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仁:做一個智慧的心靈捕手

2021-02-15 致敬班主任

文|陳建仁   圖來自網絡

班主任,在忙碌中充實,在瑣碎中感悟。班主任的工作是平凡而瑣碎的,因為每天都要面對層出不窮的各種問題;班主任工作又是長期而艱巨的,要讓每一朵鮮花盛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正因為如此,班主任又是最幸福的,在每一天的平凡和瑣碎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充實著自己的生命,實現著自己的價值,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激發出了我們的創新和實踐熱情!我始終堅信:做好班主任工作,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有智慧!只有愛心和智慧並用,才能贏得學生的心。

家訪——最樸實、最有效的心靈招數

班主任最該做,也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家訪,事實上家訪能帶給我們很多收穫。每當看到家長感激的眼神,孩子快樂的神情,做班主任的難道不會感到滿足和幸福嗎?

一次,我發現班裡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家長每天給孩子大量的零花錢,孩子用這些錢買零食、買玩具,而家長稍有一點沒順著孩子的意,就會出現大吵大鬧的現象。之後,我及時到部分學生家裡進行家訪,發現有些家長對孩子嬌慣、溺愛,致使孩子從小養成了自私、霸道的個性,沒有集體榮譽感、不懂得合作等現象在學生中屢見不鮮。一次次的家訪之後,學生買零食的現象少了。

家長們都特別樸實,在看似拉家常的談話中,家長特別容易接受老師給予的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導。因此在開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動之後,「感恩」二字在學生心裡就不會成為一句空話,在行動上也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家訪可以把老師想要的效果實實在在地落實下去。很多同行都認為家訪要佔用我們很多課外時間,很不現實。的確,家訪需要時間和精力,但這並不代表我們的家訪不能做。對待不同的學生,家訪時採取的方法也不同。

對行為極端的學生家訪要「勤」。這些學生由於家庭背景複雜,是班級中的「不安定因素」,是典型的「學困生」。面對此類學生進行家訪,不能當學生有問題時才去家訪,在他們各方面表現好的時候進行家訪或許效果會更好。

對性格內向的學生家訪要「細」。由於性格內向的成因比較複雜,他們大多存在孤獨、多疑、偏執等不良心理,在班級中經常表現為不合群、認死理等現象。一旦處理不當,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出現極端行為。因此,對這些學生進行家訪前應先對他們進行細微地觀察與了解,充分掌握、準備家訪的信息資料。同時,在進行家訪時對他們家庭進行細訪,是尤為必要的。

對成績好的學生家訪要「激」。這些學生由於各方面表現突出,更容易出現驕傲自滿、故步自封的現象。「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再優秀的學生也有缺點和不足,這就需要班主任根據這些學生的不同情況有選擇地進行家訪。

日記本——文字的交流,心靈的碰撞

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已經認識到,人的成長是一個「自主」的過程——學生的成長是家長、老師無法替代的。因此,「教育」是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首先是心靈的服務。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有許多困惑,需要成人的經驗指導;他們有許多意想不到的苦悶,需要有人傾聽;他們有許多生活難題,需要向人請教;他們的奮鬥掙扎以及小成功,需要有人理解、認可、欣賞……每天和他們朝夕相處的班主任應成為孩子成長的輔導者、傾聽者、欣賞者,成為孩子信任的人。

與學生在日記本上用文字交流,也是我比較喜歡做的一件事。班主任大多由語文老師兼任,我們不限定學生的日記每天必寫,只要覺得今天有事可寫或是有情要抒,就可以自由地寫作。完全不用擔心學生會偷懶不去寫日記,因為只要有日記交到班主任手上,班主任就一定認真閱讀,仔細批改,還會給出真情實意的評語,有時老師的評語比學生的日記還長,這能激發了學生寫日記的興趣。他們為了得到老師那一串又一串紅紅的評語,會積極地寫日記,許多成長的煩惱也在日記裡得到了解決。

有一個叫曉靜的女孩子,性格內向,在班裡不愛說話,成績屬於中下水平。她在好幾篇日記裡都提到了自己的個性。她的媽媽脾氣暴躁,溺愛弟弟,對她很不公平,常因為一點小事情沒做好,就對她隨意打罵,所以她在家十分苦悶。我在曉靜的日記裡細心地撫慰她,告訴她該怎樣和媽媽相處,並表示家訪時一定站在她這邊。頻繁的日記交流,讓孩子的情緒得到了抒發,曉靜變得開朗了,課間和同學有說有笑,上課回答問題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了。

因為我的引導,班級絕大多數的學生愛上寫日記,喜歡和老師一來一去地交流。批改日記不再是苦差事,而成了我的開心時刻,因為每一個孩子在期待我的筆尖流淌出的來自心靈的語言。一些已上了高中的學生碰到我還會說:「老師,我們把以前的日記本一直保存著呢!所有作業中,只有日記本我們捨不得扔掉。」

該放手時就放手——管理的智慧

在學生的自律教育中,我感覺小學生很容易會有鬆懈情緒。我們不妨採用魏書生老師的辦法,把班級的各項工作進行細化,每項工作實行承包製,哪些方面保持得好,就及時地給予鼓勵,管理得不好的要提醒或者更換人員。這樣一來,班級的各方面都有了新的面貌:課桌排放整齊了、乾淨了,班裡的寫字檯和講桌再也不用老師整理了,黑板不用老師天天催著擦了,各方面都讓老師感覺特別放心。例如,管理紅領巾和校徽的同學,每到周五下午快放學的時候,都會通知每一個學生,告訴他們周一早上千萬別忘記戴紅領巾和校徽。果然,這招效果很好,在升旗儀式上再沒發生過同學忘記佩戴紅領巾和校徽的現象。我也嘗到了名師經驗帶來的無窮樂趣。

實事求是——表揚的智慧

對學生的表揚,必須實事求是,分寸適度。如果一時沒有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就要創造機會,讓學生閃光。

另外,如果學生一時沒有值得表揚的方面,可以用讚美的方式,鼓勵他們的積極性、進取心。比如,某學生穿了一件新衣服,我們不妨誇一誇他(她)的衣服;學生理了發,可以說「你今天真精神」。要知道,讚美在人心裡引起的是積極效應,這種積極效應能引起連鎖反應,也許就因為一句讚美的話,學生上課注意聽講了,發言積極了,作業認真了,這一切又能發掘出更多的閃光點,這些閃光點會成為班主任表揚的契機。

一句表揚或讚美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也許就是因為一句讚美的話,形成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

不急不躁——處罰的智慧

處罰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沒有處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處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處罰的時候,如果班主任學會控制情緒,就能創造出一個新的境界。

允許學生成長道路上的種種不完美,這樣想了,面對學生的錯誤就不會因情緒失控造成嚴重後果。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就該是美好而和諧的,好的教學氛圍,不但能讓學生獲得健康成長,也能讓教師感到工作帶來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無論是聰明的、愚蠢的、乾淨的、骯髒的,我們都應該稱他們為小朋友。我要做學生的朋友,我要學生做我的朋友。」就算是處罰,也是以尊重學生人格為前提的,要學會不急不躁地處理那些看起來讓人惱火的事件。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學生看作天使,教師便生活在天堂;把學生看作魔鬼,教師便生活在地獄。」

用歌德的一句話作為結尾:「教師如果徵服了學生的心,其形象就如天空的星星一樣在學生的心中發光。」只要班主任真的用心了,就會成為一個智慧的心靈捕手。

(作者單位:浙江省永嘉縣上塘城關中學)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本號。

相關焦點

  • 《心靈捕手》:真正的心靈捕手,能相互看透彼此
    初次觀看電影《心靈捕手》,我最大的收穫便是感動。《心靈捕手》講述的是問題少年威爾因驚人的數學天賦,受到麻省理工學院藍勃教授的賞識。然而藍勃教授的幫助不僅沒讓威爾感激,卻受到威爾的抗拒。藍勃教授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求助於大學同學尚恩。經過尚恩的耐心溝通,威爾才開始心靈轉變,並改變自我的故事。
  • 《心靈捕手》:天才不該墮落
    兩年後,憑藉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年僅27歲的達蒙不僅拿到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還和自己的死黨本•阿弗萊克一同斬獲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下面這段視頻就是兩人當年獲得奧斯卡的頒獎視頻。看完視頻,有沒有想要去看電影的衝動呢。
  • 《Good Will Hunting》(心靈捕手)看電影學英文、學心理智慧
    電影《Good Will Hunting》(心靈捕手)由格斯·范·桑特執導,羅賓·威廉士,馬特·達蒙等主演的一部勵志電影
  • 【Movie Night】Good Will Hunting心靈捕手
    Movie Night: Good Will Hunting(心靈捕手)下周四晚ACC-Movie Night將會為大家呈現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
  • 《心靈捕手》| The power of love
    #挑戰三個月看一百部電影之第十八部 #心靈捕手 《心靈捕手》,一個內心破碎的問題少年被治癒的故事。
  • 《心靈捕手》:自己才是人生最好的擺渡人
    《心靈捕手》是部被大眾看作經典的心靈救贖電影,可以說大家都能從主人公威爾的身上找到自己的縮影。如劇中所說「躲避和不信任,是因為曾經被應該愛我的人遺棄」 威爾從小被父母拋棄,在四個寄養家庭中呆過,更加不幸的是威爾從小就被養父虐待。直至長大威爾還是活在童年陰影中。
  • 陳建仁何許人也
    陳建仁何許人也,很多大陸的民眾可能根本不知道,這個略顯神秘低調的臺灣政治人物,到底有什麼來頭?挑了那麼久,蔡英文為何選中陳建仁?他又會對未來的選舉產生什麼樣的作用?帶著這些疑問,小編就來試著為大家起底陳建仁。
  • 心靈捕手:朋友啊朋友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是由格斯·范·桑特執導,羅賓·威廉士,馬特·達蒙等主演的一部勵志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Will Hunting)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的故事。威爾在數學方面有著過人天賦,卻是個叛逆的問題少年,在教授藍勃、心理學家桑恩和朋友查克的幫助下,威爾最終把心靈打開,消除了人際隔閡,並找回了自我和愛情。影片於1997年12月2日在美國上映。
  • 電影《心靈捕手》不要讓別人的過錯,世界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人生
    《心靈捕手》劣跡斑斑的威爾靠著平時在麻省理工做清潔賺錢養活自己,偶然的一天他發現學校的教授們遇到了一個難題。《心靈捕手》毫無疑問的,威爾是個天才。這部電影就像它的題目那樣充滿著深意,桑恩在捕獲威爾心靈的同時也被威爾感動。影片的最後,桑恩教授終於走出了喪妻之痛,並且為了自己年輕時候的追求重新上路了,他說他要對自己的人生重新下注。那是整部影片中我最喜歡的一個鏡頭。
  • 《心靈捕手》:論威爾人生中的心靈救贖者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是由格斯·范·桑特執導的一部勵志電影,其中,馬特·達蒙飾演主人公Will(威爾),斯特蘭·斯卡斯加德飾演教授Lambeau(郎博)、羅賓·威廉士飾演心理醫生Sean(尚恩)、本·阿弗萊克飾演死黨Chuckie(查克)。
  • 中外十部教育成長的電影,天才與伯樂真正意義的心靈捕手
    《心靈捕手》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的故事。威爾在數學方面有著過人天賦,卻是個叛逆的問題少年,在教授藍勃、心理學家桑恩和朋友查克的幫助下,威爾最終把心靈打開,消除了人際隔閡,並找回了自我和愛情。《心靈捕手》是好萊塢一縷少見的清新空氣,這部電影有著智慧、誠懇和正確的目標。《死亡詩社》
  • 電影《心靈捕手》:當心靈被愛觸摸的那一刻
    一、作品簡介電影《心靈捕手》採用好萊塢古典敘事手法,流暢且煽情得宜。作品主要講述了放蕩不羈的天才威爾通過與心理醫生尚恩的情感互動,威爾逐漸坦露其對於外界的排斥和自己悲慘的童年經歷,並慢慢地願意敞開自己的心扉去接納身邊的任何事物。
  • 《心靈捕手》——願你遠行歸來,仍有赤子之心
    類型:劇情導演:格斯·范·桑特主演:羅賓·威廉士,馬特·達蒙上映時間:1998年01月09日獎項:第70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配角 1997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心靈捕手影片也沒有刻意凸顯教師的偉大,儘管教授藍勃不遺餘力地幫助威爾學習數學,尋求心理解脫,他所做的一切似乎是順理成章。同樣,電影也沒有著力刻畫一位無所不能的心理學教授,而是通過鏡頭貶斥了那些炫技式心理治療技巧,讓心理學教授桑恩帶著喪妻之痛滿身傷痕地走進觀眾的視線。
  • 電影推薦《心靈捕手》
    藍波為了讓威爾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不浪費他的數學天賦,請了很多心理學專家為威爾做輔導,但是威爾十分抗拒,專家們都束手無策。無計可施之下,藍波求助於他大學的好友,心理學教授尚恩希望能夠幫助威爾打開心房。 經過藍波和尚恩的不懈努力,威爾漸漸敞開心胸,而好友查克的一席話,更是讓他豁然開朗。
  • 《心靈捕手》感人至深,發人深省
    電影《心靈捕手》,由格斯·范·桑特導演,1997 年拍攝完成。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逆襲成為天才數學家的故事。威爾作為學校的清潔工,在一次意外中看到數學教授公布的一道數學難題,這道難題沒有學生能解但最終卻被威爾解了出來,數學教授蘭勃因而發現了威爾在數學方面的驚人天賦。但不巧的是,威爾出生在一個狀況不良的家庭,導致他內心叛逆,變成了一個問題少年。
  • 青澀的馬特達蒙,對於自己心靈的捕獵《心靈捕手》
    青澀的馬特達蒙,對於自己心靈的捕獵《心靈捕手》 不屑一顧的威爾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獨家記憶和故事 結語:成長的路上都會有迷茫,迷惑,如果現在你也有這種迷惑,我推薦這部電影《心靈捕手》
  • 從《心靈捕手》與《弱點》,解讀兩位問題男孩的異同
    困惑間,於我而言,《心靈捕手》不僅是解決我心理困頓的良藥,而且還能給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帶來很大的幫助。《心靈捕手》講述了天資聰穎的問題少年威爾,在麻省理工學院解決了藍勃教授的數學難題,進而受到了藍勃教授的青睞。藍勃教授為了挽救威爾,他讓心理醫生尚恩幫助威爾打開心扉,改變自我的故事。
  • 豆瓣8.9《心靈捕手》:直面人生慘澹,成就最好的自己
    無獨有偶,《心靈捕手》的主人公威爾同樣也是一名問題少年。他從小就輾轉寄養在幾個家庭裡,因受虐而從其中三個家庭搬出。童年的陰影一路伴著威爾,成年後的他開始變得叛逆不羈,到處打架滋事。所幸,威爾在尚恩教授的引導之下,逐漸叩開心扉,重新找回人生目標。該片是一部勵志心理題材劇情片,在1997-1999年間,曾獲獎7次,提名11次。
  • 【佳片在線】《心靈捕手》----走出心靈地獄!
    一個自幼被捨棄、飽受精神摧殘的數學天才少年;一個經驗豐富處於事業低谷的心理醫生.若兩者相遇,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 電影《心靈捕手》——找尋自我本身
    《心靈捕手》是一本書裡提到的,書中僅一筆帶過,略微提到了幾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