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仁 圖來自網絡
班主任,在忙碌中充實,在瑣碎中感悟。班主任的工作是平凡而瑣碎的,因為每天都要面對層出不窮的各種問題;班主任工作又是長期而艱巨的,要讓每一朵鮮花盛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正因為如此,班主任又是最幸福的,在每一天的平凡和瑣碎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充實著自己的生命,實現著自己的價值,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激發出了我們的創新和實踐熱情!我始終堅信:做好班主任工作,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有智慧!只有愛心和智慧並用,才能贏得學生的心。
家訪——最樸實、最有效的心靈招數
班主任最該做,也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家訪,事實上家訪能帶給我們很多收穫。每當看到家長感激的眼神,孩子快樂的神情,做班主任的難道不會感到滿足和幸福嗎?
一次,我發現班裡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家長每天給孩子大量的零花錢,孩子用這些錢買零食、買玩具,而家長稍有一點沒順著孩子的意,就會出現大吵大鬧的現象。之後,我及時到部分學生家裡進行家訪,發現有些家長對孩子嬌慣、溺愛,致使孩子從小養成了自私、霸道的個性,沒有集體榮譽感、不懂得合作等現象在學生中屢見不鮮。一次次的家訪之後,學生買零食的現象少了。
家長們都特別樸實,在看似拉家常的談話中,家長特別容易接受老師給予的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導。因此在開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動之後,「感恩」二字在學生心裡就不會成為一句空話,在行動上也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家訪可以把老師想要的效果實實在在地落實下去。很多同行都認為家訪要佔用我們很多課外時間,很不現實。的確,家訪需要時間和精力,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的家訪不能做。對待不同的學生,家訪時採取的方法也不同。
對行為極端的學生家訪要「勤」。這些學生由於家庭背景複雜,是班級中的「不安定因素」,是典型的「學困生」。面對此類學生進行家訪,不能當學生有問題時才去家訪,在他們各方面表現好的時候進行家訪或許效果會更好。
對性格內向的學生家訪要「細」。由於性格內向的成因比較複雜,他們大多存在孤獨、多疑、偏執等不良心理,在班級中經常表現為不合群、認死理等現象。一旦處理不當,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出現極端行為。因此,對這些學生進行家訪前應先對他們進行細微地觀察與了解,充分掌握、準備家訪的信息資料。同時,在進行家訪時對他們家庭進行細訪,是尤為必要的。
對成績好的學生家訪要「激」。這些學生由於各方面表現突出,更容易出現驕傲自滿、故步自封的現象。「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再優秀的學生也有缺點和不足,這就需要班主任根據這些學生的不同情況有選擇地進行家訪。
日記本——文字的交流,心靈的碰撞
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已經認識到,人的成長是一個「自主」的過程——學生的成長是家長、老師無法替代的。因此,「教育」是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首先是心靈的服務。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有許多困惑,需要成人的經驗指導;他們有許多意想不到的苦悶,需要有人傾聽;他們有許多生活難題,需要向人請教;他們的奮鬥掙扎以及小成功,需要有人理解、認可、欣賞……每天和他們朝夕相處的班主任應成為孩子成長的輔導者、傾聽者、欣賞者,成為孩子信任的人。
與學生在日記本上用文字交流,也是我比較喜歡做的一件事。班主任大多由語文老師兼任,我們不限定學生的日記每天必寫,只要覺得今天有事可寫或是有情要抒,就可以自由地寫作。完全不用擔心學生會偷懶不去寫日記,因為只要有日記交到班主任手上,班主任就一定認真閱讀,仔細批改,還會給出真情實意的評語,有時老師的評語比學生的日記還長,這能激發了學生寫日記的興趣。他們為了得到老師那一串又一串紅紅的評語,會積極地寫日記,許多成長的煩惱也在日記裡得到了解決。
有一個叫曉靜的女孩子,性格內向,在班裡不愛說話,成績屬於中下水平。她在好幾篇日記裡都提到了自己的個性。她的媽媽脾氣暴躁,溺愛弟弟,對她很不公平,常因為一點小事情沒做好,就對她隨意打罵,所以她在家十分苦悶。我在曉靜的日記裡細心地撫慰她,告訴她該怎樣和媽媽相處,並表示家訪時一定站在她這邊。頻繁的日記交流,讓孩子的情緒得到了抒發,曉靜變得開朗了,課間和同學有說有笑,上課回答問題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了。
因為我的引導,班級絕大多數的學生愛上寫日記,喜歡和老師一來一去地交流。批改日記不再是苦差事,而成了我的開心時刻,因為每一個孩子在期待我的筆尖流淌出的來自心靈的語言。一些已上了高中的學生碰到我還會說:「老師,我們把以前的日記本一直保存著呢!所有作業中,只有日記本我們捨不得扔掉。」
該放手時就放手——管理的智慧
在學生的自律教育中,我感覺小學生很容易會有鬆懈情緒。我們不妨採用魏書生老師的辦法,把班級的各項工作進行細化,每項工作實行承包製,哪些方面保持得好,就及時地給予鼓勵,管理得不好的要提醒或者更換人員。這樣一來,班級的各方面都有了新的面貌:課桌排放整齊了、乾淨了,班裡的寫字檯和講桌再也不用老師整理了,黑板不用老師天天催著擦了,各方面都讓老師感覺特別放心。例如,管理紅領巾和校徽的同學,每到周五下午快放學的時候,都會通知每一個學生,告訴他們周一早上千萬別忘記戴紅領巾和校徽。果然,這招效果很好,在升旗儀式上再沒發生過同學忘記佩戴紅領巾和校徽的現象。我也嘗到了名師經驗帶來的無窮樂趣。
實事求是——表揚的智慧
對學生的表揚,必須實事求是,分寸適度。如果一時沒有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就要創造機會,讓學生閃光。
另外,如果學生一時沒有值得表揚的方面,可以用讚美的方式,鼓勵他們的積極性、進取心。比如,某學生穿了一件新衣服,我們不妨誇一誇他(她)的衣服;學生理了發,可以說「你今天真精神」。要知道,讚美在人心裡引起的是積極效應,這種積極效應能引起連鎖反應,也許就因為一句讚美的話,學生上課注意聽講了,發言積極了,作業認真了,這一切又能發掘出更多的閃光點,這些閃光點會成為班主任表揚的契機。
一句表揚或讚美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也許就是因為一句讚美的話,形成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
不急不躁——處罰的智慧
處罰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沒有處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處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處罰的時候,如果班主任學會控制情緒,就能創造出一個新的境界。
允許學生成長道路上的種種不完美,這樣想了,面對學生的錯誤就不會因情緒失控造成嚴重後果。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就該是美好而和諧的,好的教學氛圍,不但能讓學生獲得健康成長,也能讓教師感到工作帶來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無論是聰明的、愚蠢的、乾淨的、骯髒的,我們都應該稱他們為小朋友。我要做學生的朋友,我要學生做我的朋友。」就算是處罰,也是以尊重學生人格為前提的,要學會不急不躁地處理那些看起來讓人惱火的事件。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學生看作天使,教師便生活在天堂;把學生看作魔鬼,教師便生活在地獄。」
用歌德的一句話作為結尾:「教師如果徵服了學生的心,其形象就如天空的星星一樣在學生的心中發光。」只要班主任真的用心了,就會成為一個智慧的心靈捕手。
(作者單位:浙江省永嘉縣上塘城關中學)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