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中國人(有趣第一,學術價值其次)

2021-02-17 痴農


你認識的中國是怎麼樣的呢?中國人的第一個嗜好是工作。世界上再沒有比中國人更瘋狂地喜歡工作的民族了。中國字裡「男」人的男,是田和力,也就是「在田裡的那種勞動力」;中國字的「婦」是女和帚,意思是指「拿著掃把的那種女人」;中國的「家」字是「屋頂下養著一窩豬」的意思(當然啦,並不是說屋子裡沒有人,只是說要有人有豬才成其為家)。總之,你要叫一個中國人不做事,那簡直是要他的命。

中國人最喜歡的東西就是土地,中國人拼命工作之後,如果賺了錢,他就立刻再買一塊地,中國人無論在全世界哪裡,他都習慣性地要往土裡種點什麼,他會傻裡傻氣地跑到沙漠裡去種白菜,而奇怪的是當土地搞清他們是中國人之後,果真很聽話,種什麼就長什麼,一點也不反抗。


中國人如果發了財,他絕對想不出怎麼花錢,他把錢全留給兒子,而這兒子,同樣也不知道錢該怎麼花,他又把錢留給了孫子。

中國人注重名分,全世界你大概再也找不到一個民族像中國人一樣把名分看得比事實更 重要的了,中國人即使為此吃了大虧也在所不惜。

傳統的中國戰士連怒髮衝冠勇往殺敵的時候也不忘記問清楚對方的名字,章回小說中標準的說法是:「來將通名,寶刀不斬無名小卒!」奇怪,那些來將竟老老實實地把名字都說出來了。

傳統的中國人又非常謙虛,他們叫自己的文章為「拙作」,他們建議你把他的畫拿去「補壁」(遮牆壁的洞),把他的書拿去「覆瓿」(封罈子口),他說自己的小孩是「犬子」,自己的太太是「拙荊」(笨手笨腳的鄉下人),他的房子是「寒舍」,皇帝卻自稱「寡人」(沒有道德的人)或「孤」(沒人理會的人)。如果你聽一個中國人說:「我一無所長,希望跟閣下多學習。」千萬不要以為他是一個沒有自信心的傢伙,他其實是要你知道他的談吐多麼有教養。如果你聽見他和他太太合力保證他家的菜準備得又少又難吃,你可以大膽地赴宴。他們弄的東西絕不比國宴差。

當然,中國人並不是不自豪的民族,正確的做法是「謙虛」由他負責,讚美的「反駁」 由你負責,如果他說:「我這隻小犬,又笨又懶。」你就應該說:「貴公子真了不起啊,我從來沒有見過比他更聰明的7歲小孩了——我家犬子比他差遠了,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中國人又極保守,在翻譯外國名詞的時候,我們總小心地不要傷害自己的尊嚴,我們把馬鈴薯翻成洋芋——外國人的芋頭。我們把火柴翻成洋火——洋人的火。


一輛汽車不知怎麼的,居然翻成轎車——像我們的轎子一樣舒服的車,而番茄,不知怎麼竟是番人的茄子啦!當然,也有翻音的,但即使翻音,美國增加了「美麗」「堅利」的意思,英國平白揀了「英華」和「吉利」的好彩頭,而德國呢!是「道德」「意志」。中國人無論如何也想不通日本人怎麼會把美國譯作「米」國,美國跟「米」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曾有位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在垂暮之年即將臨終之際把他的學生叫來了,說:「你看我的牙齒呢?」「沒有了,都掉光了。」

「我的舌頭呢?」「還在。」

那學生忽然明白了柔韌的東西永遠比堅硬的東西更強,更適合於生存。中國人非常懂得 「以柔克剛」。

在香港,你會看到家家廚房在雪亮的不鏽鋼瓦斯爐或電爐上放著個黃褐色的砂鍋——他們是在努力保留一部分的中國。在新加坡,在最熱鬧的地方開著中藥鋪,那些中國人,在他最病最弱的時候,他情感上需要的是中國的藥草。在馬來西亞,成千的華僑社團體吵著要一所中文大學。而在新加坡,已經有了一所教中文的南洋大學——當初捐錢建它的陳六使先生竟是個不識字的華僑。

不管中國人到了哪裡,他的中國特質絕不改變,南洋的華僑甚至還有「義山」,華人死了也要葬在華人的鬼域裡。

傳統的中國人是不容許你有私生活的,他理直氣壯地問一個小姐的年齡,他甚至追根究底地盤問你為什麼要跟長得挺不錯的瑪麗分手;傳統的中國社會至少有個好處,不需要到心理協會找醫生——反正誰都可以聽誰的隱私。對中國人而言,一個人如果有「不可告人之事」,他一定不是好人。

不過,在臺北,中國人漸漸也試著去了解外國人了,並且尊重外國人的生活了。

不過中國人雖然愛看人,卻不至於大驚小怪(中國人臉部肌肉的活動量向來是美國人的十分之一,歐洲人的五分之一)。中國人看到TNT,很不屑,說:「跟我們過年放炮用的不也差不多嗎?」中國人看到電子計算機,說:「我們早就有算盤了。」中國人看到電訊,說:「哎呀,《封神榜》那本小說不是早就說過順風耳了嗎?」阿姆斯特朗辛辛苦苦跨了一步,上了月亮,中國人毫不佩服,說:「嫦娥早就去了。」就連裸奔,中國人認為也不是美國人發明的,而是中國古代的劉伶發明的。這有什麼辦法呢,中國歷史5000年,人間所有能發生的,在中國都已經發生過了。


在上古時候,中國曾經以為外國人都跟獸類有點關係——不然怎麼身上會有毛呢?後來進步一點了,叫外國人為「洋鬼子」,鬼雖然不是好稱呼,但畢竟是人類的續集;後來慢慢的,才發現他們是洋人而不是洋鬼——這一點我一直認為大家都應該感謝好萊塢,他們把多麼優秀的洋人樣品送給我們看啊,我們的男人很快地就愛上了嘉寶、秀蘭·鄧波兒、伊莉莎白·泰勒、費雯麗或今天的費·唐娜薇,我們的女人也開始偷偷喜歡瓦倫蒂諾、克拉克·蓋博、羅伯特·泰勒或理察·波頓、查爾斯·布朗遜……洋鬼子原來也有這麼漂亮的,大家都同意,把「洋鬼子」改「洋人」比較有道理。



相關焦點

  • 「布衣教師」管建強:學者的價值在於學術創新思想!
    原創 優秀教師齊聚的 華東政法大學管建強教授自稱「布衣教師」,於他而言,榮獲傑出科研貢獻獎是一次學校和同行的高度肯定,是對他數十年潛心科研、學術創造的認可。在他看來,學者的價值在於學術創新思想,沒有思想就沒有生命。
  • 最新全球學術排名:中科院全球第一,中科大蟬聯高校第一
    近期,Nature 指數公布了 2018 年 12 月 1 日到 2019 年 11 月 30 日大學 / 機構排名,也就是說最新的一期機構 / 大學的學術排名正式出爐。
  • 金宏宇:中國現代文學輯佚的學術規範與價值判斷
    輯佚作為中國現代文學文獻整理中「發現的技藝」,存在諸多方法,首先是從判定報刊和佚文的性質入手,其次是追蹤線索,還可由筆名而發現佚文,也可通過作品的廣告去發現佚文。在發現的喜悅之中,更需要對輯佚的學術規範和價值層面進行「二重批判」,質疑、審思輯佚成果。有價值的輯佚學術實踐已轉化為一些不同的著述形態,如佚文單集、拼合型佚文集、佚文論等,都將有益於現代文學輯佚學的建構。
  • 她是《戲說臺灣》的第一女主角,近來轉戰「甘味人生」…
    她是《戲說臺灣》的第一女主角,近來轉戰「甘味人生」…
  • 戲說不是胡說,亂燉版《花木蘭》為何翻車
    然而,在中國人看來,這勁兒完全使錯了方向——木蘭明明是一位北魏歷史人物,卻住在福建的土樓;「當戶理紅妝」「對鏡貼花黃」明明可以很美,電影中的「服化道」卻怪異醜陋;「代父從軍」明明是個現實故事,電影卻拍成一部天賦異稟的魔幻大片……可以說,除了「花木蘭」這個家喻戶曉的「IP」,電影中其他中華文化元素幾乎都是「關公戰秦瓊」的亂燉,與中國觀眾的傳統認知大相逕庭,在觀影時自然會產生巨大不適
  • 7.23更新戲說臺灣【紅蝦港太子爺】[戲說臺灣]【不孝子娶虎姑婆 】戲說臺灣水流仙姑
    7.23更新戲說臺灣【紅蝦港太子爺】[戲說臺灣]【不孝子娶虎姑婆 】戲說臺灣水流仙姑
  • 《戲說乾隆》此劇之後,戲說成風,但沒有一部戲說超越此劇
    《戲說乾隆》紅了戲說,紅了乾隆,也紅了鄭少秋。這部據說只有「乾隆」二字符合歷史的古裝劇紅遍大江南北,此「戲說」一開,萬「戲說」跟來;供奉太廟的乾隆爺也走下了他的神壇,成為手持紙扇、風度翩翩的四爺。《戲說乾隆》的紅,不光照耀到鄭少秋和趙雅芝的身上,也照耀著「答應在」的春喜,「寶柱也保不住
  • 8.22更新戲說臺灣【金仔銀仔來報喜】【三寶土地公坑】 戲說臺灣【糊塗陰差點鴛鴦】 戲說臺灣【美人照鏡】 戲說臺灣【天公點鴛鴦】
    8.22更新戲說臺灣【金仔銀仔來報喜】【三寶土地公坑】 戲說臺灣【糊塗陰差點鴛鴦】 戲說臺灣【美人照鏡】 戲說臺灣【天公點鴛鴦】
  • 《戲說乾隆2》有惠英紅黎美嫻兩位女神,還是沒第一部好看經典?
    該劇的熱度甚至被收入到了《中國電視劇發展歷程》教科書,開啟我國第一部「戲說」歷史劇的先河,之後的《宰相劉羅鍋》、《康熙微服私訪記》等大批戲說劇不斷湧現,就連言情劇鼻祖瓊瑤也不甘示弱,由她編劇的《還珠格格》應運而生,成為一代經典回憶。
  • 戲說乾隆,倜儻鄭少秋,玉人趙雅芝,90年代第一CP絕配
    每當聽到這首歌《問情》,都不由得想起1992 年的《戲說乾隆》。 戲說乾隆這部劇是描述了乾隆皇帝的三次出行,三段邂逅,三段傳奇故事。以戲說的形式展示了乾隆皇帝(鄭少秋 飾)微服出行過程中,遇到的奇景奇事,與程淮秀(趙雅芝飾演)相識於詩情畫意的江南,縱情山水遇佳人,有愉悅有失落。展現了古時皇帝的得意與失意,取與舍。
  • 最新學術排名,中科院仍蟬聯第一寶座!內附各學科領域最新排名
    近日,Nature指數公布了2019年3月1日到2020年2月29日期間內的大學/機構排名,即最新一期機構/大學的學術排名正式出爐。首先,對於全球機構/大學進行學術排名。其中,中科院繼續蟬聯第一寶座,其AC、FC數值仍遠遠高於位於第二的哈佛大學。此外,本次排名中,國內高校表現不俗,中科大、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均進入前20名行列。
  • 阿公阿嬤晚上愛看的《戲說臺灣》,原來都是這樣編出來的…
    以下內容為一個編劇自述:《BO 導讀》每天晚上固定撥出的單元連續劇《戲說臺灣》,用輕鬆有趣的方式介紹臺灣風土民情,常常是阿公阿嬤們最愛在晚餐時間「配飯」的節目之一。《戲說臺灣》的編劇,這回為大家解答:◎作者:簡士耕(編劇)小弟是編劇,曾經寫過幾集《戲說臺灣》。 基本上所有的題材都是以民間傳說為底,接下來就是自由發揮。
  • 「戲說歷史」的《鹿鼎記》為何沒有被禁播?
    在這樣的監管環境下,明顯具有戲說意味的《鹿鼎記》能夠在CCTV-8播出,確實有些讓人意外。《鹿鼎記》究竟算不算「戲說歷史」?《鹿鼎記》中涉及了大量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其中包括康熙皇帝、吳三桂、李自成、鄭克塽、馮錫範、陳圓圓、長平公主等歷史知名人物。也描述了不少歷史事件,如康熙捉拿鰲拜、平三藩之亂、收臺灣、雅克薩之戰等。
  • 戲說臺灣 《八星報喜》 1-5集全集 預告
    戲說臺灣 《八星報喜》 1-5集全集妖怪村開張八星來報喜 《戲說臺灣》萬梗齊發!
  • 經典再回首之《戲說乾隆》,開戲說劇先河
    本期為您帶來《戲說乾隆》,開戲說劇先河。這部劇首開戲說大戲之先河,影響極為深遠,當時在兩岸三地都紅極一時。後來的《戲說慈禧》、《康熙微服私訪記》、《嘉慶君遊臺灣》、《還珠格格》等均為跟風之作。鄭少秋、趙雅芝主演《戲說乾隆》在歷代的中國皇帝中,乾隆是民間傳說最多的一位,而《戲說乾隆》不僅演出了他的愛情,還包括他的政務,他的武功,他的得意與失落。
  • 什麼是學術寫作?學術寫作有什麼特性?
    什麼是學術寫作寫文章、寫作文這件事大家從小學就開始了,但是所謂的「學術寫作」可能對大家來說有一定的陌生。學長在劍橋的第一堂課,老師講的就是「什麼是學術寫作「。第一方面:論文整體的思路有據可循絕大多數的學術論文是根據「提出問題——拿出理論——提出假設——擺出數據——說明方法——驗證假設」這個思路寫出來的。 這裡面包含了幾個要素:問題、理論支撐、作者的假設、證明作者的假設、用了何種方法證明。
  • 在微時代做好學術成果微傳播
    學術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是學術風氣形成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影響著學者從事學術研究的信心。一本好的學術期刊嚴格遵守學術道德、堅守學術底線,不僅能有力打擊學術不端行為,弘揚學術正氣,而且還能給一大批踏實做學問的研究者提供交流平臺,彰顯學術公平。學術期刊編輯不僅是學術正氣的堅強守衛者,更是學術造假行為強有力的打擊者。
  • 最新全球學術排名發布 中國科技大學蟬聯全國高校第一
    近日,Nature指數公布了最新一期(2019年5月1日到2020年4月30日)機構/大學的學術排名,中科院居榜首,國內緊隨其次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學術領域蟬聯全國高校第一。
  • ...支部」水利研究生第一黨支部主辦「博觀杯」線上學術交流共建活動
    同心戰「疫」 ∣ 中國農大「全國樣板黨支部」水利研究生第一黨支部主辦「博觀杯」線上學術交流共建活動 2020-04-21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ADAC全國學術辯論聯盟火爆來襲!
    」學術辯論「在中國是一個讓人陌生的詞彙。傳統的儒家文化亦滋養不了辯論的土壤。自古以來,我們中國人就講究不露鋒芒,中庸更是被尊為官場中的最高智慧。可是,我們深知,時代不一樣了。有表達和整合能力的的人才會成為這個時代真正的舵手。而學術辯論,訓練的就是這一切。我們懷抱著對辯論的敬畏之心參與其中。一路走來,如同摸黑前行,接受挫折和失敗那是常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