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電視之父羅傑斯:他塑造了一種尊貴、被愛的存在感

2020-09-19 i境界

點擊上方「ijingjie」可快速關注我們

《境界》獨立出品【人物】

文丨文道

播音丨莎莎

投稿及奉獻支持,請聯繫jingjietougao@gmail.com

今天,由兩屆奧斯卡金像獎得主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電影《鄰裡美好的一天》在中國院線公映,該片聚焦美國著名兒童電視主持人羅傑斯,他畢生致力於使兒童感受到愛和鼓勵,對許多成年人他也做了同樣的事。鮮為人知的是,出現在中國影院大屏幕上這位傳奇人物還是一位牧師。

(為避免失聯造成資源丟失,現推出第六輯童書繪本三冊,內容包括成長故事、兒童劇場、品格故事、創意手工、聖經故事,請根據文末提示免費下載,提取碼 t163)

【編者按】由兩屆奧斯卡金像獎得主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劇情片《鄰裡美好的一天》(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今天在中國院線公映,該片聚焦美國著名兒童電視主持人弗雷德·羅傑斯與記者羅伊德·沃格爾之間的友情故事。 脾氣暴躁的記者沃格爾被委派採訪羅傑斯,他試圖挖掘羅傑斯的陰暗面,然而採訪中卻被羅傑斯的言行一致、真誠善良所打動;羅傑斯還幫助他度過了家庭危機,與父親、妻子、兒子和好。鮮為人知的是,大屏幕上這位被稱為「兒童電視之父」的傳奇人物還是一位牧師。《境界》曾報導羅傑斯的故事,今日重發,希望讀者走進影院時,可以更深理解這部值得一看的佳片。

2018年,一部紀錄片《與我為鄰》(Won&39; Neighborhood)的製作人及主持人。他從1968年開始主持的《羅傑斯先生的鄰居》,影響了四十年間一代代的美國兒童。

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位被稱為「兒童電視之父」的傳奇人物還是一位牧師。在1950年代那個電視還很稀奇、屬於不折不扣的新媒體的時候,他所在教會的領袖們不同意他進入電視這個新行業,幾乎扼殺了這個日後覆蓋了10%的美國家庭、每天有500萬到1000萬兒童觀眾的節目。

孩子們想要和這個安靜又有點駝背的中年男人呆在一起。羅傑斯用他那個時代的尖端技術——電視,向孩子們傳達了最深刻的價值觀——憐憫、理解、饒恕、接納。2017年這部886集的超長劇集重新播出僅幾天,就吸引了超過100萬的點擊量。

當羅傑斯遇到作為奢侈品的電視

羅傑斯於1928年3月20日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拉特羅布(Latrobe)。母親南希·羅傑斯(Nancy McFeely Rogers)和父親詹姆斯·羅傑斯(James Hillis Rogers)都是樂於助人的慈善家,他們的基督信仰和慷慨捐贈對羅傑斯的成長帶來很大影響。

羅傑斯的一位兒時好友埃德·肖沃爾特(Ed Yogi Showalter)記得,即使是在上小學時,羅傑斯就受到了父母的影響。「羅傑斯向他的父母報告說,他班上的孩子正在討論一個小同學的父母甚至買不起鞋子給他穿。沒過幾天,這個男孩就穿著嶄新的高幫鞋出現在學校。」羅傑斯和這些家庭的孩子們一起上學,他為父母的善行感到自豪。

他曾說過:「生活中真正的問題不是我們擁有多少祝福,而是我們用我們的祝福做了什麼。有些人擁有許多祝福並把它們珍藏起來,有些人擁有的很少,卻把所有的都給了別人。」

他們一家聚會的拉特羅布長老會教堂正是母親南希奉獻建造的。作為社區忠實的守護者,羅傑斯的父母每周都會寫一些支票幫助需要的人。母親南希還聯合幾個拉特羅布教會包括長老會、路德會、衛理公會和聖公會,組成了一個名為「魚」(Fish)的牧師和志願者網絡。

南希從牧師、其他志願者,甚至從羅傑斯在學校的經歷中收集情報。當她得知有一個家庭需要幫助時,她會把這個信息帶給「Fish」,這個組織會制定計劃來幫助他們。如果需要錢,南希可以動用自己的資金購買衣服、食物或醫療。

羅傑斯得過嚴重的兒童哮喘,這使父母對他很有保護意識,無微不至地照顧體弱多病的羅傑斯。母親注意到他在三四歲時對音樂表現出強烈的興趣,最終,5歲的羅傑斯學起了鋼琴。

1946年,二戰剛結束,羅傑斯從高中畢業。他對擺在面前的各種可能性感到興奮,最終選擇了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父親希望他畢業能回到家鄉跟他一起做生意。但他告訴家人,他打算在大學畢業後成為長老會牧師。他計劃去附近備受推崇的西方神學院就讀(Western Theological Seminary,後來被稱為匹茲堡神學院)。

但在大四復活節假期,羅傑斯遇到了一件即將改變世界以及他自己生活的新事物——電視。1951年,電視還是一種新奇的奢侈品,幾乎沒有美國家庭擁有電視,更不要說有誰能預料到它將以如此激烈的方式改變文化。

當時,家裡買了一臺最早的拉特羅布牌電視機。羅傑斯選擇收聽兒童節目,因為他對兒童和教育有著濃厚的興趣。電視令他既震驚又著迷,他近乎本能地迅速把握到這種媒介所蘊含的非凡力量,特別是理解它在教育方面的作用,儘管當時其他人只是把它當作消遣。

險些被扼殺的新媒體事工

儘管羅傑斯很有遠見地看到這種新媒體的潛力,但他也對電視節目中粗俗低級的內容感到厭惡。「我想,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工具,為什麼不加以善用呢?所以我對父母說,我想我不會馬上去神學院,我想也許我要進入電視行業……我們看看能做些什麼。」假期結束回到大學,羅傑斯向朋友透露,他想為孩子們做一些有教育意義且輕鬆愉快的事情。

由於羅傑斯改變了計劃,他和父親之間出現了一些緊張時刻。父親原本已經接受他讀神學院,現在則對羅傑斯的新想法感到失望。但他們還是尊重他,於是羅傑斯如願以償進了電視行業。

當他在媒體的事業蒸蒸日上時,羅傑斯並沒有忘記讀神學的心志。他邊工作,邊在神學院讀書。1963年,羅傑斯從神學院畢業,獲得了碩士學位。

他覺得他已經準備好把他的牧師服事搬到電視上,為孩子們服務。但令他吃驚的是,匹茲堡長老會的長老們並不同意。儘管羅傑斯有服事兒童的經驗,但長老們覺得他應該遵循傳統的路徑:去教會做牧師。當地的長老會有權決定類似的任命,羅傑斯被困住了。

根據羅傑斯的好友比爾·巴克牧師(Bill Barker)的說法,匹茲堡長老會的領袖非常保守,缺乏想像力,看不到羅傑斯的想法的潛力。

最終比爾·巴克牧師應邀參加了一次長老會議,他動情地請求教會領袖同意羅傑斯的想法。他說:「這裡有一個人,他自豪地站在電視攝像機前講道。成千上萬的孩子們聚集在一起,他的會眾是從兩三歲到七八歲的小孩子。這是一個真正被上帝呼召的人,就像在座的各位一樣。」

長老們心軟了,勉強同意了羅傑斯試圖通過電視建立自己長老會事工的異象。當時,年輕的牧師從美國任何一個地方的長老會出來,都是一個很不尋常的計劃。羅傑斯相信,他能以一種全新的職業生活方式,把電視、教育、事工、木偶、戲劇、音樂等等結合在一起,創作出他曾經想像過的最重要的作品。

他只是需要一個電視節目。作為長老會牧師,他把當時這種全新的媒介巧妙融合了基督教價值觀,為人們營造了一個讓人安心、充滿吸引力的社區。羅傑斯通過他溫和、緩慢但富有質感的節目教會了幾代美國父母:人生最初幾年是多麼重要,在那個年齡段裡社交和情緒學習比認知學習更重要。數以百萬計的觀眾長大成人,堅持這些價值觀,對羅傑斯所傳達的信息保持忠誠。

我進入電視業是因為我很討厭它

羅傑斯於1953年加入全國第一家社區贊助的教育類電視臺——匹茲堡WQED,並於1966年開始了《羅傑斯先生的鄰居》的製作。

羅傑斯始終堅信,要在屏幕上展示現實,即使是殘酷的現實。1970年,當他製作一部關於死亡的完整劇集時,羅傑斯把鏡頭對準了片場的水族館,他邀請觀眾一起和他餵魚。接下來鏡頭聚焦在水族館底部的一條死魚。

「哦,那下面是什麼?他望著鏡頭裡電視機前的孩子們問道。你看見一條死魚了嗎?一條死魚可能是一條完全沒有呼吸或不能遊泳的魚。」這個畫面使孩子們非常震驚,但羅傑斯很冷靜地開始對死亡、失去、痛苦和生命意義的探索。

他拿起一張小網,小心翼翼地把手伸進水族館,把死魚撈出來。他告訴孩子們,他讀到過一個故事:有時,如果你把一條死魚放進加了大量鹽的水中,魚會被震醒。他把魚放在防水袋裡,從架子上拿了一罐鹽,撒在袋子裡。什麼都沒有發生。他輕聲說:「我想鹽幫不了我們。」他拿起一條紙巾,把屍體放在紙做的小棺材裡。然後取出一把泥鏟,小心翼翼在一棵常青樹旁挖了一個小洞,他把屍體放在這個特別的墳墓裡,拍了拍土。

羅傑斯沒有告訴悲傷的孩子們,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沒有這樣簡單的安慰,相反,他分享了自己對死亡和失去的感受,以及在整個節目中反覆重申的真理:生命確實在繼續,不要去迴避這些看似悲慘的事情。

他承認:「我進入電視行業是因為我非常討厭它」。但1963年獲得神學學位後,他意識到,媒體將是培養那些願意觀看和聆聽的人的絕佳工具。羅傑斯的節目有力地提醒我們,基督徒有潛力改變他們的行業,而不是簡單順應它。

正如喬伊斯·米爾曼(Joyce Millman)在1999年、《羅傑斯先生的鄰居》開播30周年的時候所寫的,羅傑斯一直抵制商業推廣、時尚潮流和技術閃光……兒童的基本需求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這種對超越時間的事物的關注幫助這個節目變得具有永恆意義。

在《福音聯盟》的資深編輯布雷特·麥奎恩(Brett McCracken)眼中,作為牧師,羅傑斯把兒童視為自己的使命目標,把電視視為自己的工具。雖然贊助節目的政府不讓羅傑斯公開宣講宗教信息,但羅傑斯確實呈現了許多基督教價值觀。

在紀錄片《與我為鄰》中,觀眾被一個個場景所感動,無論是與殘疾男孩一起唱歌,還是在一個種族分裂的社會裡為黑人洗腳,導演傳達出羅傑斯的努力——他使用電視這一當時的新媒體手段,展現了鄰裡之間的友好關係,像基督一樣愛被忽視的人。羅傑斯用溫柔而專注的聆聽方式,塑造了一種尊貴、被愛的存在感。如今在這個爭奪注意力的分心的時代,這種對存在感的重視幾乎已成為一種失落的藝術。

麥奎恩說:「在今天這個支離破碎的世界裡,媒體如何能被用來搭建橋梁而不是圍牆呢?這是紀錄片《與我為鄰》適時提出的問題之一。我們也許永遠不會有另一個羅傑斯先生,但我們不應該像他那樣利用媒體來陶冶、美化和塑造美德嗎?想要用福音影響文化的基督徒應該看看這部紀錄片,並注意羅傑斯的做法。他清楚地表達了自己的意思,但卻沒有說教。」

我們所能做的最偉大的事

對羅傑斯來說,每個孩子都需要特別的關注,因為每個孩子都需要確信自己是被愛的人。這是一種深刻的信念,從羅傑斯的童年時代起就一直激勵著他。在《羅傑斯先生的鄰居》的每一集開頭,他都會唱道:「你願意做我的鄰居嗎?」

他是認真的。羅傑斯擁有一種獨特而強大的能力,能夠給人以安慰,包括許多童年早已逝去的人。他幫助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了解他們不斷發展的世界,以及他們在其中的潛力。

對羅傑斯在電視媒體中所展現出來的真正的勇敢,1981年那一集節目有最清晰的體現。那一集講述的是10歲的男孩,四肢癱瘓、智商極高的傑夫·厄蘭格(Jeff Erlanger),他從四歲起就坐在輪椅上。鏡頭聚焦在羅傑斯身上,他問傑夫輪椅的機械裝置,語氣和他問傑夫最喜歡的冰淇淋口味時沒有什麼不同。

當傑夫以一種平靜、慎重的方式詳細描述他的身體狀況時,羅傑斯全神貫注地聽著,稱讚傑夫用一種可能對其他人有所幫助的方式談論此事的能力:你的父母一定為你感到驕傲。羅傑斯在片中說:愛是一切的根源。

「沒有什麼能取代無條件的愛對孩子生活的影響……孩子喜歡歸屬,他們渴望歸屬。」羅傑斯並不盲目樂觀。他認為孩子們不應該對生活中的困難視而不見,從暗殺到恐怖主義再到種族主義,但他想給孩子們一些工具,讓他們知道他們被愛著。

1968年,甘迺迪遇刺,當巨大的恐懼蔓延全國,成人們陷入恐懼悲傷中自顧不暇時,羅傑斯更關注的是他最愛的孩子們。「我一直擔憂著公共媒體上展示給孩子們的暴力畫面,我請求你們保護我們的孩子,我擔心這些孩子們更難承受。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們去野餐,去河邊走走,或者至少給他們一個擁抱。」

紀錄片中提到,羅傑斯的神學思想是「愛你的鄰舍,如同愛自己」。他把每次與人的交流,當作是他在做的最深刻的心靈交流。「我認為每個人都渴望被愛,渴望得知他或她是討人愛的,因此我們所能做的最偉大的事,就是幫助別人知道他們被愛也有愛的能力。」

「如果有人是綿羊,你就是」

在羅傑斯眼中,「耶穌的感情是真實的:耶穌哭了;祂有悲傷;祂有氣餒;祂有害怕;祂喜愛所喜愛的事。對耶穌來說,最大的罪是偽善。祂似乎總是對一個知道自己需要的人抱有更大的希望,即使那個人是妓女或稅吏。耶穌對這樣的人有更大的愛,而不是對那些總是假裝自己不像某某的人。」

麗莎·多邁爾(Lisa Dormire)曾在《羅傑斯先生的鄰舍》節目組工作,後來擔任匹茲堡神學院的副院長。她說:「我認為他很像基督,這也是吸引孩子們的原因之一。孩子們比任何人都知道欺騙……我真的相信他是我這輩子認識的最真誠、最像基督的人之一。他的態度、他的傾聽能力……」

記者瑪麗·威廉士(Mary Elizabeth Williams)寫道:當代歷史上最激進的人物之一從未治理過一個國家或領導過一場戰爭……他穿上開襟羊毛衫,脫下鞋子(羅傑斯在節目裡的畫面),成為了一個傳奇。」

羅傑斯於2003年2月27日去世,在紀錄片的後半段,羅傑斯的遺孀喬安娜(Joanne)回憶起羅傑斯臨終前問她的一個問題。他問妻子:「我是綿羊嗎?」喬安娜對臨終的丈夫說:「如果有人是綿羊,你就是。」

《馬太福音》25章裡寫到:「當人子在他榮耀裡、同著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他榮耀的寶座上。萬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

暢銷書作家賈裡德·威爾遜(Jared C. Wilson)寫道:「不管你怎麼看羅傑斯,他無疑是一個善良、慷慨、有耐心、有愛心的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是公眾生活中最善良的人之一,他的善良甚至被許多人認為太善良而遭人嫉妒。他畢生致力於使孩子們感受到關心、重視和鼓勵。

他對許多成年人也做了同樣的事。他的妻子和孩子證實,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的那個男人,就是他們家裡的那個男人。那不是演戲。他真是個和藹可親的人。但面對結局,他知道自己即將向審判者交帳,但他仍不確定自己是否良善,不禁要問:我是否足夠良善?……將來會有許多人在基督面前自稱為善,結果卻遭到拒絕。所以羅傑斯臨終前的問題,實際上是臨終前的懺悔。」

今天,在許多場無法言說的悲劇發生之後,羅傑斯的話就會在網上被轉發:「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會在新聞中看到可怕的事情,我的媽媽會對我說,『去找幫手,你總能找到幫助你的人。』直到今天,尤其是在災難發生的時候,我仍然記得媽媽的話,我總是感到安慰,因為我意識到這個世界上仍然有那麼多關心我的人。」

紀錄片提到羅傑斯對「鄰居」的定義:「鄰居就是當你感到擔心、害怕、不安時,它會照顧你,給予理解、安全。」在今天這個電視早就落伍、科技飛速發展的世界,在一個日益為恐懼所吞噬的星球上,我們從哪裡找到鄰舍的幫助呢?今天,如此多的人被無情的變革步伐所遺忘,憤怒、怨恨和責備正在驅動著公共話語。

片子結尾,導演問了我們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我們會怎麼做?羅傑斯在片中說:「什麼能改變這世界?唯一真正改變這個世界的東西,是當有人明白愛可以豐盈、也可以分享。」

(本文參考了《The Good Neighbor: The Life and Work of Fred Rogers》一書、以及今日基督教、福音聯盟等網絡資源


【電子書下載】

《境界》創刊8年來積累了數百萬字的優質原創內容,為避免失聯造成資源丟失,特根據不同專題製成電子書,現推出第六輯兒童類電子書三本。

每本十餘萬字,PDF格式,供讀者家人免費下載。使用閱讀器,體驗更流暢。請訪問連結:

https://pan.baidu.com/s/1rDsO0-ZYcP9bcooExFeDug,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輸入提取碼: t163,即可下載獲得。歡迎讀者家人自由奉獻,支持電子書項目。

版權聲明:《境界》所有文章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來自《境界》,微信號newjingjie」,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如有進一步合作需求,請給我們留言,謝謝。

徵 召 奉 獻 家 人

為支持原創採編、音頻、繪畫設計、視頻團隊的成長,《境界》繼續徵召每月固定支持境界的奉獻家人(金額不限),請將你的電子郵件,發至jingjietougao@gmail.com,註明「奉獻家人」,在這個世代,參與拓展神的國度。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ijingjie

相關焦點

  • 兒童電視之父羅傑斯:他塑造了一種尊貴、被愛的存在感
    ,他畢生致力於使兒童感受到愛和鼓勵,對許多成年人他也做了同樣的事。但在大四復活節假期,羅傑斯遇到了一件即將改變世界以及他自己生活的新事物——電視。1951年,電視還是一種新奇的奢侈品,幾乎沒有美國家庭擁有電視,更不要說有誰能預料到它將以如此激烈的方式改變文化。當時,家裡買了一臺最早的拉特羅布牌電視機。羅傑斯選擇收聽兒童節目,因為他對兒童和教育有著濃厚的興趣。
  • 影響美國幾代人的羅傑斯先生:這個角色,只有他配演
    [鄰裡美好的一天]這個人叫作弗雷德·羅傑斯,美國著名兒童電視節目《羅傑斯先生的街坊四鄰》的主持人。這個節目播出整整30多年,對於美國的X世代而言,弗雷德·羅傑斯就是他們心目中最接近凡間聖人的人物,甚至超過了特蕾莎修女。
  • 羅傑斯是如何被打造為我們時代的搖滾明星?
    《魯斯·巴德·金斯伯格》(2018)但是誰能想到,摩根·內維爾拍的有關弗雷德·羅傑斯及其主持的逗樂兒童電視節目的《與我為鄰》,也會成為我們時代的童話?弗雷德·羅傑斯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他終身都是一個共和黨人),他曾經接受過牧師的訓練,而他在《羅傑斯先生的鄰居》中所應用的就是基督教的核心教義:愛你的鄰居。
  • 《鄰裡美好的一天》丨沒錯,我們需要一種關注,一種治癒
    被稱為美國兒童電視之父的他,在大家眼中可以稱得上是個完美的聖人:33年裡穿著同一套毛衣襯衫,始終保持著不變的體型和微笑弧度,他對任何人都有耐心又和藹,不會發脾氣也不會強說教,他就像他自己說的,只是一個熱心又nice的鄰居。
  • 【基督教新聞】心靈破碎的孩子,看他的節目得醫治 湯姆漢克新片演活也是牧師的「兒童電視之父」
    佛瑞德.羅傑斯是百萬美國人童年的美好記憶。湯姆漢克克的正面形象,正是扮演羅傑斯的最佳人選。(圖/David Highfield FB)低成本、簡單布景、不用小丑裝扮、他更不像一個明星,但是這個兒童節目卻開播長達半世紀!他撫慰了數百萬個美國兒童的心靈,其中包括許多心理障礙與破碎的孩子。
  • 羅傑斯和漢克斯,兩個最溫柔的男人
    這個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沒有他就沒有兒童電視節目這種形式,比如我們追過的《動畫城》《大風車》……少了這個男人,很多孩子的童年可能就被削除了色彩。弗雷德·羅傑斯是美國著名的兒童電視節目主持人。由其製作、主持、編劇並譜曲的兒童節目《羅傑斯先生的左鄰右舍》在33年裡足足播出了900多集,是有史以來播放時間最長的電視節目之一。
  • 全世界都不想看到他「人設崩塌」
    被誇上天的世界兒童電視之父。深受全世界數百萬孩子喜歡、永遠溫暖慈祥,被他們稱為為「除上帝外,最完美的男人」。有必要說下,肉叔今天跟大家聊的這個故事,其實是真實的事件。當年羅伊德,確實是奔著搞垮羅傑斯的目的去採訪他的。去之前,他以為世界上不存在好人,只存在醜事還沒被曝光的壞人。採訪羅傑斯,就是一次近距離窺探羅傑斯醜事的絕佳機會。
  • 95%好評,他在兒童節目講離婚和死亡,卻被百萬觀眾視為聖人
    他還有個外號,叫「除上帝外,最完美的男人」、「兒童節目之父」,這可是數百萬觀眾賦予的。好不好奇?感到意外?我們今天就來揭曉他的謎底!弗雷德·羅傑斯,美國知名兒童節目主持人,數代美國人的童年回憶。1968年,他開創了一檔名為《羅傑斯先生的鄰居》(Mister Rogers'Neighbourhood)的兒童節目。從主持、編劇到作曲,幾乎一手包圓。不少人還記得,他唱著「鄰居美好的一天,你會加入我嗎?」
  • 他和他的電影一樣溫暖治癒
    他是上世紀美國的「兒童電視節目之父」,開創的兒童節目《羅傑斯先生的左鄰右舍》播出33年,錄製895集,陪一代又一代美國孩子成長。文章沒寫之前,其實是帶著惡意的揣測去接觸這位名人的。記者本人是位致力於揭露社會陰暗面的特稿記者,意外接到去匹茲堡採訪弗雷德·羅傑斯的任務。影片中,湯姆·朱諾被替換為虛構的人物羅伊德·沃格爾。
  • 高清電影推薦 |《鄰裡美好的一天》世界本不缺愛,缺的是你自我和解的心
    《鄰裡美好的一天》告訴我們,唯有自我和解才是打消內心執拗與偏見,找回遺失的愛的不二法則《鄰裡美好的一天》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電影取材上世紀美國家喻戶曉的兒童節目《羅傑斯先生的左鄰右舍》,節目中羅傑斯先生搭建了一個向孩子們傳遞「愛」的橋梁,他製作這個節目的初衷不是為了幫孩子們打發時間,而是希望教會孩子無私去奉獻愛
  • 心理學巨匠羅傑斯的11條心理諮詢經驗整理分享
    我們很少容許自己去仔細地理解他的陳述對他本人來說究竟有什麼意義。 我認為,這是因為理解接納會帶來風險。如果我讓自己真正去理解另一個人,我或許會被那種理解所改變。我們都害怕改變。」 理解接納是在以一種雙重的方式豐富自己!
  • 你們冤枉他了
    ,而是出於對湯姆·漢克斯飾演的羅傑斯先生的一種無條件信任。這樣的做法,對於背負著「塑造一個真實完整的傳記人物」之任務的傳記電影來說,顯然是一個大膽的處理方式。回望漢克斯的演藝生涯,1994年的《阿甘正傳》中,他飾演了一名和羅傑斯先生有著相似塑造邏輯的角色——阿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