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英女王寫信給萬曆皇帝時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2020-12-19 叮噹貓說歷史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王朝,建立於1368年,滅亡於1644年,沒有逃過古代封建王朝三百年一輪的歷史規律,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明朝最大的特點是盛產奇葩皇帝,有人不愛當皇帝愛幹木匠,有人夢寐以求的當朝大典,所以四處奔走,有人御駕親徵,結果被敵我兩軍對峙,有人懶惰到28年不上朝。

如果按明史記載,明朝皇帝中也只有那麼幾個正常人,比如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佑樘,明朝前期就是這樣,朱元璋布衣立威,平定群雄,一統天下,除元朝殘餘勢力外,還日夜守候,日夜兼程,為大明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再後,朱棣、朱棣、朱瞻基、朱佑樘,三十三年間,明朝又以皇帝為首,日夜兼程,朝野上下都不敢小視。

自明英宗徵伐瓦剌以來,明朝盛世逐漸走向衰敗,以後的皇帝都無法和開國初期的幾個帝王相比較,但是,歷史上的每一個封建王朝都是這樣,考慮到《明史》是清代編撰,從順治年間一直拖到乾隆帝即位後才勉強定稿,其中有不少「不小心」抹黑了前朝皇帝的描述,明末年的情況究竟如何,恐怕還得細細研究,事實上,明末雖大不如前,但影響依然存在,這一點看英女王對萬曆皇帝的封號是怎樣規定的。

此處所指的英女王是伊莉莎白一世(在位於1558年-1603年),她是英國歷史上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君主之一,被稱為「童貞女王」,因為她把國家看作是自己的丈夫,一生沒有嫁人,她所做的一切決定都是為了英國,而非她自己。如今,英國的國王早已不再是真正的「國王」,但是在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國王並沒有任何名義上的作用,她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國家的命運。

顯然,這位女王並不是昏君,她在位時英國處於「黃金時代」,經濟和文化雙重繁榮,眾所周知,莎士比亞是這一時代的明星,英國軍隊也在1588年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成為西班牙海上戰爭中強有力的競爭者。為什麼這個很有才幹的王后會寫信給明朝?

實際上,這與當時英國經濟發展的狀況有關,英國後來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資金來自於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積攢的財富,這種財富帶有血腥的味道,因為女王允許英國海盜肆意掠奪過路的商船,製造混亂,販賣奴隸,並為海戰出力,這一切都是為了積聚資本,因為要爭霸就要有錢,你看古代中國,再怎麼重農抑商,還能把商人趕跑?商界也是重要的稅源啊。

女王十分重視商業貿易,她的許多法令既有利於農場主,又有利於工商業,因為早在15世紀地理大發現開始後,歐洲人就不再局限於地中海,而是轉向大西洋、印度洋,美洲、亞洲是英國、西班牙等殖民國家的目標,那就是重商時代,作為英國的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自然要多為國家開拓商路,「東印度公司」就是在女王的支持下建立的,原本是貿易企業,後來又成為了印度的真正主宰者!

明帝國在萬曆皇帝統治時期,無疑仍是亞洲第一大國,周邊許多國家都將明朝視為主要勢力。女王也想過和東方最強大的帝國進行貿易往來,為此,她盤算著派使臣,並準備了一封較為客氣的信——

「天命英格蘭諸國之女王伊莉莎白,向世界上最偉大、最不可戰勝的君王陛下……我西方諸國之君王互相貿易所得之利,陛下及陛下之臣民都可以得到……若陛下願意促成這件事,並給予吾人與貴國臣民進行貿易所需的其他特權,則陛下實堪稱至尊仁慈之君,吾人必不會忘記陛下之功業.耶穌誕生後1583年我王在位,25年授於格林威治宮。」儘管可以查到歷史檔案(現在已被英國國家博物館收藏),這封信還沒有送到萬曆皇帝的手裡,因為女王派去的使臣約翰.紐伯萊半路上發生了意外,女王對此深感遺憾。

事實上,在那個時代,另一個殖民國家西班牙派來的殖民大臣,甚至想過以戰爭的方式直接奪取明朝領土上的殖民地,可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沒有同意,他正忙於為破產而苦惱。

萬曆皇帝與唐宗漢武自然沒有多大的區別,但他絕對不是一個庸庸碌碌的皇帝,他在位時明朝確實走向了衰敗,無法挽回,而且他也不知道遙遠的西方世界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世界格局即將重組,但這位皇帝神奇的魔力在酒色中卻「魁柄獨持」,直截了當地說,他似乎對朝政漠不關心,實際上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誰也別想讓他禪位或直接逼宮弄死他。

因此明代萬曆衰微的原因確實有很多,但歸根結底,最大的原因不在追根究底,而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制度僵化,即使李世民來了,也無法挽回末代王朝的失敗。這首詩的開篇就是英女王致函萬曆皇帝,這表明明朝當時在世界上仍具有非凡的影響。

萬曆皇帝在位時平蒙古之亂、平苗疆、援朝抗倭、允許西方傳教士長期駐紮中國,以傳播西方知識技術,這些舉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明朝的力量,但也揚起了國家的威信,甚至有知識分子率先開始放眼世界,在這個意義上,明朝仍然可以用「強」來形容。

相關焦點

  • 明朝到底有多麼強大?看英國女王寫信如何稱呼萬曆皇帝,就明白了
    通過這段記載我們能夠深刻的感受到明朝的強盛,連屢屢抹黑大明的滿清都能夠如此稱頌明王朝,由此可見明朝的強盛絕不是故步自封的。那麼,明朝到底有多麼強大呢?看英國女王寫信如何稱呼的萬曆皇帝,就明白了。不過俗話說盛極而衰,明朝自然逃不過這個至理,在幾個明君相繼駕崩以後,老朱家的基因突然發生了「變異」。明朝中後期有不少皇帝都被人們所熟知,但他們並不是因為政績而被後人知曉,反而是由於他們那些奇奇怪怪的「愛好」。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看英女皇信中對萬曆皇帝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1583年我國處在明朝萬曆十一年,距今已經四百多年了,放眼西方的英國,正是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英國經歷了他最輝煌的黃金時代,中國同樣如此,在首輔張居正的輔佐下,出現了短暫中興局面。1582年首輔張居正逝世,萬曆皇帝漸漸出現了怠政的心理,後來甚至有20年沒有上朝,國政荒廢,奸臣並起,而他每天沉浸在奢華享樂中。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從英國女王寫給萬曆皇帝信中的稱呼,便能知曉!
    這封390年前的信便是伊莉莎白一世於1592年寫給明朝萬曆皇帝的。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英格蘭及愛爾蘭女王,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由於伊莉莎白一世專注於英國的發展,因此她終身未嫁,有「童貞女王」之稱。
  • 明朝有多強大?英女王曾寫給萬曆皇帝的一封信,暴露了差距
    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歷史上的一位至高無上的女王,她同是還是法國名義女王,故而伊莉莎白一世受到了兩個國家的尊敬和愛戴,堪稱歐洲歷史上的為數不多的地位尊貴的女王了。再加上,同時期,歐洲的文化也發展到了顛覆,其中不乏有莎士比亞培根等文學家。更是給伊莉莎白一世統治的時期,增添了魅力。
  • 一封遲到390年的信——英國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寫給明朝萬曆皇帝
    英女王向我國領導人贈送的禮品中有一件很有紀念意義一一英國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在1596年寫給明朝萬曆皇帝的一封信。她說:「大約在390年之前,我的祖先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給萬曆皇帝寫信,表示希望英中之間貿易能得到發展。因送信的使者遭遇到不幸,所以那封信就一直沒有能送到。幸運的是,自1602年以來郵政事業已經進步了,您邀請我們到這裡來的信件平安地送到了,而且接受這一邀請給了我們極大的歡樂。」她把1596年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寫給萬曆皇帝的這封信,作為禮物送給了李先念主席。
  • 明朝萬曆皇帝有多可愛,說一說他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
    有為明朝帶來了哪些危機?萬曆皇帝在位期間,明朝也是能人輩出,張居正、申時行、戚繼光、李如松等等,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這樣說的話,明朝在萬曆皇帝手中還能有一絲轉機的希望,但事情就在張居正死後開始走向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 明朝已亡,朝鮮君臣為什麼一想到萬曆、崇禎皇帝就流淚?
    明朝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昏庸至極;崇禎皇帝亡國辱身,亦無建樹。為什麼在鄰國朝鮮卻受到無比的尊重,乃至於朝鮮君臣一提到這兩個人就痛哭垂淚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從頭說起!這表面看,是身為大國對周邊國家的壓迫,其實並非如此。明朝與李氏朝鮮幾乎同時立國,明朝建國後,就定下15個永不徵討的國家,其中就包括朝鮮。而李氏王朝的國名「朝鮮」也是明朝皇帝給確定下來的。明初,高麗統使李成桂奪取高麗王朝王位,自立為王向中國稱臣,並上表「請更國號」,「帝命仍古號曰朝鮮」。朱元璋定下「朝鮮」之稱。
  • 明朝滅亡都怨萬曆皇帝嗎?大家都誤會了,他其實是難得的聖君
    而萬曆皇帝一生之中,只出過他的北京城兩次。還是到北京五六環外的郊區看了看。這麼懶的皇帝,怎麼可能處理好國家大事呢!所以別人說是萬曆皇帝加快了明朝的滅亡。當然了,這僅僅是乾隆皇帝自己的個人看法。他們大清打下了明朝的江山,成為勝利者,自然能夠對失敗者品頭論足。
  • 明朝到底有多有骨氣?多強大?
    明朝無論遇到多大的壓力,都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割地賠款,明代也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籤訂不平等條約的朝代,雖然明代晚期國力衰微,但是仍然沒有認輸,無論是起義軍大軍壓城,還是皇帝被俘,只要有一息尚存,定會反擊,即使兵敗,也以死殉國。
  • 為什麼明朝皇帝多昏庸,清朝皇帝最勤政?
    ;道光、鹹豐及以後的清朝皇帝在面對外辱時更是昏聵無能。哪些藩屬國比較強大,不好控制?英國的鄰國有哪些?和俄羅斯是否接壤等等…其無知程度令人震驚,對世界的了解甚至還不如清初。其實之所以會造成大多數人印象中,清朝皇帝比明朝能幹的原因,多半來源於勤於政事的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在位時間都很長,因此加深了人們的好印象。
  • 淺析明朝萬曆三大徵後的晚明局勢
    這些對手,無論文明程度較為開化還是較為滯後,無論國力雄厚還是民風頑強,無論是軍隊善攻還是善守,往往最終都無法抵擋明朝的強大攻擊,於是,內亂總是被迅速剿滅平息,外敵則退守本國,不敢再犯。在大明帝國長達三百年的歷史裡,明朝湧現出一批軍事家和名將。明初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湯和、沐英等名將,明太祖朱元璋自已也是一位雄才偉略的軍事統帥。
  • 明朝萬曆年間著名的「三大案件」,是如何發生的?看完就知道了
    明朝萬曆年間著名的「三大案件」,是如何發生的?看完就知道了!在明朝萬曆年間,萬曆皇帝有意想立次子朱常洵為太子,但是卻遭到了官僚集團的反對,認為應該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萬曆皇帝爭論不過,只好以消極怠政的方式來與官僚集團做對抗,因此才出現了萬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故事。朱常洛出生於萬曆十年,雖然是皇長子,但從小卻不得父愛。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朱常洛是萬曆偶然臨幸一名宮女後生下的,地位很低,因此萬曆皇帝並不喜歡這個兒子。而朱常洵的母親,是萬曆皇帝寵愛的鄭妃。因此萬曆欲想立朱常洵,而不立朱常洛。
  • 明朝萬曆皇帝為何在張居正身後對其家族抄家殺戮?信仰崩了!
    大明萬曆年間,這是一個極為重要,也撲朔迷離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之初,原本日薄西山的大明朝竟是陡然止住了頹勢,隱隱有了中興之兆;也同樣是在這個時代,大明朝在國勢糜爛中,最終不可逆轉的滑向了深淵。這件事情表面上看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卻在萬曆皇帝的心中造成了極為重大的衝擊!在萬曆的認知世界裡,張居正應當是一個完美的老師,這個人不應當有任何的瑕疵,這一刻萬曆皇帝心中對張居正的所有尊敬與感恩在頃刻間變成了憤怒。這是一種信仰的崩塌,信仰崩塌之後就會走向極端!
  • 萬曆皇帝明神宗,中朝對其的評價截然不同,但明朝毀滅源自此人!
    至於萬曆皇帝到底是德福威主還是愚昧昏君?一直以來,無數學者都在闡述自己的觀點進行爭議。不同的「兩個」萬曆皇帝在中國的歷史文獻中,對萬曆皇帝的評價十分惡劣,大部分人認為明朝的敗亡,並不是崇禎的過錯,而是在萬曆皇帝的時候,明朝就已經形同滅亡了。
  • 為什麼有人說明朝亡於萬曆
    明神宗萬曆皇帝帝朱翊鈞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相對於其他幾位皇帝而言,萬曆皇帝可以說是一個知名度很高的皇帝,當然,他的出名源於偷懶和怠政。萬曆帝死後24年,清軍入主中原,明朝宣告了結束。而明實亡於萬曆這個觀點在某些方面來說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社會風氣轉變明朝萬曆時期,是整個明朝的社會風氣大轉變的時期,明朝的商品經濟發展很快,社會頂層在生活上越發奢侈。「今貴臣大眾,爭為奢侈,眾庶仿效,沿習成風,服食器用,逾僭凌逼。」
  • 明朝最後的英主,東亞三百年海上秩序的締造者—萬曆皇帝朱翊鈞
    萬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被醜化最嚴重的皇帝之一!萬曆是明朝一個極富個性的皇帝!
  • 明末文官集團有多可惡?動了我的利益,皇帝都罩不住你!
    在多數人的印象裡,當皇帝可是個肥差,然而皇位只有一個,坐在這個位置上的沒有點手段是萬萬不行的,即便有的皇帝能力超群,出類拔萃,但受制於種種原因,一身才華也難以施展。這種情況歷朝歷代都有,明朝尤其嚴重。
  • 萬曆皇帝朱翊鈞是最懶得皇帝嗎?
    10歲時開始當皇帝,1572年到1620年病死,在位長達48年。年號萬曆,廟號神宗,諡號「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我們可以將朱翊鈞的一生分為四個階段:10歲以前,皇太子時期。10歲——20歲,小皇帝時期。20歲以後,親政時期,他有一段時間勤於政務。後期,懶於政務。
  • 萬曆年間韓戰,明朝軍隊有「黑人」士兵參軍,他們是哪裡來的
    文章引文:明朝萬曆年間,大約在1592年,日本豐臣秀吉,企圖入侵大明附屬國朝鮮的消息,傳到了大明朝廷,引起了巨大轟動。萬曆皇帝給予的足夠的重視。然而讓人驚奇的是,竟燃有黑人出現的明朝的軍隊中,這是怎麼回事呢!
  • 《萬曆十五年》那麼火,那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有理不在聲高  無理怎敢胡言《萬曆十五年》是歷史學家黃仁宇的成名作,有人說「生平不讀十五年,就稱明粉也枉然」,《人民的名義》中高玉良和侯亮平都是它的忠實粉,那麼,這本書講的什麼?為什麼這麼重要呢?從名字上看,黃仁宇講的是明朝萬曆十五年發生的事情,他的開場白是這樣的:公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曆十五年,論幹支則為丁亥,屬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