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天皇二元政治的時代,日本武士建立幕府

2020-12-25 數據鴨

先來解釋兩個日本古代職位的詞。攝政--指的是某人代替幼年的天皇執行政務。官白--指的是輔佐已經成人天皇處理政務。

如果這個人兩個職位都擔任的話,就合在一起稱為攝關。就是作為天皇代理人或輔佐人,獨掌朝廷權力的一種政治制度。

有點類似於中國的外戚幹政,這種制度是從866年朝中權臣藤原良房作為攝政之後開始的,他們養子藤原基經後來也做了第一任的官白,之後,攝政官白的職位都是由藤原基經他們的子孫世襲。

由於攝關這種制度的存在,削弱了皇權。

於是1086年的時候,白河天皇為了削弱設關的勢力,就把皇位讓給他只有8歲的兒子,自己成為了上皇另外建立了院廳,任命院廳的官吏以上皇的名義發布政令,這種政治制度稱為院政,國家所有的政事都要聽命於院政。簡單點說就是上皇要把設關的權力收回。

為了鞏固這個制度,白河天皇還提拔了一批武士來保護自己和院廳,武士成為了院政背後支持者。

從這個時候開始,日本進入了院政時代。

這種方法看上去挺有效的,院政的確也打擊了攝關政治,但是武士的力量不就越來越強了嗎?

這樣做不但沒有緩解朝廷內部的政治矛盾,反而把政治體制搞得更加的混亂,武士的勢力在不斷地增大,這也是日本進入武士時代的主要原因。

「保元之亂」平息兩年之後,後白河天皇讓位給了他自己的兒子,二條天皇,自己成為了上皇繼續施行院政。

然而這個時候宮廷裡面出現了兩大武家對立的局面,一個是源義朝,一個是平清盛,這兩個人都在保元之亂裡面立過功,深得天皇的寵幸。在1159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情。源義朝立了大功,但是後白河上皇給他的封位比平清盛低,源義朝就相當的不滿。

大家都混得差不多,憑什麼他要高一等?於是原一朝就趁著平清盛離開京城去參拜神社的時候,幽禁了後白河上皇和二條天皇,還殺死天皇親信。

平清盛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馬上就趕了回來營救上皇和天皇。他出兵和源義朝對戰,打敗了源義,源義朝在逃亡路上被手下殺死。

這一次交戰是源、平之間的第一次對戰,史稱「平治之亂」。

平治之亂之後,源家就垮了,只留下幾個年紀比較小的兒子,源義朝的其中一個兒子源賴朝被流放到了伊豆國,也就是今天的靜岡縣,源氏垮臺之後,平氏就一家獨大,在朝廷上呼風喚雨,眼看著平氏的權力日益的增大,有一個人就開始坐不住了,他就是後白河上皇,他感到平氏逐漸的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就開始對平氏採取比較強硬的措施,但是平清盛他也不是省油的燈。雙方就形成了互相牽制的對立局面。

然而這樣一直僵持下去也不是辦法,後來終於按耐不住的平清盛在1179年的時候決定用武力來解決問題。他把後白和上皇給幽禁了起來,讓自己的親屬擔任朝中的重要職位,進一步鞏固的平家的勢力。而且平清盛還借著和皇家聯姻的關係,把自己女兒所生的皇子繼位為安德天皇,所以平家又成為了天皇的外戚,平家的勢力到這個時候達到了頂峰。

而後白河這邊,雖然他本人被幽禁了,但是他還有兒子,他的一個皇子為了對付平氏,就命源氏來討伐平氏,可是源家不是都已經垮了嗎?是垮了,但是還有一些餘黨分散在各地。

前面說源義朝有個叫源賴朝的兒子被流放到了伊豆國。這些年他在伊豆艱苦的奮鬥,又娶了當地豪族北條時政的女兒為妻,借著老丈人的勢力和自己源家的聲望慢慢的組建起了一批自己的力量,當朝廷要袁家討伐平家的時候後他就首當其衝,起兵響應。

同時他的一個被寄養在別家的異母弟弟源義經,還有一些其他的源氏,也與他一起舉兵討伐平家。剛開始的時候討伐其實並不是很順利,畢竟平家了勢力在那擺著。首次會戰失敗之後,源義朝就開始曲線救國。他進入到了鎌倉根據地,重新的集結兵力,他用了很多優待武士的方法,所以關東地區的武士都紛紛前來投奔他,源氏的軍力迅速的壯大。同時,源賴朝還妥善地處理了與朝廷之間的關係,對皇家他也是畢恭畢敬的。還秘密的派遣了使者到京都聯繫到了後白河上皇,表示自己完全就沒有謀反的意思。起兵也是為了幫你們皇家討伐敵人而已。

後白河這時候也正需要利用源賴朝的勢力,所以這兩人就這麼愉快地成為了好夥伴。1183年的時候,朝廷還頒布了旨意,承認了源賴朝在東部的統治權,使鎌倉的政權合法化。

從1180年到1185年這幾年當中,源平兩家經過了幾次對戰,源家於1185年的時候,最終擊敗了平家。

順便說一下,平清盛在這個期間已經病死了。平氏徹底覆滅,之後源賴朝又陸續消滅了其他的異己勢力。

1192年的時候,朝廷任命源賴朝為徵夷大將軍,這是為對抗蝦夷人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臨時軍官職位,徵夷大將軍出徵的時候的軍帳被稱為幕府。

所以後來把這種將軍執政的政治體制稱為幕府,源賴朝登上將軍寶座,此後,在朝廷之下建立了武家政權。這就意味著實際上他已經成為了全國最高的統治者。他的權力機構也稱為鎌倉幕府。

由此日本進入了武士統治的幕府時代。鎌倉幕府開設之後,幕府和將軍以及為幕府服務的武士被稱為武家,由於長期以來天皇都被封為神,擁有統治的合法性,而將軍是沒有辦法取代他的,所以即使武家已經掌握了實權,但是依然保留了天皇制。

從此以後,日本就長期處於二元政治的狀態,與武將相對的是「公家」,公家就是天皇的朝廷和傳統的一些貴族,武家和公家相愛相殺。

雖然他們之間矛盾鬥爭不斷,但是同時又相互依存。公家需要武家的軍事力量保護自己,而武家也需要公家授予他權力的合法性。

#日本#

我是Top先森,跟你一起學習課本沒教的知識!

相關焦點

  • 日本經歷了三代幕府政治,在明治天皇的努力下結束了封建幕府政治
    幕府政治是日本封建武士通過幕府實行的政治統治。又名武家政治。幕府一詞始自古代漢語,指出徵時將軍的府署。在日本,最初指近衛大將住所,轉指武士的首腦徵夷大將軍(簡稱將軍)府邸,以後又稱將軍為首的中央政權為幕府。幕府政治始於1192年鎌倉幕府建立,中有室町幕府,至1867年江戶幕府的德川慶喜還政於天皇,幕府政治結束。
  • 御恩與奉公,淺析幕府時期日本武士階級的維繫紐帶——主從關係
    公元9世紀,日本產生了攝關政治,這種政治制度使得天皇的權力逐漸轉移到了藤原氏的手中,但是天皇顯然不會甘心,於是雙方開始了長時間的政治鬥爭。就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在律令時代確立的班田制逐漸崩潰,被新興的莊園制經濟所取代,建立在班田制基礎上的國家軍隊制度也被破壞了。
  • 日本武士的謝幕演出:幕府的「悲傷號角」和拔刀隊的「衝鋒之歌」
    嘉永六年,時代的風暴第一次撕嘯著吹過日本國這位老頭子臉上。這年美利堅合眾國東印度艦隊將四艘軍艦航至江戶灣口,以武力迫使德川幕府開國,史稱「黑船來航」。一、遠道而來的黑船帶來的不僅僅是工業震撼黑船來航震驚了包括天皇與幕府將軍在內的日本全上下民眾,對於幕府(日本當時實際掌權者)來說,來航的四艘軍艦上搭載有六十三門巨炮,而江戶灣能夠勉強與其射程威力相近的海防炮,堪堪有二十門而已,大致來說,這四艘軍艦能夠將幕府將軍的大本營——江戶城本丸頃刻間轟為齏粉,其威懾力不言而明。
  • 新舊時代的殘酷交替:天皇與幕府之間爭權奪利,用殺戮開啟新篇章
    幕府時代將軍府新舊交替的社會往往充滿著動蕩和危機,在這場危機中,無人能夠倖免於難,日本的幕府末期就是這樣一個動蕩的時代,處處充滿危機,戰爭更是家常便飯的事情。在眾多戰爭中,幕府政權與天皇政權之間的戰爭是主線,其次就是日本社會爆發的地方實力者之間的戰爭,包括會津之戰和箱館之戰等。
  • 徐福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嗎?讀了《菊花王朝》才知道正解
    因為天皇本身沒有實權,歷代的實際統治者——攝關、幕府將軍、織田豐臣、德川幕府、明治政府、軍部——沒有必要廢除天皇,反而可以利用「挾天子令諸侯」,把天皇神化,取得更為實際的權力。天皇為何不握有實權?其實也是有個歷史的過程的。《天皇為什麼與藤原家共治天下?》說「攝政」這個現象起初也是偶然的。「天皇年幼時,攝政協助幼帝主理國政,天皇成年後,攝政改稱關白,協助天皇總攬政事。」
  • 在武家政治形成之前,天皇是如何挽救逐漸衰弱的皇權的?
    公元1192年,武士階級出身的源賴朝在鎌倉開幕設府,從而拉開了日本幕府政治的序幕。在此後的時日裡,雖然足利家和德川家都曾推翻前代幕府並建立起新幕府,但都沒有改變幕府政治的本質。直到公元1867年德川幕府的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將權力還於天皇,日本的幕府政治才宣告終結。
  • 講座實錄l鳳來儀:幕府時代的日本——閒侃東瀛(下)
    幕府和原來的朝廷相當於兩套人馬,兩個體系,是遠遠離開了朝廷。源賴朝擔心這些武士進了京城以後跟貴族不學好,很快會墮落腐化並被不同的貴族拉攏,所以索性到鎌倉這個地方新成立了執政體系。日本於是變成了一個名義權力和實際權力不相統一的國家。也就是名義最高的統治者是朝廷天皇,但是實際上權力屬於幕府將軍。
  • 日本天皇退位——順便聊聊天皇制度
    天皇是日本名義上最高統治者,也是全國的表率與象徵。不同於一般日本人,天皇與其家族不具有姓氏與公民權等「凡人」的表徵。雖然自昭和天皇以降天皇已宣布放棄其被賦予的「神性」,但多數日本人仍認為天皇代表「國家」、「父母」。換句話說,天皇的意義與日本幾乎可說是完全等同。
  • 櫻與菊,日本古代的「皇室」與「武士」為何長期並存?
    12世紀後期,日本皇室繼承問題出現爭議,不同派別的武士集團齊聚首都京都,源平兩家爆發大規模戰爭, 「源氏」最終勝利,此時朝廷實際上已經依附「源氏」勢力了公元1192年,源賴朝被天皇封為「徵夷大將軍」(原為大和朝廷為對抗蝦夷族所設立的臨時的高級軍官職位,本應於停戰時即功成身退,以後的幕府將軍皆襲用「徵夷大將軍」之官位) ,他創立幕府,統帥天下軍政,這標誌著武士時代的來臨
  • 日本戰國的前奏——混亂的室町幕府(帥得有文化的讀者投稿)
    大家對於中國的戰國想必都比較了解,但與我們一衣帶水的日本,其實也有一個戰國時期,許多喜歡歷史的人也對這段深刻影響日本民族性格的歷史感興趣。下面,就讓我們從日本戰國的前奏——室町幕府,開始說起。日本獨特的幕府政治,將天皇排擠出權力中心,使武家與公家分離,讓武家來統治天下。但在鎌倉幕府末期,後醍醐天皇藉助武士對於將軍的不滿,成功地收回了權力,史稱「建武中興」。但建武中興沒過多久,攻入鎌倉的武士首領足利尊氏擁兵自重,殺入京都,與天皇對立,並建立了室町幕府。雖然足利尊氏建立了幕府,但這個幕府先天就有巨大的缺陷。下面,就來一一說明。
  • 神佛與武士:日本憲制簡史 · 上篇(四)公家與武家
    評定眾就是由各家的長老組成一個合議會議,處理幕府內部的各種糾紛。評定眾產生以後,不僅幕府將軍架空了天皇,而且幕府的家臣也架空了幕府將軍。鎌倉的合議機構一連放逐了幾位將軍,最後是源賴朝的後裔完全失去了將軍的地位,然後他們為了跟京都搞好外交關係,從京都的藤原家那裡迎立了賴政來當新將軍,然後又迎立了幾位天皇的疏宗的支系親王到鎌倉來做將軍。
  • 一期一會:┃ 鎌倉幕府,室町幕府 !!!
    平、源兩家DuangDuang一頓亂打,最後源氏勝出,成了天皇手下首席武士家族,天皇封源氏為「徵夷大將軍」。所謂『剛出虎穴,又入狼窩』,天皇很快就被將軍給架空了,天皇的時代至此告一段落,日本進入幕府時代。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4年,末代幕府將軍退位後,他們家族依舊繁榮
    他就跟三國時期的司馬懿一樣,先臣服於豐臣家,隨後搶了人家的江山,建立了幕府政權。日本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度,據說他們的天皇延續了一千多年都沒有中斷過。不管是誰出來執政,天皇的權威都是不容侵犯的。因此德川家康建立德川幕府的時候,天皇依舊還是日本的最高領導人。
  • 在平安時代後期,掌握實權的為什麼會是日本的太上天皇?
    有意思的是,在日本天皇逐漸淪為傀儡的平安時代後期,日本的上皇(上皇出家則稱「法皇」)卻控制了全國最高實權,這便是「院政時代」。那麼在平安時代後期,掌握實權的為什麼會是日本的太上天皇呢?在傳統印象中,天皇從平安時代中期淪為無權的傀儡,幕府時代更是連朝廷都淪為傀儡。
  • 日本天皇2800年:從神話走向現實,從神壇走向人間
    鎌倉幕府——天皇大全旁落的開始幕府原意是將軍的軍帳,在日本特指權力一度凌駕於天皇之上的統治機構,幕府的最高領導人稱為幕府將軍。1185年,日本權臣源賴朝率領源氏武士集團擊敗自己的勁敵平氏集團後,在神奈川縣的鎌倉地方建立了新的統治機構——幕府。1192年,源賴朝從他控制的後白河天皇手中獲得了「徵夷大將軍」稱號,從此開始了幕府將軍專政時期。
  • 典藏專輯丨武士的崛起:從武家物語到幕府寶藏
    櫻花、富士山及町家的木造老屋,這些元素似乎可拼湊成一幅經典的日本景色;穿著層層單衣的貴族女性和手持利刃的武士,則是人們對日本文化傳統的最初印象。其中武士更是日本精神的象徵,正如電影《最後的武士》的開場:「我說日本是由少數勇士所創造,這些武士們願意為了一個早被遺忘的理念犧牲生命,那便是──『榮譽』。」武士不僅是一種階級身份,他們用銳利的刀開創歷史,他們的英勇事跡形成了日本獨特的文化特色。
  • 天下布武 日本戰國時代
    所以藩國混戰也是日本封建時期的常態。中國解決土地問題通過起義改朝換代重新洗牌,而日本是通過下層封建領主之間相互徵伐消化矛盾。可以說日本在1868年明治維新之前,從來就沒有被真正統一過,沒有建立起中央集權。即使有也非常短暫。當天皇直接被權臣架空,以武士為主角的戰國時代就開始了。
  • 日本歷史上的「天皇謀反」是怎麼回事
    平安時代(794-1192年)中期開始,大貴族藤原氏將女兒們一個個送進宮中,卻將權力一點點掌握到自己手裡,開創了「關白政治」這一特殊政體——即以外戚身份在天皇年幼時作「攝政」,天皇成年後作「關白」執政。天皇的大權旁落到了此後的鎌倉幕府時期更加成為定局(1185年—1333年),不但權力盡歸幕府,甚至天皇所在的京都也受到幕府所設六波羅探題的嚴密監視,形如籠中之鳥。
  • 室町幕府終結後,公儀在三個名古屋人之間的非正常傳承
    日本不同於中國的儒家社會,雖然同屬於漢字文化圈也用筷子,但是日本不學孔孟中的仁,只重義和忠,例如七生報國就體現忠,大義在西軍就指的是義;因此中國是不同的文化「武家文化」,而且多數時間都是中國天朝朝貢系統中的另類,而且一衣帶血歷史上發起過對中國的大戰四次!自源賴朝開幕以後日本的武家階層取代天皇的院政和藤原家的攝關政治,一舉成為日本的最高權力者!
  • 日本: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改朝換代的國家,天皇家族萬世一系
    日本很無奈的成為元朝徵討的對象之一,在抵禦越洋侵襲的抗戰之中,原本地位低下的武士階層逐漸登上政治舞臺,他們鄙夷皇室和貴族的奢靡作風,形成了特有的道德規範和精神支柱—「武士道」,並開始逐漸挑戰天皇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