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
她是巨賈之家千金,曾糟日軍軟禁,終成新加坡國寶藝術家
圖/張荔英 文/秋香
張荔英,這個名字你聽說過嗎?在中國,雖然很少有人知道她,但她一生的故事卻具有傳奇色彩,可以說是她當時所處時代的一個縮影。
張荔英是中國第一代女油畫家,在繪畫方面很有天賦且造詣很高,還被譽為南洋畫派的先鋒,目前新加坡的美術館中,她的畫作共有147幅。
01前半生光鮮亮麗,後半生寧靜溫暖
張荔英出生在浙江省的一個巨賈之家。她是當時國民黨要員第四個女兒,父親早年留過學,學識淵博,曾得到孫中山的重用。
丈夫名字叫陳友仁,不僅僅是孫中山的英文秘書,還是前國民政府的外交部長。同時她也是巴黎名望很高的女藝術家。
後來由於戰爭,國內局勢動蕩不安,不得已來到新加坡,隨後定居在這裡。一邊在南洋美術學院教學,一邊作畫,內心平靜祥和。
後期的作品可以看出,也如同她的心境一樣,淡雅脫俗,華而不豔。
02從小繪畫天賦高,愛好西方藝術
張荔英出生在法國巴黎,喜歡參觀當地的博物館,從小繪畫天賦就很高,立志要當一名畫家。
她的父母十分重視教育,為了培養她,不惜專門聘請一位俄國的老師,教她作油畫,對她進行早期的啟蒙教育。自此她與西方繪畫藝術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她的繪畫創作中,對她影響最大的兩位畫家應該是梵谷和塞尚了。
她從梵谷身上學到了色彩和筆觸的表現特性,在塞尚那裡則學會了如何處理形體和色彩之間的布局。
現在從她的繪畫作品中,也經常能看到這兩位大師的影子。
03曾糟日軍軟禁,後為南洋畫派的先鋒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張荔英的丈夫就參與到了戰爭中。不料被日軍逮捕,將他們軟禁在上海的家中。
新中國成立以前,由於國內形勢過於動蕩,同時丈夫病逝也讓她決定走出國門,來到了新加坡,臨行前她只攜帶了一幅自己喜歡的作品,這幅作品就叫做《北平風景》。
《蓮花頌》是1962年她來到新加坡以後創作的,也是她的後半生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個。這幅畫的創作靈感來源於她的花園中的一池荷花。
這些蓮花在她的畫筆下猶如樂曲中高低起伏的音符一樣。《蓮花頌》也代表著後半生她平靜祥和,安然自若的心境。
—END—
本平臺所發布的圖片均搜集自網絡公開資料,編輯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本文由藍鷹書畫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