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專題研討會在經濟學院順利...

2020-11-18 MBA中國網

2020年11月7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專題研討會在南京大學安中樓舉行。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洪銀興教授、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安同良教授、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胡樂明教授、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何自力教授、中國經濟出版社毛增餘社長、四川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蔣永穆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方敏教授、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王生升教授、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侯為民教授、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張建剛教授、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楊靜教授、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張旭教授、雲南大學人事處長,經濟學院張林教授、中國社科院經濟所楊虎濤教授、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邰麗華教授、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寧陽教授、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政教授、曲阜師範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劉剛教授、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丁曉欽教授、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盧江副教授、南京大學經濟學院桂林副教授出席了會議。專題研討會由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葛揚教授主持。

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安同良教授首先代表承辦方致辭。安同良教授對與會教授、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與感謝,介紹了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科建設發展的情況,並希望本次研討會各位教授專家對學術問題暢所欲言,預祝本次專題研討會圓滿成功。

胡樂明教授在致辭中表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國家經濟現代化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當前政治經濟學領域的研究熱點,其中很多的基本理論問題需要學界付出更多努力去解答。胡樂明教授還就南京大學經濟學院為專題研討會所做的周到準備工作表示感謝!

何自力教授在發言中表示,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關係到未來中國社會的性質,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應當重點發展國有經濟。毛增餘社長在發言中表示政經學界在研究中應當多做調研,通過調研能夠促進形成比較清晰的理論思考。侯為民教授在發言中解讀了中國經濟奇蹟背後的國家治理和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作用。葛揚教授在發言中對新中國建立後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造到改革以及基本經濟制度形成的邏輯做了深入的分析。王生升教授認為中國學者需要在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聯性上做出突破。張建剛教授在發言中表示在國內目前的很多領域存在過度市場化的現象,需要我們去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來解決這些問題。楊靜教授在發言中對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現代化做了深入探討。盧江副教授在發言中介紹了目前學術界對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不相容的四種主要觀念,並從邏輯論述上對這些主要觀點進行反駁。

上午最後一個單元,洪銀興教授進行了主旨報告,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政治經濟學研究提出了很多要求,第一是講中國故事,第二是研究中國夢。我國經濟學研究不是簡單的將中國的數據套用到外國的模型,我們需要形成自己的「中國經濟學」,介紹中國自己的發展理論和經驗。對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研究,要關注如何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得到研究。

下午研討會中,胡樂明教授首先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背景下的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邏輯發表看法;桂林副教授結合當下實際分析收入分配問題;劉剛教授對所有制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方敏教授對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的統一闡述了自己的看法;邰麗華教授就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體系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楊虎濤教授作了「從轉型國家到國家轉型」發言;寧陽教授對所有制結構、基本經濟制度提升治理效能以及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等方面做了全面探討;李政教授從國有企業運行機制以及國有企業治理現代化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丁曉欽教授對下午各位專家的發言做出了深入的點評。

最後,葛揚教授感謝各位專家參加專題研討會並發表真知灼見,希望今後繼續加強學術交流,集思廣益,高質量完成課題研究工作。「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專題研討會」在熱烈的掌聲中順利結束。

相關焦點

  • 經濟大家談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深刻內涵
    理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三個維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要從三個維度理解:第一個維度是物質的現代化;第二個維度是治理的現代化,也可以說是制度的現代化;第三個維度是人的現代化,即更大程度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文化制度體系建設與創新
    新時代的國家治理,需要以文化精神作為貫穿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始終的基礎性、融貫性、統攝性力量,形成共同的價值認知和意識形態共識,為國家治理提供有力支持。本文從改革動力機制、文化制度體系性建設、文化生態系統構建、文化價值引領等方面探討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施路徑。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
    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共天津市委黨校科研處、公共管理教研部日前共同舉辦了「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暨天津黨校系統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理論研討會」。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論析
    明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各自的內涵及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於我們充分認識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時期,從在根據地創建人民政權到建立新民主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制度,從確定國體、政體和國家結構形式到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從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到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辛探索的結果。實踐一再證明,「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
  •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科學...
    由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科學社會主義雜誌社聯合主辦的「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於2020年12月19日上午在北京召開。
  • 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法治化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較好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的。
  • 新時代的國家治理現代化:變革與方向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命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又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幾十年的改革發展實踐中,中國國家治理體系不斷健全、國家治理能力不斷提升,所謂中國奇蹟就是對此最好的證明。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世界意義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融合了物質的現代化、精神的現代化、治理的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不僅要追求經濟的高質量增長,還致力於社會的全方位進步。這一整體的發展使中國轉向「內涵增長」和「人本邏輯」,使社會主義國家現代化建設成為人的全面發展、自由發展的前提條件。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探索通向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新社會形態提供了廣闊舞臺。
  • 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邏輯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複雜而系統的工程,其中,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國家治理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則構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宏大的制度邏輯。同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宏大的制度邏輯背後包含著系統的邏輯延展,它是由「制度建構——制度權威——制度執行——制度自信」等四個環節構成的螺旋式上升的邏輯體系,它們共同構成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的制度邏輯。
  •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聚焦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點任務(信息快遞)——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學員論壇」綜述 編輯:裴寄希    來源:人民日報    2021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邏輯理路
    就理論邏輯來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理論基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離不開對這一基本國情的科學判斷。鄧小平同志認為,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這是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
  • 軟動員: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社會動員轉型
    作者簡介:王金濤,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系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84; 陳琪,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北京 100084。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經濟發展與社會轉型交織在一起,客觀上要求中國在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過程中優化社會動員方式,充分運用市場、法治及現代傳播手段,提高社會動員的親和性、靈活性與有效性。在國家治理現代化深入推進的條件下,以政策供給、經濟激勵和新興媒體條件下的宣傳引導為代表的軟動員方式,正在成為一種行之有效、充滿潛力的現代治理方式。
  •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平臺經濟創新與治理
    文/陳端 劉忠濤 謝朋真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重申「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性,公共服務和國家治理的數位化、精準化和現代化轉型是大勢所趨。平臺型企業不單是公共服務的供給者和國家相關政策的被動承受者,其憑藉巨大的社會資源動員能力和廣泛的社會關聯影響力成為要素重組、體系重構和規則再造過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其集「治理主體」和「治理受體」於一身的雙重角色也為當代國家治理和經濟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
  • 中共中央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決定全文)
    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出版業發展理念與目標
    習總書記在《切實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上來》一文中,權威界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概念:「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
  • ...全會精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的綱領性文件
    我們全黨、全社會要立足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的新特點,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貫徹新發展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
  •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經濟新方位)
    新發展階段——  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 ...團結引領廣大婦女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貢獻…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團結引領廣大婦女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貢獻巾幗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站在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系統闡述了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深刻內涵和工作著力點,創造性地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發展,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提供了科學指南和基本遵循。
  • 乘勢而上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央經濟工作...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今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明年經濟工作。各界人士表示,面對嚴峻挑戰和重大困難,今年我國經濟迎難而上,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鼓舞人心、振奮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明了進一步做好經濟工作的方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必將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 江小涓:當前中國經濟社會治理的七項重點任務
    國家的整體制度和治理體系絕不能盲目照搬照抄他國,但可以借鑑國外的有益經驗。有時候看上去我們沒有陷入某種治理困境,有可能是我們還沒到那個階段,那個時態。現代化是一個整體進程,現代化發展到什麼階段,經濟社會治理中就會面對什麼問題,不少都是具有共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