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成語故事(出爾反爾)

2021-01-12 未來星知識庫

出爾反爾

【成語】出爾反爾

【拼音】chū ěr fǎn ěr

【典故】

戰國時期,鄒國和魯國兩個國家之間發生了一場戰爭。當鄒國的官員遭到魯國軍隊的攻擊時,鄒國的老百姓卻全部躲在家中,沒一個出手救他們。結果,鄒國打了敗仗,被魯國殺死了三十多名官員。鄒穆公知道後非常生氣,想處治那些老百姓,但老百姓人太多了,不可能一下子都把他們殺掉。鄒穆公實在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只好請孟子幫他出主意。孟子聽了鄒穆公的話,說:「老百姓們之所以不救他們,完全是因為這些官員自己的責任。曾經因為天災,老百姓沒有糧食吃的時候,很多老弱病殘的人都被活活餓死,身強力壯一點的,也被迫四處逃難。但是大王你的穀倉裡卻堆滿了糧食,庫房裡也裝滿了財寶。你的官員明明知道百姓的疾苦,卻不向你報告,對於百姓的生死根本不關心,只知道自己高高在上的當官。孔子的學生曾子說過:『你怎麼對待人家,人家也怎麼對待你。』這次老百姓剛好有機會,才會同樣不救他們。我看,大王還是不要罰他們了,對老百姓仁慈愛護,他們才會親近官員,甚至可以為官員獻出他們的生命。」 鄒穆公聽了,想著孟子說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從此對老百姓寬容,仁愛。鄒國也慢慢強大起來。」出自《孟子》

【成語一點通】

你怎樣對待人家,人家也怎樣對待你,現在用來比喻言行前後矛盾,反覆無常。

相關焦點

  • 【趣味成語】暗渡陳倉的故事.每天三分鐘,在故事中學會一個成語!
    聽故事                                                            點擊上方播放按鈕即可觀看動畫當時勢力最強的項羽企圖獨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張分地封王、分配領地,心裡卻已開始盤算,將來怎樣一個個地消滅他們。項羽對一般將領都沒有什麼顧忌,唯獨對劉邦很不放心,他知道劉邦是最難對付的對手。早些時候,曾經約定:誰先攻下秦都鹹陽(今陝西西安附近),誰就在關中為王。結果,首先進入鹹陽的偏偏就是劉邦。
  • 「請美方學成語」系列|成語告訴你,「出爾反爾」不可取
    「請美方學成語」系列網評之二去年5月,中美雙方就經貿問題達成共識,在華盛頓發表聯合聲明,但幾天之後,美方就違背了雙方共識;去年12月,中美雙方就中方對美貿易採購數字達成共識,但美方卻在此後的磋商中肆意抬高要價;就在前不久,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舉行之際,美方宣布將對價值2000
  • 【趣味學成語】:愛屋及烏的故事.每天3分鐘在故事中學會一個成語!
    聽故事輕輕鬆鬆,每天學會一個成語,讓孩子愛上學習學成語愛屋及烏    [ài wū jí wū]    [釋義]    因為愛一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 [出處]    《尚書大傳·大戰》:「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    [例句]  他一直珍藏著學生製作的紀念品,愛屋及烏,這正是教師的愛心。
  • 【每天一個】成語故事《驚弓之鳥》
    成語故事 ----------▽▽▽▽▽▽▽▽----------- 成語典故 參考成語"箭無虛發","箭無虛發"的意思就是"射出的箭沒有不射中目標的","虛發"就是"不射中目標"。 現代人容易誤將"虛發"翻譯成"拉弓不射箭",原因有二:一、並非所有人都知道弓箭知識;二、"虛發"一詞在現代漢語裡不常用。
  • 成語解碼:出爾反爾
    出爾反爾,最早見於《孟子·梁惠王下》:孟子對曰:「兇年飢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 出爾反爾到底是什麼意思?你一直都用錯了!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一直被「曲解」的成語——出爾反爾,來探究它最初的涵義。被曲解的本義:現在出爾反爾多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反覆無常,前後自相矛盾。其實,出爾反爾一詞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中曾子的原句:「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爾:你、反:通「返」,回。意思是:你怎樣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後果。意思和「自作自受」相似,為什麼到今天就變成完全不相干的意思了呢?
  • 每天一個生僻成語——沆瀣一氣
    今天開始老麥會每天堅持給大家介紹一些生僻的成語,希望大家會喜歡,今天是第二個,喜歡的關注啊,每天還有一個專欄,每天一個歷史冷知識,喜歡的可以去看下。成語:沆瀣一氣(hangxie四聲)基本解釋:原比喻氣味相投的人連結在一起,後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
  • 【趣味成語】馬首是瞻的故事 .每天三分鐘,在故事中學會一個成語!
    聽故事       點擊上方播放按鈕可觀看視頻
  • 曼且思教育科普:出爾反爾到底是什麼意思?你一直都用錯了!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一直被「曲解」的成語——出爾反爾,來探究它最初的涵義。被曲解的本義:曼且思教育了解到現在出爾反爾多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反覆無常,前後自相矛盾。其實,出爾反爾一詞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中曾子的原句:「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爾:你、反:通「返」,回。
  • 成語每日一薦|出爾反爾應該怎麼用,你知道它的典故嗎?
    1.出爾反爾 [chū ěr fǎn ěr]基本釋義:爾: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樣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後果。現指人的言行反覆無常,前後自相矛盾。出處:《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 【趣味成語】尸位素餐的故事.每天三分鐘,在故事中學會一個成語!
    本期看圖猜成語的謎底是:
  • 成語故事4則 讓寶寶愛上國學(圖)
    成語故事4則讓寶寶愛上國學(資料圖)1、痛心疾首成語解釋:心痛,頭也痛,比喻痛恨到極點。成語故事:春秋時,秦國和晉國有婚姻關係,秦穆公又曾三次替晉國安定君位。但由於兩國國境相接,雙方都要發展自己的勢力,所以仍不免發生衝突。晉歷公即位後,因邊界糾紛,兩國君王在令狐訂立盟約。但秦桓公回國後,立刻背叛盟約,偷偷去和楚國結盟。同時強令晉國和秦國一起進攻秦國邊界的小國白狄,晉國答應後,秦國又派人偷偷告訴白狄說:「晉國要攻打你們。」
  • 成語故事千鈞一髮
    成語解釋成語千鈞一髮拼音qiān jūn
  • 成語故事伯樂相馬
    成語解釋成語伯樂相馬拼音bó lè xiàng
  • 披星戴月 | 成語故事
    【成語】:披星戴月【 pī xīng dài yuè】【基本釋義】 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 【趣味成語】見利忘義的故事 .每天三分鐘,在故事中學會一個成語!
    今晚的成語你學會了嗎?各位爸爸媽媽你們有什麼想法歡迎在公眾號下方留言
  • 【趣味成語】社鼠猛狗的故事 .每天三分鐘,在故事中學會一個成語!
    管仲最後說:「大王,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國君身旁的奸臣,就是國家的社鼠,那些掌權的小人,就是國家的猛狗。       今晚的成語你學會了嗎?各位爸爸媽媽你們有什麼想法歡迎在公眾號下方留言
  • 經典成語故事 | 魚目混珠
    大頭爸爸講故事北大教授每天給百萬孩子講好聽的睡前故事《魚目混珠》
  • 成語故事 | 朝三暮四
    每晚陪孩子聽一個故事,學一個成語典故
  • 古代勵志成語故事——精衛填海
    女娃長大後,每天都要自己到東海去遊泳。有一天,她不幸被大海淹死了。女娃死後變成了一隻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叫聲,好像在呼喚著自己。精衛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頑強不息,堅持不懈,決心要把東海填平。這句成語比喻矢志不移,努力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