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市中留存時代印記 青島開啟老企業文化記憶主題公園

2020-12-28 政務頻道

齊魯網·閃電新聞 6月11日訊 哈德門香菸,大金鹿自行車,金大雞味精,華金內衣,青島火柴廠……在青島,提起這些曾紅極一時的品牌,很多人都記憶猶新。經過時代的變遷,有不少品牌已經不復存在,但是這些時代印記作為城市名片,仍停留在青島人的心中,歷久彌新。

6月11日,記者來到青島市北區的一處街角公園——「昌樂園」,與其他公園不同的是,這裡被做成了一處青島老企業文化記憶主題公園。昂首報曉的大公雞、樸實無華的燈塔醬油瓶、中西結合的哈德門煙盒,無一不展現出青島市近代製造業發展的概況。漫步在公園中,仿佛置身於一座建在室外的博物館,也凸顯了公園設計的特色。

「昌樂園」位於青島市北區大港街道昌邑路以南、霑化路以西地段,原本是髒、亂、差的廢棄地。從2017年起,市北區開始利用空閒土地建設「口袋公園」,成為城市「綠肺」的點睛之筆,為人口密集的老城區提供健康活動的新空間。經過幾年的持續改造,以前髒、亂、差的廢棄地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嶄新的街角公園重新出現在百姓們面前。

據了解,「昌樂園」經市民徵集得名,寓意「祖國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以中式園林風格設計而成,內含主題花園、長廊遊亭、假山瀑布、竹林小道等區塊,栽植70餘種喬灌木,植被茂盛,四季有花,移步有景,亭臺長廊,假山碧水,古韻雅風,已成為居民每天樂往的好去處。

「這一片區域以前大企業林立,附近有金大雞味精、華金內衣、青島自行車廠等等,是歷史悠久的工業片區,青島很多名牌企業都在這裡誕生。」大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楊國江向記者介紹,為留住城市記憶,聆聽品牌回聲,傳頌創業讚歌,「昌樂園」建成後,大港街道系統整理老名牌企業文獻資料,將企業的發展簡史、品牌標識通過浮雕、雕塑和註解文字形式逐一呈現,「奮鬥的足跡—大港老企業文化記憶主題公園」應運而生。漫步於此,青島港、青島頤中集團、青島機務段仿佛正向我們闊步走來,歷經坎坷,鳳凰涅槃,每一段發展史都是改革開放新成果的集中展現。入園者在賞景之餘還能尋到青島老品牌印跡,感受到城市發展歷程的脈動,「百年青島,記憶市北」在這裡得到彰顯。

看著這些景觀牆講述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國家取得了驚天動地的成就,青島也迎來了一次又一次全面發展的高潮,「青島製造」在全球聲譽鵲起,為如今邁入國際化大都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如今,當初的文化記憶已漸漸消退,打造大港老企業文化記憶主題公園,既是為老一輩青島人尋回青年時期的亮色,又是為當代留下先輩奮鬥的印跡,希望青年朋友鑑古觀今,為城市的發展再續輝煌。

(閃電新聞記者 孫楊 通訊員 張嘉慧 報導)

來源:齊魯網

編輯:莫夏倩

相關焦點

  • 探尋青島文旅坐標 市南區開啟冬季文化賞遊之旅
    中國山東網12月28日訊 12月28日,在青島市市南區江蘇路街道黃縣路上的「青峰匯」教室裡,中國海洋大學校史研究室主任、島城文史專家楊洪勳教授向來自大學、社區的學生和居民,講解了老青島的歷史和變遷,以及老舍先生和居住在青島工作生活的文化名人的狀況,3名朗讀愛好者朗讀了老舍先生的經典作品篇目,拉開了市南區
  • 溧水用創意盤活工業遺址 老廠房變身記憶博物館
    溧水用文化創意盤活工業遺址老廠房變身工業記憶博物館 廢舊工具機承載著溧水人的情懷,更承載著溧水城市記憶。南報融媒體記者 胡英華攝位於溧水繁華鬧市中的飛燕文化產業街區眼下正花草茂盛,綠意盎然,原來的老廠房變成文創工作室、廢棄工具機成為綠園裡的小品、磚頭砌成的鏤空牆增添幾分藝術感…… 這裡曾是溧水飛燕活塞環廠,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溧水工業五朵「金花」之一,見證了溧水工業近60年的發展時光。
  • 這些老品牌,是老青島難忘的記憶(第五篇)!
    隨著流逝的歲月,讓我們再去找尋那些深埋於記憶中的老店鋪、老品牌、老味道情懷.可能會有讀者朋友反饋有些凌亂,自我也是有些東拼西湊之感,發布完第一篇之後,沒想到會有這多朋友關注喜歡,有一些也多是臨時搜集或是網友提供的,後期會根據分類進行一個劃分彙編,希望您的繼續支持!
  • 具有百年歷史的青島啤酒,卻成為國潮文化IP!
    有意思的是,青島啤酒成了推進原故事劇情反轉的關鍵道具:《槍火》中兄弟的舉槍反目,變成了舉杯和解;《銀翼殺手》「裡克」與複製人的劍拔弩張,變成了與華晨宇的「為2049乾杯」……這種故事性探索的場景情節與氛圍設計,對消費者而言,與其說是全程參與了一部全新的穿越大片,不如說是對年輕、對美好趣味的嚮往,以及對青島啤酒國潮精神印記的認同。
  • 青島中山路劈柴院,逐漸老去的青島記憶
    劈柴院誕生於青島開埠之初,建於1902年,因為這裡曾經有為大窯溝窯爐燒制磚瓦供應劈柴的市場,故被稱為劈柴院。走進劈柴院,就能看到牆上掛著的劈柴院簡介。劈柴院從建立到現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可謂是見證了青島的百年風雨歷程,承載了幾代青島人的記憶。
  • 老木匠——一個時代的印記
    老木匠生活的經驗固然會叫人忘記許多事情。但是有些記憶經過了多少時間的磨洗也不會消滅。記憶裡的木匠,老木屋……構成了童年的故鄉印記。有一年正月將盡,我的遠房姑丈帶著他的兩個憨厚樸實的徒弟挑了一堆的行囊來我家院子裡安營紮寨了。
  • 八十年代在青島拍攝的老電影,有你熟悉的記憶嗎?
    那些年曾經在青島拍過的老電影,那些曾經的老青島影像,是否還在你的記憶裡?之前曾多次編輯發布過曾經在青島拍攝的電影系列專輯,受到了許多讀者朋友的關注歡迎。本期繼續為大家帶來一組曾經在青島拍攝過老電影,同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島城拍攝的影片,讓我們一起跟著鏡頭尋找,有沒有你熟悉的場景,看看記憶中的青島和電影中的青島有哪些變化吧......
  • 青島城陽要建「解放青島」主題公園——孫明福挺身而出代排長
    歷史可以過往,記憶不可缺失。每年的6月2日,是青島人民永遠銘記的日子。這一天,青島解放了!71年前的5月,解放青島的青即戰役正式打響,滾滾鐵流、獵獵旌旗,人民解放軍分三路挺進青島,奇襲馴虎山,血戰鐵騎山,先後粉碎了敵軍設置的三道防線,用熱血鋪就了青島的解放之路。
  • 老國棉五廠「涅槃重生」 為青島人留住「鄉愁」
    改造升級是老國棉五廠沒落中的希望●在這裡德式包浩斯建築開出新花●在這裡紡織設備成了街區裝飾物●在這裡來了一群有調調的年輕人時來運轉 國棉「九子」中的「獨苗」  紡織被譽為青島的母親工業。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中國紡織業一直有「上青天」的說法。
  • 【頭條】 淮安人記憶中的下關...
    如今,早就沒有了「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的當時年景,也不見元代詩人薩都刺(約1305一1355年)途經下關《題淮安王氏小樓》留存的墨寶,更沒有歷代文人騷客在這裡留下的足跡。追憶之餘,我們只有在遺憾中翻開《下關史話》,從目錄表面上乍看,下關許多老街巷地名成因簡單,稱呼也直白,似乎沒有太多的文化典故可挖。
  • 東莞塘廈文化公園,塘廈最早的公園之一,代表塘廈文化蓬勃發展
    所以對於這個公園很多塘廈民眾對它並不陌生,它也是代表塘廈一代人的美好回憶。從塘廈文化公園的大門可以看到,這個大門經過了幾次修改,如今也成了一個以消防主題的文化公園,從這個以消防紅的主題公園當中,裡面的許多關於宣傳也是以消防為主,可以讓遊客充分感受到消防的重要性,從公園的文化元素來講,還是發生了不少改變,讓來這裡的遊客能感受到公園不一樣的消防文化。
  • 扮靚人居環境 留存美好記憶
    改造後的西北一路街景。蓮湖區桃園路街辦延光社區主任白軒睿介紹:「在改造過程中,我們廣泛徵求居民的意見和建議,把居民的合理建議體現在改造成果中,得到了居民的認可。」 藍天小區共有19棟樓,修建於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之間,如此大的年代跨度,導致小區裡很多基礎設施都出現了問題。住宅樓陳舊不堪,牆體不隔熱不保溫,樓頂更是頻繁漏水,安全問題、環境問題等都亟待解決。
  • 青島這兩個博物館登頂「國家一級館」!今年跨年,就選博物館跨年...
    青島啤酒博物館在省、市文旅局和博物館協會指導下,逐一通過評估材料、材料申報、書面審查、現場評估、數據對比和綜合評定六個階段,最終憑藉獨具特色的館藏文物、突出的運營管理能力、高品質的服務質量、突出的社會貢獻和業態創新能力,在全國眾多參評博物館中成功入圍,成為一級博物館內為數不多入選的企業類博物館。
  • 大鮑島老街區:雕刻記憶中的青島老街
    尋找時光的源頭,赫然發現,原來這裡曾是青島的首善之區,是青島城市化進程的第一步,是地道青島人記憶的開端,是這座海濱城市物質與文化的母體之一……探訪之時,黃島路路面已經被掘開,而在今年6月份,我和青島詩人王音結伴走過這裡時,中間紅色的帳篷如貫通道路的紅色絲綢,遮蓋著活蹦亂跳的海鮮,熙熙攘攘的人群來回穿梭,讓居住在浮山後的我們豔羨不已。沒有想到,這一抹紅色又成為了記憶。在探訪中,遇到不少前來拍照的市民,獲悉這裡要改造,他們帶著不舍留下老街身影。「一二一,上街裡。買書包,買鉛筆,到了學校考第一。」
  • 龍華公園裡的青春印記
    (攝於1992年) 劉慶方 文/圖 照片中抱著吉他的人是我哥,拍攝時間大概是1992年,坐標是龍華公園革命英雄紀念亭下面的臺階上,抱著吉他的手勢雖然很不專業,但他在唱歌方面的確很有天分。哥哥1989年就來深打工了,打工地點就在龍華公園對面的寶華工業區內,那時龍華公園還未建成。
  • 亞洲首個河谷主題購物公園青島李滄開業
    26日,位於李滄現代商貿區的亞洲首個河谷主題購物公園「樂客城」開業。此購物中心採用「城市生活休閒中心」模式,是一座「時間消費型」大型購物中心,總投資超過20億元,佔地面積6.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據了解,此購物中心的開業將推動李滄區儘快建成「九星連珠」式大商業格局。
  • 尋覓老味道:隱匿於鬧市中的「老麵包店」,才是屬於老青島人的味道!
    這不,小編馬上就背起相機, 探訪了青島的六家店, 重拾大家對老麵包的記憶。 如果你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青島人,那你一定聽說過金麥園,對於70後80後而言,金麥園的記憶是兒時的一抹香甜。
  • 2020年「青島好禮」特色產品集結 邀請企業免費參與
    不管您是青島的主人,還是嚮往青島風情的客人,亦或是身在海外的遊子,每個人心中的青島,都有著她獨特的味道。「青島味道」被寄托在形形色色的禮物上,或彰顯於繁華鬧市,或隱藏於街邊小巷。哪一種禮物最能體現青島的風物日常?哪一種禮物可以成為城市的文化名片?由青島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和青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青島市商務局共同發起「2020年『青島好禮』特色產品」評測活動正式啟動了。
  • 這裡有摩登時代的印記,但講述的,卻是新時代的故事!
    位於城中之內的世外桃源——靜安公園,坐落於南京西路1649號,是城中鬧市一塊休閒賞玩之處,園中以32棵百年懸鈴木為中心大道把公園一分為二。公園四周有濃密的珊瑚樹、夾竹桃、香樟、水杉等,屏障了居民區建築。現在,靜安公園園內植物品種也已達到了300餘種。
  • 【文化動態】祝賀青島金石藝術博物館成功入選國家三級博物館
    這裡,孵化出遍布全國連鎖的「1903酒吧」、啤酒主題民宿、啤酒主題MALL……引領行業創新發展新格局。 青島啤酒博物館的創新、時尚,讓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讓更多的文化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