腦早已經替你決定好
    很多人都存在相貌焦慮,總是會對自我樣貌的不自信,然後引發內心不適。為了擺脫內心的焦慮,甚至走上了整容的道路。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人喜歡的長相,早就由大腦決定好了。現在,米克斯也因為外在和名氣認識了身價千億的富豪小姐,兩個人還成功走入婚姻,這不由令人感嘆,命原來是由樣貌決定的,只要長得好,三觀跟著五官走!今年因為顏值在網絡上突然爆火的理塘小夥——丁真,又一次向我們印證了顏值即正義。
  • 心態決定一切
    人生的奔跑,不在於瞬間的爆發,取決於途中的堅持,你縱有千百個理由放棄,也要找一個理由堅持下去,能激勵你,溫暖你,感動你的,不是勵志語錄心靈雞湯,而是身邊比你優秀的人比你還努力。現在的圈子決定你的人生, 接近什麼樣的人 ,就會走什麼樣的路。 所謂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 。
  • 為什麼你的直覺有時候準到嚇人?
    妹子很得意地說:「我的直覺一向都這麼準!」年會開完了,可妹子的話卻讓我想到了一個很多人都好奇的問題:直覺到底靠不靠譜,為什麼它有時會這麼準?今天,書單君和大家分享一篇來自「伯凡時間」團隊的文章,讓我們看看直覺的背後,還有哪些少為人知的事實。
  • 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李雙林
    性格決定命運,命運決定人生。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一個人的辦事方法,而辦事方法決定了辦事結果,而辦事結果決定了命運,命運決定了人生。 而每一個人,從一出生就匹配了一種先天性格,而這種先天性格又會影響我們後天的種種行為。之所以這種性格生而如此,才會有我們所謂的「命運」存在。也就是人的命運,生而有之。
  • 兌卦——決定系統
    分享:乾坤子 整理:曼  鈴這個兌卦是選擇決定系統,在整個八卦系統中 顯得有點薄弱。因為選擇決定,其實在每個卦中都含著這個因素。乾中要有。比如 要選擇愛。坤中也有,選擇合一。艮中也有,身份也要選擇和決定。兌卦的選擇中還要有選擇。是吧?信念的坎卦更不用說,時時在選擇不同的觀念。
  • 那就讓情緒決定聽呼吸頻率歌名叫什麼?Fine樂團《呼吸決定》歌詞
    最近聽到一首很好聽的歌曲,屬於第一次聽就很喜歡的歌曲,但不知道歌名叫什麼,只知道其中一句歌詞是「那就讓情緒決定,聽呼吸頻率」。那麼這首歌曲叫什麼名字?那就讓情緒決定聽呼吸頻率是什麼歌:  這首歌曲的歌名叫做《呼吸決定》,是由內地流行樂獨立音樂人Fine樂團演唱的一首歌曲。
  • 靈石塔羅:天蠍座2021年1月運勢,第六感很強,但害怕做決定
    當然你可以帶入你自己命盤的命主星,和上升星座還有太陽星座,這個大家可以作為一個參考,當然如果你有緣分聽到,剛好也能夠感應到某些部分的連接,那麼這個就是宇宙要給你的訊息。如果你需要療愈,或者是尋求解決心靈的辦法,那你就點擊我的頭像找我,抽牌之前大家可以關注我,或者是點讚視頻,這樣我們之間連接會更深哦!
  • 身價暴漲2077億的彭蕾:無論馬雲的決定是什麼,我都讓它成為最正確的決定
    2018年彭蕾卸任螞蟻金服董事長時,馬雲在內部公開信中這樣評價彭蕾:「有著堅定的內心和傑出的領導力,用女性獨有的溫暖和洞察,讓一個支付工具充滿愛、信任和責任感。」彭蕾對此笑稱:這樣說太誇張。馬雲經常談戰略、願景、文化、價值觀,但這些都是虛的,怎麼落實呢?彭蕾一直是那個腳踏實地的負責情懷落地的角色。
  • 通過足球訓練鍛鍊青少年的大腦,磨練「直覺」!
    文章類型:青少年足球理論教育根據足球場上的狀況進行分析判斷的質量高低,將直接影響球員做出應對處理的合理與正確與否。想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則需要開闊的視野以及能夠瞬間做出合理判斷的直覺。那麼,是否可以通過足球訓練來磨練這種直覺能力呢?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 心靈花園:態度決定高度
    態度決定高度    經文:    【創42:1】雅各見埃及有糧,就對兒子們說:你們為什麼彼此觀望呢?    這段時間,我們在分享約瑟。其實雅各有十二個兒子,約瑟是第十一個,十二個兒子當中,為什麼神特別使用這個人呢?神在他身上,我們說,他是一個做夢的人,也是一個築夢的人,神在他身上,有一些很特別的工作。那麼,為什麼特別挑中他?
  • 性格決定孩子命運,父母決定孩子性格(深度好文)
    「只要你的孩子性格自信樂觀,未來基本廢不了,畢竟心理學家傑克霍吉說『性格決定命運』;柴契爾夫人又驗證了『性格決定選擇,而選擇決定命運』。」遺憾的是,我們總是成年後才意識到性格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而當我們成為父母后,又把重心放在孩子的智力和特長上,越來越忽略掉孩子的性格特質。
  • 《開啟天賦ESP直覺力:西瓦心靈術40天改變你一生》
    目錄前言第一部:歡迎來到西瓦心靈術的世界第一章 成功在於如何運用心靈力第二章 正確的深度第三章  正確的態度第四章  練習第二部:增進你的能力為什麼ESP很有價值ESP深具價值的理由有三:首先,生理感官無法獲得的資訊,你可以運用直覺力來探測並取得。這為何有價值呢?我父親常說,天底下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是我們沒有足夠的資訊去找到答案。一旦你有了足夠的資訊,就能輕鬆做出決定,解決問題。
  • 看到拉扎爾·馬爾科維奇在富勒姆的表現,利物浦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看到拉扎爾·馬爾科維奇在富勒姆的表現,利物浦做出了正確的決定
  • 性格決定命運?不,是習慣
    第三個現象是,一個家庭中孩子的數量決定著家庭的生活品質。精英階層似乎採取了優生優育的策略,他們的孩子不多,基本只生兩個,這就給他們留出了相對寬鬆的時間和相對充裕的資源進行長遠的規劃。相反,處於底層的人的孩子往往三五成群,還有些人很年輕就經歷了多段婚姻,這同樣要歸因於他們年輕時自控力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