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蠅王》影評:不完全忠於原著的改編,是好還是不好?

2021-01-09 亮亮叔叔

這個月,我在網上觀看了多部當代經典的文學電影,比如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同名小說的電影《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 ),以及改編自有著「世界上最美的情詩小說」之稱的《魂斷威尼斯》。

《蒼蠅王》電影海報。

文學電影是什麼?是單純地將文字用影像表達出來的改編電影,還是將抽象的文字合成一幕幕形象的畫面?又或者是賦予它更多元的一面,讓觀看電影的人可以恣意地探索文字與影像之間的完美交融?

不完全忠於原著的改編,是好還是不好呢?

電影《蒼蠅王》改編自知名英國作家威廉·戈爾丁(William Golding)的第一本同名小說,故事描述一群因為戰爭而搭乘飛機出去逃難的孩子,然而很不幸的是墜機了,他們來到一個無人島,除了有一把刀作為求生之用外再也沒有其他東西了,於是他們在這裡展開一個求生之路。

孩子們在無人島上求生不是電影的主題。

小說深刻描繪了人性與野性的矛盾、文明與野蠻的矛盾、道德與無道德的矛盾,不僅成為當代英文小說的經典,威廉·戈爾丁還為此獲得了198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蒼蠅王》分別在1963年及1990年被改編成電影,而這次我在網上觀看的是1990年由英國導演哈裡·胡克(Harry Hook)執導的版本。拿這個版本與1963年的版本進行比較一下,1963年的電影通常被認為比1990年的改編更忠於小說本身,而1990年的版本獲得兩個很極端的評價,大多數人讚賞了該電影中的場景。

《蒼蠅王》電影經典畫面。

但也有很多人認為該電影忽略了原著中兩個最為精彩的地方:第一個是在島上的第一次集會,電影並沒有在這場戲中做一個高潮的安排,一直到電影中後半段也未能營造出這個集會在小說中對這些男孩所造成的約束力;第二個則是Simon(詹姆斯.貝吉.戴爾飾)與豬仔(Piggy,丹紐爾.比波利飾)的那場戲,這部電影卻只用幾秒鐘的凝視,取代了小說中他與豬仔的對話,原先在這個情節所造成的張力以及反省和思考,就只能靠想像了。

或許看過小說的人都希望能看到原著被完整的改編,但不完全忠於原著的改編,又何嘗不是每個人對於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與理解呢?至少小說所要傳達的「人性」並未失去焦點,我認為這樣就足夠了。

電影《蒼蠅王》的主題是探討人性。

下面我就《蒼蠅王》這部電影,探討一下「人性」方面的問題。

如果我們也被流放到荒島,還能保有人性嗎?

在電影《蒼蠅王》中,從一開始這群孩子就試圖在島上建造一個和平、有秩序的共生社會。正因為他們視自己為「現代的文明人」,有一些孩子有如聖人般的存在,有一些孩子是被規範成社會需要的樣子,有一些小孩則像平凡人,和我們完全一樣。

整部電影有如一個社會實驗,測試人性與野性,究竟是哪個自己會勝出呢?電影主要是分成兩大派,一是以Ralph(巴薩扎·蓋提飾)為首的文明派,二則是以Jack(克裡斯·福爾飾 )為首的野蠻派。置身於同樣的環境中,有些孩子能夠保持住理性與自律,而有些孩子卻回歸於最原始的人性,但可怕的是後者佔大多數。

電影《蒼蠅王》中的劇照。

「人往往只會展現自己好的一面。」這是自然而然、天經地義的事情,當我們自認為我們比那一群野蠻的孩子成熟的時候,別忘了他們還只是孩子,而身為大人的我們呢?我們的惡行往往並不會像他們一樣是直接、大膽,但那樣不是更讓人覺得可怕嗎?

蒼蠅王,代表著人心的腐敗和罪惡

在該電影中並沒有過多的戲去描述這個被Jack一行人所砍下豬仔的頭,也就是電影名稱所指的「蒼蠅王」,或許是想增加對於「蒼蠅王」的敬畏,如同孩子們視這顆豬仔的頭為怪物一樣,而這顆腐爛被一群蒼蠅圍繞著豬仔的頭,也就是孩子們口中的惡魔,原本來自於一頭母豬,無辜而又慈悲,如今卻成為一個可怕的形體,那又何嘗不是一個關於人心的隱喻呢?

最後,我們回到文章標題上的問題:一部電影不完全忠於原著的改編,是好還是不好呢?我認為這種類型的電影的評價標準不是在於是否忠於原著,而是能否給觀眾和社會帶來反思,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

相關焦點

  • 編劇 什麼是好的改編,翻譯出味道比忠於原著更重要
    對此,編劇餘飛解釋道,「牴觸改IP並不是真的否定改編這個事情,是牴觸用高素質的職業編劇改編垃圾IP。比如汪海林,讓他改《西遊記》、《紅樓夢》他肯定也沒有意見,但你讓他改一些不入流的地攤文學他就不願意了。」餘飛認為,小說IP的概念將四大名著和地攤文學完全混在一起實在不科學。
  • 《拾光裡的我們》完全忠於原著
    作為原著粉的我,是基本上會把改編自小說的電視劇看個開頭的,感覺這部相比較近幾年的IP劇來說,是比較忠於原作的改編。基本上劇情沒什麼改變。演員是新人,比較稚嫩。也看的出來是小成本製作的愛情甜劇。但的確這個小說作者本身寫文就比某些作者有腦多了。雖然只是戀愛劇,但勝在套路不多,有些新意。並非全部都是那種前一秒就知道下一個劇情是怎麼樣的那種。
  • 《ABC謀殺案》難道只有「忠於原著」這一種方向嗎?
    這一部來自BBC的《ABC謀殺案》的短劇,在原著上加入了不少的改編,但個人覺得這是一次勇敢的嘗試。市面上忠於原著的版本實在太多了,幾十年有無數電影電視劇翻拍阿加莎的作品。但那只是一種改編方式,如果阿加莎的作品被一直改編下去,在未來的幾十年裡,難道只有「越來越忠於原著」這一種方向嗎?我在看2017年上映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的時候,就隱隱感覺到了對經典改編的窘境。
  • 讓人又愛又恨的IP改編劇,忠於原著讓讀者滿意?還是尊重戲劇規律?
    2017年6月15日上午上海電視節白玉蘭論壇  東方網記者付楊6月15日消息:近年來,IP改編劇風靡了電視圈。《甄嬛傳》《琅琊榜》《花千骨》《歡樂頌》等,在贏得不俗收視成績的同時也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但是在IP改編劇製作的過程中,普遍存在了一個問題:多大程度上忠實原著?改的少了,可能不適合電視劇的拍攝和演出;改的多了,原著黨會不會「買單」?  在2017年6月15日舉辦的主題為內容創新和劇本品質的上海電視節白玉蘭論壇上,這個問題又一次被提了出來。面對這一問題,派樂傳媒董事長、著名編劇張永琛表達了他的看法:尊重是最大的底線。小說的表達和電視劇的表達是兩個範疇。
  • 馬丁老爺子:《權遊》第八季並不完全忠於原著
    喬治·R·R·馬丁老爺子近日被問到了《權力的遊戲》第八季和小說之間的差異時再次發話,他說:「最終季並不完全忠於原著,否則,你還要再拍五季。」《權力的遊戲》原著作者喬治·R·R·馬丁今年早些時候,馬丁曾談過小說和劇集的差異,他說:「別忘了,我跟兩個D.B.的工作環境完全不同。他們拍的最後一季有8個小時,而我希望最後兩本小說能寫滿3000頁手稿。如果有必要再多點兒頁數、章節和內容,我也會寫。……小說和劇集,哪一個才是真正的結局?這種問題就很愚蠢。
  • 文學作品改編影視劇,為何不能完全按照原著來拍?
    回顧我們熟知的影視劇經典,很大一部分都是根據文學作品(小說、報告文學等)改編的,特別是一些大熱商業電影,都是根據暢銷小說、文學讀物改編而來,比如,讓華納兄弟名利雙收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改編自英國女作家J.K.羅琳的,暢銷全球的「漫威電影宇宙」中,超級英雄和超級反派基本源自漫威漫畫。
  • 孟京輝"活著"忠於"天馬行空" 稱黃渤袁泉演不了就不演了
    100%觀眾認為黃渤的表演最出彩,90%觀眾認為對小說的改編成功。   「借力」的方式來改編   「我比現在年輕十歲的時候,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話劇《活著》以黃渤飾演的「福貴」的一段獨白開場。《活著》全劇的劇本幾乎保留了餘華原著小說的所有重要片段,也完全按照小說的時間線展開。
  • 源自張愛玲小說,許鞍華導演的《第一爐香》忠於原著
    雖然從選角開始,演員就一直被吐槽,但從預告片的畫面中還是能看到張愛玲獨有的氛圍美:脆弱、破碎、頹靡!劇情忠於原著。如果不帶對演員的情緒看這部電影,起碼在氛圍和畫面上是接近原著的!電影《第一爐香》改編自張愛玲的成名作
  • 長毛話癆,電影版皮卡丘忠於「原著」(圖)
    鯉魚王雖然影片在一些寶可夢造型上相應做出了一些細微改動,但仍忠於遊戲的原始設定——無論寶可夢有多麼富有表現力的特徵、動作、肢體語言和特殊能力,它們都僅僅能說出自己的名字。但令人費解的是,電影中這個戴帽子的、特殊的,小型的、能快速移動的角色並非如此,它能說話,他是全新的大偵探皮卡丘。由於影片改編自2016年的電子遊戲《名偵探皮卡丘》,遊戲中的皮卡丘本就有一口大叔嗓,性格還有點猥瑣,愛好是喝咖啡和偷窺女生。
  • 《降臨》:不忠實原著也能拍出好電影
    電影與小說的起點與終點都有不同,但能改編成「一點兒也不像原著」卻同樣優秀的電影,才是文學哺育電影工業真正的方式。將原著影視化的難度巨大2017年1月20日,加拿大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的《降臨》國內首映。該片改編自華裔作家特德·姜的著名中篇科幻小說《你一生的故事》。
  • 聊天 漫畫改編真人,加持還是毀滅?
    老司機:對於愛動漫勝過一切的人來說,漫改作品不管改得好還是不好,可能都是辣、雞!不過叔是一個博愛的美男子,不管是原創還是漫改,只要拍得好看就是好作品。說到底漫改劇就是電視劇的一個分支,把它當成電視劇來對待就好了。
  • 最忠於原著的《絕代雙驕》,花無缺皎若玉樹太迷人
    古龍筆下的武俠小說《絕代雙驕》可謂長盛不衰的一代經典,多年以前被改編為電視劇的版本同樣也是常看常新。畢竟有著古龍先生的神採飛揚的文筆與不落窠臼的想像力作為紮實基礎,影視作品的改編自然有底氣。在時隔十多年的經典作品已經成為一代人珍貴回憶的今日,同樣是改編自古龍原著小說的電視劇《絕代雙驕》的最為出彩之處,恰在於無論相對於過去的何種版本而言,這部劇都可以說是最為還原原著的。如果是作家古龍的資深原著迷,相信一定能從這部劇的故事情節上、臺詞上都能夠明顯感受到這種驚人的還原度。
  • 文學作品改編美劇|看完美劇看原著~好酸爽~
    原文所有的「原著」本來都是「原著」,菌菌改得好辛苦[生無可戀臉.jpg]還是說!其實那個不是錯別字,而是另一種寫法?!誰來給菌菌科普一下!菌菌沒文化 真可怕[生無可戀臉.jpg]身邊有些美劇迷常常有美劇和原著一起看的「強迫症」,然後對比劇情及人物形象塑造的差異,津津有味。
  • 動漫真人化改編不好神作也變糞作
    在日本一部好的漫畫作品,除了改編成動畫或遊戲外,有時為了要拓廣客源(?)
  • 《鐵道飛虎》影評 就像是一杯溫吞的白水
    《鐵道飛虎》影評 就像是一杯溫吞的白水時間:2017-01-16 13:12   來源:南方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鐵道飛虎》影評,最近的賀歲檔期,基本上是《長城》《擺渡人》《鐵道飛虎》三部影片的混戰。當然,更準確一點說,應該是三部影片同差評的抗爭。
  • 網評今年被拍爛的十部小說改編劇!《大主宰》《將夜2》毀原著
    ,因為編劇親自上線怒嗆劇組魔改,原著小說是雙男主設定,原本編劇是以原著為基準去改編,但片方不滿意,硬要加女主戲,後來整個劇本似乎被導演拿去大改,最後連編劇的名字都不掛。,服化道、場景都很用心,劇情還是有看點的,只能怪主演沒有撐起來,男主演技生硬、沒有魅力,女主人設和原著小說差太多,本應該是睿智淡定,劇版卻變得有點囂張,所以也被原著粉嫌棄。
  • 《靜靜的頓河》影評
    《靜靜的頓河》影評(三):無題  格拉希莫夫擅長拍攝大製作的長片,這部《靜靜的頓河》將近6個小時,是格拉希莫夫拍攝過的影片中最長的一部。花了好幾天才斷斷續續的看完,若說是史詩,恐怕是談不上,但依然有其波瀾壯闊的一面。大時代下各色人物的命運完全不能自主,所謂的牆頭草更多的是一種無奈,不這樣還能怎麼辦呢?
  • 《鬢邊不是海棠紅》忠於原著,勝過《延禧攻略》,於正真的用心了
    《鬢邊不是海棠紅》是由小說改編,講述的是商人程鳳臺和戲痴商細蕊在戰爭年代下相遇後發生的故事。該劇原著是一部較冗長的、慢節奏的小說,很多人都沒能看下去,即使開頭很精彩,也沒有堅持到最後;電視劇播出後,頗受不少原著粉好評。我們從三個角度,演員貼合、劇情節奏、基調分析,為什麼會受好評。
  • 原著積累好口碑,電視劇版更光輝,10部改編評分超原著的電視劇
    這部原著小說只有6.8的評分,劇版就獲得7.4分高分。而且也是當年的爆款劇目。鵜鶘哥也特別追過。《東宮》《東宮》是一部高虐又高甜的劇,也被網友評為是小說改編非常成功,網友高價的評價電視劇創作者高度還原並超越小說的場景。原著有著7.3分,劇版播出後獲得7.7的高分,故事還是相當好看的。
  • 網評2020拍爛10部小說改編劇!《大主宰》《將夜2》毀原著
    ,因為編劇親自上線怒嗆劇組魔改,原著小說是雙男主設定,原本編劇是以原著為基準去改編,但片方不滿意,硬要加女主戲,後來整個劇本似乎被導演拿去大改,最後連編劇的名字都不掛。,服化道、場景都很用心,劇情還是有看點的,只能怪主演沒有撐起來,男主演技生硬、沒有魅力,女主人設和原著小說差太多,本應該是睿智淡定,劇版卻變得有點囂張,所以也被原著粉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