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什麼時候開始用上「中文系統」的?丨觸樂

2021-02-06 觸樂

與遊戲相比,主機系統是否支持中文,特別是簡體中文,往往容易被忽略。人們更關注的,還是「中文系統」之後的那些事。

1月17日,一個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日子。就在這一天,「Switch將更新中文系統」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這個話題源自任天堂中國香港官網發布的一條公告:Nintendo Switch主機將於近期更新,更新後的主機語言可以顯示中文。玩家將Switch系統更新至最新版本後,即可在主機語言設定裡選擇繁體中文或簡體中文。

公告中還表示,任天堂正依次準備Nintendo Switch主機的「地區設定」與「Nintendo Switch Online」等相關更新。這個消息顯然比「系統語言支持中文」更引人關注,不少玩家直接猜測,此舉很有可能標誌著任天堂未來可能推出面向中國市場的Nintendo eShop,國內玩家可以通過國服——至少是港服——商店購買中文版遊戲。

任天堂中國香港官網發布的公告

實際上,早在2017年10月,任天堂就已經在一次系統更新中加入了中文選項,只不過當時的任天堂大概是還沒有準備好,僅僅支持了中文遊戲,系統語言還是英文。那時玩家就已經推斷出,Switch推出全中文系統是遲早的事。只不過一拖就是一年多,直到現在,任天堂才把自己當初挖的坑填上。

「遊戲中文,系統英文」的狀態維持了一年多

對於玩家而言,「買NS就是為了玩中文系統!」只是調侃的說法,大家都知道所謂的「中文系統」只是頭盤,真正的主菜還在後面——越來越多的中文遊戲、國服商店、國行主機……否則的話,僅僅把一些文字和圖標改成中文,顯然不值得玩家朋友如此大費周章,投去關注的目光。

我們目前能夠接觸到的主機中文系統,其實已經有一段不短的歷史進程。它們依附著主機而存在,又與每一個玩家息息相關。

中文系統:何時開始擁有姓名

1983年,隨著任天堂FC的問世,全球遊戲行業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上世紀80年代前中期,FC和它的美版兄弟NES擁有難以撼動的地位。到了1988年,世嘉的MD成為任天堂的有力挑戰者。80年代末、90年代初,除了SFC和SNES之外,還有曇花一現的PC Engine、NeoGeo等主機上市。90年代之後,世嘉土星、索尼PS、任天堂N64、世嘉DC、索尼PS2、任天堂NGC、微軟Xbox你方唱罷我登場,主機領域從百花繚亂開始,最終變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主機廠商們彼此競爭、劃分蛋糕的過程中,日本、北美市場是最重要的目標。索尼通過PS打開歐洲家用機市場之後,各大廠商也開始面向歐洲市場推出專用機型。不過,這些看似豐富的機型大多都是因為鎖區而導致的——在第七代主機之前,主機和遊戲往往雙雙鎖區,A區主機不能玩B區遊戲,當時的玩家已經司空見慣。

主機的系統語言也就隨著不同的版本而有了區別。各家廠商出品的主機不盡相同,但一般來說,日版主機可支持日英雙語,美版可以覆蓋到包括英、法、西、意、葡、德在內的多種語言,歐版則大多與美版相同,或是在美版的基礎上做出增減。

PS2的選項界面

中文出現在主機的系統語言中,要等到2002年——這一年,PS2正式推出了港版和臺版,編號為50000以上的港版、臺版主機系統均可支持繁體中文。同年,Xbox也登陸了韓國、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香港、臺灣地區可選擇繁體中文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正如許多漫畫愛好者是在看港版、臺版漫畫的過程中不經意地掌握了繁體中文閱讀能力一樣,不少遊戲玩家的繁體中文技能也是從港版、臺版主機和日益增加的繁中版遊戲裡得來的。尤其是港版PS2,出於電壓、制式等原因,它是內地玩家入手最容易、玩起來最沒有障礙的主機,加上更「方便」的破解和極為便宜的盜版遊戲盤,它成為當時玩家入手主機的最優選擇之一。

SCPH-50006港版PS2主機

不過,「看得懂」並不等同於「會寫」。買過港版、臺版主機的玩家大多會被它們的輸入法搞得一頭霧水。不論是臺灣地區普遍使用的注音符號,還是香港地區基於粵語發音的拼音輸入法,都不是一般大陸玩家能夠熟練掌握的。

這一「傳統」延續至今,如今的港版PS4和Xbox One玩家,有時還是需要一邊開著手機對照注音符號一邊輸入漢字。雖然可以把顯示語言、輸入語言同時設置為簡體中文,但仍然有些漢字無法正常顯示(或很難被找到)。還有一些字體支持不太好的遊戲,一個中文角色名甚至會阻礙玩家獲得成就。

假如你買的是港版PS4,默認輸入法使用的是注音符號,當然修改系統語言和輸入方式已經比以前世代的主機方便多了

實際上PS4還支持香港拼音(如圖)、簡中拼音輸入,以及不太常用的倉頡輸入法

相比而言,在沒有國行的歲月裡,簡體中文的位置顯得有些尷尬:早年的廠商們對簡體中文的理解比起2017年的任天堂來說也不遑多讓,不少玩家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在設置界面把系統語言設成簡體中文,結果莫名其妙變成了新加坡區,原本的繁中遊戲也莫名其妙變成英文——這並非誇張,當時所謂的「簡體中文」就是默認給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使用簡體字的用戶的,至於為什麼要讓這些東南亞玩家強行玩英文版遊戲,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國行主機與簡體中文

面對「真正的」簡體中文用戶群體,主機廠商們也努力過。

按照正常的邏輯,像港版、臺版一樣發售國行主機,採用簡體中文系統,發行簡體中文遊戲,是最為明確,同時也是玩家呼聲最高的選擇。索尼、任天堂正是這樣做的。

但在本世紀初,這又是一個很艱難的選擇:2000年6月,文化部等多個部門發布了《關於開展電子遊戲經營場所專項治理的意見》,俗稱「遊戲機禁令」。其中規定,除加工貿易方式外,嚴格限制以其他貿易方式進口電子遊戲設備及其零、附件。

儘管如此,索尼、任天堂並未放棄國行主機的希望。2002年10月,索尼總裁安藤國威向外界披露了將在中國大陸地區發售PS2的消息,但等到這臺國行主機顯露真容,已經是一年多以後的事了,正式發售更是推遲到了2004年。在此之前,任天堂與神遊科技合作推出的「神遊機」成功上市,成為「遊戲機禁令」後第一款在中國大陸發售的遊戲機。它的表現不盡如人意:由於改裝自舊機型N64而非新主機NGC,玩家紛紛質疑,銷量也十分慘澹。2006年,神遊還嘗試將Wii引進中國大陸,但最終也夭折了。

SCPH-50009,如今已經十分罕見的PS2國行主機

2003年上市的神遊機

當然,索尼PS2、任天堂神遊機在中國市場的失敗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涉及的人物、發生過的事件,也實在難以用三言兩語說清。不論如何,國行PS2和神遊機自身的素質稱得上過硬,尤其是神遊機,不僅擁有10餘款漢化質量優秀的中文遊戲,防盜版工作也十分優秀,時至今日都沒有被破解。

2015年7月,文化部下發《關於允許內外資企業從事遊戲遊藝設備生產和銷售的通知》,「遊戲機禁令」正式解除。在此之前,國內關於遊戲機的相關政策已經有了鬆動。2014年9月,國行Xbox One發售,成為第一款貼著「解禁」邊緣進入中國大陸的遊戲主機。儘管它的象徵意義明顯大於實際意義,但還是拉開了中國大陸主機市場新世代的帷幕。2015年3月,經歷了鎖區舉報風波後,PS4國行上市。

幾年來,除了在遊戲審批上遇到一些困難之外,兩大主機在國內市場上的銷售沒有遇到什麼阻礙。相比之下,在這一次的國行主機浪潮中,任天堂成了最保守的那一個,在今年1月Switch更新中文系統之前,沒有採取什麼實質性的行動。

毋庸置疑,PS4與Xbox One國行自帶的都是簡體中文系統,包括在線遊戲商店中提供的遊戲也是通過國內審批的簡體中文版。對於國內玩家來說,那些選擇了簡體中文系統就被默認為新加坡人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發售之初,PSN國服商店中的遊戲數量寥寥無幾

國行Xbox One的「動感家庭套裝」

僅將作業系統譯為中文是一件很簡單的事,而國行PS4與Xbox One面臨的問題還有不少:帳號鎖服、遊戲數量少、更新速度慢一直為玩家所詬病,卻又不是在短時間之內能夠解決的。與此同時,在主機本身不鎖區的前提下,其他地區的主機也紛紛支持起中文系統,讓玩家內心的天平很難不向著它們——尤其是「價廉物美」的港版——傾斜過去。事實上,如今港服上架的大多數3A遊戲也是同時支持簡中和繁中的,而且很多不是簡單轉碼,在翻譯上各有特色。

由於不滿意國行鎖服政策,玩家自製的「解鎖教程」十分常見

餘話

Switch更新中文系統之後,任天堂到底會不會趁熱打鐵,把eShop港服「重新定義」成一個真正的在線遊戲商店,乃至推出面向內地玩家的國服商店和國行Switch,目前看起來並不是很樂觀,沒人能保證後邊這些什麼時候能實現,或是一定實現。任天堂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推進速度實在稱不上快,但不論如何,「有個念想」還是比「毫無動靜」要好得多了。

歸根結底,與遊戲相比,主機系統是否支持中文,特別是簡體中文,往往容易被忽略。人們更關注的,還是「中文系統」之後的那些事。

編輯陳靜

我只是一個路過的決鬥者

歡迎在微信關注觸樂,閱讀更多高品質、有價值或有趣的遊戲相關內容。丨

相關焦點

  • 莉莉絲的《末日餘暉》:正確的方向丨觸樂
    在玩法上,目前我只能看到「吃雞」玩法的部分。主要的創新點在於噴氣背包、充電系統、武器系統和載具系統。此前「吃雞」遊戲的載具大部分停留在交通工具層面,《末日餘暉》利用自己的科幻廢土世界觀對載具系統做了較大的改造,不僅可以在駕駛載具的同時進行攻擊,還加入了諸如多足載具、懸浮載具等特性多樣化的載具,把載具當成了一種玩法,大大加強了存在感。載具也是目前完成度比較高的系統,在虛幻開放日上,遊戲的主程羅林用引擎的白模演示了一段利用多足載具進行移動、爬坡和跌落的影像。
  • 聽譯者和出版方聊聊《塞爾達傳說》中文設定集是如何誕生的丨觸樂
    從2008年接觸「塞爾達傳說」開始,他為之廢寢忘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它不是多麼恢弘壯烈的史詩,卻一直是一場走心的冒險」。在漫長的留學生涯裡,王梓鈞試著將自己對遊戲的考究寫成科普文章貼在網上,慢慢也聚攏了一群同好。現在他被圈內公認為「塞學家」,醉心於研究遊戲裡的海拉魯文。「慢吞吞地寫些遊戲科普,偶爾搞笑娛樂大眾」,這是他在微博上的自我介紹。
  • 從清涼麻雀到時事晴雨,20年前的中文麻將遊戲是啥樣丨觸樂
    在遊戲史上,它也應該可以排進最早上市的中文電腦遊戲前10名(第一名據說是1986年劉昭毅GRX製作、精訊發行的《星河戰士》,可惜我沒玩過,只在雜誌上看過介紹)。或者應該這麼說:當國人開始考慮自製電腦遊戲的時候,做什麼遊戲好呢?麻將肯定排在首先考慮之列。
  • 觸樂專訪丨雷亞執行副總裁張世群:我們的下一款作品可能會是一款F2P遊戲
    昨天下午,觸樂編輯見到了雷亞遊戲的執行副總裁張世群,《聚爆》在大陸地區的取得的成績有些令他遊戲意外,當時一起接受採訪的龍淵CEO李龍飛也表達了營收超過預期的說法,「我當時跟Jerry(張世群)商量的時候,覺得我們可能需要兩年時間才會收回成本,目前看來營收成績挺吃驚的。在採訪過程中張世群還透露,雷亞接下來的遊戲會是一款F2P遊戲,它會有什麼不一樣?
  • 君戲蓮葉間:7款與魚有關的遊戲丨觸樂
    中國人有三節:五月節,八月節以及年末最為隆重的春節。八月節是中秋,一個慶祝豐收的節日,人們在這一天賞月飲酒,大快朵頤。春節更不必多說,無論在哪個文明中,慶祝新的一年開始的節日都是最隆重的那一個。但這個五月節,也就是端午節,它又為何被我們的先民重視呢?對於端午這一節日有許多起源說。
  • 華為的鴻蒙系統到底是什麼?什麼時候可以用上?
    華為啟動了備胎計劃,在系統方面,拿出了自研的鴻蒙系統準備對抗安卓系統。備胎計劃一出,可謂是舉國皆驚,沒想到華為居然還留有後手。那麼華為的鴻蒙系統到底是什麼?又真的有華為和網友們說的那麼厲害嗎?我們先來說說華為的鴻蒙系統到底是什麼。
  • 你不知道的手錶遊戲進化史丨觸樂
    人們公認最早的手錶遊戲是1976年由美泰公司推出的賽車遊戲《美泰賽車》,後來,由著名手錶公司卡西歐推出的多款手錶遊戲引領了市場主流,然後是任天堂手錶遊戲展露手腳,一直到如今Apple Watch和Android Wear評平天下。在下文粗略的時間流中,我們將用圖文的形式為你回顧手錶遊戲的進化史。
  • 我們能在《荒野大鏢客:救贖2》裡期待些什麼?丨觸樂
    扯遠了,本文的主角是《救贖2》,我想先從《救贖》開始,以一家之言談談這個前作大概是個什麼感覺,以及我們能在《救贖2》裡期待些什麼。剛開始的時候沒有NPC知道主角是誰,隨著主線的推進,主角搞出的大事件越來越多,名氣也會跟著一路上漲。到後邊,NPC會叫出玩家的名字,甚至會和主角聊起剛剛結束的任務劇情。當然這只是一些增加代入感的細節,名氣對於遊戲性也有直接的影響,比如名氣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偷個馬就不會有人管你。
  • Minecraft吧的爆吧故事丨觸樂
    一時間,Minecraft吧發帖量激增。和一般的爆吧行動不一樣,參與Minecraft貼吧爆吧行動的都是這個貼吧原本的用戶,他們並非衝著《Minecraft》而來,所有人都將矛頭指向了一款名為《我們的世界》的手遊,以及它背後的百度貼吧。
  • 直播一個月,單手吃雞的「左手哥」丨觸樂
    為了方便單手操作,左手哥將按鍵固定在一個區域在開始玩《絕地求生:大逃殺》前,左手哥曾是一位CS玩家。但是因為吃雞的鍵位比CS要多得多,滑鼠的滑動範圍又比較大,剛開始玩的時候,左手哥確實遇到一些問題。左手哥平時會使用拇指和食指控制滑鼠,但在精準射擊的時候,他習慣於用中指進行滑鼠的微調在適應的過程中,左手哥克服了很多困難。
  • 兜兜轉轉了10年,《戰場女武神》正統續作終於回來了丨觸樂
    「BLiTZ」是什麼呢?從《蒼藍》宣傳初期放出的與1代BOSS賽爾貝莉亞極為相似的截圖中,就能看出製作團隊想用「女武神」這一標誌性形象吸引並拉回這個系列的老玩家。所以,雖然本作的遊戲類型被定義為RPG,戰鬥系統上卻有世嘉的《光明系列》的影子,儘管與「戰場女武神」系列的前作截然不同,仍然有不少玩家為這份情懷買了單。
  • 《Fate/Grand Order》的大「暴死」丨觸樂
    可是,如果把「是否推出官方手機遊戲」作為熱門動畫的衡量標準,遲遲沒有宣布改編手機遊戲的「Fate」系列無疑是一個異數。事情在去年8月的「Fate Project最新情報發表會」上有了轉機。在會上,型月宣布將會在2014年末開始運營一款名叫《FGO》的手機遊戲。
  • 《皇室戰爭》和它開啟的未來:充滿機會的即時對抗領域丨觸樂
    《部落衝突》《Hay Day》《海島奇兵》三款產品的連續成功給這家芬蘭的手遊大廠立下了極高的門檻,這三款遊戲的成功當然離不開運氣的成分,但我們也應當注意到,Supercell對「機會」的敏銳度比大多數開發者和公司都要高得多,每一款成功產品背後,你都能感受到明確的設計思路——Supercell始終在敏銳地尋找那些可能製造「流行」的元素。
  • 在吃雞裡狙擊主播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丨觸樂
    現在我設的延遲比較短了,而且我很少設置超過十秒的延遲,但是如果我今天直播延遲五秒,明天又延遲二十秒,那些狙擊手就很難排到我了,因為他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開始排天梯。」即便採用了這些方法,Kripp發現問題仍然存在。「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我發現即便我極力避免,我在某幾天每天都在排到同樣的對手。我記得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大約一個月,好像我輸的四分之一的對局都是輸給了同一個人。對吧?
  • 「楊教授」在《穿越火線》中的爆炸丨觸樂
    說「穿越」其實有點不恰當,《穿越火線》採用的是雙線敘事,只不過這雙線並不在同一條時間線上,兩個主角的故事分別開始於2019年和2008年,而他們之間能夠通過網絡互相聯繫,這是全劇的基礎設定(或許會讓你想到《黑洞頻率》)。
  •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Muv-Luv Alternative》與它的漢化軼事丨觸樂
    為此,本文作者採訪到了此次漢化工作的負責人,聽他講述了某個業餘翻譯愛好者,在機緣巧合下成為官方漢化者的故事,也與他共同追憶了那個正逐漸離我們遠去的時代。一部不朽名作的誕生「地球上最燃的Galgame!」「人類史上最棒的文字冒險遊戲!」
  • 為啥所有系統編程都是用英文而不用中文?聽完專家解釋:原來如此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到如今已經有了無數的大大小小的發明,這些都給我們的生活到來了餘多的改變,和許多的便捷,這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象徵,是人類開始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的第一步。而其中世界最早的計算機系統編程就是出自美國,那人家肯定是用自己的國家的語言來編寫,當然不會去使用中文,而且使用英文編寫系統會比中文相對簡單一點,中文的一個音有好多個意思,還有同一個意思也會有好多種說法,而英文就相對要簡單一些,這也是為什麼中文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難學語言。
  • 《英靈召喚師》:TCG的愛與哀愁丨觸樂
    在旅法師營地的小規模封測帶給《英靈召喚師》團隊很大的信心,《英靈召喚師》的主策劃易君向我透露了一組堪比「S級」手遊的留存數字。但在與業內的交流中,另一位曾經做過類似項目的製作人給他潑了一盆冷水,他們曾經的項目在核心玩家群體中同樣獲得了極高的留存數字,但在大眾渠道上,這個數字下降了一半。這就是擺在《英靈召喚師》面前的機會與問題。
  • 陳宇開始退回眾籌款丨觸樂
    這條記錄是我加入QQ群時的系統提示,上一條入群提示來自半年前。在半年之後,群成員的數量因為我從212人跳躍到213人。在這件事情上,時間和金錢一樣富餘了下來。遞交建議書後,我們曾問過他是否還要在這件事上花更多的時間,他回答:「我是想花,但是沒地方花……實在不知道還能幹什麼了。」陳宇確實不知道還能做什麼。他建立的幾個QQ群也慢慢沉寂,關於這件事的討論越來越少,少數的零星討論也與此無關。人們聊著天南海北的事、自己身邊發生的事,生活還在繼續,陳宇開始去做一些外包的工作。
  • 2020騰訊遊戲開發者大會:為什麼我們需要TGDC?丨觸樂
    我當天晚上的電腦桌面……我是大會開始前的下午才進群的。進群的時候,我發現群裡已經有7000多人。7000多人是什麼概念?如果這些人都從線上走到線下,也許能站滿一個音樂廳。有人會告訴你經驗,有人會把自己總結出的東西告訴你,但我們永遠不能指望有人替自己思考,代替自己作出判斷——我們應該使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作出判斷,而說真的,在過去的一年裡,我發現,我們總是抗拒知識,而希望得到方法。我們討厭學院派,對遊戲專業充滿懷疑和不屑,崇尚先幹起來再說和快速迭代。而實際上,當某個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必然需要越來越多知識上和理論上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