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選讀】嚴歌苓《第九個寡婦》

2021-03-04 世界名著每日讀

她們都是在44年夏天的那個夜晚開始守寡的。從此史屯就有了九個花樣年華的寡婦;最年長的也不過二十歲。最小的才十四,叫王葡萄。後來寡婦們有了稱號,叫作「英雄寡婦」,只有葡萄除外。年年收麥收谷,村裡人都湊出五鬥十鬥送給英雄寡婦們,卻沒有葡萄的份兒。再後來,政府作大媒給年輕寡婦們尋上了好人家,葡萄還是自己焐自己的被窩,睡自己的素淨覺。

那個夏天黃昏村裡人都在集上看幾個閨女跟魏老婆賽鞦韆。魏老婆兒七十歲,年年擺擂臺。一雙小腳是站不住了,靠兩個膝蓋跪在踏板上,瘋起來能把鞦韆繩悠成個圓滿圈圈。就在魏老婆蕩得石榴裙倒掛下來,遮住上身和頭臉,槍聲響了起來。人還噎在一聲吆喝中,魏老已經砸在他們腳邊,成了一泡血肉,誰也顧不上看看老婆子可還有氣,一條街眨眼就空了,只有魏老婆的粉綠石榴裙忽扇一下,再忽扇一下。

假如那天葡萄在街上,魏老婆說不定會多賽幾年鞦韆。葡萄在,葡萄常賴在鞦韆上,急得魏老婆在下面罵。葡萄聽見響槍也不會頭朝下栽下來,把人拍成一泡子血肉。對於葡萄,天下沒什麼大不了的事。聽人們說:「幾十萬國軍讓十萬日本鬼子打光了,洛城淪陷了!」她便說:「哦,淪陷了。」她想的是「沉陷」這詞兒象外地來的,大地方來的。

葡萄那天給她公公收帳去了。她公公看中她的死心眼,人不還帳她絕不饒人,往人家窯院牆上一扒,下面窯院裡的人推磨、生火、做飯,她就眼巴巴看著。有時從早到晚,窯院裡開過三頓飯了,她還在那兒扒著。要問她:「你不飢嗎?」她說:「老飢呀。」假如人家說:「下來喝碗湯吧。」她便回答:「俺爹說,吃人嘴短,帳就收不回來了。」人說:「不就欠你爹二斤『美俘』錢嗎?」她說: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世界名著每日讀
用電腦或IPAD看世界名著在百度上搜索」世界名著網「,或直接訪問網站域名:t.icesmall.cn,手機閱讀請看下面提示!

相關焦點

  • 嚴歌苓|第九個寡婦
    她是一個農村寡婦。她已經三十六歲的時候,依然具有使大多數男人幾乎沒法不愛上她的可愛之點。她是那樣一個女人——不管一個男人已經愛過(包括暗戀)多少個女人了,他一旦認識了她,那也還是會立刻喜歡起她來。用歌苓小說的話說——「接著就開始了」——愛她。而且,無怨無悔。
  • 一道光——讀嚴歌苓《第九個寡婦》有感
    《第九個寡婦》是嚴歌苓的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一部。嚴歌苓寫人寫得好,寫情寫得更好,好像她不是在寫她的故事,好像她是在寫你的血肉,把你半懂不懂,用此前的生命去經歷過的情、愛變成一支歌在你自己的心裡唱,它唱著唱著,你就懂了,原來自己這麼濃濃烈烈地活過。
  • 嚴歌苓長篇小說《第九個寡婦》:現實生活的形象,又充滿象徵色彩 | 回顧
    「第九個寡婦」是一個快樂寡婦,但這個快樂寡婦並不似林語堂筆下的其快樂源泉來自西方文化的寡婦,嚴歌苓寫的是一個地道的中國寡婦,她來自民間,像一隻在鄉野林間飛上飛下的喜鵲,體現出一種民間的快樂精神。她雖然是小說中的第九個寡婦,卻是當代文壇上的第一個快樂寡婦。
  • 嚴歌苓《第九個寡婦》:史屯女神,素樸人世
    ——讀者 莊秋水當我一口氣讀完電子版的《第九個寡婦》時,我自己都很詫異,因為我一向很排斥對著電腦屏幕讀長篇大論的東西,這可能是我惟一在電腦上讀完的長篇小說,而且在讀完後,我跑去書店又買了一本書,封面很搶眼,草綠底輕輕擱著紅褲紅襪,很中國。這個書名也透露著鄉野的騷情。
  • 讀《第九個寡婦》董彤
    作者嚴歌苓,1958年出生於上海,美籍華人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他的作品很多,我們熟悉的有《天浴》、《芳華》、《小姨多鶴》、《少女小漁》、《金陵十三釵》、《第九個寡婦》等,這些作品都寫出了那個時代不同的女性形象,許多都被拍成了影視作品。小說《第九個寡婦》講述的是解放後的鎮反期間,被錯劃為惡霸地主的孫懷清,在執行死刑時僥倖未死,被兒媳救回後,將其藏匿於地窖內二十多年,一直到改革開放後,才走出了地窖,可這時的他已經鬚髮皆白,奄奄一息了。
  • 《第九個寡婦》首輪上星 李蓓蕾成史上最辣寡婦
    改編自嚴歌苓同名小說的電視劇《第九個寡婦》繼9家地面電視臺創造收視狂潮之後將首輪上星,於6月24日在浙江衛視黃金檔獨播。該劇講述了太平鎮三個寡婦:王葡萄、李秀梅、淘米兒跌宕起伏的悲喜人生。其中,曾在《沂蒙》《廠花》《工人大院》等熱播影視劇中有過出色表演的青年影視演員李蓓蕾出演嚴歌苓筆下那個最為潑辣、風騷的寡婦—「淘米兒」,與葉璇等人飾演的寡婦成為劇中最為精彩的亮點。此次李蓓蕾接受採訪暢聊「淘米兒」的戲裡戲外。
  • 一生經歷七個男人,嚴歌苓筆下這個「風流」寡婦,其實愛得很高級
    《第九個寡婦》是著名旅美華人作家嚴歌苓在2006年出版的長篇小說,講述寡婦王葡萄將土改中不顧自身安危,被錯劃成惡霸的公爹孫懷清救回來,秘密藏匿在自家紅薯窖中幾十年,期間與六個截然不同的男人發生愛恨恩怨的故事。
  • 嚴歌苓 | 她用自己寫的故事顛覆了女性小說千百年來的套路
    戰亂時期的她們,性格堅韌創造人生傳奇    《第九個寡婦》與《小姨多鶴》   嚴歌苓早期作品多以少女為視角來折射一個時代,多是將人物放在某一個年代之中,只寫那最精彩的短短幾年時光,到了寫作中期,將注意力放在了「女性的一生」上邊,將視野放在了一個恢弘的歷史背景之下,情愛的成分減弱,人性中的善惡部分增強,僅拿《第九個寡婦》《小姨多鶴》舉例談一下其中展現的女性思想。
  • 嚴歌苓新作《畢業歌》出版 電子版移動手機閱讀首發
    (移動用戶編輯簡訊「搜畢業歌」發送到10658080,手機即可隨時隨地閱讀《畢業歌》)一、嚴歌苓首次嘗試「諜戰題材」。嚴歌苓的文學作品多數以20世紀的中國歷史為背景,《第九個寡婦》《小姨多鶴》《一個女人的史詩》《陸犯焉識》莫不如此。新作《畢業歌》的故事也發生20世紀的上海,在新作中,嚴歌苓首次上市了「諜戰」題材。
  • 都是嚴歌苓原著,電視劇《小姨多鶴》好評滿滿,為何它卻慘遭詬病
    同樣是改編自嚴歌苓的經典原著,由孫儷、姜武、閆學晶主演的電視劇《小姨多鶴》頗受好評,而葉璇、李東學、劉佩琦主演的《第九個寡婦》卻飽受詬病,豆瓣上也只有6.4的評分。《小姨多鶴》豆瓣評分8.0《第九個寡婦》豆瓣評分6.4這是何故?
  • 專訪嚴歌苓:捍衛文學寫作自由 注重寫作質感
    從《陸犯焉識》看導演選擇文學作品的尺度漸漸變寬騰訊文化:《陸犯焉識》去年改成電影之後,一直有人評價說他把一個特別長的故事一直到文革之後的故事縮減成了一個特別短的,同樣,您的《第九個寡婦》,改編成電視劇之後,把故事縮成1949年之前這麼一點點的抗戰的經歷,您認為這種改變會不會削弱原作品的思想性?
  • 出身文工團的嚴歌苓,真實經歷比電影更精彩,推薦你讀她這些小說
    電影《芳華》正在上映,今天我們不說導演馮小剛,也不說主演黃軒,我們來談談這部電影的編劇,原著小說作者嚴歌苓。嚴歌苓是當代著名的作家,曾經有雜誌這樣評價嚴歌苓:「如果沒有她,中國電影將失色三分」。電影《金陵十三釵》《少女小漁》《天浴》《歸來》,電視劇《幸福來敲門》《小姨多鶴》《第九個寡婦》《一個女人的史詩》都是出自嚴歌苓之手。
  • 電視劇《第九個寡婦》劇情介紹及分集劇情介紹
    電視劇《第九個寡婦》分集劇情介紹 電視劇《第九個寡婦》海報 第九個寡婦分集劇情介紹第1集 民國,河南省太平鎮,一個從來沒有見過日本人的世外桃源。 第九個寡婦分集劇情介紹第2集 孫少勇對王葡萄感情日漸變濃,他要回學校了,等放假的時候才能回來,王葡萄將李秀梅讓她拿給孫少勇的手絹交給他,他讓王葡萄留下自己用,同時痴傻的鐵腦也對王葡萄一往情深。王葡萄聽到鐵腦跳崖的聲音後跳入水裡尋找,在水中找到鐵腦後她將他往岸上拉,這是他們故意戲弄她的。
  • 《第九個寡婦》王葡萄一個特別了不起的女人
    前幾天無意翻手機看視頻,看到了一個電視劇(第九個寡婦)中的一個片段,吸引了我的注意,然後開始搜這個電視劇看。然後慢慢的與二大大兒子產生愛情,二大大兒子銅腦與秀梅訂有婚約,最後受不了家裡的壓力銅腦兄弟倆同一天結婚,銅腦與秀梅,傻兒子鐵腦與買回來的王葡萄,當天有幾個抗日人員混到村裡,日軍來村裡抓人,因銅腦逃婚,逃過一劫,王葡萄與村裡一共九個媳婦同一天成了寡婦,最後銅腦當兵去了,葡萄也被秀梅誤會,之後二大被害,葡萄偷藏二大十幾年最後翻案。
  • 翻手為蒼涼,覆手為繁華——嚴歌苓
    之所以嚴歌苓的作品能夠在讀者、觀眾心中引起共鳴,來源於她的傳奇經歷。嚴歌苓,1958年11月16日出生於上海,12歲當兵,成都習舞。20歲主動請纓當戰地記者,在越自衛反擊戰前線,目睹生生死死。臨近而立之年,自學英語赴美留學,一邊攻讀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文學寫作系的研究生,一邊賺取生活費,當服務生、照顧老人、帶孩子等等直接或間接的經歷,都為藝術創作帶來了沉澱和積累。
  • 每周好書:嚴歌苓之《金陵十三釵》_盛大電子書_電子書新聞-中關村...
    作者簡介:    嚴歌苓,著名旅美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0年入美國芝加哥哥倫比亞藝術學院,攻讀寫作碩士學位。嚴歌苓二十歲時開始發表作品,先後創作有《少女小漁》、《天浴》、《扶桑》、《人寰》、《白蛇》、《一個女人的史詩》、《第九個寡婦》、《小姨多鶴》、《赴宴者》、《霜降》等一系列優秀的文學作品。她的作品充滿鮮活的生命力,具有強烈的故事性、畫面性,其生動流暢的語言,細膩準確的描寫,引起了海內外讀者的廣泛關注,深受各界好評。
  • 嚴歌苓作品中十句刻骨銘心的句子,每一句都很讓人感動,值得一讀
    在女性作家當中,我看書比較多的作家非嚴歌苓莫屬。我家中有不少嚴歌苓的作品,比如《陸犯焉識》、《第九個寡婦》、《芳華》等等。作為一位優雅的女性作家,她筆觸犀利,每一段文字讓人讀完都刻骨銘心。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嚴歌苓十句最具讓人感動的話,感受文字背後作者堅定的內心。嚴歌苓是美籍華人,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作品遠播世界,被翻譯成多國語言。
  • 嚴歌苓:翻手蒼涼,覆手繁華
    嚴歌苓認為,影視終究會反哺文學,「電影一旦上映,讀者群馬上就擴大了,影視觀眾會變成我的小說讀者,這未嘗不是個推廣純文學的路子。」「歌苓寫小說很用功。」2004年,嚴歌苓隨丈夫勞倫斯遠赴非洲尼日。在那裡,嚴歌苓過上了作家加非洲農民的生活。非洲洪荒的感覺、原始的生活狀態刺激了她的想像力,非洲男人的懶惰與女性的柔韌給了她創作的靈感。在非洲期間,她寫出了充滿中國鄉土氣息的《第九個寡婦》,獲中華讀書報「2006年度優秀長篇小說獎」,被認為是「2006年中國文壇最重要的收穫之一」。曾有人稱嚴歌苓為「現代的張愛玲」。
  • 嚴歌苓:扶桑是最強大的女人
    美籍華人,著名作家,好萊塢專業編劇,電影《金陵十三釵》《天浴》《梅蘭芳》《歸來》以及電視劇《一個女人的史詩》《小姨多鶴》《第九個寡婦 著名作家嚴歌苓親述創作理念,小說《扶桑》再版,一本不可錯過的好書。淘金年代的愛情傳奇,個人與時代,種族與文明的激烈碰撞,帶你領略舊金山早期風貌,思考人性與命運的無常。高曉松、史航助陣,口若懸河、妙語連珠。本期《我的書》為您推薦嚴歌苓長篇小說《扶桑》,看極端環境中,一位奇女子如何詮釋東方女性。
  • 嚴歌苓:《芳華》是我最誠實的一本書
    嚴歌苓出身於書香門第。祖父嚴恩春是留美博士,當時的精英知識分子;父親蕭馬(原名嚴敦勳)是名作家,更是個全才式的人物,他當過畫家,做過建築設計師,乃至打獵、騎馬、攝影、做菜,「樣樣都來得」。嚴歌苓:我非常滿足於自己現在的狀態。在柏林我肯定是個「邊緣人」,連德語都不會講;在美國,你的黃皮膚就說明你是個「邊緣人」;回到中國,我對現實也不了解,所以在哪裡都是「邊緣人」。但只有「邊緣人」才有不斷比較、發現、思考的機會。我很享受這個狀態,能讓我很冷靜,有一種距離感,看什麼都比較清楚,也會自然地有一種批判性在裡面,這對一個寫作者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