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葛家兵 主播丨竹子
來源丨安般蘭若(ID:anbanlr)
黃昏的轉角,一曲泛黃的琴笛,流轉在一夢如煙的歲月裡,膠捲裡沉睡的故事,斑斕著荒蕪的枝丫。
驀然回首,這些年,時光若水,徙轉更迭,我亦一直漂泊在外,守著初心,踐行使命,未曾改變。
遙想當年,以夢為馬,辭親遠遊。
多少個日升月落,多少次暮鍾晨鼓,茫茫人海中,從古樸的江南小鎮,到繁華喧鬧的京都華府,一路走來,有落寞,亦有欣喜,有收穫,亦有缺憾。
宇宙星辰的演化,時空詭譎的變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切看似漫長,實則稍縱即逝。
比如那流金歲月,比如那難與人言的大志,比如那錦繡如織的華年。
時光還是那麼匆急,我們終是被生活催促長大的人。
曾幾何時,慢悠悠的走路竟成了一種奢侈,雙腳早已習慣了路遙馬急的日子,我們總以為自己在追逐生活,殊不知,一直是被生活追趕著。
一個回眸,一年將盡,一個轉身,又是年關。每逢此時,心中惶恐,怕囊中羞澀,怕壯志未酬,更怕那濃烈如酒的蓴鱸之思。
千裡之外的我,因疫情防控和工作的需要,已經很多年沒有回家探視。
雖說兒時居住的村落小鎮,穿梭的阡陌閭巷,那裡的一瓦一簷,一草一木,都不及摩登都市的繁盛,卻有著一種寧靜祥和之美。
我想,縱是溫山軟水,繁星萬千,異鄉風景再美,也不及那條回家的路。
常聽人說:「一座城,有了牽掛的人,就會想念至極,不是「城」有多好,而是那份牽掛放不下。」
想來,讓我心心念念,牽掛不下的,還是我那久居故裡、年邁孤獨的父母。
雖說他們無有華麗的外表,沒有富庶的生活,亦無拔尖的地位,只是千千萬萬勞作於平凡崗位中的一員,但他們在我心中卻有泰山之重,更有無以回報的養育之恩。
年歲大了,漂旅久了,越發地懷念小時候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光。
尤其是除夕之夜,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吃年飯,賞煙花,納福包,看春晚,每分每秒都溫暖愜意,每時每刻都彌足而珍貴。
我亦深知,人生百年,如白駒過隙,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光,去一刻,則少一刻。
可我今年,仍舊不能返鄉歸去,更無法與他們圍爐夜話,把酒言歡。
以往,他們為我縫製的一件衣衫,烹煮的一盞熱茶,一碗米湯,雖說多麼的平凡、不在乎,此時,卻都成了一種奢侈,在我心中亦有千鈞之重。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很感激歲月的柔情,時光的恩賜。無數個白晝黑夜,數十載春花秋月,他們走過南水北山,踏遍東麓西嶺,雖經世間風霜的洗禮,卻仍舊健康碩朗,始終平安吉祥。
古人說:「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
願千裡之外的父母,能體諒我的身不由己,亦能為我今時所堅守的崗位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願天下疫情,早日退散,人間正常,星河長明。
來年,若可以,我會踏著風華,趕著日茂,攜妻帶子,衣錦還鄉。
和您們閒坐庭院,摘桂釀酒,陪您們吟風賞月,觀雲煮雪,亦在每一個如水月夜,聽您們訴說著錦繡如織的江湖故事,更會在似水流年中,陪您們走到暮雪白頭。
作者:葛家兵(微信:GJB8_8)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安徽省散文隨筆學會會員,安慶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網會員,教師。願挽一支素筆,把人間深長幽綿的情思賦成情花解語的詩意。代表作《你的城,是我永遠回不去的念
主播:竹子(微信:bambooking88)安般蘭若籤約主播,畢業於浙江傳媒學院新聞系播音專業,原浙江電臺主持人播音員,目前從事網絡媒體錄音配音,杭州市婦女活動中心朗誦教師。公眾號:流聲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