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即遭疫情對衝,2021國內旅業復甦陷「拉鋸戰」

2021-01-17 手機鳳凰網

文 | 聞旅,作者 | 朱月靜,編輯 | 郭鴻雲

春節被看作是旅遊業一年中難得的出遊旺季,2020年因為疫情,這個「黃金周」成為旅遊企業終生難忘的「退單周」。到了2021年,錯失了一次春節假期等待「翻身」的旅遊人又因疫情反覆再次陷入焦慮中。

日前,因為疫情影響,國家衛健委和24個省市紛紛發出倡議,建議春節假期在工作地過節,非必要不出行,至於出門旅行更不提倡,大眾的出遊計劃也很有可能就此「報銷」。安全第一是一切經營活動的底線,當疫情有再次反彈的風險時,直接受影響的行業之一就是旅遊業,這從元旦出行數據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01 又被潑「冷水」的國內遊

2020年的十一期間,全國幾億人口都在流動,很多旅遊業者都覺得國內遊的春天將要到來,令人意外的是,2021年開端就給旅遊人一個「驚喜」。

陳實經營的新坐標旅行是一家雲南地接社,眾所周知雲南四季如春,每年元旦、春節旅遊的人數都很多,他很早就已經準備好迎接新年客流高峰期。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受疫情影響,

今年元旦業務整體上比往年下滑很多。

「因為我們的客戶主要是北上廣深,北京在元旦前後病例一直在增加,北京市疫情防控發布會提出,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出境,確需離京的要嚴格審批管理。因此我們的訂單量受到一定的影響,很多人會選擇待在家裡面。拿騰衝環線來講,如果是往年的話一般都是幾十個團,今年就只有十幾個團」。陳實對聞旅講到。

他經營的旅行社主要是做滇藏線、川藏線等,雖然業務受到一定的影響,但與往年相比,今年最大的區別在於定製小團很受歡迎。

遊客來自於不同的地方,陌生人在一起對於如何保障安全很重視,從而選擇小團的人就會較多。此外還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假期時間短,二是客戶基本來自北上廣深,應政策的要求非必要不出京。種種因素之下,元旦業務數據相比往年差距較大。

與陳實情況不同的是,之前主營出境遊、自由行業務,現改為國內業務的廣州美瀛國際旅行社,其業務總監Marco在接受聞旅採訪時表示,因受全球疫情影響,現在出境遊基本不開放,公司目前主要是做國內旅遊,外加機票代理,

元旦期間的業務主要以周邊遊為主,

目前多地疫情零散爆發,甚至有一些中高風險地區,各目的地基本上都不建議外出,出行基本都是省內遊。

「元旦期間主推酒店產品,比如套餐,和網上單訂房最大的不同在於會有額外的服務贈送給客人」。此外他還談到,他很慶幸公司有機票代理的業務,可以撐過艱難的轉型前期。同時把之前機票返回的部分資金拿去做酒店的包房業務,目前來看整體數據表現不錯,主要在於擁有酒店一手的資源。

事實上,隨著國內疫情防控趨於穩定,很多旅遊業者把一年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元旦、春節,希望通過這個小旺季來彌補之前虧損的業務。然而受相關政策影響,人員跨區域流動受限,據相關平臺顯示,元旦3天假期基本以本地遊、周邊遊業務為主流。這也意味著辛辛苦苦等待一年的旅遊業,還沒有開始就被迫「結束」了。

02 「二次折戟」的春節遊,離「春天」還有多遠?

一直以來,春節都是旅遊業者著重發力的假期。然而2020年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年初的旅遊業幾乎處於停擺狀態,因此很多旅遊業者和企業期盼可以在2021年「滿血復活」。目前因為多地突然爆發的疫情,很多用戶在出行上產生恐慌心理,且各省份近日相繼出臺政策,對於出行的管控進一步加強。

然而對於陳實來講,暫時的停下腳步也可能是一次深度打磨自己產品的機會。

「對於做地接社的我們來說還是沒有選擇放棄,目前我們已經在做春節和3月份的產品了,畢竟春節期間,雲南的氣候宜人適合出行,春節產品主要以雲南和川西為主,主要是三個方向,一是滇池的方向,二是瀘沽湖到香格裡拉和大理的環線,三是騰衝環線。因為涉及到酒店合作的資源方,目前營銷政策還沒有完全出來,處於做調配的狀態。此外,大部分客戶對於春節出行還是屬於觀望狀態,很多屬於諮詢階段」,陳實表示。

另一方面因為西藏目的地的特殊性,冬天相對來說人流量比較小,即使現在推廣春節產品,對於目的地營銷並沒有什麼作用。相比之下雲南最大的不同在於四季都很宜人,所以春節假期選擇主推雲南產品。

他還進一步提到,目前用戶對於出行還是處于謹慎的狀態,儘量不跨省出遊。而且從市場的角度來講,如果錯過春節高峰期,也做了相應的準備,繼續深耕打磨3月份的產品,希望可以吸引回頭客,

最重要就是看能不能咬牙堅持兩個月,去等待春天的一個全面開放。

在業內人士看來,儘管目前疫情形式較為複雜,市場在一定時間內很難恢復如初,對於業者而言,抓住春節可能就會迎來一次「回血」的機會。但根據目前各平臺的數據顯示,春節的預訂高峰期還沒有來,基本看不到明顯的趨勢。

從政策方面來看,各省份還是倡導就地過年,儘量不跨省,基本是以短途遊、周邊遊為主。且用戶對於出行方面,還是比較注重安全和私密性的,大多選擇以家庭為單位的小團遊,以此減少不必要的聚集。

Marco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目前遊客出行還是比較謹慎的,諮詢產品也基本是省內遊。

「從我個人角度來講,最大的感受就是消費客群的變化。因為現在出境遊受到限制,之前很多熱衷春節出國玩的消費群體慢慢轉向國內,他們的消費水平相對較高,對於價格不是很敏感,諸如我們的一些中高端酒店產品,這類消費者並不是很在意價格,只關注自己訂的酒店值不值,是否享受到相應的服務。而在我們的酒店套餐裡,除了機加酒,也會在行程上面做一些備註,或者酒店住宿方面做改變,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03 春節旅遊業還有機會嗎?

目前疫情反覆多變,對於以往是高峰期的春節市場而言,受影響是肯定的。一方面遊客出於安全考慮,基本會考慮省內遊,甚至是不出門。另一方面受到各地政策的號召,很多在外務工人員可能選擇就地過年。

「不單單是春節這兩個月,其實疫情對於市場的衝擊一直沒有停過。雖然2020年7月14日跨省遊宣布開放,但大的市場環境並不理想。然而做地接社的我們依然是充滿樂觀的,一是目前全球疫情的形勢嚴峻,出境遊還是會受到影響,那麼對於國內目的地來說,過了寒冬,可能春天就要來了。

二是春運期間人流量高,密度高,大家在疫情防控做的及時且到位的話,節後可能會迎來一個爆發期」陳實如是說。

對此,深圳佳程旅行肖遠山表示,春節期間,在各地政府的強力管控下,長線出行(包括回鄉探親)會大幅度比例下降,據相關媒體統計,今年一二線城市回老家過年的比例不足50%。如果不能長線遊(雲南海南熱帶地區除外),那麼周邊遊,尤其是溫泉、滑雪主題的度假性質產品一定會迎來熱銷。由於天氣不同,野奢露營和戶外體驗估計難以開展,

符合冬季主題且又在主要客源地100公裡內的產品,預計會迎來一波高峰。

然而,據業者觀察,一般春節過後,旅遊市場在3月份就會迎來淡季,但是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本該是淡季的11月份,卻比以往「火熱」的情況來看,如果疫情在2月份恢復穩定,那麼3月份將會釋放大量春節期間被壓抑的出遊需求。畢竟旅遊算是消費者的剛需,被壓抑就會有反彈的機會。

根據Amadeus的最新調研報告顯示,2021年約有55%的旅行者表示他們會出行14天或者更長的時間,這意味著人們出遊的意願是很強烈的,也更願意花時間去旅行,無論目的地遠近。

Marco也表示到其實市場的需求還是有的,不過和往年相比肯定是有區別的,遊客在出行時更加注重安全和私密性,對於低風險或者零感染的地區,選擇相對會多一些。此外,他還表示,目前對國內未來的市場還是充滿信心的,因為大家出遊的欲望是很強烈的,都是在等一個機會。

此外肖遠山也提到,相比較春節假期而言,旅遊市場在2020年全年都錯過了,業者應該也習慣了,堅持不了的也早就轉行了,如果願意堅持,也不在意多熬一個春節。等這一波疫情平息,要好好打磨研發國內特色主題和深度體驗的產品。

隨著春運的腳步越來越近,據報導,2021年春運鐵路運輸從1月28日至3月8日,為期40天,預計全國鐵路發送旅客4.07億人次,日均1018萬人次,同比增長93.4%,與2019年春運持平,這意味著春節期間還是存在大量的人員流動,對於身處旅遊業的人來講,能否在這個春節等來「春天」,聞旅也會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疫情倒逼文旅業變革 文化IP和科技賦能成振興發力點
    後疫情時代,文旅業如何在求變中求生存?  疫後文旅業有哪些「變」與「不變」?  面對變化,文旅業的發力點在哪裡?文化和旅遊將有怎樣的融合趨勢?如何達到1+1>2的效果?  走向復甦的文旅產業正重新思考產業發展方向。「國內文旅產業已逐漸進入文旅新消費時代。」
  • 哈囉要開酒店?抖音要開旅行社?網際網路巨頭入侵酒旅業目的何為
    「新人」頻入場 2020年的酒旅業並不好過。 根據攜程網的數據顯示,與去年12月31日相比,截止今年9月份,攜程上的酒店ID數量少了16.3萬,除去臨時關門、政府徵用等一部分酒店。也就是說,在一年不到的時間裡,有15萬左右的酒店關閉。
  • 2021年,券商看好哪些行業?
    展望2021年,券商預計經濟將出現周期性復甦,銀行、食品飲料、家電等行業將受益於經濟回暖。 中泰證券:2021年教育行業投資,關注模式優化與效率提升的標的 從基本面來看,疫情對2020年上半年業績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從三季度開始已經邊際改善,2021年後疫情時代教育行業值得期待。
  • 後疫情下的住宿業:國內市場復甦加速 巨頭加碼中國下沉市場
    會上,中國旅遊研究院產業研究所所長楊宏浩在指出,今年以來酒店業呈現出本土品牌崛起,國際品牌本土化加速,而市場集中度也在逐漸提升,境外疫情下,國外酒店反而加速了國內酒店業的發展進程。下一步的發展需要依託國內大循環,瞄準國內國際雙循環。未來需要不斷推進住宿業數位化,推動數字產業化,重視企業家價值,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資本市場價值,提升資產證券化水平。
  • 透過亞博科技中期業績看疫後國內彩市的復甦及新機遇
    8月10日,亞博科技(8279.HK)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出爐。報告顯示,亞博科技今年上半年實現收益約4390萬港元,同比減少8%;經營虧損約1.05億元,同比縮窄12.1%。國內彩票銷量在去年初逢新政跳水後,今年再度遭疫情重創。
  • 中金2021年春節檔前瞻:後疫情時代觀影需求穩健復甦 影片供給充沛
    春節檔是全年最重要的檔期之一,經歷2020年因疫情影響春節檔空缺,2021年春節檔在2019年低增速基數疊加2020年空窗期的基礎上值得關注。回顧2019年春節檔,其錄得票房55.0億元(不含服務費),同比增速僅為0.8%,但檔期票房佔全年總票房的比例仍保持9.3%高位。
  • 長沙文旅業推進復工復產「大幹一百天」紀實
    又見「詩與遠方」:長沙夏似火,文旅復甦時 ——長沙文旅業推進復工復產「大幹一百天」紀實 熊遠帆 6月10日晚,長沙音樂廳迎來了疫情後的首場演出——長沙音樂廳&長沙交響樂團2020年復工首演音樂會。
  • 宏觀政策有力支持經濟復甦 後續宏觀槓桿率水平將保持穩定
    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我國出臺了一一系列政策,為宏觀經濟穩定和復甦發揮了積極作用。「總體看,我國宏觀政策的力度是合適的,較好地支持了實體經濟增長,有效填補了疫情衝擊下的全球防疫物資等必需品和其他工業品的供給缺口,為國內外經濟復甦做出了重要貢獻。」
  • 2021年基金投資策略
    首先簡要回顧近幾年的市場行情:2015年,4萬億投資帶來的產能過剩問題開始顯現,槓桿牛和併購牛之後一地雞毛的股災;2016年開始供給側改革,股市則繼續消化15年的估值;>2017年可以說是價值投資元年,出現了藍籌股的行情,但也出現地產投資過熱的問題;2018年貨幣政策縮緊疊加貿易戰以及資管新規帶來了整年下跌的熊市,但經濟結構已經變得較合理;2019年流動性有邊際改善,創業板歷史商譽出清,估值也處於歷史低位,市場開啟了以新興產業龍頭為主線的結構性牛市;
  • 國泰君安證券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與政策展望:紅日東升 其道大光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國泰君安證券2021年,後疫情階段的復甦邏輯和「十四五」開年政策紅利將構成宏觀經濟運行主線,全年經濟節奏前高后低,環比動能上半年強於下半年,全年實際增速在9%左右。基建對衝經濟的緊迫性下降,預計增速基本觸頂。2021年,預計專項債發行規模略微下滑,但是難以出臺更一步的配套刺激政策。經濟內生動能在逐步提升,房地產投資仍然韌性十足,基建對衝的緊迫性在下滑。另一方面,政府財政收入仍然有壓力,企業盈利仍處於爬坡過程,而土地市場開始轉冷。
  • 安本標準:2021年經濟溫和增長 把握復甦主線均衡布局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王彭)展望2021年全球市場,安本標準投資管理亞太區多元資產解決方案投資總監羅勳表示,2021 年全球經濟復甦的態勢不變,只是在疫情反覆的情況下,寬鬆和緊縮將會交替循環,整體來看「溫和增長」會是2021年經濟景氣度的最佳批註,疫苗研發的消息、央行的貨幣政策仍將支撐全球經濟邁向增長的軌道。
  • 武漢文旅行業復甦之路該怎麼走?
    與國內其他城市相比,武漢的文旅復甦有共性,也有個性,共性在於周邊遊包括本地遊,當先復甦,個性在於作為疫情風暴區,在短中長期裡,武漢對周邊遊的仰賴將更為直接和持續,包括在目的地形象重塑、產品調整與新體系構建等方面,都需要投入更多心力。
  • 花長春丨全球經濟:消費、庫存、資本開支啟動復甦三部曲——2021年...
    摘要:2021年全球經濟「靈魂」三問:當前旺盛的商品消費需求是否可持續、補庫是否可持續以及資本開支周期是否能夠開啟。對此,我們傾向給予肯定回答,三條線索環環相扣,將奏響2021年海外經濟復甦的三重奏。海外復甦三重奏之庫存:銷售環節補庫或持續到2021年2季度,製造業加庫持續到2022年。1)美、歐庫存已至底部(分別為自2010年以來的6%、8%分位)。
  • 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經濟呈差異化復甦 2021年六大趨勢蘊藏機遇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經濟呈差異化復甦 2021年六大趨勢蘊藏機遇「我們認為2021年全球產業經濟發展將會有六大趨勢,疫情將給一些行業造成永久性影響,而對另一些行業來說,則是變化中蘊藏機遇。」
  • 國君策略:衝擊上沿、不改震蕩格局 推薦2021年投資的三朵金花
    2008金融危機後,歷經三年完成基建投資→地產投資→製造投資的重心轉移,此次新冠疫情後基建投資按下快進建、地產「房住不炒」下重要性弱化,經濟動能重心提前轉移至製造業。2021年預計基建小幅下行,房地產也將在調控之下重新進入微跌通道,海內外經濟修復共振下國內經濟動能將由基建地產轉向製造。
  • 【會員新聞】同心協力 8月香港旅展ITE 2020重啟旅業
    香港旅展(ITE)主辦方- 匯眾將於2020年8月7日至9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3B-3D館舉行一個「特別版的香港旅展」 , 並作多項重要調整
  • 韓國經濟釋放復甦信號 有望在2021年上半年重回正軌
    近兩個月來,憑藉企穩回升的出口貿易,韓國經濟逐漸恢復向好態勢,有望在2021年上半年重回正軌。分析人士認為,被稱為全球經濟「金絲雀」的韓國經濟正逐步擺脫新冠疫情影響、穩步回暖。受疫情衝擊,韓國出口額今年3月至8月連續六個月同比負增長,經歷9月短暫回升後,10月因中秋假期等因素影響再次下跌。
  • 中信證券港股&中概股2021年投資策略:「復甦」下的戴維斯雙擊
    美國大選後,預計拜登新政府會先將重心放在疫情控制和刺激經濟復甦上,疊加歐洲二次疫情反覆,我們預計全球貨幣環境仍保持寬鬆。不同的是,中國經濟已率先企穩,但M2增速和名義GDP增速的剪刀差已達到10%。明年經濟復甦雖然將「順勢而上」,但預計M2增速將逐級回落,影響目前高估值的板塊。展望2021年的投資,我們在聚焦「新經濟」同時,同時將估值合理視為配置最重要的考量,離岸港股和中概比A股更有優勢。
  • 2021年大盤走勢預測 2021年A股投資策略
    在這一背景下,「復甦」成為各大券商2021年策略報告的高頻詞,也是2021年的一大熱門投資主題。  在券商策略團隊已發布的27份2021年A股投資策略報告中,有17份表述了對復甦主題的看好,佔比超六成。  四大理由看好復甦主題  記者整理券商策略團隊對2021年復甦主題看好的原因,主要來自四方面預期。
  • INE原油跌近2%,亞洲疫情惡化凸顯需求風險,OPEC平衡供需能力遭考驗
    支撐位:INE原油322,美油52.75阻力位:INE原油346,美油53.93中國及海外消息國內油價15日迎2021年首次調,或現「五連漲」① 國內油價2021年首次調價或迎來上調。國內油價本次上調落實後,將成為自2020年11月19日24時以來的連續第五次上漲;③ 卓創資訊分析師徐娜告訴中新網記者:「目前國內多數地區的92號汽油價格集中在5.84元-5.95元/升,油價上調落實後,大多數地區92號汽油價格將回歸『6元時代』」;④ 據隆眾資訊分析師李彥介紹,2020年,國內成品油調價,汽油總計下調1295元/噸,柴油總計下調125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