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傳承發揚西藏傳統唐卡繪畫藝術
展示:各種精品唐卡,優秀唐卡工藝品
分享:唐卡繪畫技法和各式的唐卡製作
解讀:全面的唐卡及藏傳佛教顯密文化
唐卡是畫布上的藝術瑰寶,在唐卡的製作工序中,有一項重要的環節就是製作畫布,畫布的製作工序非常嚴格,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製作唐卡一般要選擇白色或乳白色的淺色棉布作為畫布。畫布要有少許彈性,不能過厚或過硬。選擇畫布時要認真檢查畫布表面是否有破損、汙染或其他瑕疵,如果有要立即更換。畫布的大小可根據所要繪製的唐卡的尺寸來進行選擇。但是一般情況下都選擇尺寸大一些的畫布,因為這樣可以在一張畫布上繪製幾幅小尺寸的唐卡。
畫框一般由兩長兩短四根木棒組合而成,木棒長短要根據畫布的大小來定。其中兩根較長的木棒兩端要打出契口,兩根較短的木棒兩端要做成「品」字形,且要與契口大小吻合。將品字形一端分別插入契口中,這樣,畫框就組裝完了。
為了便於繪畫,在畫唐卡前都要將畫布縫製在畫框上。首先用針穿過畫布的一角,用線在畫框銜接的地方纏繞並打結,然後再用針穿過畫布向上,使線纏繞在畫框上後再向下穿過畫布。把細木畫框上的畫布繃緊,再用結實繩子把細木畫框牢牢地綁在大畫架「唐卓」上面,按「之」字形的繩路式樣把細木畫框的四個邊同大畫架的四個邊綁在一起。重複這一動作,直到畫布四周都已經縫製在畫框上後,在畫框銜接處再打結完成收尾,這樣,畫布就縫製好了。
▼畫框繃線示意圖
▼唐卡採用的畫布是白色的棉織布,厚實耐用。為了讓畫布平整,必須將其緊緊地捆綁固定在木製的四方畫框上。
為了提高畫布的著色能力,要對畫布進行刷漿。這時就要用到礦石粉和牛膠了。首先在牛膠中倒入少量清水,放在一邊讓它自行融化。再取一些礦石粉放在盆中倒入清水攪拌。攪拌過程中要將沒有溶解的殘渣濾掉。然後再倒入融化的牛膠繼續攪拌,直到混合均勻。在這裡要注意的是,礦石粉、牛膠和水的用量要根據畫布的大小來決定,一般情況下,水、礦石粉、牛膠的比例為3:2:1。
▼畫布上需要塗抹加熱溶解的牛皮膠,使其密室、不滲漏。
以上工作做好後就要開始刷漿了。刷漿時用毛刷蘸取漿液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將畫布兩面全部刷完,同時要保證力道均勻,不可胡亂塗抹,儘量使漿液覆蓋的薄厚程度統一。刷完一遍後一定要進行檢查,顏色發淺或漿液厚薄不均勻的地方還要進行補刷,直到顏色與薄厚程度基本一致。再有就是要檢查刷好的地方是否沾有刷毛,如果有要立即清除,以免以後影響唐卡的品質。
▼用小塊布料浸滿牛皮膠,均勻地塗抹於畫布上。
畫布刷好漿後就要對畫布進行打磨。打磨分溼磨和幹磨兩部分,其中用來繪畫的一面要進行溼磨,背面進行幹磨。溼磨時首先將打磨板墊在畫布下面,然後用潔淨的毛刷在布面上刷上清水,最後用打磨石細細的進行打磨,當布面上的清水被磨成泥漿狀,被打磨處變得細膩光滑為止。一處磨完後繼續進行下一處,直到整張畫面都被打磨完整後將畫布反轉,在背面進行幹磨,幹磨就是不用水,直接用打磨石在布面上進行打磨。幹磨好的布面看起來光滑、平整,用手敲擊會發出類似打鼓似的「咚咚」聲。這樣,一張畫布就打磨完成了。
▼先用石頭磨,然後用瓷碗的碗口。打磨時先塗水,磨好一遍後等布幹透,再塗水繼續打磨,如此反覆多次。打磨好的布表面無線痕,潔白光滑。
▼畫師仔細檢查製作完畢的畫布。
聲明:本平臺圖文版權均歸原版權所有人持有,禁止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