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歷史5000年,唯獨有一個朝代從來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是唯一一個沒有與任何國家籤訂不平等條約的朝代。它雖然沒有漢朝的威武「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也沒有大唐的繁盛,但是這個朝代不論是君王被俘,還是瓦剌大軍圍攻首都,從沒認輸過,這個朝代共計276年,被後世稱為「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來形容,他就是明朝,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國號大明,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疆域最遼闊的時候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北抵戈壁沙漠,西北至新疆哈密,西南臨孟加拉灣,曾經收復安南(即越南),面積約達1000萬平方公裡。明軍也是世界上在國家基本亡國後,抵抗時間最久的,他們堅持抗戰38年。明朝無論遇到多大的壓力,都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割地賠款,明代也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籤訂不平等條約的朝代,雖然明代晚期國力衰微,但是仍然沒有認輸,無論是起義軍大軍壓城,還是皇帝被俘,只要有一息尚存,定會反擊,即使兵敗,也以死殉國。
明朝曾經共有16位皇帝,有的英勇,有的睿智,但是每一個都有著自己的風骨,就連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都用他的性命來維護了自己的百姓。當時的李自成攻入了北京,但是崇禎皇帝並沒有拋下自己的古都和子民逃跑,其實那時候的他是有充足的時間逃跑來保全自己的性命的,但崇禎堅決不退,以身作則,他沒有選擇苟且,而是來到了紫禁城後的煤山了結了自己,給天下以「全國可復」的信心。到最後時刻,崇禎帝依然說:「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與積貧積弱的宋代與腐敗無能的清朝相比,明朝可謂是鐵骨錚錚,在這個朝代,不僅僅是皇帝們有骨氣,臣子和平民也是硬骨頭。正德年間,朱厚照有一事遭到大臣反對,先後杖斃十幾位大臣之後,其餘大臣們還是犯顏阻攔,後來朱厚照只得作罷。在大明王朝滅亡之後,百姓及殘餘明軍勢力依然抵抗了清朝38年之久,這也足以展現明朝的百姓的民族氣節了。這些骨氣的根本,是老百姓。為了民族的信仰,他們獻出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嘉定三屠」、「揚州七日」、「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每當看到這些話語,筆者仿佛能看到一個個剛毅不屈的百姓拿著農具菜刀,抵制清軍的場景。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朝強盛時期,綜合實力傲視全國,尤其是軍事實力,秒殺當時世界上所有國家。在16世紀中期,明朝便發明世界上第一枚水雷,那時候被稱為「水底雷」,並被廣泛應用於大明海軍,在萬曆年間,日本侵略朝鮮,萬曆皇帝就派兵進行抗日援朝,當時的大明海軍便使用水雷擊沉了日本的戰艦,這也是水雷首次用於戰爭並取得驚人的戰績。並且還發明觸髮式地雷,明朝的陸軍就曾多次使用地雷炸毀倭寇根據地。雖說明朝不是經濟最發達的朝代,也不是中國疆域最廣的朝代,但是創造的世界第一,足以讓後人為之欽佩。一是人口最多,當時統計全國的人數在6000萬左右,在明朝末期在4億左右,大概是全球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可以稱得上世界大國,二是礦產資源世界第一,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特別是鐵礦,據說明朝萬曆年間的產量達到9000萬噸,是宋朝的兩倍,不僅僅是鐵礦,茶、絲綢、瓷器等聞名於世,白銀佔有量一直穩居世界第一。
三是海軍實力世界第一,從朱元璋的鄱陽湖之戰到鄭成功收復臺灣,300多年的時間裡未曾一敗,鄭和七次下西洋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中最大規模一次下西洋,船隻達240度艘,其中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船隻,和葡萄牙的屯門海戰和茜草灣之役,與日本的露梁海戰,與荷蘭的澎湖之戰和料羅灣海戰等,皆以明朝勝利結束,牢牢控制周圍的制海權。四是經濟實力世界第一,自從打開海上和陸上的貿易之路,中國的茶 瓷器 絲綢遠銷海外,換回來大量的真金白銀,曾歷史學家弗蘭克說:從十六世紀開始,白銀的去向都集中在一個地方,那便是擁有瓷器跟茶葉的東方。五是防禦力量世界第一,眾所周知,明朝的長城就是為了房子北方的蒙古等國侵入,還要城市的防禦力量也是世界第一。然而這樣一個硬氣和經濟強盛的王朝,卻在崇禎十七年走向滅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