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到底有多麼強大?看英國女王寫信如何稱呼萬曆皇帝,就明白了

2020-12-19 文墨逐筆

《明史成祖本紀》記載:「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受朝命入貢者殆三十國。幅員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通過這段記載我們能夠深刻的感受到明朝的強盛,連屢屢抹黑大明的滿清都能夠如此稱頌明王朝,由此可見明朝的強盛絕不是故步自封的。那麼,明朝到底有多麼強大呢?看英國女王寫信如何稱呼的萬曆皇帝,就明白了。

作為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起來的中原王朝,明朝和其他封建王朝大同小異,只不過君主專制在經過歷個朝代的拔高之後已經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皇帝的權力在這時已然達到頂峰。

雖然朱元璋在當皇帝時留下了不少詬病,不過好在老朱家基因不錯,一連生了好幾個明君,在經歷了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以及仁宣之治後,明朝果然成長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龐大帝國,更是令周邊一眾小國都以俯首稱臣為榮。

就以我們都非常熟悉的鄭和下西洋為例,這場史無前例的航海運動比西方的「大航海」足足早了一百多年,可以說是震驚了當時整個世界。這次航海不僅宣示了大明國威,更是使得南洋各國爭相朝貢,使得明朝的朝貢制度被推向了頂峰。

只不過中國人一直都沒有侵略思維,否則後來發現新大陸這些功績,就沒有西方人什麼事兒了。在海上能夠獨霸一方,明朝的軍事力量自然也是不容小覷,像當時圍繞在中原周邊的一些少數民族都被大明軍隊打得服服帖帖,絲毫不敢來犯。好在漢族人並沒有蒙古人那般好戰,否則當時的西方,又會像當初忌憚成吉思汗那般驚恐。

不過俗話說盛極而衰,明朝自然逃不過這個至理,在幾個明君相繼駕崩以後,老朱家的基因突然發生了「變異」。明朝中後期有不少皇帝都被人們所熟知,但他們並不是因為政績而被後人知曉,反而是由於他們那些奇奇怪怪的「愛好」。

比如痴迷仙道的憲宗皇帝朱見深,28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以及一心想要成為木匠的天啟皇帝朱由校,他們都堪稱是皇帝這個群體中的另類奇葩。也正是在這些皇帝的折騰下,明朝的「氣數」被漸漸耗盡,加之自然災害增多,明朝的統治也漸漸陷入了險境當中。

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儘管明朝一直在走著下坡路,但放眼世界,它依舊是不容小覷的大帝國,沒有任何國家敢隨意染指。比如當時與萬曆皇帝同時代的伊莉莎白女王一世,她就對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一直都充滿敬畏,儘管她在任期間將英國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她卻始終對中國保持謙卑態度。

她曾經就給萬曆皇帝寫過一封親筆信,在這封信中如此寫道:「吾人極願吾人之請求為陛下之洪恩所允許,而當陛下之仁慈及於吾人及吾鄰居時,吾人將力圖報答陛下也,願上天保佑陛下…」

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任女王,她統治時期也被稱為英國的「黃金時期」。當時英國國力不僅獲得了極大發展,在文化領域更是湧現了莎士比亞等人,甚至英國還在她的統治下打敗了西班牙不可一世的「無敵艦隊」。

因此,這位女王絕非等閒之輩。然而從伊莉莎白一世寫給萬曆皇帝的這封信中,我們能夠得知,她在面對明朝皇帝時將姿態放得極低,而她之所以甘願如此,這與明朝的強大是分不開的。

所以,大明朝的強盛是無可爭議的,這一點我們不僅能夠從歷史上感受,更能夠從西方人的文獻中得知。值得一提的是,在1986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訪華時,這位女王還將這封390年前的信當做贈禮送給了我國,而這封遲來的信件,也成為了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徵。

參考資料:

《明史成祖本紀》

相關焦點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英女王寫信給萬曆皇帝時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自明英宗徵伐瓦剌以來,明朝盛世逐漸走向衰敗,以後的皇帝都無法和開國初期的幾個帝王相比較,但是,歷史上的每一個封建王朝都是這樣,考慮到《明史》是清代編撰,從順治年間一直拖到乾隆帝即位後才勉強定稿,其中有不少「不小心」抹黑了前朝皇帝的描述,明末年的情況究竟如何,恐怕還得細細研究,事實上,明末雖大不如前,但影響依然存在,這一點看英女王對萬曆皇帝的封號是怎樣規定的。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從英國女王寫給萬曆皇帝信中的稱呼,便能知曉!
    這封390年前的信便是伊莉莎白一世於1592年寫給明朝萬曆皇帝的。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英格蘭及愛爾蘭女王,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由於伊莉莎白一世專注於英國的發展,因此她終身未嫁,有「童貞女王」之稱。
  • 明朝到底有多強大?看看英女皇信中對萬曆皇帝的稱呼,你就明白了
    1583年我國處在明朝萬曆十一年,距今已經四百多年了,放眼西方的英國,正是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英國經歷了他最輝煌的黃金時代,中國同樣如此,在首輔張居正的輔佐下,出現了短暫中興局面。1582年首輔張居正逝世,萬曆皇帝漸漸出現了怠政的心理,後來甚至有20年沒有上朝,國政荒廢,奸臣並起,而他每天沉浸在奢華享樂中。
  • 明朝有多強大?英女王曾寫給萬曆皇帝的一封信,暴露了差距
    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歷史上的一位至高無上的女王,她同是還是法國名義女王,故而伊莉莎白一世受到了兩個國家的尊敬和愛戴,堪稱歐洲歷史上的為數不多的地位尊貴的女王了。再加上,同時期,歐洲的文化也發展到了顛覆,其中不乏有莎士比亞培根等文學家。更是給伊莉莎白一世統治的時期,增添了魅力。
  • 一封遲到390年的信——英國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寫給明朝萬曆皇帝
    英女王向我國領導人贈送的禮品中有一件很有紀念意義一一英國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在1596年寫給明朝萬曆皇帝的一封信。她說:「大約在390年之前,我的祖先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給萬曆皇帝寫信,表示希望英中之間貿易能得到發展。因送信的使者遭遇到不幸,所以那封信就一直沒有能送到。幸運的是,自1602年以來郵政事業已經進步了,您邀請我們到這裡來的信件平安地送到了,而且接受這一邀請給了我們極大的歡樂。」她把1596年伊莉莎白一世女王寫給萬曆皇帝的這封信,作為禮物送給了李先念主席。
  • 明朝萬曆年間著名的「三大案件」,是如何發生的?看完就知道了
    明朝萬曆年間著名的「三大案件」,是如何發生的?看完就知道了!在明朝萬曆年間,萬曆皇帝有意想立次子朱常洵為太子,但是卻遭到了官僚集團的反對,認為應該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萬曆皇帝爭論不過,只好以消極怠政的方式來與官僚集團做對抗,因此才出現了萬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的故事。朱常洛出生於萬曆十年,雖然是皇長子,但從小卻不得父愛。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朱常洛是萬曆偶然臨幸一名宮女後生下的,地位很低,因此萬曆皇帝並不喜歡這個兒子。而朱常洵的母親,是萬曆皇帝寵愛的鄭妃。因此萬曆欲想立朱常洵,而不立朱常洛。
  • 萬曆皇帝明神宗,中朝對其的評價截然不同,但明朝毀滅源自此人!
    至於萬曆皇帝到底是德福威主還是愚昧昏君?一直以來,無數學者都在闡述自己的觀點進行爭議。不同的「兩個」萬曆皇帝在中國的歷史文獻中,對萬曆皇帝的評價十分惡劣,大部分人認為明朝的敗亡,並不是崇禎的過錯,而是在萬曆皇帝的時候,明朝就已經形同滅亡了。
  • 明朝滅亡都怨萬曆皇帝嗎?大家都誤會了,他其實是難得的聖君
    而萬曆皇帝一生之中,只出過他的北京城兩次。還是到北京五六環外的郊區看了看。這麼懶的皇帝,怎麼可能處理好國家大事呢!所以別人說是萬曆皇帝加快了明朝的滅亡。當然了,這僅僅是乾隆皇帝自己的個人看法。他們大清打下了明朝的江山,成為勝利者,自然能夠對失敗者品頭論足。
  • 明朝萬曆皇帝有多可愛,說一說他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
    其實明朝萬曆皇帝挺可愛的,他十歲登基當皇帝,在張居正的指導之下,萬曆皇帝知書達理、溫文爾雅,但他也是缺乏魄力,造成了與文臣30年之久的拉鋸戰。這場拉鋸戰是因何而起?有為明朝帶來了哪些危機?萬曆皇帝在位期間,明朝也是能人輩出,張居正、申時行、戚繼光、李如松等等,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這樣說的話,明朝在萬曆皇帝手中還能有一絲轉機的希望,但事情就在張居正死後開始走向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 明朝萬曆皇帝為何在張居正身後對其家族抄家殺戮?信仰崩了!
    大明萬曆年間,這是一個極為重要,也撲朔迷離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之初,原本日薄西山的大明朝竟是陡然止住了頹勢,隱隱有了中興之兆;也同樣是在這個時代,大明朝在國勢糜爛中,最終不可逆轉的滑向了深淵。這件事情表面上看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卻在萬曆皇帝的心中造成了極為重大的衝擊!在萬曆的認知世界裡,張居正應當是一個完美的老師,這個人不應當有任何的瑕疵,這一刻萬曆皇帝心中對張居正的所有尊敬與感恩在頃刻間變成了憤怒。這是一種信仰的崩塌,信仰崩塌之後就會走向極端!
  • 為什麼明朝皇帝多昏庸,清朝皇帝最勤政?
    圖片來源於故宮博物院例如《清史稿》中記載,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道光皇帝曾特意在奏摺裡提到,希望大臣姚瑩代他詢問英軍戰俘幾個問題:首先,英國的具體位置,有哪些藩屬國?居民有多少人?哪些藩屬國比較強大,不好控制?英國的鄰國有哪些?和俄羅斯是否接壤等等…其無知程度令人震驚,對世界的了解甚至還不如清初。其實之所以會造成大多數人印象中,清朝皇帝比明朝能幹的原因,多半來源於勤於政事的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在位時間都很長,因此加深了人們的好印象。
  • 明朝為誰而亡?萬曆的個性之旅,卻招致國家禍端
    在古代,不喜歡上班的皇帝肯定不是一個好皇帝,而不把自己的長子立為太子的皇帝,也確實是有些讓人無法理解,在這種狀況之下,無論他有多麼的委屈,都是無法洗刷他的罪名的。明朝末年的風氣已經和之前不太相同了,在當年他們的風氣是非常的開放的,大家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嘴和文章說出自己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之下,萬曆皇帝縱然非常的不喜歡政治,也一定要去迎合這些百官,否則的話他們的喋喋不休一定會讓你非常的頭疼。
  • 萬曆年間韓戰,明朝軍隊有「黑人」士兵參軍,他們是哪裡來的
    文章引文:明朝萬曆年間,大約在1592年,日本豐臣秀吉,企圖入侵大明附屬國朝鮮的消息,傳到了大明朝廷,引起了巨大轟動。萬曆皇帝給予的足夠的重視。然而讓人驚奇的是,竟燃有黑人出現的明朝的軍隊中,這是怎麼回事呢!
  • 明朝已亡,朝鮮君臣為什麼一想到萬曆、崇禎皇帝就流淚?
    明朝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昏庸至極;崇禎皇帝亡國辱身,亦無建樹。為什麼在鄰國朝鮮卻受到無比的尊重,乃至於朝鮮君臣一提到這兩個人就痛哭垂淚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從頭說起!這表面看,是身為大國對周邊國家的壓迫,其實並非如此。明朝與李氏朝鮮幾乎同時立國,明朝建國後,就定下15個永不徵討的國家,其中就包括朝鮮。而李氏王朝的國名「朝鮮」也是明朝皇帝給確定下來的。明初,高麗統使李成桂奪取高麗王朝王位,自立為王向中國稱臣,並上表「請更國號」,「帝命仍古號曰朝鮮」。朱元璋定下「朝鮮」之稱。
  • 為什麼有人說明朝亡於萬曆
    明神宗萬曆皇帝帝朱翊鈞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相對於其他幾位皇帝而言,萬曆皇帝可以說是一個知名度很高的皇帝,當然,他的出名源於偷懶和怠政。萬曆帝死後24年,清軍入主中原,明朝宣告了結束。而明實亡於萬曆這個觀點在某些方面來說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社會風氣轉變明朝萬曆時期,是整個明朝的社會風氣大轉變的時期,明朝的商品經濟發展很快,社會頂層在生活上越發奢侈。「今貴臣大眾,爭為奢侈,眾庶仿效,沿習成風,服食器用,逾僭凌逼。」
  • 《萬曆十五年》那麼火,那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有理不在聲高  無理怎敢胡言《萬曆十五年》是歷史學家黃仁宇的成名作,有人說「生平不讀十五年,就稱明粉也枉然」,《人民的名義》中高玉良和侯亮平都是它的忠實粉,那麼,這本書講的什麼?為什麼這麼重要呢?從名字上看,黃仁宇講的是明朝萬曆十五年發生的事情,他的開場白是這樣的:公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曆十五年,論幹支則為丁亥,屬豬。
  • 明朝到底有多有骨氣?多強大?
    明朝無論遇到多大的壓力,都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割地賠款,明代也是中國近代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籤訂不平等條約的朝代,雖然明代晚期國力衰微,但是仍然沒有認輸,無論是起義軍大軍壓城,還是皇帝被俘,只要有一息尚存,定會反擊,即使兵敗,也以死殉國。
  • 明朝最後的英主,東亞三百年海上秩序的締造者—萬曆皇帝朱翊鈞
    萬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被醜化最嚴重的皇帝之一!萬曆是明朝一個極富個性的皇帝!
  • 淺析明朝萬曆三大徵後的晚明局勢
    後金興起以前的大約兩百多年的時間裡,明朝在戰場上先後有過許許多多來自不同國家、種族和地域的對手,這些對手中,有故元殘存勢力,有瓦喇、韃靼等後來興起的蒙古諸部落,還有南方苗彝瑤壯等部落、安南越族、沿海倭寇、侵朝日軍、農民軍、後金興起以前的女真部落,等等。
  • 萬曆十五年 全集
    那麼咱們今天就來看看,這本書有什麼神奇,為什麼能成為三十年的經典。他又反映了怎樣的明朝官場,和明朝的政治生態呢?作者黃仁宇先生,到底要表達什麼內容?三十年前的這本書,到底對中國有著怎樣的影響呢?老齊要做的就是帶大家回到明朝,也就是1587年,看看都發生了什麼,是否有很多現在社會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