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PS的年代,唱片封面卻都這麼好看

2021-03-01 良倉

在音樂平臺逐漸取代實體唱片的現在,聽歌是「一鍵之便」,即使如此,也令人懷念那個人人會抱著唱片封面研究一番的年代。

在那個沒有「P圖」的年代,1965年出道的英國獨立搖滾樂隊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的專輯封面多數成為經典,這樣的成就免不了英國設計公司Hipgnosis為他們專輯封面做出的設計。

Hipgnosis

天空萬裡無雲,兩個男人在握手,在工業倉庫前。其中一人著火了,就連手也著火了。這是為Pink Floyd《Wish You Were Here》拍攝的相片,也是最著名的唱片封面之一。它便是由英國傳奇設計公司Hipgnosis製作。

Pink Floyd《Wish You Were Here》的唱片封面。(Hipgnosis)

Hipgnosis在1967年由Aubrey Powell及Storm Thorgerson創辦,名字是從他們的住所門前的塗鴉而來。「hip」是年輕與新穎,而「gnostic」則是與神秘主義有關的知識。二人還在皇家藝術學院電影系上課時,便已開始設計封面,Pink Floyd的團員也就讀同一間學校,第一次設計的唱片封面便是Pink Floyd於1968年發表的第二張專輯《A Sauceful of Secrets》。

Pink Floyd1968年的第二張黑膠專輯《A Sauceful of Secrets》。(Hipgnosis)

Pink Floyd所屬的唱片公司EMI後來又委託他們為其他歌手、樂隊做設計,Hipgnosis起初在Aubrey Powel的家工作,後來才在South Kensington開了第一間工作室。

1969年《Ummagumm》封面。(Hipgnosis)

Powell與Thorgerson大概覺得傳統的唱片封面太悶,在1969年《Ummagumm》中,Pink Floyd的成員開始出現在封面上,但卻十分有趣創新。他們不斷在掛在牆上的「畫中畫」中出現,但在每張相片中,Pink Floyd的成員的姿勢都有一點點不一樣。

至於1970年的《Atom Heart Mother》,封面的牛跟樂隊與唱片的內容沒有關係,它只是用來吸引注意。而神奇的是,它成功了。即使連樂隊名Pink Floyd都沒有出現在封面上,但任何想要找Pink Floyd新專輯的樂迷,都知道只要找那頭牛就對了。

1970年Pink Floyd《Atom Heart Mother》封面。(Hipgnosis)

反叛的音樂人、藝術家都以他們的方式製作唱片——樂隊的樣貌與名字不再是封面的首要元素,反而是音樂想要帶出的訊息。有時候,設計的目的甚至只是表現他們是如何創新,這讓那時代的唱片封面設計變得有無限可能。Hipgnosis是先驅,音樂人當然喜歡,但唱片公司卻很討厭他們,事關封面沒有樂隊的名字與樣貌,怎樣對外宣傳?

1973年《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封面成為Pink Floyd的標誌。(Hipgnosis)

1973年的《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封面絕對是Pink Floyd的代表作,那設計取得重大成功,不少能負擔得起設計費用的歌手、樂隊,都紛紛來到Hipgnosis倫敦的工作室邀請他們為自己設計。

1977年Pink Floyd《Animals》封面。(Hipgnosis)

1977年Pink Floyd《Animals》封面,那隻飛豬氣球是並不是「p圖」而是真實存在的,但它卻在拍攝時意外飛走了....飛到了倫敦希思羅機場,更導致數班航班取消,幸好它沒有造成任何意外,最後它墜落在一片農場上,農夫發現時更投訴,這隻氣球把他的牛嚇跑了😂。

1994年《The Division Bell》封面。(Hipgnosis)

Pink Floyd於1994年創作的《The Division Bell》是有關溝通,細心地看,便會發現兩座雕塑中還有第三張臉。

1976年《Dirty Deeds Done Dirt Cheap》封面。(Hipgnosis)

這是澳大利亞硬搖滾樂隊AC/DC 1976年創作的《Dirty Deeds Done Dirt Cheap》,在許多從前的小報中,都會出現這樣遮蔽雙眼、用來保護身份的畫面。隱藏了身份的人物,怎樣都看似圖謀不軌,不論其實他們是多麼高尚。正如歌名直譯那樣——「不需花多大代價即可實行的惡事」。

1976年 Led Zeppelin《Presence》封面。(Hipgnosis)

英國重金屬樂隊 Led Zeppelin於1976年創作的專輯《Presence》,桌子上的黑色物件靈感來自Stanley Kubrick的《2001太空漫遊》。

Peter Gabriel《Scratch》封面。(Hipgnosis)

Hipgnosis也為Genesis設計封面,當Peter Gabriel在1975年離隊後,仍繼續跟Hipgnosis合作。他沒有為他「單飛」後的唱片命名,但樂迷與傳媒卻因為封面亮眼的設計,而輕易為它們改名。如這張非官方名叫《Scratch》。

1976年 Wishbone Ash《New England》封面(Hipgnosis)

英國搖滾樂隊Wishbone Ash1976的專輯。封面中的男子正在磨刀,刻意的「性暗示」是因為攝影師本身是位男同性戀者,而Wishbone Ash當年剛剛出道,覺得這大膽的相片正合他們的心意。


1976年10cc《How Dare You!》封面(Hipgnosis)

英國搖滾樂隊10cc 1976的《How Dare You!》,很多人在電話中吵架,這靈感來自歌曲《Don't Hang Up》,畫面感十足70年代的「社交媒體」。

1978年10cc《Bloody Tourists》封面(Hipgnosis)

1978年,10cc又推出專輯《Bloody Tourists》,表現了不斷到各地演出的樂隊,雖然到了很多地方,但卻時時在舞臺上、酒店房內,根本無暇欣賞當地美景。於是Hipgnosis把10cc這心情化成專輯封面。 

Yes, Going for the One, 1977

Peter Gabriel, Peter Gabriel, 1977. 

Black Sabbath, Technical Ecstasy, 1976

Genesis, The Lamb Lies Down on Broadway, 1974

Syd Barrett, The Madcap Laughs, 1970 (inner gatefold).

The Nice, Elegy, 1971. 

Led Zeppelin, Houses of the Holy, 1973

Renaissance - Prologue (1972)

Hipgnosis幾乎為Pink Floyd設計了所有專輯,此外,他們還為Led Zeppelin、Peter Gabriel、T-Rex、ELO、10cc、UFO等創作唱片封面。Hipgnosis一共創作了約350多張唱片封面,當中很多成為經典,不單是因為當中的音樂,而是配合別具心思的封面設計,而成為代表了那一代的藝術品。

[ 感謝今日作者 ]

設計IN臺灣

ID_designinTAIWAN

撰文_香港01

相關焦點

  • 90年代CD封面大賞
    本文授權轉自黑鳳梨實驗室(ID: selfcomcn)6月30日,是被稱為「香港天才音樂人」的黃家駒先生的紀念日。
  • 這些經典唱片封面原來是他們設計的
    除了關注音樂,一些與唱片相關的設計元素也開始被關注。其實一張好的唱片不僅僅只有好聽的音樂這一重要元素,好看的唱片封面視覺設計也是很重要的。在還是黑膠、CD盛行的年代,很多音樂人會通過封面來表達一張唱片的內涵,也是與聽眾最直接的溝通形式,好的封面顯然更能吸引人,早期的很多唱片封面都留下了很多大神的作品。攝影、繪畫、拼貼畫等題材豐富,本期來推薦幾張經典的唱片封面。
  • 10年代外語唱片封面收錄:The Weeknd[Beauty Behind the Madness]
    「The Weeknd是一位很鎮定且真誠的藝術家,並且他很縱容我去依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儘管當時我還想在一個髒亂的汽車旅館為他完成些攝影作品,但整個團隊似乎並沒有被這個靈感打動)。但我們彼此間,其實都能理解大家所正追求的『視覺氛圍』是什麼。」作為一名本居住在紐約的拼貼藝術家,他之前所從事的工作是負責時尚廣告的平面設計。
  • 喜歡唱片封面的,都是有故事的騷年丨大象歌單
    一張唱片的封面,是裡面音樂的臉。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那些—— 比唱片還出名的「封面」。Joy Division的這張唱片封面造就了全球最經典的波動線條,在若干刺青和衣服上都能看到它的蹤跡。而設計師Peter Saville甚至都還沒有聽這張唱片,就已經決定用這組孤獨的波段來作為專輯封面了。Joy Division樂隊是英國後朋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樂隊之一,也是後來哥特搖滾的雛形。主唱一生兩大夙願是:成功和自殺。不知道該說幸運還是不幸,這兩件事情,他都辦到了。
  • 100張最偉大的搖滾唱片封面
    The RollingStones/ Exile on Main St.(1972)理想國微號:lixiangguo2013不是每張偉大的唱片都有偉大的封面
  • 那些曾風靡 90 年代的 CD 封面大賞,堪稱經典,真的美!
    回想起來現在似乎很久沒見過關於「唱片封面」的宣傳了,從前還沒有數碼存儲的膠片年代,每一張照片都很珍貴,每一次攝影都是一次創作。今天我們一起重溫一下80、90年代那些充滿了巧思挖空了心思製作的唱片封面吧!顏 值 直接用歌手本人的照片當唱片封面是最常見的操作方式。所以長得好看,就是贏在起跑線的。
  • 唱片封面的表現形式!
    一般以人物形象為主的圖像表現形式,都是採用攝影拍攝手段,或是展現歌者美麗的個人形象,或是表現歌者獨特的藝術氣質,或是將歌者置身於一個特殊的環境展現出別樣的情懷等等。都是為了能讓人們過目難忘,並產生購買唱片的欲望。
  • 沒有PS時期的男神女神們,關鍵是從臉到氣質都各有各的好看
    今天的你們都開心了嗎?都在忙些什麼呢?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聊聊沒有PS時期的男神女神們,真的都是從臉到氣質都各有各的好看!沒有PS時的照片沒有整容的年代,純天然0添加的小太陽——鍾漢良,萌萌可愛的青蔥哇,妥妥的白糖糕,完全不用PS,太好看了
  • 幾張著名唱片封面背後的往事
    ,可當時的EMI公司高管認為這有可能涉嫌褻瀆宗教,所以就沒有出現在封面上(原計劃封面上還應該有希特勒和耶穌,最後也被斃掉了)。我本人被震驚到連哭都哭不出來,頭腦中一片混亂到連採訪和用筆記錄都做不到,甚至腦子都已經無法思考了……在他燃燒的過程中,他沒有抽動過一塊肌肉,沒有發出一點喊叫,他本人出奇地鎮靜,和他周圍哀號的民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銀河歲月40載:八十年代譚詠麟唱片封面回顧
    ,更有香港屯門市廣場特別於1月12日至25日期間舉辦的「譚詠麟銀河歲月40周年展覽會」,與大家集體重溫譚校長入行以來之音樂及電影成就。《第一滴淚》是譚詠麟發行第十一張粵語專輯,譚詠麟與製作組銳意改變風格,芹澤廣明的作曲數量大為減少,只有2首歌曲。達明一派的劉以達首次被邀請參與製作,走「歐陸中板風格」的《第一滴淚》和快歌《刺客》都能帶出耳目一新的感覺。
  • 史上最偉大的10張唱片封面!
    原標題:盤點史上最偉大的10張唱片封面!唱片封面是什麼?是音樂最好的名片。美國《滾石》雜誌於2011年重新修訂了《100張最偉大的搖滾唱片封面》,今天一起來看看全球top10的封面故事吧!
  • 五條人的唱片設計向來都是獲獎級別,但這一次……有望獲得最差封面...
    一張如此好看的唱片,封面突然變得如此不好看。這到底是為什麼? 你為什麼長得不好看了? 文:張曉舟 五條人的唱片設計向來都是獲獎級別的,但這張新專輯的封面,不單是五條人史上唯一不好看的唱片封面,而且有望榮獲最差封面大獎。
  • 現在的專輯封面,都這麼好看的嗎?
    順便聽 好聽的歌 ~諾,耳機分一隻給你 ♪# 01有些專輯 僅憑封面就已經徵服了你~吸引力法則在 色調 這裡再一次見效這些色調特別好看的專輯封面第一秒 就讓你挪不開視線!冰鎮西瓜  溫柔水波陽光沙灘的海邊  肆意生長的植物關於夏天的所有美好想像都被偷偷藏進了一個個封面裡!
  • 鑑賞 唱片封面上的世界名畫
    唱片的封面,亦是臉面,看看以下用名畫裝點的都有些什麼唱片。他的作品以強烈的愛國情感和民族特色著稱,《芬蘭頌》的抗爭主題配上「桑泊保衛戰」的封面再合適不過了。♣ 託馬斯•埃利奧特像他的畫作對細節描繪非常詳細、真實,甚至於儀器上的刻度、信箋上的文字、桌布上的花紋都描繪的一絲不苟,但整體風格仍然非常統一,人文主義風格明顯——這些特質都與巴赫音樂中規整的如數學計算般的賦格相似。
  • 你只知道幾張經典唱片封面拍攝地,卻不知道這些(番外篇)
    音樂開始的時候,我整個人都陷進去了,原來這麼美好的音樂才是用來告別的。這一次又聽到了它是因為封面上的那個大廈,這座位於芝加哥中心地帶的城市地標,它們的出現就像生活中的變遷一樣,讓你抓不住。專輯《楊基酒店熱舞》曾經有過另外三個備選版本的封面,但是都沒有現在的這個版本經典在芝加哥,音樂是城市居民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這裡有超過200個劇院在上演不同風格的演出。
  • 分享|盛行數位音樂的年代,為什麼黑膠唱片仍不過時?
    把喜歡的音樂實在地拿在手裡,穿梭在大街小巷去尋找一張自己喜歡的唱片,所獲取的滿足感是現在流媒體服務不能比擬的。相比CD,黑膠唱片更有懷舊的質感和品質,也有很高的收藏價值。YANN(設計師):情懷。喜歡音樂,回歸最初,喜歡質樸的音樂氛圍。Seven:第一眼看見黑膠唱片時,內心在咆哮「太好看了!」是被它的顏值和質感攻陷!可能是對好看的東西的收藏癖吧!發燒友顧客:是藝術和音樂的儀式感吧。
  • 達利、班克斯、KAWS...著名藝術家們都給誰設計過唱片封面?
    最初,專輯封面只是一個保護套,用來保護裡面易碎的物品,但很快,專輯封面就演變成了一個藝術表達的空間。20世紀60年代,當藝術家和出版商開始委託視覺藝術家為他們的唱片封套設計封面時,專輯封面的藝術表現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從薩爾瓦多·達利、安迪·沃霍爾到達明·赫斯特、KAWS,已經很多高人氣的街頭藝術家,在這裡我們那看那些最著名的藝術家都給誰創作過哪些專輯封面。
  • 嘮一嘮電子音樂史上那些大有來頭的唱片封面
    我們居然沒有一個連續的流行音樂傳統!但隨即我們便意識到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因為沒有傳統,就沒有禁錮。我們可以大踏步進入那開闊的空間中。」也許是受到了《銀翼殺手1982》和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神經漫遊者》等文藝作品的啟發,這個時代的專輯封面,以及未來的電子音樂專輯設計,都受到了這種科幻美學的影響。看下圖,可以清晰發現1980年代初Juan Atkins和他的同齡人所經歷的轉變。
  • 滾石唱片宣布:修改《山河水》黑膠封面
    ,得到了確認的消息:滾石唱片確認將首次發行的《山河水》黑膠封面修改為1998年大陸首版發行CD時的封面設計。部分樂迷認為改版非原版封面設計,大陸版CD封面設計師宋曉輝也在微博發聲,表達了相關意見。浣熊唱片採訪到宋曉輝,就《山河水》封面一事進行了深入討論,你可以點擊這裡閱讀。就在該篇採訪稿發表前,宋曉輝老師告知我們,滾石唱片剛通過他的朋友轉達了相關意見,願意就封面一事進行探討。
  • 2019 唱片封面年鑑
    作為一名變性人,Flo Brooks通過瘋狂的繪畫敘述了自己對於殘酷世界的觀察和思考,其為樂隊Witching Waves繪製的唱片封面,則是這沉重冰山的一角。而同樣極其優秀的音樂人The Caretaker則繼續與藝術家Ivan Seal帶來了最新創作的封面作品,同樣也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