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平臺逐漸取代實體唱片的現在,聽歌是「一鍵之便」,即使如此,也令人懷念那個人人會抱著唱片封面研究一番的年代。
在那個沒有「P圖」的年代,1965年出道的英國獨立搖滾樂隊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的專輯封面多數成為經典,這樣的成就免不了英國設計公司Hipgnosis為他們專輯封面做出的設計。
Hipgnosis
天空萬裡無雲,兩個男人在握手,在工業倉庫前。其中一人著火了,就連手也著火了。這是為Pink Floyd《Wish You Were Here》拍攝的相片,也是最著名的唱片封面之一。它便是由英國傳奇設計公司Hipgnosis製作。Pink Floyd《Wish You Were Here》的唱片封面。(Hipgnosis)
Hipgnosis在1967年由Aubrey Powell及Storm Thorgerson創辦,名字是從他們的住所門前的塗鴉而來。「hip」是年輕與新穎,而「gnostic」則是與神秘主義有關的知識。二人還在皇家藝術學院電影系上課時,便已開始設計封面,Pink Floyd的團員也就讀同一間學校,第一次設計的唱片封面便是Pink Floyd於1968年發表的第二張專輯《A Sauceful of Secrets》。Pink Floyd1968年的第二張黑膠專輯《A Sauceful of Secrets》。(Hipgnosis)
Pink Floyd所屬的唱片公司EMI後來又委託他們為其他歌手、樂隊做設計,Hipgnosis起初在Aubrey Powel的家工作,後來才在South Kensington開了第一間工作室。1969年《Ummagumm》封面。(Hipgnosis)
Powell與Thorgerson大概覺得傳統的唱片封面太悶,在1969年《Ummagumm》中,Pink Floyd的成員開始出現在封面上,但卻十分有趣創新。他們不斷在掛在牆上的「畫中畫」中出現,但在每張相片中,Pink Floyd的成員的姿勢都有一點點不一樣。至於1970年的《Atom Heart Mother》,封面的牛跟樂隊與唱片的內容沒有關係,它只是用來吸引注意。而神奇的是,它成功了。即使連樂隊名Pink Floyd都沒有出現在封面上,但任何想要找Pink Floyd新專輯的樂迷,都知道只要找那頭牛就對了。1970年Pink Floyd《Atom Heart Mother》封面。(Hipgnosis)
反叛的音樂人、藝術家都以他們的方式製作唱片——樂隊的樣貌與名字不再是封面的首要元素,反而是音樂想要帶出的訊息。有時候,設計的目的甚至只是表現他們是如何創新,這讓那時代的唱片封面設計變得有無限可能。Hipgnosis是先驅,音樂人當然喜歡,但唱片公司卻很討厭他們,事關封面沒有樂隊的名字與樣貌,怎樣對外宣傳?1973年《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封面成為Pink Floyd的標誌。(Hipgnosis)
1973年的《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封面絕對是Pink Floyd的代表作,那設計取得重大成功,不少能負擔得起設計費用的歌手、樂隊,都紛紛來到Hipgnosis倫敦的工作室邀請他們為自己設計。1977年Pink Floyd《Animals》封面。(Hipgnosis)
1977年Pink Floyd《Animals》封面,那隻飛豬氣球是並不是「p圖」而是真實存在的,但它卻在拍攝時意外飛走了....飛到了倫敦希思羅機場,更導致數班航班取消,幸好它沒有造成任何意外,最後它墜落在一片農場上,農夫發現時更投訴,這隻氣球把他的牛嚇跑了😂。1994年《The Division Bell》封面。(Hipgnosis)
Pink Floyd於1994年創作的《The Division Bell》是有關溝通,細心地看,便會發現兩座雕塑中還有第三張臉。1976年《Dirty Deeds Done Dirt Cheap》封面。(Hipgnosis)
這是澳大利亞硬搖滾樂隊AC/DC 1976年創作的《Dirty Deeds Done Dirt Cheap》,在許多從前的小報中,都會出現這樣遮蔽雙眼、用來保護身份的畫面。隱藏了身份的人物,怎樣都看似圖謀不軌,不論其實他們是多麼高尚。正如歌名直譯那樣——「不需花多大代價即可實行的惡事」。1976年 Led Zeppelin《Presence》封面。(Hipgnosis)
英國重金屬樂隊 Led Zeppelin於1976年創作的專輯《Presence》,桌子上的黑色物件靈感來自Stanley Kubrick的《2001太空漫遊》。Peter Gabriel《Scratch》封面。(Hipgnosis)
Hipgnosis也為Genesis設計封面,當Peter Gabriel在1975年離隊後,仍繼續跟Hipgnosis合作。他沒有為他「單飛」後的唱片命名,但樂迷與傳媒卻因為封面亮眼的設計,而輕易為它們改名。如這張非官方名叫《Scratch》。1976年 Wishbone Ash《New England》封面(Hipgnosis)
英國搖滾樂隊Wishbone Ash1976的專輯。封面中的男子正在磨刀,刻意的「性暗示」是因為攝影師本身是位男同性戀者,而Wishbone Ash當年剛剛出道,覺得這大膽的相片正合他們的心意。1976年10cc《How Dare You!》封面(Hipgnosis)
1978年10cc《Bloody Tourists》封面(Hipgnosis)
1978年,10cc又推出專輯《Bloody Tourists》,表現了不斷到各地演出的樂隊,雖然到了很多地方,但卻時時在舞臺上、酒店房內,根本無暇欣賞當地美景。於是Hipgnosis把10cc這心情化成專輯封面。Renaissance - Prologue (1972)
Hipgnosis幾乎為Pink Floyd設計了所有專輯,此外,他們還為Led Zeppelin、Peter Gabriel、T-Rex、ELO、10cc、UFO等創作唱片封面。Hipgnosis一共創作了約350多張唱片封面,當中很多成為經典,不單是因為當中的音樂,而是配合別具心思的封面設計,而成為代表了那一代的藝術品。[ 感謝今日作者 ]
設計IN臺灣
ID_designinTAIWAN
撰文_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