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本期小偉哥說電影,本期我們給大家帶的影片是《第三度嫌疑人》,有人說《第三度嫌疑人》是枝裕和的一個巔峰,是一部深度剖析人性的佳片,這一點我不可否認。是枝裕和是在我看來是一個非常純粹的導演,他擅長用一種寫實的手法去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這是現在大多數導演所不能夠去做到的。
第三度嫌疑人的點非常多非常深,影片的節奏就像有魔力一般,把我們帶入到男主重盛的思維裡面,跟著他去和三隅交流,跟著他去探索案件真相,跟著他去臆測人性,揣摩人心。然而當影片結束時,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像我第一遍看時的一臉懵逼,但是出於自身對影片討論本質的思考,我又看了第二遍和跳著看了第三遍。但說實話,最後還是有一些似懂非懂。在我看來,這部電影其實並不能算是一部推理和犯罪片,至少我個人理解為它的標籤更應該是社會和人性。影片的最後也沒有給到觀眾一個答案,「兇手」到底是誰?片名「第三度嫌疑人」的含義到底為何?在把影片所有的細節都找到並分析了一次後,我覺得影片譯為「第三度嫌疑人」和「第三次殺人」都是合理的。
關乎影片的兇手其實並不是影片想要討論的重點,他只是一個載體,承載影片中角色人性討論的載體。影片中最為神秘的人非三隅不可了,他的三度不同供詞,他的三次殺人(第三次選擇殺掉自己),還有他與死者妻子還有女兒笑江之間的關係都是一個迷,因為我們所得知的一切都是跟隨著主角重盛的思維去解讀去了解的,甚至連結局重盛稱其為「容器」一詞我都不能去證實是否貼切,重盛也是如此,三隅真的是在法庭上被權力者所左右生命的人麼?
他最後一次翻供到底是為了笑江還是想戲弄重盛戲弄法官們戲弄這個世界,想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死呢?如果是前者,那為什麼在最後對重盛講出那麼一番話呢?三隅對於重盛的戲弄是很明顯的,他對重盛講的是否有一句是實話都有待探討。那如果是後者,他是一個沒有靈魂的「容器」的話,那他對於小鳥的處理,對於生命的態度和看法又能如何解釋呢?他在最終審判結束後無視笑江但是卻對笑江作出 故意 把一隻小鳥放走的手勢(和笑江在休息室時做的手勢一樣)又能如何解釋?是他故意放她走的?那是不是可以得到她也是兇手之一的結論呢?到底什麼是人性呢?
再說一下笑江,笑江對重盛講的他被父親長期侵犯我是相信的,因為她只是個中學的女孩,然而在重盛女兒的情節裡所表現出來的「欺騙說謊」情節讓我不能相信笑江的所有言語和行動,只有她對於雙親的恨意是我唯一能確定的。至於三隅之於她還有她之於三隅,他們二人的關係就影片呈現出的所有東西而言是不能去斷定的,因為從主角重盛處吸收到教訓後,使我不再相信三位嫌疑人中的任何一個(三隅,笑江,妻子美津子)。
影片是沒有結論的結尾,同時也是有定論的結尾。沒有的是兇手是誰、兇手到底有幾個,還有就是幾位嫌疑人與死者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等結論,所有對於抱著看偵探推理片而來的觀眾對其差評滿滿也是情有可原,因為他們沒有明白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案件、兇手、嫌疑人等等其實都只是「容器」。而結尾最終所表達的定論,只有一個,那便是告訴了我們「人性是什麼」,人性到底什麼?人性就是未知和不可臆測,因為你不能以正常人的角度去猜測擁有複雜經歷的人的人性和內心。
重盛因為自己與三隅某些地方的相似,比如父女關係,比如二人關於「生命不能選擇是否要降臨世界、生命的存在是有對錯的」等對生命的理解的重合,而去完全主觀臆測三隅的想法,就像我們平常回去臆測他人的想法一樣,不論你是對是錯,最後都只會得到就像影片結尾三隅對重盛的嘲笑:「那真是不錯的故事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並關注,小偉哥說電影每天帶來不一樣在電影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