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的黃臺之瓜到底是什麼瓜?

2021-02-13 杉木隨筆

香港亂像,已有多時。

期間種種,匪夷所思;人設崩塌,怠有今日。

我們不是港人,當然不能理會他們所思所想,但是我們也絕對贊同中央政府的主導思想:理性表達訴求,而不是訴諸於暴力。

香港在近代中國一直是一個標杆,是一個水源涵養地,也是一個火種傳播地。

從反封建反帝制開始,到我們熟知的歷次內地災害時讓人熱淚盈眶的捐資捐物,這百多年的光陰裡,歷史有許多故事,或激勵,或悲情,或傷感,或溫暖。

某些歲月,香港代表著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夢想和情懷,國富民強的夢想,為生民立命的夢想,家國的情懷,正道滄桑的情懷。

這一點,在羅大佑那首《東方之珠》歌詞中淋漓盡致:「讓海風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淚珠仿佛都說出你的尊嚴;讓海潮伴我來保佑你,請別忘記我永遠不變黃色的臉。」

香港,無論從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曾經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希望。

然而,就像長城的崩塌不是對手挖掘而是自身風雨的侵蝕,我們記憶中的香港一夜之間變了。

無休止的示威,無節制的遊行,無節操的暴力,匪夷所思的運作,這個我們眼中曾經視為偶像和標杆的地區忽然間人設崩塌。

自由民主就是可以肆無忌憚對政府執法機關的衝擊和打砸?那和我們內陸曾經有過的歷史有哪點不一樣?

表達不滿就是無視禁令,圍堵機場,斷絕通航,肆意而為,胡作非為?

用暴力的手段去追求所謂的理想,似乎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而這不正是他們曾經避之不及的道路嗎?

矛盾日趨對立,隱隱感覺到了快洗牌的一天。身強力壯的人最大的好處就是有敢打架的底氣,這叫實力說話。國力不如我們的俄羅斯這幾年都打了好幾架,不也沒啥事嗎,我們又怕啥。

有人大約也有這樣的感覺,於是乎,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這兩天在港媒上打廣告,醒目但是未必直白,整版廣告就一句話:

    「黃臺之瓜,何堪再摘!」

此話何解?人云亦云。各有各的算盤,各有各的哈姆雷特,不足為怪。也有許多人一頭霧水,不明所以。

李嘉誠先生首先是一位商人,然後是一位港人,還是一個老人。界定出這三個身份之後就不難理解這句廣告詞,也能曉得李嘉誠說的瓜到底是什麼瓜,讓我們這群吃瓜群眾不至於一頭霧水。

我們來看看「黃臺之瓜」的出處,故事比較典型卻又非常悲涼,甚至痛徹心扉。

唐高宗時候,武則天大權獨攬,為了最終可以做皇帝,無所不用其極。先是唆使廢了太子李忠,立李弘為太子。這可以理解,李忠不是武則天親生的,李弘是。接著,又廢了自己親生的太子李弘,這不是開玩笑,是殺無赦,然後又立了李弘的弟弟李賢為太子。

可憐的李賢,已經把這人間悲劇看的清清楚楚,知道自己的結局,然而誰又會等死呢?絕望中的李賢只好寫了一首哀歌進行表白和哀求: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雲可,四摘抱蔓歸。」

我不能感受李賢的絕望和哀傷,但是我可以想像李賢的悽惶,史書上這樣記載:「賢,終日憂惕,每侍上,不敢有言。」

詩寫的再好也難逃一命,五年以後,公元680年,李賢也難逃一死的命運。

李賢,一語成讖,大唐盛世最終難以為繼,「抱蔓歸」了。

黃臺之瓜和豆萁燃豆有著某種意義上的相似。

商人李嘉誠自有其趨利避害的本能,在港島中性報紙的刊登的廣告以反暴力為主題,這相當於政治正確,兩邊討好,兩邊不得罪。

我們自然斥責暴徒採用暴力手段抗法,殊不知,許多港媒和第三者歪果仁不也說港警暴力執法麼,「反暴力」四海皆準。

現在人聰明,無論是我大陸同胞還是港島民眾,騎牆,都看到清清楚楚,這坎能這麼過嗎?

於是他智慧,在偏內陸的大公報上又刊登一則廣告說「黃臺之瓜,何堪再摘」。

以前李嘉誠也說過黃臺之瓜的話,那時是規勸港人不要做損害香港利益的事情,持續鬧下去會「摘絕抱蔓歸」,一無所獲,害人害己。

而此時商人口中的黃臺之瓜,是一個左右之瓜,左右逢源,飄飄蕩蕩,躲躲閃閃。

然而,李嘉誠又是一位港人,這黃臺之瓜的說法,隱喻而又聰明。

港島這些年輕的激進分子,打砸的本事確實不輸當年內地紅小兵,但是文化底蘊上估計差的有點遠,黃臺之瓜的典故就是查電腦,他們也肯定不明所以。

李嘉誠大可解釋為這黃臺之瓜是民主之瓜、自由之瓜、富強之瓜、文明之瓜,四摘之後,香港則什麼也不剩下,這樣的說法確實可以讓小年輕悲情,也一樣的讓一眾小年輕屁顛屁顛的歡歌興奮。

縱觀現在暴力事件不斷的香港,哪裡還有什麼富強和文明,更談不上什麼民主和自由。

但是,單單在偏向內地的《大公報》上刊登這句話,似乎又另有所指,約麼是說給我們內地人聽了。

「黃臺之瓜」所喻就變的有些不同尋常,這個瓜是西瓜還是冬瓜,是圓瓜還是癟瓜,是熟瓜還是生瓜,我們不能揣測老先生一二。但是李嘉誠補了一句,「何堪再摘」,忍不住讓人心驚肉跳一下。

李賢說:再摘令瓜稀。李老先生的意思是啥呢?我這樣的看瓜群眾都懶得猜了。

有明眼人一針見血地說:大唐的黃臺摘瓜,是一個不姓李的女人,夥同一幫不姓李的男人,嘗試削滅李氏千秋萬代的利益。

真要是這個邏輯,我暈,李嘉誠這也太矯情了吧,太太太把自己當回事了。按照內地一些看瓜群眾的說法,回歸幾十年,港島一毛錢稅收也沒貢獻過,憑啥把自己當成寶?

港人李嘉誠口中這黃臺之瓜似乎是他眼中的財富之瓜、奇貨之瓜。

老人李嘉誠這些年在內地頗有些爭議。

許多變現大陸資產轉移到英美等國的做法,讓人詬病。我覺得這不對,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小人之腹」。市場經濟,怎麼轉移都是個人商業操作,不要上綱上線,也無可厚非。我們一定要相信老人的直覺,那是歲月積澱的經驗,那是風雨之後應激反應,趨利避害的本能。

這一次,在山重水盡之時忽然跳出來,呱唧一兩句你我都不懂得典故,這絕對不是李嘉誠瞎胡鬧,更不是有些人自欺欺人的認為是他在表忠心。這是歲月給他的本能——圓滑,當然,你也可以說這是世故。

隨你咯。

老人李嘉誠口中的黃臺之瓜是瓜田李下之瓜。

港島騷亂至今,除了一批暴徒和背後那些別有用心的人之外,並非沒有其他推波助瀾者,而一些騎牆者尤其讓人心酸。

有些港商利用內地人樸素的情感以及期望他們維護香港長治久安的想法,這些年在香港和內陸賺的盆滿缽滿。但是面臨港島基層群眾的一些訴求,不是直面挑戰,也不是縮頭烏龜,而是搖身一變,明裡暗裡支持,轉移問題焦點,甩鍋給中央政府。

試問,我們在香港抽了一分稅嗎?安排個一個內地人做港府領導嗎?港島基層民眾生活水平下降是我們造成的嗎?港島的錢給我們賺了嗎?

沒啊。那憑什麼把矛頭轉向內地?

精英富人階層其實一貫都是靠不住的,歷史上這樣,現在的還是這樣。

黃臺之瓜,該摘的還是要摘,即使今年「抱蔓歸」又如何,來年再種,還不是綠油油一大片。

黃臺之瓜終將是瓜熟蒂落之瓜,希望之瓜。

相關焦點

  • 李嘉誠「黃臺之瓜」的四層意思
    8月16日,李嘉誠以「一個香港市民」名義,在香港《文匯報》、《香港商報》、《東方日報》《大公報》等刊登了一則「以愛之義 止息怒憤」的聲明,以此反對暴力
  • 李嘉誠所說的「黃臺之瓜 何堪再摘」是什麼意思?
    【文/觀察者網 傅世遠】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8月16日報導,今早,香港多家媒體刊登署名為「一個香港市民 李嘉誠」的廣告聲明。該聲明以反對暴力為主題,是香港6月9日發生「修例風波」以來,李嘉誠首度公開表態。
  • 何堪再摘的「黃臺之瓜」是什麼瓜
    李嘉誠以「一個香港市民」的名義,刊登了「黃臺之瓜,何堪再摘」的聲明。引得網友議論紛紛,誰是瓜?誰是摘瓜人?幾個意思?一番熱議後總結: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在港亂之時,拋出這種曖昧、混沌、掉書袋的話,兩邊討好嗎?騎牆嗎?李賢的《黃臺瓜辭》和曹植的《七步詩》一樣,想來大家都知道,這裡就不搬磚了。
  • 「黃臺之瓜」是啥東東?吃瓜群眾到底懂不懂?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這是唐代章懷太子李賢所作《黃臺瓜辭》,李賢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第二個兒子。曾被冊立為皇太子,因品德能力俱佳,深受武后猜忌。後被廢黜,這首《黃臺瓜辭》,以四個瓜比喻自己四兄弟先後被「摘」的悽慘命運,而藤蔓無疑是用來比喻武后。
  • 「黃臺之瓜、何堪再摘」,李嘉誠到底什麼意思?看完真的笑了
    一首《黃瓜臺辭》唐代李賢的詩《黃臺瓜辭》。全文是:「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首先,說說這個李賢,李賢的名字可能很多學歷史的都不是很熟悉,但提起李賢的諡號章懷太子那絕對是聲明赫赫,李賢是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兒子,是武則天的次子,唐高宗的第六子,自小聰明好學,伶俐過人,頗有才情。
  • 李嘉誠又說:「黃臺之瓜,何堪再摘.」是什麼意思?
    8月16日,香港多家報紙都刊登了一則署名為「一個香港市民 李嘉誠」的廣告聲明,聲明中寫著「以愛之義 止息怒憤」,以此反對暴力。
  • 李嘉誠的這句「黃臺之瓜,何堪再摘」究竟什麼意思
    8月16日,香港《文匯報》、《香港商報》、《東方日報》等多家報紙都刊登了一則署名為「一個香港市民 李嘉誠」的廣告聲明,聲明中寫著「以愛之義 止息怒憤」,以此反對暴力。港媒稱,這是自6月9日以來,李嘉誠首度就「修例風波」表態。
  • 古詩詞賞析 |《黃臺瓜辭》李賢 |【唐詩】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古詩今譯:摘去一個瓜可使其他瓜生長得更好。再摘一個瓜就看著少了。要是摘了三個,可能還會有瓜,但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只剩下瓜蔓了。否則,猶如摘瓜,一摘、再摘,採摘不已,最後必然是無瓜可摘,抱著一束藤蔓回來。這首詩在格調上比較類似於曹植的那首「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詩》)但曹植用豆和豆萁比喻兄弟相煎的情形,而李賢這首詩卻是用藤和瓜比喻母子「相煎」。所以,相比於曹詩「相煎何太急」這樣激烈的言辭來,李賢的這首《黃臺瓜辭》更多的是一種哀惋。
  • 「一個香港市民」李嘉誠終於發聲!「黃臺之瓜,何堪再摘」是什麼意思?
    「一個香港市民」李嘉誠終於發聲!「黃臺之瓜,何堪再摘」是什麼意思?
  • 唐章懷太子李賢的《黃臺瓜辭》
    「一個香港市民李嘉誠」。賢每日憂惕,知必不保全,與二弟同侍於父母之側,無由敢言。乃作《黃臺瓜辭》,令樂工歌之,冀天后聞之省悟,即生哀愍。辭云:『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尚可,四摘抱蔓歸。』而太子賢終為天后所逐,死於黔中。陛下有今日運祚,已一摘矣,慎無再摘。」上愕然曰:「公安得有是言!」時廣平王立大功,亦為張皇后所忌,潛構流言,泌因事諷動之。
  • 李嘉誠廣告今早「霸屏」!文中「黃臺之瓜,何堪再摘」什麼意思
    今天,香港《文匯報》、《香港商報》、《東方日報》等多家報紙都刊登了一則署名為「一個香港市民李嘉誠」的廣告聲明。聲明正中間為一個禁止暴力的圖標,左側寫著「愛自由·愛包容·愛法治」,右側寫著「愛中國·愛香港·愛自己」。正上方的標題則為「最好的因 可成最壞的果」,下方寫有「以愛之義止息怒憤」,署名為「一個香港市民 李嘉誠」。
  • 李嘉誠兩則不同登報聲明是什麼意思?他的最新回應來了…...
    《東方日報》A3版的全版也用了這句話「黃臺之瓜 何堪再摘」。李嘉誠曾多次引用「黃臺之瓜,何堪再摘」之語,比喻香港已經經不起再折騰,呼籲香港市民以大局為重,不要再做傷害香港之事。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2016年初,李嘉誠在公司業績記者會上,引用「黃臺之瓜,何堪再摘」比喻香港的處境,並呼籲「不要再傷害香港」。
  • 李嘉誠「黃臺之瓜,何堪再摘」的深意詳解
    黃臺:指《黃臺瓜辭》,為唐李賢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則天不能再廢太子。比喻不堪再摘。《新唐書·承天皇帝倓傳》:「賢終日憂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樂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雲可,四摘抱蔓歸。』」唐高宗時期,朝政由皇后武則天代為處理,武后的野心很大,手段十分殘忍。
  • 黃臺之瓜到底是個什麼瓜?
    我摘個瓜給你吃!摘的是什麼瓜呀?黃臺之瓜,這幾天李嘉誠老先生的這句廣告詞在網上引發了爭議,很多人因為這句話關聯的典故批判李超人,說他得了便宜還賣乖,都是他們那幫地產富豪把香港搞得貧富懸殊民怨沸天命苦不要怪政府,點背不要怨社會,香港貧富懸殊能怪李嘉誠先生嗎?
  • 「傻瓜」的「瓜」到底是什麼瓜?為什麼用作罵人
    「傻」是宋代才出現的後起字,將「傻」字置於「瓜」的前面,也一定是宋代之後才出現的稱謂,用來罵人愚鈍。事實也正是如此,元代無名氏所作元曲《十探子大鬧延安府》,就有「傻瓜」的稱謂:「俺兩個是元帥府裡勾軍的,一個是喬搗碓,一個是任傻瓜。」
  • 就香港問題,李嘉誠說「黃臺之瓜,何堪再摘」,你明白是什麼意思嗎?
    8月16日,就香港問題,李嘉誠在《大公報》上發表廣告聲明:「正如我之前講過:『黃臺之瓜,何堪再摘。』」意在呼籲「不要再傷害香港」。
  • 黃臺瓜辭
    黃臺瓜辭唐代:李賢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
  •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中,賣的到底是什麼瓜?
    有很多歇後語是很有意思的,比如「王婆賣瓜,自賣自誇」。這句俗語意思很淺顯易懂,就是指生意人大肆宣傳自己的東西,進行售賣。但是最近有個問題,卻是讓很多人紛紛感興趣,那就是王婆賣的到底是什麼瓜?其實這個歇後語的出處,還來自於宋代神宗時期的一個民間故事。據說王婆不是一位女性,而是一位名叫王坡的男子,但是這個王坡平時做事非常拖拉,很是絮叨,所以大家就開始叫他王婆。
  • 李嘉誠登報引用的典故是何意思?自6月「反修例」風波以來首次公開...
    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之說法。——一個香港市民李嘉誠繼成龍、汪明荃等香港名人相繼發聲後,今早,香港多家報紙頭版都刊登了李嘉誠的整版聲明廣告,主題為「反暴力」。長安街知事注意到,這是自從6月9日香港發生「反修例」風波以來,李嘉誠首次公開表態。
  • 《七步詩》的姊妹篇——《黃臺瓜辭》
    黃臺瓜辭                   作者 李賢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二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翻譯:黃臺之下種了瓜,相信瓜熟之際,瓜蔓上一定會掛滿很多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