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對兒童的影響

2021-03-05 陽光三月


轉者按:這是2015年就轉發過的文章,時過5年,一切沒有變得更好,而是越演越烈了,再度轉發!


此文是講得比較深刻的一篇關於兒童與電視的文章。很多母親聽到這一建議後都會強調,我給孩子看的是**節目——這樣的母親對這一建議的理解停留在內容的傷害之上,而事實上,更深的傷害不在內容裡,在本文的闡述之中。當然,內容也是有傷害的,比如目前中國的電視節目大都有一定程度的暴力傾向,看過電視孩子玩的遊戲一般都比較暴力,並且無益於他們的發展。也遇見過或者是聽見過一些孩子或成人,他們內心深處的某種恐懼與曾經在電視裡看到的某個血腥的畫面有關——這也是值得關注的一個方面。一些孩子的睡眠障礙是與電視不無關係的,也許孩子只是曾經看過一點點,但做為吸收性心智的孩子,他們的感官非常敏感,他們已全然吸收。


我們在生活及工作中遇見過太多比較困難的孩子,尤其是上小學後多動、學習困難等,都與曾經大量接觸電視有關。


非常同情於那些不能正常社交和學習的孩子,先天的原因我想畢竟很小,更多的,是我們成人營造的環境氛圍帶給孩子的。孩子懷著巨大的信任選擇了我們,將自己的人生託付給我們,為人父母,我們需要學習和成長,我們必須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以滿足他們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


在孩子12歲前,讓他們遠離電視、手機、電腦和I PAD吧!孩子需要在真實的生活中去學習如何走向未來!


下文來源於網上,作者未知,版權屬於原作者!


電視兒童——究竟是愛因斯坦還是過動兒?


  根據美國最大的媒體市調公司尼爾遜的調查,美國二至五歲的兒童平均每周看電視三十小時,如果扣掉每天十小時的睡眠,這代表了小孩大約有三分之一清醒的時間是在看電視。另一項在二○○○年的研究,美國兩歲以下的小孩,百分之二十六在他們的房間裡有電視機,通常是睡在嬰兒床上看電視。百分之三十六的家庭即使沒有人看,電視還是一直開著。

  美國小兒科學會研究,學步期的小孩如果看電視、錄像帶,將來可能導致過動症。西雅圖兒童醫院主任迪麥崔·克裡斯塔基醫生認為看電視會「重新組合」嬰兒的頭腦,所造成的傷害將出現在小孩七歲開始上學時會有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問題。他指出電視快速變換的速度比真實生活的腳步快許多,電視錄像帶影像快速的變換對看電視的小嬰兒而言變成「正常」的步調。讓小嬰兒看電視可能造成過度刺激,永久的改變嬰兒正在發育的神經中樞。心理學家及小孩腦部研究專家珍·黑利則認為電視所帶來持續的噪音影響了小孩「內心的聲音」的發展,這是一種小孩學習如何思考問題及計劃,並且約束自己不要有衝動行為的能力。

  科學家告訴我們從出生到三歲之間,孩子的腦部正用一種獨特的方式快速的發展。即使是玩著自己的手指,都牽涉到腦部神經掌管彎曲、伸縮、拉直、抓緊等模式。當一歲小孩玩玩具時,他們可以研究玩具,可以戳它、咬它、將它丟在地上,由此他們學到空間、聲音,得到一種勝任的滿足感。而小孩被催眠似的盯著電視機時,這些精神中樞的通路停止建立。這種關鍵性的腦部發育將在三歲時停止發展。


  下回你的孩子看電視時,仔細看看他們在做什麼,或是該說他們「沒在做什麼」。他們沒有練習手、眼協調,沒有運用到身體機能,沒有發問,沒有用到想像力,沒有練習溝通的技能,沒有練習如何解決問題,沒有運用分析的能力。每一回父母打開電視時等於剝奪了孩子學習重要生活經驗的機會。


  也許你會認為讓小孩每天看半小時電視(所以大人可以有一點自己的時間),不會造成什麼傷害。根據克裡斯塔基醫生針對超過兩千名小孩的研究發現,在一到三歲的幼兒之中,每天看一小時電視,等到他們七歲時被診斷為過動兒的機率比不看電視的幼兒多出百分之十。每天看三小時電視的幼兒,將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比不看電視的小孩高百分之三十。美國小兒科學會在1998年提出忠告,兩歲以下的小孩一點都不該看電視。醫生們認為太早讓小孩看電視增加孩子的侵犯性、導致肥胖症及增加成為過動兒的機率。看來父母給幼兒看「嬰兒愛因斯坦」、「嬰兒莫扎特」錄像帶並沒有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反而讓孩子將來上學時有「學習困難」、「行為偏差」的危機。

在「人類的價值,電視和我們的孩子」(HumanValues, Television, and Our Children)一文中,作者凱倫·李薇以魯道夫·史丹勒博士的理念為依據的「人智學」的觀點提到了電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對肉體的影響


小孩在看完電視後行為惡化,他們變得過動。這是因為小孩坐著不動接收電視影像的後果。電視影像的刺激讓身體有想動的衝動,但這種刺激被壓抑下來。這些被剌激的身體能量沒被用掉,全存在身體裡。一旦關了電視,這些能量毫無目標的四處散發,這正是聲光知覺超載的後遺症。這種後遺症對所有的人均會造成傷害,小孩受害尤其嚴重。孩子需要的是肉體的活動來增強他的身體,如此才可以和他的心靈和諧的運作。

 

 對孩子自我形像的影響


孩子看電視時,他沒辦法和電視溝通,在屏幕中的角色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結果是,孩子學到了他的存在不重要,起不了什麼作用。對這種感覺所作的反應是有些孩子變得充滿敵意、暴力,極端有侵略性,常常大吼尖叫,這是他們對自己及外在世界宣稱他們存在的方法。另外一些孩子變得退縮、冷淡,切斷和外界的溝通,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們覺得自己無能,而腐蝕了孩子的意志力。這種原始衝動的意志力必需被保護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發展出面對現今社會的自信心和能力。我們能給小孩最重要的禮物是幫助孩子保存這種在地球上生存的意志力。

 

 對於人性價值及關係的影響


孩子和電視中的角色沒有溝通及互動的單向關係影響了他和真人相處的關係。在很多家庭,電視取代了父母和孩子之間互動關係,影響人性價值的發展、家庭的習慣及特殊節日。電視停止了家人的言談及交流,將有生氣的人們轉換成安靜的活雕像,打開電視等於是關上「孩子轉變成人」的程序。孩子們將電視上的角色視為榜樣,他開始拿自己和電視上角色相比。小孩子在短短的三十到六十分鐘內看到問題被解決,這造成了他們對於真實生活中問題的低容忍度及挫折感。家人之間表達愛意也被電視所抹殺,很多家庭很難找時間對家人真誠表達自己的愛意。孩子需要經由每天在家和家人表達愛意,由此他才可了解人生存在世上的真實意義。

 

對於閱讀的影響


人的左腦掌管了說、寫、讀、數、計算等功能,這是處理資料的半腦。左腦先辨識字、掃描,再將字放在一起,進而了解它的意思。右腦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工作,它是用完整的眼光來看世界,而不是用分析的方式。右腦採用圖案辨識的方式,和左腦讀碼、解碼的方式完全相反。看電視是右腦處理的方式,主要是圖片的辨識。習慣性看電視已證明對於閱讀的分析式思維及程序有對立的影響。電視讓心志習慣於片斷似的主題,而閱讀需要的是連續似的思維。電視的速度讓小孩容易分心,降低了他們專注在印刷字體的能力。閱讀時複雜的眼睛移動需要藉由練習來發育。對於習慣性看電視的孩子而言,他們的眼睛肌肉被訓練成盯在固定的一點上,閱讀對他們的眼睛而言變成一種不自然的負擔。文字是人們進入人類智能的鏡子,是我們了解人類在地球上進化的唯一資源。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無約束的長大成人,他們不僅需要發展出讀、寫、分析思考的能力,更需使用讀、寫、思考來發展出對學習的熱愛。

 

 對於想像力的影響


 當小孩看電視時,電視佔據了他的心智和時間,限制了他練習想像力的機會,電視將大人創造出來的影像投射到小孩的腦裡,完全被小孩吸收,小孩變成依賴外來的力量來幫他們創造影像及想法,抹殺了孩子自己內在創造影像的能力,嚴重削弱了他成長成健康成人的過程。想像力提供了愛的能力,是想像力讓我們看到了心愛的人的完美,看到了人類不完美舉動的意圖,想像力是通往人類靈性世界的門檻。

  對於小孩靈性成長的影響


  小孩每天需要一段安靜的時間讓自己有機會來消化,思考一天發生的事,消除對他造成負擔的衝突。如此才能幫助他內在的成長。父母通常知道孩子每天需要安靜的時間,但很多父母用電視來讓孩子安靜下來。如此一來,不但沒有提供孩子消化生活經驗的機會,反而因為更多的刺激而增加了他身體的負擔。電視用別人的想法及影像填充了孩子的心靈,否定了他發覺自我的自由。少了這種機會,孩子會覺得挫折、負擔過重,而最重要的是缺少自我認知的能力。唯有提供孩子自我認知的能力,孩子才會發展出探索自己內心世界的能力,進而開始對「我是誰?」這個問題有所領悟。

  在魯道夫·史丹勒博士創立的華德福學校中,幼兒園到八年級完全避免科技及快速教學,學生在上高中前學校教學完全不用計算機,學校也一再告訴家長不讓小孩看電視的重要性。在華德福教育中,「人類的價值」是視為最高的,每一方面的教學都是以啟發個人的潛力為依據。父母及老師的責任是讓孩子遠離有害的影響,而以培養想像力,對真理的認知及有責任感的孩子為最後的目標。

  如何中止看電視的習慣?


 首先大人必需以身作則,放棄看電視的習慣。如果實在沒辦法,也最好在孩子睡覺後再看。如果你可以辦的到,言教不如身教,對孩子是最好的示範。

  孩子還很小時,讓他們看電視常常是為了大人做事的方便。如果你在廚房做事,可以在廚房最下面的廚櫃放一些收藏食物的塑料盒讓小小孩玩,可以讓他們玩木製湯匙、摔不破的鍋、碗等大人的東西。讓這些變成是在廚房才有的特權,這樣他們才覺得有新鮮感。也可以在此時讓他們坐在高腳椅上餵他們吃點心。

  善加利用嬰兒專用柵欄,在信道的兩端用柵欄圍起來變成一個超大的遊樂場,放一些玩具,他們可在裡面玩好一陣子。父母的一點巧思,可以娛樂小孩很久,不需要靠電視來幫你帶孩子。讓孩子從小養成不看電視的習慣比長大後再來糾正他們容易多了。

  對於大一點的小孩,如果孩子已看電視成癮,要改變這個習慣是要花一點時間,但不是不可能。先將電視插頭拔掉,收在柜子中或用布蓋起來。如果不能一下子完全不看,則要訂一些規則,如周末才能看等。剛開始的一、二周,父母必需花點心思幫孩子找代替的活動,和他們一起閱讀是最簡單的開始。去圖書館借他們有興趣的書,孩子小你讀給他們聽,孩子大可以自己閱讀。提供一些手工材料,讓他們自己做一些東西。準備蠟筆、色筆、水彩讓他畫圖。和他們一起烤餅乾,做飯時找他們幫忙。帶他們到戶外活動。其實小孩最想要的是父母陪他們做一些事,你只要和他們一起幫他們起個頭,他們便可以繼續玩下去。孩子是很有創意的,一些簡單的玩具,在他們手中可以千變萬化。如果你花一點心思及繼續堅持你的原則,不久你就可以發現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又都回來了,而你們的家庭生活也會豐富許多。

註:文中圖片均來源於鄂爾多斯康巴什第十幼兒園。

關於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影響,大家也可以識別二維碼收聽本人公益課:

相關焦點

  • 電視對兒童的影響(深度推薦)
    這是講得比較深刻的一篇關於兒童與電視的文章。 現在很多電視節目裡充斥著暴力等不健康的內容,內容傷害是一個方面。比如一些孩子的睡眠障礙與看電視相關,也許孩子只是曾經看過一點點,但作為吸收性心智的孩子,他們的感官非常敏感,內容已全然吸收。 然而,電視對孩子的傷害遠不止內容上的傷害。很多上小學後多動、學習困難等孩子,都與曾經大量接觸電視有關。
  • 當心兒童電視孤獨症!
    他與人很少有眼神的交流,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一樣。老師覺得,和同齡的孩子比,齊齊的表現有些不對勁,建議齊齊媽媽帶著齊齊到心理諮詢中心去諮詢一下。無奈之下,齊齊媽媽帶著兒子來到了當地兒童醫院的心理科,經過醫生詳細診斷,告訴齊齊媽媽,齊齊所出現的這種情況,可以說是「兒童電視孤獨症」。什麼是「兒童電視孤獨症」?
  • 電視的負面影響
    電視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
  • 兒童電視之父羅傑斯:他塑造了一種尊貴、被愛的存在感
    該片的主人公弗雷德·羅傑斯(Fred Rogers)是美國最著名、影響最深遠的兒童電視節目《羅傑斯先生的鄰居》(Mr. Rogers' Neighborhood)的製作人及主持人。他從1968年開始主持的《羅傑斯先生的鄰居》,影響了四十年間一代代的美國兒童。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位被稱為「兒童電視之父」的傳奇人物還是一位牧師。
  • 每一個「電視兒童」的背後,都有一個失職的父母
    ……所有這些都提醒我們:電子屏是柄雙刃劍,接觸時間過早、過長、不恰當,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消極影響。如,這種單向信任輸入的方式,會限制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傷害孩子的智力、破壞孩子的主動性;經常看電影電視還會消弱孩子的注意力,導致孩子做事不能專心。有育兒問題,留言就好。
  • 腦癱對孩子智力有影響嗎?合肥天使兒童醫院張世彪主任做客安徽電視...
    小兒腦癱是常見的影響兒童發育的兒科疾病,這種疾病不僅影響孩子的正常成長,對家庭的打擊也是致命的。從肢體功能來講,腦癱會直接導致患兒運動不能或精細運動受損,此外,多數腦癱患兒不能進行正常的語言交流,會呈現明顯的智力低下。可以說,腦癱對兒童產生的損害是方方面面的。今天,我們專門邀請了合肥天使兒童醫院小兒腦性癱瘓專家張世彪,參加我們的訪談《名醫零距離》。
  • 兒童電視之父羅傑斯:他塑造了一種尊貴、被愛的存在感
    ,該片聚焦美國著名兒童電視主持人弗雷德·羅傑斯與記者羅伊德·沃格爾之間的友情故事。鮮為人知的是,大屏幕上這位被稱為「兒童電視之父」的傳奇人物還是一位牧師。《境界》曾報導羅傑斯的故事,今日重發,希望讀者走進影院時,可以更深理解這部值得一看的佳片。2018年,一部紀錄片《與我為鄰》(Won&39; Neighborhood)的製作人及主持人。他從1968年開始主持的《羅傑斯先生的鄰居》,影響了四十年間一代代的美國兒童。
  • 電視影響下的瘋魔人
    之後他就像著魔了一般,在電視節目中呼籲人們吶喊:「我已經瘋了,再也受不了這樣下去了!」全國的人都在跟他一起吶喊,影響巨大。黛安娜打造了《霍華德·比爾秀》,而阻止他的麥克斯也被高層之一哈克特免職了。而在之後的節目中,霍華德的節目一直保持著非常高的收視率,他在全國的影響力非常大,而在一次節目播出中,他的言論已經觸犯到了領導利益,領導對他進行了洗腦,他便轉投美國和民主。
  • 電視兒童究竟是愛因斯坦還是過動兒?
    電視快速變換的速度比真實生活的腳步快許多,電視錄像帶影像快速的變換對看電視的小嬰兒而言變成「正常」的步調。  根據美國最大的媒體市調公司尼爾遜的調查,美國二至五歲的兒童平均每周看電視三十小時,如果扣掉每天十小時的睡眠,這代表了小孩大約有三分之一清醒的時間是在看電視。另一項在二○○○年的研究,美國兩歲以下的小孩,百分之二十六在他們的房間裡有電視機,通常是睡在嬰兒床上看電視。百分之三十六的家庭即使沒有人看,電視還是一直開著。
  • 玩沙盒遊戲對兒童有什麼影響
    玩沙盒遊戲對兒童有什麼影響?沙盒遊戲是比較受孩子歡迎的一種遊戲類型,很多家長比較關心沙盒遊戲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本次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沙盒遊戲對兒童產生的影響的解答,希望對小夥伴們有所幫助。
  • 小豬佩琪、汪汪立大功、熊熊樂園等入選小米電視兒童頻道最紅卡通...
    小米電視兒童頻道統計了一份2017年最紅卡通明星榜,共有 10個卡通IP入選此榜。其中,小豬佩奇全集中的佩奇&喬治,熊熊樂園中的熊大&熊二,爆笑蟲子中的阿紅&阿黃,這些平時耳熟能詳的卡通形象,不負眾望紛紛入榜。   同時,小米電視兒童頻道還統計了一份聽上去有些新奇,但也同樣吸睛的2017年兒童逆襲榜。
  • 影響兒童教育的心理學實驗
    想像一下日常生活的情境,如果家長對一件正常的事反應過激,久而久之,孩子對日常瑣事、小困難等的處理方式也會受到影響。波波玩偶實驗是美國心理學家阿爾波特·班杜拉於1961年進行的關於攻擊性暴力行為研究的一個重要實驗。
  • 兒童模式
    然而很多電視內容往往少兒不宜,會對未知的兒童造成不良影響,祖國的花朵就在這種沒有保護的環境下成長,著實讓人擔憂。電視往往帶很多購物,影視VIP會員等消費產品,若是家裡有個熊孩子,小手亂點幾下,啥時候被扣費了也不知道。
  •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看電視和不看電視,差距巨大
    原因就是電視對孩子成長發育的影響:  1、看電視讓孩子的想像力受到巨大影響  哈佛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經常看電視的孩子與不經常看電視的孩子相比,想像力方面可能會存在巨大的差異。  研究人員將招募來的孩子分為兩組。
  • 媒介融合對電視品牌傳播的影響研究
    尤其是對於電視媒體,傳播平臺和渠道不斷增加,受眾細分趨勢越來越明顯,電視內容形態產生變化,電視媒體品牌的全媒體傳播愈發重要。本文從媒介融合大背景出發,結合現有研究成果,以品牌傳播理論為指導,依據實踐案例,探索新環境下電視品牌傳播的影響效果。
  • 【基督教新聞】心靈破碎的孩子,看他的節目得醫治 湯姆漢克新片演活也是牧師的「兒童電視之父」
    (圖/David Highfield FB)低成本、簡單布景、不用小丑裝扮、他更不像一個明星,但是這個兒童節目卻開播長達半世紀!他撫慰了數百萬個美國兒童的心靈,其中包括許多心理障礙與破碎的孩子。曾被按立為牧師的主持人佛瑞德.羅傑斯(Fred Rogers)創立了這個節目,並主持長達31年。
  • 既是百科大全 又是兒童學前班!榮耀智慧屏兒童模式體驗
    對於家中有孩子的人們來說,如何讓孩子們正確地使用電視一直是一個難題。雖說網絡堪稱知識的海洋,但來自電視上的有害信息也同樣不少。各式各樣的電視劇、綜藝節目,不僅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任何的營養,甚至還會造成一些不良影響,讓孩子沾染上一些壞習慣和不良認知。所以有心的家長就會為孩子購買各式各樣的兒童節目,這些節目專門為兒童打造,不僅能讓孩子們看得懂,更能讓孩子學習一些新知識,寓教於樂收穫無窮。但是,家長不在身邊時,就難以保證對孩子的監管。
  • 回流兒童心理學業易受影響 權利保障值得重視
    與留守兒童和一般的流動兒童相比,回流兒童群體的特徵更為複雜,他們面臨的學業和心理問題也更為嚴重,已經成為值得關注的普遍性問題。  受到多重因素影響  大量兒童被迫回流  近幾年,受特大城市人口疏解政策、農民工出現返鄉潮以及一些地區異地中高考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影響,回流兒童群體出現。
  • 國產兒童電影市場低迷 兒童片為什麼兒童不愛看
    國產兒童電影創作,不論是從敘事內容上還是視聽製作水準上,都受到比以往更為激烈的多維度挑戰。在網際網路環境下,觀眾都上了網,國產兒童電影同樣也面臨著網上海量內容,尤其是兒童電視綜藝、動畫片、網絡短片等的衝擊。其次,從傳播規律來看,優質的內容資源是電影獲得好口碑、高收益的保障。
  • 超級保姆中文版全集《Supper Nanny》英國著名的兒童教育電視節目
    超級保姆中文版全集,超級保姆中文版電視劇,CCTV2《超級保姆》(《Supper Nanny》)是英國著名的兒童教育電視節目,欄目的女主持人喬·弗洛斯特曾經接受過嚴格的家庭保育員的專門訓練,有長達15 年照料孩子的經驗。  欄目採用實景跟拍的「真人秀」模式,記錄主持人「拯救」身陷養育困境的求助家庭的過程。喬認為,她給出的只是一些常識性的解決技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