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和阿雅做主MC的《很高興認識你》長綜藝終於播出了,午飯時打開看明星和素人一起挖芋頭煮菜,圍坐著吃吃喝喝閒聊,空鏡頭是好看綿延的大山和綠昂昂的植被,難得的放空時間好像有了實感。這期是浙江臨海小芝鎮勝坑村之旅,故事主角水草夫婦在當地開了五年民宿,乍一看像是在演《想不開的民宿老闆為何這樣》。
這檔節目的定位是國內第一檔「所有格」紀實真人秀,一共有7段療愈旅程。所有格的意思是讓直播,短視頻和長綜藝玩「混合三打」,挺好的,覆蓋了各種呈現形式,對之前追直播還不夠過癮的觀眾很友好。今天上線的長綜藝素材除了直播內容,還有未公開的升級套餐部分。內容更統一,也更有敘事性和內涵了。
*攝影:Wenjei Cheng 鄭文絜
看完第一期,我覺得它對「紀實質感」和「講好故事」的把控還是駕輕就熟,畫風是潤潤的那種治癒,回味悠長。
但比起這個,更打動的我的其實是有實用價值的生活哲學——
事業重要,但事業以外的東西也值得我們駐足和停留。
#水草夫婦為何這樣#
毛不易在這期輸出了一個觀點——「如果失去了很多事業以外的,但也很重要的東西,我覺得未必值得。」年紀不大感悟卻很實在通透的毛老師,說這個話其實也幫我們解答了最開頭那個問題,水草夫婦為何這樣,某種意義上,這和水草夫婦的初衷達成了一致。
這對夫婦因為共同的攝影愛好而走到一起,萌生了回村開民宿的想法後立即執行,並且一直紮根在勝坑村做民宿運營,過著日出而作的慢節奏生活。
放到當下的社會,水草夫婦的做法是瘋狂的,來到鄉村等於放棄了大城市的機遇和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社交圈,明明處於本該在大城市為未來搏一把的年紀,這種「退場模式」好像是在逆行。
水草說當時父母堅決反對,因為不想她一個女孩子太折騰,而且不認為暉哥(水姐夫)能養活她,而她當時在城市也有一份朝九晚五的體面工作。從泥土和困苦中走過來的大家長們,把編制內的工作視為職業C位。而暉哥也差不多,他父母並不認為他們可以過得很好,脾性上也拿捏不住水草。兩個人在追求自我的路上看來受過很多阻礙。
當阿雅問他們為什麼會堅定來村裡,水草夫婦說大城市生活成本挺高,有時候會有「想表達的東西」無法適得其所的無力感。
當然這都不足以支撐他們義無反顧往山裡去,真正讓他們堅定想法的,還是心底的那份熱愛。做自己真正想做的,過理想狀態下的生活。水草說當她第一眼看到暉哥的攝影作品時,就被作品的鮮亮吸引了,那一刻「一下子放鬆下來」——這個人讓她感到放鬆,想做的事也讓她感到放鬆。
所以其實除了民宿的運營,他們還花了大量的時間,用文字和影像去記錄勝坑村的人、景、故事,讓來住民宿的客人和村裡的老人達成情感上的聯結。這是水草覺得有意義的事。
和美好故事裡一樣的結尾,幸運的女主人公遇到了和自己志趣相投的男主人公,兩個人一拍即合。暉哥說這是自己做過的最好的選擇,儘管當時和社交圈子失聯,但後面遇到了水草,也遇到了勝坑村的村民,因為民宿經營的特殊性,每天還會遇到來自各地的有趣的人。
這些改變讓暉哥覺得「快樂比以前更多了。」
所以我倒是覺得這對夫婦做了大多數人內心同樣渴望但不會輕易做的決定,看到他們很努力地讓事業和生活達到了和諧統一,選擇興趣作為工作,並且用心去經營這個興趣,我很佩服他們的無畏和勇氣。
忙的是自己熱愛的事業,閒時思考人生,與人交流談心,幫村裡的老人拍照辦影展,把生活過得平靜而有滋味,這樣一看好像對每一天都有新的期待。
看到這裡的時候覺得這對夫婦的理想主義也挺浪漫又落地的,這樣的人對生活的感知力也更強一些吧~
#事業與生活的天平如何平衡?#
現實裡,事業與生活難以平衡是常態。
但水草夫婦向我們展示了二者之間好像並非只有「衝突」這個單一選項。
都市快節奏的生存節奏下,每個人行色匆匆,就好像慌慌張張奔跑的趕路人,並且嚴苛地給自己設定一個天黑前必須跑完全程的時間節點。每個人也都很慌,一二線城市的白領們每天三點一線進出寫字樓,大家都很拼。
最近很火的「打工人」概念,不過是早幾年「社畜」的衍生周邊,說出來像是自我調侃,充斥著濃厚的心酸。打工者是人上人成了我們早起上班的口號,其實我發現,大家都差不多,即便不快樂還是會硬撐。
可以理解,有形無形壓力太多,車貸房貸,有孩的社畜還承擔著育兒費用,時刻不敢鬆懈,習慣焦慮。我做教培行業的朋友說,每次在校區外等待孩子放學的家長們都特別努力特別拼命,一邊開著筆記本加班一邊等下課鈴聲響。社畜和打工人的基本休養是讓渡自己的個人生活。但換個角度想想,或許工作是做不完的,偶爾按下暫停鍵,是為了更好地續航?
我也有從事律師行業的女性朋友,我挺佩服她們每天的職場戰鬥力,一天見完好幾個當事人,還能輾轉到外地去開個庭。
但你說她們只有事業沒有生活嗎?其實也不一定,懂得調劑節奏的,一定是能遊刃有餘處理好情緒壓力的,坐九小時高鐵去外地辦案的朋友,樂呵呵把出差當成旅行;同時處理好幾個案子的朋友,最輕鬆的時候是晚上回家洗菜摘菜做飯。
享受屬於自己的時間,也是另一種「療愈」方式。
我覺得,就像抖音上那些治癒系風格的獨居生活記錄之所以能火,或許也是因為大家缺什麼看什麼,想找補缺失的「生活狀態」。
「奔波勞碌」大可不必以失去對生活的感知力為代價,只不過現實中的我們還沒有邁出那一步,勇敢去找到「平衡點」。
看《很高興認識你》會被安撫到,這檔節目雖然在展示一種大家都嚮往的神仙生活,但它並沒有站在居高臨下的位置,去批判其他生活方式是錯誤的。
更多地是在告訴我們生活的多元性,並且好像在用很溫柔的語調提供一套生活價值參考,告訴我們「你還可以這樣」。
*攝影:Wenjei Cheng 鄭文絜
反正我看節目的時候就覺得,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快節奏的,還是有人鼓起好大的勇氣和生存難題對抗過,甚至讓我反思,我現在是不是過於急躁了?阿雅在節目中說,自己差不多28歲的時候才有想幹什麼、想成為什麼的意識,而早就邁進四十的周迅搭腔,那你也很早了,我是剛剛才明白不久。
現實中,社會進程與周遭變化並不允許一個成年人晚熟,也不允許一個成年人停下來。
但節目想表達的,大概也就像阿雅說的那樣,最紅的時候去讀書,只是因為覺得自己肩上一直扛得很沉,想真正為自己做一些事情。個人生活至高無上,即便不能絕對自由,也至少追求相對自由,讓自己擁有更多放鬆的時刻。
努力工作也好,生活也好,底色還是應該以快樂為主,它們不是非此即彼。
#給生活「降速」,也是儲蓄能量的方式#
《很高興認識你》在討論「降速」的意義。
聽懂掌聲式的吶喊與成功學氛圍渲染,讓我們有種停下來會讓生活危機四伏的錯覺。
但我們看節目裡,他們選擇的療愈方式,看書放空,與不同地方的人群接觸交流,自己與自己對話和解,好像也蠻不錯的。
*攝影:Wenjei Cheng 鄭文絜
就像是阿雅問毛不易,你以前比較沒安全感,現在有了嗎,毛不易說已經習慣了沒有安全感,但轉頭一想覺得事業重要也是重要的,但有那麼重要嗎?就也還好。好真誠又細膩的表達,應該能安撫到屏幕前每一個屏住呼吸的我們。
他想說如果為了事業,每一刻都在以奔跑者的姿態前進,路邊的風景也可能會飛馳而過。
當下大多數人的常態是把生活和生存分得很開,這種奮鬥模式沒有什麼不好,但無可避免地會犧牲一些本真與快樂。
而最佳狀態,本就是生存、生活與生命緊密聯結。
記得羅PD在自己的書《反正競賽還很長》說,他自己好像正以時速200公裡在公路上奔馳,只要再多踩幾下油門,就能在競賽中得第一的樣子,但還是覺得有必要把車停一停,站在路邊把身上的灰塵稍微撣一撣。
去年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我,到點下班》裡面也在傳達「自我療愈」,其實更多時候我們只是自己和自己較勁。保持平和的心態,放過自己,去享受和細細咀嚼生活帶給我們的甜度,會發現更多還沒被我們開墾的美好。
特喜歡《很高興認識你》的一點是,療愈系節目很容易走向煲大量雞湯的誤區,但它的處理很謹慎,點到即止但道理深刻,我看的時候之所以感到舒適,是因為沒有感到在「被說教」。
它講故事和記錄的節奏與進程是舒緩平靜的,但精神表達卻充滿高飽和的澎湃感。
焦慮並不會消失,我們能做的,大概就是偶爾把野心與功利換成平常心,如同跑馬拉松一樣去「生活」。
*攝影:Wenjei Cheng 鄭文絜
*《很高興認識你》今天中午12點已經上線啦~一共7集,每周五中午12點在抖音和西瓜視頻放送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