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拉麵說、熊貓不走、野獸派等新消費品牌,看儀式感背後的生意經!

2020-12-2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當代年輕人生活多注重儀式感,看看他們拍的vlog就知道了。吃飯要用好看的餐具,房間裡要用好聞的香薰,一天過完還要做一本美美的手帳。為了迎合年輕一代的儀式感消費,近幾年崛起的新消費品牌都熱衷於打造儀式感。本文作者對這類現象進行了五個方面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上周溫州出差,沒想到可以在一個樸素的小村莊裡,細細品味到了用餐過程中帶來的一場多元感官沉浸式體驗。

一座飄著花香的法式風情庭院,設計也很花心思,瓶瓶罐罐的香氛旁邊錯落有致地擺著當季新鮮水果,微風拂面混雜著花香穿堂而過……

無論是菜品、環境、燈光、還是擺盤的藝術,質感間的統一、對比,和諧、躍動,都融於每一處細節,每一次目光落下的精緻細膩,讓就餐的儀式感油然而生。

這種「理想的美好生活就該是這樣的「多巴胺」刺激,幾乎是100%地讓人(比如我)忍不住拿出手機拍照片或是一段視頻,發到各大社交平臺,極大地調動了人的分享種草欲望。

不止是餐飲,這兩年,「儀式感」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的一種「圈子文化」和標籤,儀式消費也成為全民風潮。社交平臺上曬的一日三餐,不僅食物在變,高顏值的餐具也在換;用心改造和經營的帶著自己審美情趣的出租屋房子;仿佛坐上了哆啦A夢的時光機器,每一段溫柔的時光都被好好珍藏著的手帳……

人民日報曾這樣形容對現代人的生活狀態:「能買吸塵器就不買掃帚;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麥;口紅兩三隻不夠,要集齊全套;租房得獨立衛浴,還要落地窗。」

可謂生動形象詮釋了當代人對儀式感的極致追求。

一、消費者為什麼熱衷於儀式感?

《小王子》這本書最成功的的地方之一就是讓全世界都普及了一個概念——儀式感。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一年中其實有很多值得銘記的時刻,讓你頗有感受或者頓悟的時刻,如果用儀式感雕刻自己的生活,一定會是與眾不同的。」

——聖·埃克蘇佩裡《小王子》

對如今堅信「顏值即正義」的年輕消費者來說,儀式感就是一種對抗生活無趣和乏味的精神寄託。

所以回到營銷大環境中來說,我們會發現,為了迎合年輕一代的儀式感消費,近幾年崛起的新消費品牌都熱衷於打造儀式感。

比如拉麵說:

康師傅與統一這麼多年不遺餘力在扭轉的「不健康」泡麵形象,在「拉麵說」上被真正的實現了,讓速食方便麵也能如此有儀式感,「一個人,也要對自己好一點」這個暖心的定位,讓那些對美食講究,卻又懶的都市年輕人找到心與胃的深夜食堂。

比如野獸派的鮮花:

與其他鮮花不同的是,野獸派的鮮花製作靈感來源於用戶的故事,每一束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野獸派還會為用戶提供私人鮮花定製服務,如今他們的產品已經成為「藝術、小資、格調」的代名詞。

消費者支付幾千塊購買野獸派的鮮花,實際上買的是一份身份認可及收藏意義,買的是一份對於野獸派產品和服務儀式化背後的價值追隨。

比如熊貓不走蛋糕:

一個萌態可鞠的會跳舞的熊貓;blingbling的生日道具;和熊貓跳舞互動的有趣瞬間;針對不同受眾設計的各種具有儀式感的環節,表白、唱歌等;至於蛋糕,一定不是那個主要釘子,而是基於場景的服務的點綴。

所以,高明的品牌從來就不是單一的售賣產品,是在販賣儀式感,售賣標籤,把任何一個產品與美好生活方式掛鈎起來,從而形成一種理念,讓消費者購買了這個產品可以過上美好的生活。

這賦予極致儀式感更深層次的價值:不止是滲透品牌的名字,而是傳遞價值感。

既然儀式感這麼重要,那麼品牌該如何打造儀式感?

二、為產品增添儀式感

能夠進入消費者「儀式感」體系的產品,往往都會有一大幫忠實的追隨者。

儀式感就是加分項,但是在這個產品同質化的年代,加分項就成了重要的抓手。

我們最熟悉的案例莫過於「奧利奧」餅乾的「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農夫果園是「喝前搖一搖」,科羅娜啤酒的特殊飲用儀式,在瓶口放一瓣青檸,當然樂堡啤酒的拉蓋設計也是別出心裁的。

一個簡單的動作,完成了用戶與品牌之間的互動,同時實現了產品的差異化競爭。

這些儀式化的動作,就屬於在消費者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增加儀式感,它們會像一個按鈕一樣,讓消費者進入特定的情境中。

還有許多閱讀類APP使用紙質書翻頁的效果,給予用戶閱讀紙質書般的儀式感。

QQ音樂的播放界面使用了卡帶,膠片機等擬物設計,讓用戶聯想起隨身聽聽歌的時代,比起單純的專輯封面展示更有聽音樂的儀式感。

當這一產品錨點在消費者心裡紮根,則可以快速搶佔消費者心智,強化消費者對產品新奇特的差異化認知,不僅加強了消費者與產品的互動性,也建立起對產品認同的情感聯結。

三、極致的場景體驗

我一直強調,體驗是產品3倍以上的價值,未來消費者對無形產品(服務)的消費會大大超越對有形產品的消費。

比如以言又幾為代表的這些新業態書店卻以咖啡+生活方式+第三空間+書店的概念得以再次復活,憑的是什麼呢?僅僅是因為顏值高嗎?

作為書店資深體驗者,我更傾向於,顏值只是這些書店成為網紅打卡聖地的敲門磚,能一直成為年輕人心目中的寵兒更深層次的原因是:

這些書店賣的不是書,賣的是充滿儀式感的場景體驗。

例如,100個人在言幾又就有100種玩法,理髮店、照相館、插花工作室、木作手藝體驗,這時吸收知識變成一個高雅的儀式活動,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它們已不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書店,而是一個包含書的豐富內容的消費空間,書只是增添了它的文化氣息、增加了它獲取流量的觸點。

場景的儀式感除了新業態書店,更多的也應用在參與中,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巴奴火鍋店。

在用餐前,服務員還會教顧客如何「正確涮毛肚」。「宜涮紅湯,蘸香油蒜泥,七上八下15秒」,用餐的講究,即是尊敬食材的儀式。

經過12年技術積澱、12道工序保障的毛肚,即使是「下水」,也得用吃西餐那樣規矩的儀式態度來吃,自然打出了與眾不同。

可以說,巴奴對細節的把控直接切入到儀式感中,極大引起消費者的關注點讚,也極大提升了消費者的體驗感。

四、用戶的參與感

在今天傳播環境中,話語權的轉移,導致相比起過去被動坐在屏幕前的時代,今天的用戶更希望參與,而非簡單被動地被觸達。

而這個底部託升的外力,起決定作用的是「價值感」。

所謂「價值感」,就是「看得見的價值」。這裡的「價值」既可以是物質勞動的投入,也可以是精神勞動的付出。

「看得見」就是你的勞動是能夠直觀可視化的。尤其是消費者在參與過程中投入額外的精力和時間越多,儀式感越強烈,期望值攀升,最終情感、欲望釋放時帶來的價值感和幸福感就越強烈。

比如宜家的產品,消費者購買到家後需自己動手安裝,這就是儀式感的建立過程。

這一過程讓消費者和商品建立了情感維繫,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會聯想起自己安裝的時的情景,給用戶一種「是我親手組裝了它」心理暗示,比起買來即用的產品多了一層感情。

另一方面,參與感能擴散的背後是「信任背書」,是弱用戶關係向更好信任度的強用戶關係進化。

若消費者在參與互動中,價值觀與品牌態度趨同亦或是認可,那完成品牌的銷量轉化也就會容易得多。消費者在參與中,注意力會在認同度高的內容形成沉澱,這也是價值認同的具體體現。

星巴克也可以說是最早明白新一代消費主流群體這個特性的消費品牌。

在貓爪杯未火之前,星巴克眾多杯子中最有影響力的是星巴克的聖誕紅杯。從1997年聖誕節限定紅杯開始,這個創意星巴克已經玩了21年。

聖誕紅杯之所以這麼有名,很大原因是星巴克把紙杯上的設計權,全部交給消費者。

據2017年數據顯示,星巴克當年的限量紙杯是從13國家1200多個作品中選出了13個作品,組成當年的聖誕紅杯。

甚至網友在拿到聖誕杯後,紛紛進行再創作。無需引導,而自己的創作,就是發朋友圈的理由。

加上大多數人從眾的心理,曬星巴克杯子的人就越來越多,這就是星巴克杯子效應。

五、在營銷中注入儀式感

前段時間#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火爆,看似有些無釐頭,但無釐頭正是年輕人的標籤之一。

在社交平臺的劇場效應裡,年輕人是熱點與動態的觀察者,也在浪潮挾裹下成為了參與者,簡而言之就是跟風。

它的背後不僅是一次集體打卡,更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儀式感營銷。

不難發現,網絡上曬截圖的多是情侶,他們以奶茶之名來實現愛情儀式感,儀式感強、參與門檻低、「命題式」秀恩愛,以及各種玩梗調侃,共同造成了這次「秋茶」刷屏。

同樣的,品牌在營銷中也開始瞄準消費者這一心理,通過對人們特殊消費行為的儀式感設計來引導消費,就如此次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一般。

比如拉麵說與五條人推出聯名款「睡不著」系列拉麵,無論是產品、還是視覺、文案上,100%復刻五條人獨特風格,用唱片,書籍,電影打板還原五條人同款taste,讓每一個晚睡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碗泡麵的儀式感。

音樂 ·豚骨叉燒拉麵

書 ·番茄豚骨拉麵

影 ·海鮮冬陰功拉麵

明星效應、情緒、身份、儀式感……拉麵說的這款聯名戳到了消費者心裡,難怪他們不動情。社交媒體上的成圖率也很高,朋友圈、抖音、大眾點評、小紅書上的打卡圖片非常多。

史蒂夫·賈伯斯說過:「創意就是把所有微小的點連接起來」。

創意無論何時都是品牌和零售商獲取消費者注意力的原始工具,而儀式感的「體驗」則將是注意力的最佳孵化器。

回歸到用戶體驗,最終讓用戶去真心對你品牌難忘的,一定是有觸動的、有震撼的,有感覺的,才會終身難忘。

所以,不妨構思一個專屬你品牌的儀式吧!

#專欄作家#

木蘭姐,公眾號:木蘭姐(ID:mulanjie-);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名創優品品牌總監成金蘭。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從拉麵說、湯火功夫大方盒等預包裝品牌,看儀式感背後的生意經...
    為了迎合年輕一代的儀式感消費,近幾年崛起的新消費品牌都熱衷於打造儀式感。結合湯火功夫與拉麵說這兩個品牌,小編對這類現象進行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所以回到營銷大環境中來說,我們會發現,為了迎合年輕一代的儀式感消費,近幾年崛起的新消費品牌都熱衷於打造儀式感。
  • 【白色情人節特輯】野獸派花店——關於情感和美的極致生意
    所以,某種程度上,你也可以將微博花店的縱生視作奢侈品消費在中國逐步成熟的表現。如果將今日常常同拜物教聯繫在一起的奢侈品推回它降生的最初,會發現設計師們創作這些如今被稱為「奢侈品」的物件初衷是為了創造極致又細緻的美,人們消費之則是出於對這種美的認同與佔有。在微博花店裡動則500元以上的一個花束——還不同於手袋、成衣、腕錶,它終有一天會謝去——其實也可以被看作動用閒錢的一類奢侈消費。
  • 熊貓不走蛋糕楊振華:如何做一個讓大家都願意分享、推薦的品牌?
    除了大家津津樂道的喜茶、三頓半,新晉網紅蛋糕品牌 「熊貓不走」也是憑此破局的典型。今日分享熊貓不走學友楊振華品牌打造的案例,希望能給你一點啟發!「紅利不是花錢買流量,你投直播的訂單再多,品牌也沒有得到真正的提升,用戶還是在網紅手裡。真正的流量紅利只有一點,就是持續不斷地有優質內容輸出,讓用戶能自發地幫你去傳播。」
  • 熊貓不走(1):為什麼能在傳統的蛋糕市場殺出一片新天地?
    編輯導讀:市場上不缺蛋糕品牌,而熊貓不走通過「產品+服務」的模式創造了差異化需求,並通過品牌運營和營銷推廣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價值。本文作者從品牌打造的角度出發,對網紅蛋糕品牌熊貓不走進行了分析和解讀,探究了熊貓不走成功背後的秘密,與大家分享。
  • 2020上半年十大最受歡迎烘焙品牌發布:鮑師傅、熊貓不走上榜
    1 2020上半年十大最受歡迎烘焙品牌揭曉NCBD(餐寶典)評選出的「2020上半年中國十大最受歡迎烘焙品牌」,依次是:好利來、鮑師傅、熊貓不走蛋糕、元祖、幸福西餅、仟吉、85度C、西樹泡芙、味多美、克莉絲汀。
  • 熊貓、三槍、蜂花等品牌集體煥新天貓「雙11」引爆國貨新消費
    在政策推動和新消費崛起的背景下,過去往往靠打「價格戰」生存的經典國貨開始煥新成更品質化、年輕化和數位化的「新國貨品牌」,他們正在贏得更多消費者,攻佔更大的市場份額。今年天貓「雙11」,「老國貨」通過天貓大數據的支持,改造生產鏈、創新新品、跨界合作變潮,甚至出海,獲得了集中爆發與重生。
  • 5大關鍵詞,看懂2020年新消費品牌的冰與火戰歌
    編輯導語: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這幾年各種品牌應運而生,人們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如今的新銳品牌和更加貼近年輕人需求的商品,吸引了很多年輕人的目光;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2020年新消費品牌的冰與火戰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野獸派又不安分了,在魔都開了家涵蓋多種業態的旗艦店
    店內有著滿滿的藝術氣息(圖片來源:Panda Chan)可以試妝、試衣,甚至購買家具、看設計作品,旗艦店的二層在藝術、設計和家居方面有點改變了我們的日常想像,也為我們的逛店體驗提供一個新的可能。從花店轉變為藝術生活品牌當很多花店習慣性把花藝當作商業產品的時候,或許野獸派是一個真正懂得把花藝當成一門藝術的品牌。
  • 睡不著,拉麵說喊
    近期,拉麵說與"五條人樂隊"聯名推出的系列產品,以深度走心的內容成功出圈贏得一眾擁躉。通過洞察其主力消費人群——一、二線城市的年輕消費者們的深夜消費需求,拉麵說首次提出"不打烊拉麵館"的概念。
  • 拉麵說背後的90後:1款拉麵,2.5億銷量丨食業人物
    在強敵環伺中殺出重圍,拉麵說靠的是什麼?根據CBNData和天貓美食聯合發布的《2020天貓美食消費趨勢報告》,方便速食品類增速迅猛。而拉麵說,就是在近幾年快速發展起來的即煮即食的半成品日式拉麵品牌。2019年,拉麵說年銷售額2.5億,一年共賣出1600餘萬包拉麵。
  • 從0到1,拉麵說在小紅書創造消費流行
    越來越多品牌商家藉助小紅書深化品牌形象,獲得了更多的用戶增長。拉麵說雙11戰報消息顯示:拉麵說1小時45分鐘銷售額突破1000萬,同比2019年雙十一增長200%,在方便素食類目首小時TOP 1。成立僅四年的時間,拉麵說便在新品牌層出不窮、統一和康師傅等巨頭當道的方便速食行業夾縫中殺出一條生路,成為風靡一時的「網紅品牌」,實現自己的從0到1,其持續增長的背後邏輯尤為關鍵。
  • 青山物語拉麵為什麼短時間內無法撼動一蘭拉麵
    我們先說時間效率,很多時候我常常會發現那些周末一直排隊的飯店,怎麼沒幾年就倒閉了。後來深入研究發現,原來很多餐廳只有周五晚上和周末有生意,平時的時間都沒有什麼人去。那麼從一周的時間段看,許多餐廳的時間效率並不高。所以如何把時間填滿,以及增加餐廳的翻臺率就變得尤為重要。我們看到許多餐廳都會推出下午茶套餐來提高午餐後晚餐前這段餐廳流量最差的時間段。
  • 今麥郎、白象VS拉麵說,差在哪了???
    在近兩年快速爆紅的消費品牌中,除了飲品奶茶喜茶、奈雪的茶、李子柒、好歡螺的螺螄粉、以及鍾薛高冰淇淋以外,還有像拉麵說這樣的垂直於拉麵細分領域的麵食品牌。 在社交、娛樂資源都貧瘠的時候,確實不少傳統品牌是通過上電視一夜爆紅的。 但在數位化社交時代,不是所有標籤和品牌理念都適用於當下社會環境和新消費人群。意識到這一點的傳統品牌,革新、升級的第一步便是換新標籤,重塑品牌定位,以求改變消費者對品牌的現有認知,重新激活消費者興趣。比如主打低價策略的白象方便麵,也開始走高端路線,比如今麥郎推出老範家全新子品牌。
  • 美術館跨界的生意經怎麼念才好?
    在「安娜蘇的藝想世界」展覽現場,我們可以看到如「糖果盒」般的展陳視覺設計,這當然源自安娜蘇的設計風格,涵蓋摩登、朋克、學院派、嬉皮士、流浪漢、遊牧以及海灘風等多重系列和領域,展廳及海報的大面積紫色基調則是安娜蘇品牌的靈魂。而波普藝術元素的直觀運用強烈增加了視覺衝擊力度,高飽和度的色系在社交時代的當下也顯得更易吸睛和刷屏。
  • 方便麵市場中的「黑馬」拉麵說,爆發式增長背後的流量打法到底有多...
    五年時間不到 拉麵說是如何成為網紅品牌的? 在新品牌層出不窮,統一、康師傅等巨頭開始進軍高端產品線的背景下,拉麵說還能成為「網紅品牌」,並持續增長的背後邏輯就顯得尤為關鍵。
  • 煙臺拉麵牛 央視「走個秀」 樂天拉麵登錄央視二套《消費主張》
    大小新聞客戶端8月29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曲彩雲 攝影報導)8月27日晚上,煙臺市民欣喜地發現,央視二套《消費主張》欄目講述的是咱們鮮美煙臺「舌尖上的故事」,海腸、海參、海螺,一串串和海有關的名字讓人忍不住想大快朵頤的心,主持人一句「晚上想吃什麼就到海邊找找」更是讓擁有海這個「自留地」的煙臺人自豪不已。
  • 新消費品牌逆襲傳統品牌,這是打響了對傳統權貴的第一槍
    新品牌攀升背後,離不開以下三個原因。▲新消費品牌的典型案例因為新消費人群的誕生,傳統品牌與新消費品牌也有著不一樣的特點。持續與潮流/經典品牌聯名,跨界聯名,也是為了拉新促活,利用雙品牌的威力,放大社交價值。新消費品牌在品類方面注重差異化細分市場和創新,彌補市場空白,定位全新消費場景。03什麼叫做新場景?新場景,就是在新消費時代的背景下,為特定族群的生活方式中提供的解決方案。通過特定族群的身份、愛好、角色、個性、認同、屬性,來創造出不一樣的消費場景。
  • 睡不著?拉麵說喊「五條人」給你打電話!
    「 拉麵說本次和「五條人」的聯名,聚焦「睡不著」深夜場景,以四兩撥千斤的輕度「明星營銷」方式加上「借勢社交熱梗,打造新的消費場景」,引發了新一波的對於「熬夜自由」以及「明星聯名」的熱議。」睡不著?拉麵說喊「五條人」給你打電話! 拉麵說不打烊拉麵館營業啦。
  • 街頭髮廊的生意經:100 倍暴利背後灰產縱深
    " 你們不知道,這桶洗髮水,足夠洗 100 顆頭。"沒有底氣再和那些商家斡旋,這個小妹妹 3 個月的試用期沒有到就主動離職了。如今,這位朋友的公司轉型做外包公司。他說,他這次創業最大的價值,就是摸清了一個草根行業背後的東西。那是一本厚厚的街頭髮廊生意經。
  • 蘇州首家「野獸派實體店」,巴掌大的地方逛了兩小時!
    早在今年年初,很多小夥伴就發現蘇州中心一樓立起了一面相當惹眼的野獸派廣告牆,當然更吸引小夥伴的還是wuli小昊然。▲ 圖片來自微博網友@勞二迷妹們在與昊然弟弟合影留念的同時紛紛感嘆野獸派終於開到蘇州了!可以不出家門輕鬆Get昊然弟弟、井柏然、胡歌等愛豆同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