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世衛組織公布的2019年全球健康評估報告中,在導致死亡的十大原因中,非傳染性疾病佔據了其中的7席,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則高舉榜首。而作為缺血性心臟病中的重要類型,急性心梗的發作,就更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對於心梗,雖然有各種各樣的類型,但大多數心梗患者如果及時發現,及時救治,還是能夠從很多程度上,避免死亡風險的,那麼心梗發作時,身體會出現哪些表現呢?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一下這方面的話題。
心梗發作時,一定會發生胸痛嗎?
關於心梗與胸痛之間的關係,很多朋友都認為兩者之間是存在必然聯繫的,心血管都梗塞了,肯定會發生胸痛啊,但實際上,對於心梗帶來的胸痛問題,並不是一定會發生,其部位也並不固定。
有極少數心梗患者,在心梗發作時,不會出現明顯疼痛,這種隱型的不伴有疼痛的心梗其實更值得注意,如果雖然沒有疼痛,但伴有嚴重的胸悶,壓迫感,瀕死感,而且短時間無法恢復的話,同樣也應該注意心梗發生的可能性。
大多數的心梗發作時,往往還是伴有明顯的疼痛感覺的,但疼痛的部位並不固定。典型的心梗疼痛是與心絞痛感覺很相似的,主要表現為胸骨後方的壓榨性疼痛,同時可能還伴有大汗,呼吸困難等症狀,這種心梗引起的心絞痛與普通心絞痛的區別在於,普通心絞痛通過適度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能夠迅速緩解,而心梗引起的這種疼痛則不能夠通過休息或用藥得到緩解。
除了胸骨後的典型疼痛以外,心梗引起的疼痛還可能會放射到全身的其他部位,可能出現疼痛的部位有很多,肩膀、下頜、牙疼、後背、上肢、上腹部等部位,都有可能因為心梗而引起放射性的疼痛,因此,千萬不要以為心梗引起的疼痛就一定發生在胸部,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出現上述這些部位的疼痛同時伴有嚴重的胸悶,也都值得格外注意。
心梗引起的胸痛還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要與主動脈夾層引起的胸痛區分開,心梗引起的胸痛往往屬於鈍痛,同時伴有憋悶和壓迫感,而主動脈夾層引起的胸痛則往往更為劇烈,表現為撕裂樣或刀割樣的疼痛,患者往往更加難以忍受,當然這兩種疾病不論是哪種,都是非常兇險的疾病問題,都應該及時地去醫院救治,但準確表述自己的疼痛情況,也是有助於醫生儘快判斷病情,實施合理救治措施的重要方面。
心梗發作時,身體還有哪些表現?
除了疼痛感以外,心梗急性發作時,為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被堵塞,心臟的供血受到重大影響,心肌的供血供氧嚴重不足,還會引起胸悶,呼吸困難,大汗,皮膚溼冷,小便減少,心悸,情緒煩躁等症狀,有的患者甚至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等方面的症狀,因此,對於心梗發作時的症狀來說,真的是多種多樣的,而評估判斷的標準,也不能僅僅通過外在的症狀表現就準確判斷是否心梗發作,通常如果就醫後,通過心電圖檢察以及心臟肌鈣蛋白檢查,才能夠更好的初步確認是否真的發生了心梗問題。
所以說,我們對於心梗的判斷,在結合症狀的基礎上,應該結合自身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情況來判斷,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注意做好相關慢病的控制以及心梗的預防,比起說症狀來,今天更想為大家介紹下這兩方面的相關知識。
心血管風險如何評估,心梗發作的前兆有哪些?
如果要判斷一個發生胸悶的人是不是心梗急性發作,首先我們應該知道這個人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到底有多高。因此,建議45歲以上的中老年朋友,都應該定期的檢查自己的血壓血脂血糖水平,並結合家族遺傳因素,身體肥胖情況,吸菸情況等因素,來綜合評估自身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情況,如果屬於高危風險的,或者是已經確診冠狀動脈狹窄超過50%以上屬於冠心病問題的朋友,就應該更多地注意自身的急性心梗發作風險;而如果屬於中低危風險的朋友,雖然不能說一定不會發生心梗,但畢竟突發心梗的可能性會小得多。
雖然心梗經常毫無徵兆的突然發作,但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風險的朋友來說,心梗在發生前,往往也會有一定的前兆,比如原來只有在勞力時才會發生心絞痛的朋友,在靜息時也經常發生心絞痛,雖然可以緩解,但心絞痛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再比如近期經常出現胸悶,心慌,煩躁,心臟經常出現不舒服等,都應該注意心梗風險增大的可能性,而如果一點出現心梗的相關症狀,而且在30分鐘內都無法有效緩解的話,建議趕緊撥打120急救電話,及時救治才是重中之重。
如何有效預防心梗
有朋友說:心梗都是突然發生的,又怎麼能夠預防呢?雖然心梗讓人防不勝防,我們也不可能絕對的消除心梗發生的風險,但如果我們能夠做好相關慢病的控制和生活上的調理,相對降低心梗發生風險,還是能夠做到的,想要做好這一點,首先我們先要有端正的態度,重視自身的健康,從意願上真的想保護好自己的下心血管健康,只有思想上重視起來了,行動上才有可能跟得上。
想要有效預防心梗,我們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控制動脈粥樣硬化的進一步發展,想要做好這一點,對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病問題就要特別注意嚴格調控,控制好血壓血脂血糖水平,才能夠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程,穩定斑塊,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除了嚴格控制血壓血糖指標達標以外,血脂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應該格外控制,對於已有冠心病的朋友,通常要求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到1.8mmol/L以下,並在原有基礎上降低至少50%,才能夠更好的穩定斑塊,減緩動脈粥樣硬化進程;除了嚴格控制血脂水平以外,對於心梗風險高的朋友,還可以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減少斑塊破裂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的風險,因此,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藥物,也是可以選擇應用的預防性藥物。
對於預防心梗,用藥只是一個方面,生活上的調理控制更是必不可少的基礎和重點。在生活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但有助於三高的穩定控制,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同時還能有助於提高身體素質,減少外界環境因素誘發心梗的風險機率,驟然的寒冷刺激,便秘,情緒的劇烈波動等,都是有可能會誘發心梗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保持良好生活方式的同時,也都要注意相關誘因的刺激,只有做好這些,才能夠更有效的做好心梗的預防,減少心梗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