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中用過的「筆筒」,曾被日軍炸碎,現為中國十大國寶之一

2020-11-30 文史老火湯

1938年春,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村村民姜景舒、姜景橋、姜喜橋兄弟三人,正在轉耳輪山腰刨地,準備種紅薯。

忽然,「當」的一聲,鋤頭碰到了一塊硬物。三人刨開周邊的土一看,是個黑乎乎的大傢伙,四角各有一個羊頭。因為附近經常有人挖出寶貝,兄弟三人意識到,自己也被寶貝砸中了。

「黑乎乎的,我看是烏金,這下咱們發財了!」姜景舒說。

三人圍著寶物左摸摸,右擦擦,還用鋤頭敲敲聽聽「烏金」的聲音。不料「啪」的一聲,敲掉了口沿部一塊巴掌心大的碎片。

兄弟仨不敢再敲,趕緊把碎片放進口袋,把寶物抱回了家。

很快,姜景舒兄弟挖到寶貝的消息就傳開了。

黃材鎮萬利山貨行老闆馬上找上門來,一看到這個帶四個羊頭的方尊,知道是個寶物,當即要以400元大洋收購。原來,這個山貨行只是掩飾,他們真正的生意其實是盜賣文物。

當時,姜景舒只有17歲,家中有十幾口人,只靠爺爺做豆腐和父親打短工勉強維生。雖然他知道這個寶貝的價值遠遠不止400元大洋,但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筆巨款了,於是答應了。畢竟,在戰亂時期,能活下去就算不錯了。

不料這400大洋被保長、甲長、鄉紳七扣八扣之後,到姜景舒手裡只剩下248塊了。姜景舒也只得咽下了這口氣,但他留下了敲掉的那一塊碎片。

寶物到手後,山貨行老闆連夜派人到長沙西影樓找怡豐商號老闆趙佑湘,並叮囑讓趙老闆帶足了錢再來看貨。

趙佑湘與山貨行老闆是老交情了,聽他這麼說,知道他一定是得了「真寶貝」,馬上搜集了能找到的現錢,直奔黃材鎮。

不料,他來到萬利山貨行時,卻見大門緊閉,門上貼著湖南省政府的封條。

「不會吧?省政府的人手腳那麼快?已經把寶物收走了?」趙佑湘嘀咕道。

正當他悶悶不樂地想離開的時候,一個人走到他身後說了聲:「想不想看貨?想看就跟我來吧。」

趙佑湘毫不遲疑地跟了過去,拐了幾拐之後,那人在一戶門前停了下來,用手有節奏地敲了幾下。開門的果然是山貨行老闆。

進到裡屋,山貨行老闆鄭重地將蓋在寶物上的紅綢揭開。趙佑湘不由得「哇」的一聲叫了出來,連說「好寶貝,好寶貝!」。

山貨行老闆開價8000大洋,但趙佑湘只帶了1000塊大洋,兩人約定三天內取貨,否則就另尋買主。

趙佑湘趕回長沙,考慮到自己沒辦法獨吞這隻「羊」,就找到了楊克昌等四個古董商,準備合力購買。四人見有利可圖,當然爽快加入。

四人帶著錢重新回到黃材鎮。山貨行老闆熱情接待,不過把價錢也提上去了,現在他要10000大洋。四人一合計,同意成交,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趙佑湘、楊克昌等四人連夜將寶物運回到長沙郊區的靖港鎮,找了一間空房藏起來。他們四人連夜守護著這個寶貝,一步也不願離開,生怕自己一走開就被其他人甩了。

但是光守著也不是辦法啊,得趕緊找個大賣家出貨。於是他們商定,定價20萬現大洋,看貨先付10萬元定金。然後每天輪流派一個人出去找買主。

可是派誰進城,怎樣輪流呢?最後,他們選擇了抓鬮的辦法。第一天,楊克昌抓中了鬮,就回房拿東西,準備進城。臨出門時,他對寶貝念念不忘,又踱到放寶貝的房間門口。

這時,他聽到趙佑湘在房裡說:「我們三人立刻離開此地,把楊克昌甩掉。

楊克昌聽聞,氣得七竅生煙,但他沒有衝進去和他們理論,而是直奔長沙縣警察局和縣政府,舉報趙佑湘等人盜賣國寶。

長沙縣警察局立刻出警,荷槍實彈地趕到靖港鎮放寶物的房間。結果那裡早已人去屋空,警察局長和縣政府的人很惱火,說如果找不到趙佑湘等人和寶物,就要拿楊克昌重重治罪。

楊克昌為了立功,就在屋前屋後仔細尋找,終於發現後院有一個新挖的土痕。他心中大喜,找來鐵鍬一挖,果然取出了寶貝。

四羊方尊就這樣到了政府的手裡。

長沙縣政府立刻將四羊方尊送給剛從淞滬前線轉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張治中將軍暫時保管。

四羊方尊的雄奇造型,讓張治中嘆為觀止。於是,他便把它放在辦公室,作為筆筒玩賞了3個月。後因日寇進逼長沙市,他才匆匆將其交給省銀行,與黃金、美鈔一同嚴密保管起來。

張治中

1938年11月初,鑑於湖北省省會武漢市淪陷,長沙市岌岌可危的嚴峻形勢,國民政府決定實行「焦土政策」,嚴防完整的長沙市落入日寇之手。

據《張治中回憶錄》中記載,張治中遵令實施長沙軍民依次撤出計劃,但在計劃正式實施之前,卻有誤信日寇即將進攻長沙謠言的民眾率先點燃了自家房屋。

一時之間,長沙大火勢不可擋,連續焚燒了兩天兩夜,史稱「文夕大火」。全城80%的建築毀於一旦,許多珍稀文物亦未能倖免。四羊方尊也從此「銷聲匿跡」。

不久長沙淪陷了,由於四羊方尊出土後在湖南曾產生轟動新聞,日軍佔領長沙後,到處查找四羊方尊的下落,但都一無所獲。

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1952年中南文化部接到中央文化部的電話,說周恩來總理指示,要求湖南省和長沙市政府查找四羊方尊的下落。原來,在國共合作期間,周恩來同志在長沙時,曾在張治中家中作客,見過四羊方尊,對此寶印象頗深。

周恩來

中南文化部立即開始地毯式地查找四羊方尊,後來找到湖南銀行。由於長沙1938年銀行大火,可能被大火燒掉,線索由此中斷。

後來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又聽說,湖南中央銀行淪陷期間,曾遷至沅陵,即派人到沅陵原湖南中央銀行的住所地清查,也一無所獲。

幾個月後,湖南省政府接到湖南省銀行一個電話,說原湖南中央銀行的廢品倉庫,遺留一批廢銅爛鐵,可能殘存一些文物。

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派蔡季襄先生赴「廢品倉庫」查尋。在拆卸一件一米見方的舊木箱時,包紮木箱的鐵皮和鐵釘多生鏽,腐爛了,鐵釘一拔,整個箱子散了架,蔡季襄見到了已經碎成一堆的四羊方尊

蔡季襄和他的女兒蔡美儀、女婿,1950年代攝於北京

原來,1938年長沙淪陷前,湖南省中央銀行的車隊在逃往沅陵的路上,被日寇的飛機轟炸。轟炸過後,護送人員在清理現場時發現,四羊方尊已被震成了20多塊碎片,無奈之下只好重新裝箱運往指定地點。

見到國寶四羊方尊如此慘狀,蔡季襄熱淚縱橫,亦喜亦悲,喜的是國寶終於再現,悲的是國寶竟遭此大難。

如何「搶救」這一國寶成為現實面對的一道歷史難題。畢竟它是3000多年前的青銅器,沒有精湛的修復技術和焊接工藝,很難能讓其復原如初。

這個歷史重任最終落在了當時供職於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的張欣如肩上。

張欣如曾於20世紀30年代在河南省開封市「群古齋」研習文物修復,親自修復過2000多件青銅古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國內首屈一指的文物修復大師。1954年5月,張欣如開始著手修復四羊方尊。

張欣如修復四羊方尊

據他回憶說,四羊方尊「拿過來的時候,已經過初步修復,不過很粗糙,和原物有很大差距」。為了盡最大可能復原四羊方尊的原貌,張欣如使出渾身絕技,無論是清洗紋飾,還是焊接碎片,每一次、每一處都精益求精。

「方尊有30多公斤,很重,我有時要把方尊放在腿上,一手扶著,一手焊接,花紋很細,一點都疏忽不得。方尊的底盤碎得厲害,費了不少功夫」。

經過兩個多月的精心修復,四羊方尊終於重放異彩,恢復了雄奇瑰麗的魅影。張欣如慨嘆說,四羊方尊是他修復生涯中「最好的」一次修復。

但是,那時修復後,四羊方尊還不完美,因為尊的口沿部分曾被姜景舒敲掉一塊殘片。這一遺憾直到1976年,在湖南省博物館原館長高至喜的努力下,姜氏兄弟捐獻出了四羊方尊碎片。至此,四羊方尊才完美呈現。

四羊方尊高58.3釐米,重近34.5公斤,造型雄奇,肩、腹部與足部作為一體被巧妙地設計成四隻卷角羊,各據一隅,在莊靜中突出動感,匠心獨運。整器花紋精麗,線條光潔剛勁。

經專家考證,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祭祀禮器,羊在古代寓意吉祥,以四羊造型的盛酒禮器,顯得至尊高貴的氣質和典雅。它對我們研究商周社會的歷史、經濟、文化提供寶貴實物史料。

1954年,湖南省博物館成立。1956年省文管會將四羊方尊移交省博物館收藏。1959年國慶十周年慶典期間,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開展,四羊方尊被調至中國歷史博物館公展,以後就一直留藏在該館。

四羊方尊作為全國排名第三的十大傳世國寶曾多次出國展覽,並作為中國古文物的精華和古代青銅工藝的傑作編入中小學歷史教科書和各類教材。

2013年8月19日,四羊方尊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四羊方尊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蘊含著3000多年前的歷史信息,現已成為頂級國寶。它歷經磨難最終重生的故事更是讓人唏噓。

相關焦點

  • 國民黨上將張治中,建國後擔任國防副主席,為何沒能評上元帥?
    蔣介石不願意用共產黨人,所以拒絕了張治中的建議。之後每次提到此事,張治中都十分懊悔,認為「北伐的統帥部沒有周參加,是一大損失。」兩黨關係破裂之後,張治中一直盡力維護兩黨關係,不願意與共產黨刀兵相向。蔣介石也知道張治中的政治立場,所以一直不肯用他,擔心他在與共產黨作戰時故意放水。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簡介,清明上河圖乃一級國寶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大部分都經歷過被掠奪海外的歷史,是中國的傳世國寶,都有經過後期的修補,才有了我們如今看到的完美畫作。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篇幅都不小,如今被收藏在各地博物館中供人們觀摩,豐富的表現了當時朝代的生活和風俗民情。
  • 口述歷史 張治中三訪張學良!
    雙十二事變發生後,當時南京國民黨首要對事件主張用軍事解決的佔多數,父親是主張政治解決的少數人之一。父親當時任中央軍校教育長,並秘密兼任京滬分區負責長官,正在籌劃加強建設上海抗戰防禦之事。張學良「扣蔣」後,父親在京滬的36、38兩師被調到西北「討逆」,只剩下87師,父親一定擔心日軍借守備空虛而入,但是日軍這時候也是選擇了觀望。
  • 她是巨賈之家千金,曾糟日軍軟禁,終成新加坡國寶藝術家
    她是巨賈之家千金,曾糟日軍軟禁,終成新加坡國寶藝術家圖/張荔英 文/秋香張荔英,這個名字你聽說過嗎?在中國,雖然很少有人知道她,但她一生的故事卻具有傳奇色彩,可以說是她當時所處時代的一個縮影。▲張荔英張荔英是中國第一代女油畫家,在繪畫方面很有天賦且造詣很高,還被譽為南洋畫派的先鋒,目前新加坡的美術館中,她的畫作共有147幅。
  • 本周top10中國消失的十大國寶
    子捷說每周將發布一篇盤點各大領域突出的人物、事物以及著名事件,幫助大家回顧我們曾經擁有並見證過的偉大歷史時刻今天要說的是中國消失的十大國寶在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古董玩家兼藏家莫過於大清的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又當了4年太上皇,64年間廣收名畫古帖、珍異古玩。死後這些奇珍異寶與之同埋裕陵的地下宮殿中。這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當屬放在他身邊的一柄九龍寶劍。國寶被軍閥孫殿英盜出東陵後,送於戴笠,後飛機失事,被燒毀埋於戴笠墓中。
  • 淞滬會戰初期的十日圍攻,5萬國軍對6千日軍為何還是功敗垂成?
    由於事先計劃周密,至12日中午,張治中的司令部到達南翔,87師、88師都已進入市區預定位置,上海市民有五年多沒有看到過中國軍隊,突然見到這許多軍容嚴整裝備精良的中國軍人,群情振奮。部隊到位後,張治中原來計劃13日拂曉發起攻擊。,但是西方列強不希望上海發生戰事,因此各國領事館一起要求中日雙方至少在24小時內不要開戰。,迫於外交壓力,蔣介石命令張治中推遲攻擊。
  • 父親喪事也不顧,王敬久披麻戴孝上戰場,淞滬會戰將日軍趕下海
    在殘酷的「一二八淞滬抗戰」的戰鬥中,王敬久把對父親的懷念,當做抗日殺敵的動力,始終深入前線指揮部隊和日軍進行頑強戰鬥,同第19路軍互為依託,有力的阻擋了日軍的瘋狂進攻,徹底粉碎了日軍想把「一二八事變」作為「九一八事變」的翻版的夢想。而王敬久身穿孝服率部殺敵的英勇行為,無疑成為激勵中國軍隊抗戰不屈的象徵,日益深入人心。
  • 收存國寶鎮英魂,新四軍繳獲日寇神風刀背後的故事
    這種刀日本傳統意義上稱為「脅指」或「脅差」(我認為是不是這樣子的哦薩兄,「脅指」或「脅差」是指刃長介於一尺到兩尺之間長度的日本刀,適合狹窄空間內的劈砍打鬥,而短刀刃長是在一尺之內的哦。),沒有刀鐔,用於絕望時自殺,並不僅僅神風特攻隊員使用,一些侵華日軍軍官也會攜帶。
  • 抗日戰爭羅店之戰,前線國軍主力傷亡慘重,日軍為何卻苦不堪言?
    時任淞滬國軍前線總指揮的張治中發現,由於民國統帥部對自己的不滿,淞滬戰場上的前線總指揮已經變成了兩個,新來之人便是有著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陳誠畢業於保定軍校第八期,民國初年因為黃埔學生尚未嶄露頭角,保定軍校的畢業生也沒有太大名氣,因此陳誠的生活十分艱苦。
  • 毛主席和張治中:張說「高興、舒服」,主席為何說「還有距離」
    坐船開到長江大橋附近,毛主席從船上扶梯慢慢下水,先埋頭水中三、四次,讓水浸漫全身,然後兩手撒向後方,兩腳一蹬,用仰泳的姿勢出發。他從大橋順流而下,遊了六、七華裡,才餘興未盡地慢慢遊向船旁,上船時依然紅光滿面,精神煥發。在此後的視察途中,張治中一直十分關心毛主席的身體,多次勸毛主席多注意休息。
  • 南京保衛戰:中國特種部隊死戰不退,以僅僅600人擊潰2萬日軍
    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曾經出現了很多非常能徵善戰的部隊,就比如抗戰初期中國最厲害的88師,87師,89師,中央教導總隊,這些部隊都是德國教官訓練出來的精銳部隊,在淞滬會戰上曾經給予日軍重創
  • 清 康熙 灑藍釉開光五彩筆筒(下)
    左邊中間是一種野菊花,菊花意味著長壽,是明清瓷器上最要紋飾之一;花朵下面像雲朵一樣的是靈芝,靈芝意味著「如意」,是清代彩瓷上經常出現的重要紋飾,比菊花出現的概率還高。祥雲、花兒、靈芝這些紋飾放在邊沿,總稱為「吉祥紋」。上圖小孩左手抱著的像靈芝一樣的是如意柄;右手拿著筆,筆的一端指向太陽,意味著「指日高升」。總之吧,麒麟不僅送子,送的還是日後能「指日高升」的兒子,大吉大利!!
  • 淞滬會戰犧牲的廣東抗日英雄黃梅興,一二八事變讓日軍嘗到了厲害
    中國人堅持抵抗,毫不退縮,最終贏得了抗戰,徹底把日軍趕出國門。而這期間,犧牲了多少仁人志士,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有這樣一位國軍將領,在上海,曾參與了一二八淞滬抗戰和1937年的淞滬大會戰。在這兩次戰爭中,他驍勇善戰,打出了中國軍人的氣概。可惜的是,在淞滬會戰中,他被日軍的炮彈擊中,壯烈犧牲。他就是黃梅興將軍。
  • ...一牆之隔的這裡,曾是故宮國寶的避難地,如今卻成了故宮文物紀念館
    從1933年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了躲避日軍的侵略,為了保護祖先們給我們留下的文物的安全,就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文物南遷運動,將故宮的文物裝箱後,準備分為5批運往南京,可是沒有想到又遇上了「七七事變」,在南京告急的情況下,故宮文物又踏上了西遷的徵途。
  • 毛主席和張治中:主席為何說你日記吹噓我,張說春風化雨的感覺
    毛主席對張治中慰勉有嘉,希望他參加新政協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張治中表示:"過去這一階段的政權是我們負責,今已失敗,成為過去了,我這個人也已成為歷史了。"毛主席笑著說:"過去就算過去了,等於過了年三十,今後就從年初一做起好了。"
  • 侵華日軍哪個師團最強悍?這支部隊曾與中國70多個師交過手
    日本陸軍戰鬥力最強悍的為甲種師團,而在這些甲種師團之中,又數與中國70多個師交過手的第五師團,戰鬥力最為強悍。第五師團:第五師團又名廣島師團,因其第19任師團長板垣徵四郎之故,該師團也被稱為"板垣師團"。第五師團在日本陸軍之中創下了多個之一,日本陸軍最早組建的7個師團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前的17個常備師團之一,日軍的4個機械化師團之一。
  • 乾隆珍藏過的一幅畫,6萬港幣購回大陸,現為國寶禁止出境
    《宣和畫譜》記載,當時御府收藏有韓滉的36幅畫作,可惜只有一幅《五牛圖》流傳後世,這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紙本古畫。雖然《五牛圖》是韓滉第二擅長的畫作之一,藝術水準之高也稱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五牛圖局部牛在中國文化裡代表著沉穩、堅毅、溫順,也有吉祥的寓意。《五牛圖》裡畫了五頭神態各異的牛,筋骨皮毛質感極強,栩栩如生。
  • 安徽高校學長學姐自製水泥筆筒、洗衣液送新生
    9月15日,安徽師範大學迎來了2019級新同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特意為該學院數百名新生送上了「學長學姐」自製的禮物——水泥筆筒和洗衣液。原來,在新生到來之前,該院2016級材料化學專業的114名同學用6個小時,製作了598份水泥筆筒;2016級應用化學專業4名同學也在專業老師指導下,耗費2天時間生產出400多瓶洗衣液。這些都被「打包」在一起作為迎新禮物送給新生。
  • 她24歲名滿天下卻嫁給55歲的逃亡者,遭日軍軟禁終成「國寶」
    她叫張荔英,是中國第一代女性畫家之一;是「新加坡六大先驅畫家」之一;她還曾是孫中山的英文秘書;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她在24歲的時候嫁給了比她大31歲的"天下第一美男子"。張家除了有政治基礎,更是出身江南的巨賈之家,在張家老家南潯有這樣一句諺語「四象八牛,七十二隻小金狗」,以此來用象、牛、狗其形體大小來形容富豪的財富多少,而張家就是「四象」之一。張荔英的母親也是蘇州城裡的有名的大家閨秀,有著十分深厚的文學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