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佰》或許該叫六佰
從電影本身質量來說,《八佰》可能更應該改名叫六佰,所以請覺得我不尊重抗戰先烈的人暫時收了30米大刀,且往下看。 如果八佰能在首次定檔之後就如期上映,而且也沒有因為疫情延期,我也沒有在觀看正片之前看了那麼多的關於《八佰》的花邊,也許這種感覺並沒有那麼強烈。
-
你們要的<<八佰>>來了
此時的租界那邊的學生受到了他們的打動,主動來四行倉庫當兵,希望為國家效力.老算盤一心想著逃跑,他根本不想打仗.日本人已經進攻了,他們使用了重機車來破壞四行倉庫的牆,但是這個車外面是防彈的,他們只能用爆破.於是一個士兵犧牲了自己,炸掉了他們的重機車.
-
哭了,電影《八佰》,終於要來了
淚目啊,電影《八佰》,終於還是要來了。得到消息的柳林,當然是要第一時間來分享給大家了,還等什麼,來吧。這張海報是柳林當時感到最為震撼的一張海報,還好,終於又被柳林找出來了,本文是柳林後原創,要轉載的小夥伴請聯繫作者
-
人間或許不值得,但是《八佰》絕對值得
一來這部原定檔在19年夏天的電影因不可抗力因素無奈撤檔,上映之日遙遙無期;二來春節檔一大批神仙打架的電影近在眼前,我只會糾結大年初一是先去看《唐探3》還是《囧媽》。世事就是這麼的難預料,一場新冠幾乎摧毀了全球的電影市場。直到上周五,我才如願去影院看到了2020年的第一場電影,就是這部推遲了整整一年又一個月的《八佰》。
-
因為《八佰》是華誼兄弟的,所以《八佰》是爛片?
》這部電影就因為沾上了華誼兄弟而被黑得很慘,在上映之初或者說之前,很多知乎,貼吧,豆瓣,論壇的網友幾乎是一致黑,其中關於《八佰》最致命的兩條評價就是,這部電影「虎頭蛇尾」還有「這部電影華誼出品」順帶著,沒看過電影之前,我也去豆瓣抄了幾條惡評,然後去網上罵了罵,我記得很清楚,有一次我特意評論了一句:真不知道《八佰》拍得是個什麼玩意兒
-
《八佰》還在熱映,《金剛川》也要來了,魏晨用實力打臉流量明星
要說影院復工之後最火的國產電影,一定非《八佰》莫屬!電影《八佰》有多火?數據可以說明一切。截止到9月26日16時,電影《八佰》上映37天,票房達到29.95億,該片不僅取得了8月月票房冠軍,更是成為復工之後,上映電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
-
《八佰》:它或許不完美,但足以打動人心
當影院陸續復工之後,第一部上映的國產新電影,自然會備受關注,沒錯,它就是本周大面積點映的《八佰從立項到正式上映,《八佰》經歷了四年時間,可謂長路漫漫,坎坷不斷,《八佰》正式上映,又因刪減問題,爭議不斷 ,成片的呈現,觀感稍微低於預期,但作為一部以歷史事件為主要素材的作品,《八佰》絕對上算的上是近年的上乘之作。
-
十年磨一劍,《八佰》大亮劍,或許這才是真正電影精神體現
《八佰》上映至今不斷喜報連連,打破了國人對國產抗戰片的認知,讓我們成功看見了中國電影的又一大進步,但是分析票房背後,我們是不是應該總結出什麼東西呢?《八佰》花費了10年題材的打磨,四年的項目籌備,近一年的後期製作,肯定有觀眾會問,這導演管虎錢這麼多嗎?為了個電影搭進去的10年時間,就不怕萬一最後輸的一無所有嗎?
-
電影《八佰》終於要上映,等了三年啦
由華誼兄弟投資超過5.5億元的國產戰爭大片《八佰》宣布定檔8月21日全國上映,該片原定於2019年7月5日上映,但在上映前宣布撤檔。此次管虎執導的《八佰》集結了王千源、姜武、張譯電影《八佰》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壯士留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晝夜阻擊日軍的故事。
-
《八佰》:或許不夠完美,仍值得一看
最近去看了電影《八佰》。在我這個電影藝術門外漢看來,這部電影拍得挺牛X的。不愧是大製作,戰爭場面宏大,人性刻畫逼真,戲劇對比強烈,聲畫效果震感。電影上映幾天,票房表現十分靚麗。人們詬病《八佰》情節不符合歷史事實,製作團隊誇大宣傳等。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電影是渲染和虛構的藝術。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只要觀影體驗獨特,就足夠了;其餘的是非功過留給專業人士去評判吧。
-
《八佰》再定檔!華誼兄弟的翻身仗要來了?
此前,華誼兄弟重金投資的電影《八佰》,因為某些原因沒能如期上映,疫情更是讓這部電影的面世變得遙遙無期。而影院復工後,《八佰》終於再次定檔,這部被華誼兄弟壓上重金的電影是否能為其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呢?一波三折後,《八佰》再定檔!8月2日消息,華誼兄弟新片《八佰》定檔8月21日。
-
八佰要爆了!
《八佰》202001:刪減問題。我們目前所看的是龍標「定製版」,時長147分鐘。相信大家昨天在看八佰的時候,能夠感覺到剪輯突兀感,最明顯的莫過於國軍的旗幟全程「高斯模糊」,頂多留個半邊紅,畫面明顯縮減。
-
《八佰》:八佰的佰,是有血有肉,佰人的佰
或許有人不齒這種逃兵行為,可出於人的求生本能,活下來才是最原始的欲望。更何況,他們原本就是棄兵。其次在所傳遞的思想上,《八佰》與《1917》所呈現的一致的是:撤退,留命。可《1917》的側重點在於如何衝破重重困難將這個軍令傳達到前線;而《八佰》所表現的,則是極具我國特色的「官僚形式主義」。在謝晉元接到上級命令要求撤退時,第一反應是拒絕,即便他也清楚的知道,他們守不住,上海也終將淪陷,可他還是想戰鬥到最後一刻,十分具有中國特色的英雄主義精神。
-
《八佰》要爆了
原定於2019年6月15日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片,後因「技術原因」取消的《八佰》。前幾天終於點映了。影片去年舉行內部試映的片長為165分鐘,也有說法是上海電影節原本要放映160分鐘的版本。也就是說,無論哪一版,刪了至少十幾分鐘。至於刪了什麼,只有導演管虎知道。相信大家在看八佰的時候,能夠感覺到剪輯突兀感,最明顯的莫過於國軍的旗幟全程「高斯模糊」,頂多留個半邊紅,畫面明顯縮減。
-
看完《八佰》之後,要重新認識導演管虎,或許你還需要《殺生》
婁燁、賈樟柯等人的名字或許在國際市場更為吃香,但是管虎的旗號在國內似乎更有號召力。《老炮兒》、《八佰》、《黑洞》,這些都是管虎成功的創作作品,這也讓管虎看上去像是一個&34;的創作者。《八佰》在設計理念上運用到許多大眾的共鳴之處,管虎巧妙的將自己的思想掩藏在其之下。
-
八佰救市,華誼卻不救人
而《八佰》的品質,擔得起這麼大的關注。畢竟,正式上線之前,誰也不知道《八佰》究竟是否能像大眾誇的那樣,實現票房和口碑的雙收。要知道,小縣城的電影院,極有可能上演「水土不服」的慘狀。至此,也不難理解小影院們的糾結與困擾——倘若掏出這筆錢,上座率不高 ,只會對影院雪上加霜;倘若錯過了《八佰》,或許就失去了一次自救的機會,自此一蹶不振。把這樣的難題擺在小影院面前,也難怪他們會如此仇視華誼了。
-
看完《信條》覺得《八佰》穩了,再看上座率,《八佰》真的穩了
譬如在觀影過程中我明白人物的運動軌跡在反著走,也知道連冷熱都是相反的,但冷熱相反的設定讓我想到了哆啦A夢的道具「冷熱相反膏」,莫名有種要笑出聲來的衝動。如果只是為了在周末看部電影消遣一下,《信條》未必是非看不可的那一部。
-
《八佰》: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
這便是「八百壯士」的由來。而此電影《八佰》的名稱也由此而來!《八佰》本劇運用了強烈的對比手法。或許在看該劇前半部分時或許有想睡覺的衝動。但當看到以陳樹生為首,丟下一封家書,說了一句:給我媽時。便開始一個個悍不畏死以血肉之軀綁定炸藥往下跳入敵軍時後便聽到了那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時,不自覺淚目的同時卻又不自主地肅然起敬。這描寫的便是我們的革命先烈呀!是他們以他們的血肉之軀鑄就了我們現今的繁華盛世。
-
八百壯士的故事為何要取名《八佰》?
管虎要起名為「八佰」?取名《八佰》的一個原因,既是八佰壯士的統稱,也是寧做百夫長,血濺國破處的誓言。實際上,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參戰的是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 420餘人。為了迷惑進攻的日軍,領軍的謝晉元中校答道:「八百人」。由此,「八百壯士」就成為了這支孤軍的代號,被刻在歷史長河裡。
-
《八佰》爭議巨大,但我還是有話要說
所以為了求生欲,我得再次強調影評就是一個很主觀的表達,各位爺可以不喜歡這部電影,不喜歡到連看都沒看過《八佰》,就從心底裡覺得《八佰》是垃圾,一開始就抵制,以及享受錘《八佰》錘到死的快感的人,就可以不要往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