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多強大?英女王曾寫給萬曆皇帝的一封信,暴露了差距

2020-12-22 洋洋說史

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歷史上的一位至高無上的女王,她同是還是法國名義女王,故而伊莉莎白一世受到了兩個國家的尊敬和愛戴,堪稱歐洲歷史上的為數不多的地位尊貴的女王了。再加上,同時期,歐洲的文化也發展到了顛覆,其中不乏有莎士比亞培根等文學家。更是給伊莉莎白一世統治的時期,增添了魅力。

而同時期的中國正在歷經哪個朝代呢?1558年正是明朝當政,兩國之間的來往並不是很多,但早在1000多年前,絲綢之路開啟之後,兩國之間的貿易關係來往的並不匱乏,只是使者之間的來往並不多罷了,彼時的中國並沒有處在鼎盛時期,但同時期的歐洲的英國和法國,卻進入了巔峰期。但令人難以相信的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竟然曾給明朝皇帝萬曆皇帝寫下過一封信。只不過因為諸多原因,這封信最終並沒有如願被寄出去。

大約300多年以後,這封信無意間被伊莉莎白二世發現並公開,人們才知道同一時期的英國和明朝的差距有多大。若不是多數人對於中國歷史和歐洲列強的印象都局限於鴉片戰爭時期,也許就真的忘記了歷史上的我國究竟有多強大了。只因為那封信上是這樣寫的「我最尊貴的偉大的不可戰勝的皇帝陛下」。

伊莉莎白一世對於歐洲人來說,是非常偉大的。可是萬曆皇帝即位時不過十幾歲的毛頭小子,那伊莉莎白一世為何要如此稱呼萬曆皇帝呢?其實這正是反映了明朝的強大,中國的強大。

對於伊莉莎白一世來說,她心中的皇帝是尊貴的,這人不一定是萬曆皇帝,但萬曆皇帝卻是一個象徵。萬曆皇帝統治的明朝,主要得依靠太后,外戚和臣子等人。雖不是歷史上的最強大的王朝,但也是不容小覷的。因此,英國女王即便身份尊貴,也不敢在中國這裡擺身份地位。

同一時期的歐洲人非常喜歡中國的絲綢、茶葉、漢子、古玩等等,這些物品出口歐洲國家時,也只能富人和貴族人才能使用的起,可是在中國,普通百姓都能喝得起茶葉,也難怪伊莉莎白一世會認為中國強大了。只可惜,近代史時,清朝閉關鎖國,才讓英國法國等多個國家登堂入室,搶奪我國財寶!

相關焦點

  • 一封遲到390年的信——英國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寫給明朝萬曆皇帝
    英女王向我國領導人贈送的禮品中有一件很有紀念意義一一英國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在1596年寫給明朝萬曆皇帝的一封信。她說:「大約在390年之前,我的祖先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給萬曆皇帝寫信,表示希望英中之間貿易能得到發展。因送信的使者遭遇到不幸,所以那封信就一直沒有能送到。幸運的是,自1602年以來郵政事業已經進步了,您邀請我們到這裡來的信件平安地送到了,而且接受這一邀請給了我們極大的歡樂。」她把1596年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寫給萬曆皇帝的這封信,作為禮物送給了李先念主席。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英女王寫信給萬曆皇帝時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自明英宗徵伐瓦剌以來,明朝盛世逐漸走向衰敗,以後的皇帝都無法和開國初期的幾個帝王相比較,但是,歷史上的每一個封建王朝都是這樣,考慮到《明史》是清代編撰,從順治年間一直拖到乾隆帝即位後才勉強定稿,其中有不少「不小心」抹黑了前朝皇帝的描述,明末年的情況究竟如何,恐怕還得細細研究,事實上,明末雖大不如前,但影響依然存在,這一點看英女王對萬曆皇帝的封號是怎樣規定的。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從英國女王寫給萬曆皇帝信中的稱呼,便能知曉!
    這封390年前的信便是伊莉莎白一世於1592年寫給明朝萬曆皇帝的。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英格蘭及愛爾蘭女王,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由於伊莉莎白一世專注於英國的發展,因此她終身未嫁,有「童貞女王」之稱。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看英女皇信中對萬曆皇帝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1583年我國處在明朝萬曆十一年,距今已經四百多年了,放眼西方的英國,正是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英國經歷了他最輝煌的黃金時代,中國同樣如此,在首輔張居正的輔佐下,出現了短暫中興局面。1582年首輔張居正逝世,萬曆皇帝漸漸出現了怠政的心理,後來甚至有20年沒有上朝,國政荒廢,奸臣並起,而他每天沉浸在奢華享樂中。
  • 明朝到底有多麼強大?看英國女王寫信如何稱呼萬曆皇帝,就明白了
    通過這段記載我們能夠深刻的感受到明朝的強盛,連屢屢抹黑大明的滿清都能夠如此稱頌明王朝,由此可見明朝的強盛絕不是故步自封的。那麼,明朝到底有多麼強大呢?看英國女王寫信如何稱呼的萬曆皇帝,就明白了。不過俗話說盛極而衰,明朝自然逃不過這個至理,在幾個明君相繼駕崩以後,老朱家的基因突然發生了「變異」。明朝中後期有不少皇帝都被人們所熟知,但他們並不是因為政績而被後人知曉,反而是由於他們那些奇奇怪怪的「愛好」。
  • 明朝已亡,朝鮮君臣為什麼一想到萬曆、崇禎皇帝就流淚?
    明朝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昏庸至極;崇禎皇帝亡國辱身,亦無建樹。為什麼在鄰國朝鮮卻受到無比的尊重,乃至於朝鮮君臣一提到這兩個人就痛哭垂淚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從頭說起!當時在位的是萬曆皇帝。我們知道,萬曆皇帝在位期間,竟然連續數十年不上朝,不處理政事,這一次卻出兵援助朝鮮。明朝集結4萬人由李如松統領,抗日援朝,取得平壤大捷。在碧蹄館之戰後,明日雙方開始議和。同時,朝鮮全羅道左水使李舜臣在海上取得多次海戰的勝利,大大鼓舞了軍民士氣和抗敵的決心。
  • 明朝萬曆皇帝有多可愛,說一說他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
    其實明朝萬曆皇帝挺可愛的,他十歲登基當皇帝,在張居正的指導之下,萬曆皇帝知書達理、溫文爾雅,但他也是缺乏魄力,造成了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這場拉鋸戰是因何而起?有為明朝帶來了哪些危機?萬曆皇帝在位期間,明朝也是能人輩出,張居正、申時行、戚繼光、李如松等等,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這樣說的話,明朝在萬曆皇帝手中還能有一絲轉機的希望,但事情就在張居正死後開始走向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 明朝萬曆皇帝為何在張居正身後對其家族抄家殺戮?信仰崩了!
    大明萬曆年間,這是一個極為重要,也撲朔迷離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之初,原本日薄西山的大明朝竟是陡然止住了頹勢,隱隱有了中興之兆;也同樣是在這個時代,大明朝在國勢糜爛中,最終不可逆轉的滑向了深淵。接下來在有心人的推動之下,張居正身前所存在的一系列收受官員賄賂的事情逐漸的暴露了出來。這件事情表面上看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卻在萬曆皇帝的心中造成了極為重大的衝擊!在萬曆的認知世界裡,張居正應當是一個完美的老師,這個人不應當有任何的瑕疵,這一刻萬曆皇帝心中對張居正的所有尊敬與感恩在頃刻間變成了憤怒。
  • 為什麼明朝皇帝多昏庸,清朝皇帝最勤政?
    圖片來源於故宮博物院例如《清史稿》中記載,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道光皇帝曾特意在奏摺裡提到,希望大臣姚瑩代他詢問英軍戰俘幾個問題:首先,英國的具體位置,有哪些藩屬國?居民有多少人?哪些藩屬國比較強大,不好控制?英國的鄰國有哪些?和俄羅斯是否接壤等等…其無知程度令人震驚,對世界的了解甚至還不如清初。其實之所以會造成大多數人印象中,清朝皇帝比明朝能幹的原因,多半來源於勤於政事的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在位時間都很長,因此加深了人們的好印象。
  • 明朝到底有多有骨氣?多強大?
    明朝無論遇到多大的壓力,都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割地賠款,明代也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籤訂不平等條約的朝代,雖然明代晚期國力衰微,但是仍然沒有認輸,無論是起義軍大軍壓城,還是皇帝被俘,只要有一息尚存,定會反擊,即使兵敗,也以死殉國。
  • 明朝滅亡都怨萬曆皇帝嗎?大家都誤會了,他其實是難得的聖君
    但是就我們普通人來說,一個朝代的繁榮與否,和皇帝真的有很大的關係嗎?其實不然,要知道在古代不像現代,有那麼多職業。古代的小老百姓,大多數是種田為生。也就是說,你要是種田收成好,你就能活得很舒服。如果是收成不好,那就只能把過錯歸結在老天身上。所以說,有沒有皇帝,其實沒有很大的影響。畢竟皇帝也不會太注意幾個小老百姓的死活。
  • 淺析明朝萬曆三大徵後的晚明局勢
    後金興起以前的大約兩百多年的時間裡,明朝在戰場上先後有過許許多多來自不同國家、種族和地域的對手,這些對手中,有故元殘存勢力,有瓦喇、韃靼等後來興起的蒙古諸部落,還有南方苗彝瑤壯等部落、安南越族、沿海倭寇、侵朝日軍、農民軍、後金興起以前的女真部落,等等。
  • 為什麼有人說明朝亡於萬曆
    明神宗萬曆皇帝帝朱翊鈞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相對於其他幾位皇帝而言,萬曆皇帝可以說是一個知名度很高的皇帝,當然,他的出名源於偷懶和怠政。萬曆帝死後24年,清軍入主中原,明朝宣告了結束。而明實亡於萬曆這個觀點在某些方面來說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社會風氣轉變明朝萬曆時期,是整個明朝的社會風氣大轉變的時期,明朝的商品經濟發展很快,社會頂層在生活上越發奢侈。「今貴臣大眾,爭為奢侈,眾庶仿效,沿習成風,服食器用,逾僭凌逼。」
  • 萬曆皇帝朱翊鈞是最懶得皇帝嗎?
    朱翊鈞,歷史上的萬曆皇帝,這位明朝第13位皇帝,系明穆宗朱載垕的三子。
  • 誰該為明朝滅亡負責?萬曆不背這個鍋!
    關於明朝的滅亡,最多的評價是:明亡於萬曆。就連《明史·神宗本紀》也持這種觀點,但是明朝真的是被萬曆皇帝搞垮的嗎?恐怕不是。本文就為您闡述一下我的理由:特別是在萬曆年間,理財大師張居正搞了「一條鞭法」後,明朝的財政迅速轉好,甚至國庫的糧食可以保證四到六年的使用,張居正還大力興修水利,保證了農業生產。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山東大旱,明朝投入了23萬兩白銀,成功救災。所以,如果說萬曆年間明朝就不行了恐怕有些牽強。
  • 明朝最後的英主,東亞三百年海上秩序的締造者—萬曆皇帝朱翊鈞
    萬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被醜化最嚴重的皇帝之一!萬曆是明朝一個極富個性的皇帝!
  • 萬曆是個好皇帝 (第52天/2020) 【《萬曆十五年》札記(一)】
    寫下今天的文字,是因為我儘管對於他的諸多精彩論述和分析深以為然,但是並不完全同意黃仁宇老先生的結論,黃老先生是同情萬曆帝,而我認為:萬曆皇帝是一個好皇帝,萬曆朝代更是一個好朝代。《萬曆十五年》字數不多,僅僅20.9萬字。
  • 萬曆皇帝明神宗,中朝對其的評價截然不同,但明朝毀滅源自此人!
    萬曆皇帝朱翊鈞,也就是明朝的明神宗,是明朝十六位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只不過在其四十八年身居皇位的時間裡,荒誕的是他有將近一半的時間是不上朝的。至於萬曆皇帝到底是德福威主還是愚昧昏君?一直以來,無數學者都在闡述自己的觀點進行爭議。不同的「兩個」萬曆皇帝在中國的歷史文獻中,對萬曆皇帝的評價十分惡劣,大部分人認為明朝的敗亡,並不是崇禎的過錯,而是在萬曆皇帝的時候,明朝就已經形同滅亡了。
  • 《萬曆首輔張居正》劇中歷史|為何說萬曆朝是明朝唯一的兩宮並尊
    導語《萬曆首輔張居正》是一部記錄明朝重臣張居正艱難推行改革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劇中提到了一個重要事件,那就是萬曆皇帝登基到了明朝,在萬曆朝之前,有三朝出現了兩位皇太后同時存在。成化皇帝朱見深時,嫡母錢氏和生母周氏皆在,皇帝下了旨意,尊嫡母錢氏為慈懿皇太后,生母周氏為皇太后,同樣是以有無徽號區別兩位太后,也顯示二人的尊卑有序。
  • 明朝萬曆年間著名的「三大案件」,是如何發生的?看完就知道了
    明朝萬曆年間著名的「三大案件」,是如何發生的?看完就知道了!在明朝萬曆年間,萬曆皇帝有意想立次子朱常洵為太子,但是卻遭到了官僚集團的反對,認為應該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萬曆皇帝爭論不過,只好以消極怠政的方式來與官僚集團做對抗,因此才出現了萬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故事。朱常洛出生於萬曆十年,雖然是皇長子,但從小卻不得父愛。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朱常洛是萬曆偶然臨幸一名宮女後生下的,地位很低,因此萬曆皇帝並不喜歡這個兒子。而朱常洵的母親,是萬曆皇帝寵愛的鄭妃。因此萬曆欲想立朱常洵,而不立朱常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