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眾香之首,名貴且稀少,藥用價值養生價值都極高,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深受歷代皇親妃嬪、達官顯貴、文人墨客的歡迎。
沉香除了用於製作手串掛件配飾、造像擺件外,主要用途就是薰香。而薰香又分明火與隔火兩種。明火最為直接,也最原始,它是將沉香直接點燃,瞬間產生很大的煙火氣,其實體驗並不好,且極為耗料。於是就有了第二種,隔火薰香,它是將碳埋於香灰中,然後將香塊置於灰上(中間或墊一個雲母隔片以保持熱量的均勻和香的潔淨)憑藉熱量的傳導使香塊受熱而煎出香氣。隔火燻的優勢在於,一,香氣溫和,不嗆不燥,二,可以體驗動手的樂趣,達到人香合一的境界。
但是,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時間就是最大的奢侈品,這時,品香方式又迎來了一次重大變革——電子品香爐(器)。電子爐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是將傳統香道推向了現代化,讓香道走進更多年輕人的生活中。
經過這些年的創新迭代,電子品香爐的優勢顯而易見:
1、安全、無需明火、節能環保,煎出的香氣純淨無煙火氣。
2、電池續航時間久,攜帶方便,適用於任何生活工作場景。
3、電爐升溫快、聚香效果好,且溫控精準,煎出的香氣最接近沉香的真實味道。
4、節省材料,每次只需刮下一點點碎屑即可享受沉香美妙的香氣。
而且現在的電爐在外觀設計上已達到相當的美學標準,不用時置於案幾之上也是一種美的視覺享受。
回到主題,很多朋友在初次使用電子品香爐都有這樣的問題,我設置多少溫度才算合適?味道才最佳?
其實,具體的上爐溫度數值,要看具體材料,奇楠與奇楠不一樣,海南沉香與海南沉香不一樣,紅土與紅土還不一樣,甚至同一塊沉香不同部位也不一樣,這可能也正是沉香的神秘之處。說白了,要了解每塊香的秉性,什麼溫度可以煎出最適合自己的味道,這就是所謂的「最佳溫度」。
不同沉香的上爐出香溫度,有這麼幾個規律:
1、軟絲沉香比硬絲沉香出香溫度更低。軟絲香常呈膏脂狀且有一定的水分,相對於硬絲品種,分子間的咬合力要小一些,所以更利於低溫出香。
2、奇楠一般比普通沉香出香溫度低。奇楠我通常是從60℃開始,然後以10℃為單位依次加溫,感受香韻的變化,70~80℃時奇楠的味道最為柔美、豐富,持續保持在這個區間,燻的時間也最久;如果你追求更強烈的體驗,可以調至90~100℃;超過120℃的話特別是生結奇楠,會有一些燥氣或焦糊感,當然這並不絕對。
3、新料比老料出香溫度低。新料中帶有大量的水分,隨著溫度的升高,揮發的水分很容易將香氣帶出來,這個很好理解。
4、惠安系沉香普遍比星洲系出香溫度低。這個與樹種的特性有關,惠安系軟木居多,結油密度較小,也就是說分子的咬合力相對小,也更容易出香。比如沉水級的惠安系香材我通常從80℃開始,星洲系的從90℃開始。就持久力來講,惠安系優勢明顯,可能長達數小時不衰減,而星洲系的香氣可能十幾分鐘後就會有明顯的減弱。
5、紅土通常比普通沉香出香溫度高一些,但更持久更耐高溫。紅土的出香溫度根據材料不同也有差別,有的可能70℃就出香,有的需要從90℃開始,但紅土在低溫與高溫的表現反差極大。紅土的最佳上爐溫度在140℃~160℃甚至更高,香韻豐富,或瓜果香或乳韻或醇厚的甜韻,非常美妙。紅土的神奇之處還在於高溫下的穩健,不糊不燥,有著超強的持久力。因為紅土的穩定性,也是最適合明火的,所以在諸多線香配方中都有紅土的身影。
6、生結沉香一般比熟結髮香溫度低。因為生結少了熟化時間,香分子活躍程度更高。
7、香粉比碎塊、碎屑出香更快,發香溫度更低。
日常個人品香,沉香用量在0.05~0.1克即可,若材料更珍貴一些如奇楠則用量更低,0.01~0.02克,這樣的用量如果溫度調節合理,可以做到半米範圍內有足夠的芳香分子,當然與材料本身的穿透力也有關係,像奇楠、紅土、包括大多數惠安料是可以在幾米的範圍內聞得到的,但絕不會是那種撲面而來的感覺,而是線性飄香,一陣一陣的。包括很多未接觸過電子爐的朋友以為是滿屋芳香的那種,實際上未必,若用量少也需要近聞、耐住性子,需要你品、你細細的品。
香氣的濃鬱程度(單位體積內香分子的含量)與香材的性質、用料的多少、溫度、及空間的大小都有關係。
文/香藏者孫光明原創,系孫老師《沉香結緣100問》之八十八。香友們有什麼要問的,直接留言提出即可,知無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