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在壽山村祠堂裡亂彈戲的絲弦聲與唱詞齊舞,男女老少們共同分享起了熟悉的腔調。在古老的戲臺上,亂彈戲這一帶著獨特歷史滄桑感與本土歸屬感的戲曲,迎來了重新煥發生命力的機遇。村裡號召了多位村民參加亂彈戲培訓,希望能夠傳承亂彈戲這一壽山地方戲曲,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年已經80歲的蘇永裕是壽山亂彈戲「國寶級」的前輩,此次被村民們邀請回鄉擔任亂彈戲培訓的老師,80歲的他在戲臺上還是精神抖擻、聲音洪亮,認真而細緻地帶著村民們學習,耄耋之年能為村裡做點事情,能把熱愛的戲曲傳承下去,他很開心,雖然已是滿頭大汗但他還是每一個動作都手把手交給學戲的村民。
今天是培訓的開班儀式,並沒有過多的語言甚至沒有個正式的宣布開幕,僅僅就是村民們在祠堂裡熱熱鬧鬧的吃了一場團圓飯,既是為蘇永裕接風洗塵也算是犒勞參加學戲的村民們。
晚飯過後,村民們就登上了古戲臺開始跟在蘇永裕身後一點點學戲,沒有任何的戲曲基礎有的只是想要傳承亂彈戲的初衷,動作雖有生硬臉上雖有羞澀,但是大家都還是在蘇永裕的指導下一遍一遍學習。轉身、走步、亮相、開唱,戲臺下的村民們仿佛看見當年看戲的樣子,幾把二胡一把阮就湊齊了戲班的樂隊,樂師們年紀也大了,演奏起來可不含糊,一招一式都是歲月沉澱的痕跡。
問及村長此次培訓的時間,他說到沒有具體多長時間,學會最重要,什麼時候學會了就算是可以結束。至於參加的村民也不限制除了主力軍幾位以外,其他村民只要願意學戲都可以參加進來,每天下午1點到3點,晚上6點到8點,準時開鑼學戲。
亂彈戲作為壽山地方戲曲與許多地方戲曲一樣都面臨著失去傳承的遺憾,此次培訓活動不僅是對它的一次保護性學習與傳承更是推廣的一種方式。在戲臺邊玩鬧的孩子們,忍不住上臺模仿的孩子們,未來他們就將是亂彈戲的新的生力軍。
鄉音•鄉情•亂彈戲將原本分散各地的村民們召集回家,讓原本日漸蕭瑟的村莊變得熱鬧起來,也讓屬於壽山的根壽山的文化綿延不絕,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