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算嶽家軍時,趙構一時之仁包庇此人,誰料卻無意改寫了歷史

2020-12-23 騰訊網

公元1161年,海陵王完顏亮率重兵進犯,南宋朝廷一片惶恐。不過話說話來,所謂的「重兵」其實也就是海陸兵共計約7萬,在動輒數以十萬計的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我們很難想像這樣一點兵力就可以動搖一個朝代的根基。然而,懦弱的宋高宗趙構卻想再次棄臨安城逃跑。值得一提的是,完顏亮死在此役之中,當完顏雍即位為金世宗時,趙構居然派人專門去慶賀,南宋一朝的恥辱可見一斑。好在時勢造英雄,就在危難關頭,一個名叫李寶的人站了出來。

公元1139年,李寶在老家山東一帶拉起一支規模不大的部隊抵抗金軍,山東淪陷後,李寶逃到南方並拜訪了嶽飛。不過,當時的嶽飛並不怎麼看得起李寶,只是讓其加入了騎兵。李寶心氣也蠻高的,他自感屈才,便在軍中和很多人私下討論說想重回北方抗金。嶽家軍以軍紀嚴明著稱,按軍紀要將他們全部斬首,但李寶將此責攬在自己懷中,說此事由自己引起,與他人無關。

本來沒啥名號的李寶根本就沒有進入嶽飛的法眼,這樣一來,嶽飛反而十分佩服對方的勇氣與擔當,非但沒有將其斬首,反而委以重任。隨後,嶽飛接到線報,金軍會違反盟約,進軍南方。李寶毛遂自薦北上集結散落的部隊,嶽飛答應了他,李寶沒有辜負嶽飛,不但一直在山東協同嶽家軍對抗金軍,後來還帶回了近千人的隊伍。

紹興十年,金國撕毀了和平盟約,率軍向南入侵。嶽飛命令李寶帶領他的部隊回到他的家鄉興仁縣,尋找機會攻擊敵人,行軍途中被鎮守楚州的韓世忠招募。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文獻中都把這段歷史稱為李寶「叛出」嶽家軍,這是不確鑿的。實際上,李寶曾多次苦求重回嶽家軍,但受局勢所迫均被拒絕。紹興十一年,嶽飛含冤而死,一幫奸佞小人對嶽家勢力展開清算報復。而此時在韓世忠麾下的李寶,則幸運躲過了這場災難。

當時,一群並不懂得治軍的權臣牢牢把控朝政,將軍隊攪和得一塌糊塗,軍隊連最起碼的糧草需求都很難得到滿足。雖然逃過一劫,並在後來升任兩浙西路副總管平江府駐紮兼副提督,但李寶手中能夠掌握的軍隊數量也實在有限。李寶的志向並不是在朝廷當多大的官,他希望能夠組建起一支強大的水路軍隊,能夠抵禦金國海軍的進犯。公元1161年,李寶終於等來了機會。

這一年,完顏亮糾集精銳7萬、大小戰船600餘艘,兵分四路大舉進攻南宋。消息傳到臨安後,趙構嚇得不知所措。正當滿朝文武一片譁然時,李寶非常淡定地主動請纓。當被問到需要多少兵馬時,李寶回答曰:「三千弓弩手,堅船可涉風濤者百二十艘。」兵力比為1:23,戰船1:5,在此之前,數倍於金軍的兵力都不一定能取勝,如今,這場實力對比懸殊的戰役更是讓朝廷倍感糾結,李寶反而有些不耐煩了:「事急矣,臣請亟發!」在出兵前,李寶折箭誓師,甚至連遺書都寫好了。

紹興三十一年十月,李寶在石臼島(今山東日照附近)駐紮,當他得知晉國密謀從海上發起突襲時並沒有立刻展開行動,而是等待時機。此時正值秋冬季節,多刮北風,於突襲不利。終於在十月二十七日,海上颳起了南風,李寶深知戰場局勢瞬息萬變,為不錯失良機,李寶下令突襲。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擊破金人強大的艦隊,李寶還專門發明了一種被稱為「猛油火櫃」的武器,這種武器可以噴射出火焰,極像二戰時美軍用來燒烤龜縮在山洞中的日軍用到的火焰噴射器。

這場戰役在人類戰爭史上的地位究竟有多重要呢?它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火藥的海戰。要知道,直到明朝時期,海戰思路還是以接舷戰為主。後來,有英國軍事專家評論這場戰役,稱李寶的戰術理念和作戰方式都很現代化,此役深深地影響了整個人類軍事史。這場戰役是否有如此大的影響尚不能確定,但肯定的是,它極大地延長了南宋的國祚。金國耗費十餘年時間組建起來的強大艦隊經此一役幾乎全部瓦解,南宋局勢轉危為安。

嶽飛的偉大毋庸置疑,但嶽飛與趙構,究竟是誰「越了界」,這至今仍是人們所津津樂道的話題。有人認為,嶽飛雖然一心對抗外敵,但無意中掌握了太大的權勢,最終給旁人一種「擁兵自重」的感覺,這是皇帝萬萬不能忍受的。換句話說,嶽飛輸在他的「政治情商」太低。

同時,趙構也不是那種雄才大略的帝王,比起江山社稷和歷史地位,他更在意眼前的安穩。然而從李寶身上,我們卻可以看出這樣一個玩味的細節:嶽飛死後,以秦檜為首的奸佞開始殘酷清算嶽家舊將,不少人受到牽連。而當矛頭對準李寶時,趙構卻有意準許李寶同嶽家軍撇開關係。他大概沒能想到,一時的包庇竟無意間為南宋留下了一位能夠力挽狂瀾的英才,就像是自己救了自己一命;歷史的戲劇性莫過於此。

相關焦點

  • 嶽飛帶領嶽家軍打敗金軍,趙構卻恨嶽飛
    許多人英勇反抗金軍,嶽飛也組織了嶽家軍,與金軍作戰。由於嶽孤軍作戰勇敢,很快收復了許多失地。嶽家軍也很快發展壯大,人數增加到三萬人。收復襄陽六郡後,也就是公元1135年,嶽家軍人數擴大至十萬規模。這支軍隊大部成員是老百姓,是一支個別人的武裝。不是政府的公有軍隊。這樣的一個個人的軍隊,也就是軍閥,觸動了宋朝廷的階級利益。任何一個政權都不會容忍一支個人軍隊的存在,儘管嶽飛對朝廷忠心耿耿。
  • 趙構若不發12道金牌召回嶽飛,而是全力進攻,嶽家軍能否直搗黃龍
    公元960年,趙匡胤結束了唐王朝的歷史,開始統治宋朝。唐末「藩鎮割據」時期,國力衰弱,政局動蕩。由於深感其害,趙匡胤登基後,便開始「重文輕武」,從此,宋朝的文化發展迅速,但軍事力量卻遠遠不夠。隨著歷史的發展,外族勢力逐漸崛起,邊境地區動蕩不安。
  • 他是嶽家軍叛徒,與金作戰發明「噴火槍」,從此開啟熱武器時代!
    歷史上,宋朝經濟實力強盛,財政收入可觀,但卻給後人留下了"積貧積弱"的印象,原因在於"冗官""冗兵"現象的出現導致"冗費"。出身農家的李寶在濮州,如今山東一帶,召集了村鎮的父老鄉親們,共同組成一支抗金的隊伍,但是時運不濟,李寶所帶領的隊伍在還未成形之時,山東就已經被金人攻佔,李寶第一次起義就此落幕,以失敗告終;之後,他南下投奔到嶽飛的隊伍當中,渴望建功立業。
  • 嶽飛之死:嶽家軍做大做強,嶽飛涉及了朝廷政事
    歷來是指統兵的元帥或大將,遠徵在外作戰時,可以應急處置,而不必事事請奏朝廷。畢竟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勝敗往往就是瞬間之事,戰機絕對不可貽誤,那時交通和通訊工具都非常落後,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 狼狽為奸,秦檜和趙構的相愛相殺(上)
    他們之間的關係很微妙,他們是一條戰線的戰友(賣國賊陣營),也是配合默契的閨蜜(一唱一和禍害國家),是相互爭寵的敵人(向金主諂媚爭寵),也是爭權奪利的政敵(爭奪南宋話語權)。趙構和秦檜二人是典型的小人之交,彼此是又愛又恨,誰都離不開誰,但是又對對方耍各種手段來讓對方吃蒼蠅,我用一個詞來形容他們的關係:賣國求榮、相愛相殺。
  • 嶽家軍:烏合之眾煉成威武之師
    小說中的牛皋魯莽而不失智謀,暴躁而不失幽默;而歷史上的牛皋其實是一員智勇雙全的猛將,紹興四年嶽家軍北伐金國傀儡偽齊盤踞的荊襄六郡時,張憲和嶽家軍另一猛將徐慶帶兵攻打隨州,守將王嵩死守不出,嶽家軍連攻一個多月還是沒有得手。嶽飛得報後派牛皋去支援,臨走時牛皋只帶了三天的糧草,結果不待糧盡就攻下隨州,俘敵五千,活捉王嵩。其人善戰,可見一斑。牛皋的結局也是一個悲劇。
  • 淺談嶽飛被殺的真相,為何宋高祖趙構容不下嶽飛?
    思來想去,在趙構領導的南宋綏靖領導班子掌權的情勢下,嶽飛難以倖免,早晚都是一死。對於和金朝的和平,趙構如饑似渴趙構仿佛是認定了南宋不是金朝的對手,終其執政期,幹的最多的就是「求和」。趙構的皇位坐的惶恐,也很僥倖。汴梁被金兵攻破時,北宋皇室成員被一鍋端,擄去北方做了人質。趙構在外,倖免於難,被推舉坐上了皇位,能坐上這個位置,趙構做夢都沒想到。
  • 嶽家軍敢死隊:「背嵬軍」
    嶽家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早年嶽家軍初創駐軍宜興時,兩浙各地吏民紛紛扶老攜幼遷到宜興,把嶽家軍駐地當作臨時的避難之地,宜興人民甚至出資為嶽飛建造生祠,以表達父老百姓的感激之情。原因無他,唯有嶽家軍能夠做到「不擾百姓」。
  • 歷史故事——十二道金牌的背後
    這裡的「御前文字」,是指從朝廷皇帝身邊傳來的公文、信件;「不得入鋪」是指傳遞郵件時,驛吏不得在驛站內交接,而只能在馬背上依次傳遞。這樣,不僅大大縮短了郵件的傳遞速度,而且加大了驛吏的工作效率。據《宋史》記載,該「金牌」光耀炫眼,傳遞時急飛如電,望之者無不避影,日行500裡,晝夜不停鳴鈴飛遞。可見,這種「金牌」與我們現在用的「特快專遞」標誌差不多。
  • 是秦檜、金人,還是趙構?易中天一語道破
    是秦檜、金人,還是趙構?被易中天一語道破。在國人的固定思維中,秦檜就是導致嶽飛離世的兇手。那麼秦檜與嶽飛到底是怎樣的一個關係呢?在古代朝廷中朝中大臣有文武之分,而嶽飛就屬於武將,秦檜則是文臣。所以秦檜和嶽飛是合作關係,同為朝廷的重要大臣。
  • 「嶽家軍」戰力爆表,根本原因是其「反建制」
    嶽飛嶽家軍的戰鬥力在同期的南宋戰鬥序列當中排名第一,應該是沒有任何疑問的,打造這種無敵雄獅的根本,是嶽飛通過反建制的方法實現的,而中興四將的其他三位,本身都是出身于禁軍體制之內,與起於草莽的嶽飛截然不同
  • 南宋三大猛帥:劉錡第2韓世忠第3,第1因金兀朮懼怕被趙構賜死
    如果排個序,就是劉錡第2,韓世忠第3,第1是嶽飛,因金兀朮懼怕被趙構賜死。韓世忠(1089—1151)18歲從軍,勇猛過人,有「挽強馳射勇冠三軍的萬人敵」之稱。劉延慶出兵燕山收復失地被金兵擊潰,韓世忠卻率五十餘騎抵滹沱河,擊敗金兵。金兵數萬犯境。韓世忠單人獨騎突入敵營,斬其酋長,大敗金兵。
  • 宋高宗趙構,一個陽痿患者
    突然想起好萊塢電影 《美國隊長2:冬日戰士》的一個場景:男主角「美國隊長」在電梯裡遭遇了「拉肋」,數名壯漢經精心安排後,將男主角團團圍在中間,以鐵拳和警棍猛擊其肋部,欲將其擊昏制服,但男主角畢竟是經過後天改造過具有特異功能的英雄,在劇痛之中奮力反擊,最終逃出生天--遺憾啊遺憾,天生神力、不滿20歲時就能挽弓三百斤的嶽飛,在生命最後時刻,只能任人宰割……歷史有時沉痛得讓人只能幻想,但幻想過後
  • 若不是趙構十二道金牌,嶽飛能直搗黃龍,滅掉金國嗎?
    所幸的是,在宋徽宗之子趙構在位期間,宋朝政權在南方延續,史稱南宋。在那之後的十年中,雙方持續交戰,一時無人能滅。紹興十年,金兀朮再次興兵,南下攻宋。因此,西起川陝,東到兩淮,在千裡戰線上,宋軍奮起反攻。尤其是嶽飛率領的嶽家軍,戰果輝煌,連戰連捷,收復了失地。舞陽,穎昌兩戰讓金軍吃下了慘敗。朱仙鎮戰事再起,再次大破金軍,開封收復在望。
  • 宋朝時有個無能大臣,氣得皇帝對天起誓,「寧可亡國,不用此人」
    自從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被一群政治投機者黃袍加身後,中國歷史就要重新改寫了,這就是宋朝。宋朝自從初期開始,不是在打仗的路上,就是在被人打的路上,他一個人要面對西夏和遼這兩個不安分的鄰居,可謂是亞歷山大。靖康之恥於是宋朝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南宋,康王趙構帶著大家一起逃跑,跑到臨安(杭州),在那裡重建了都城。整個南宋,最想的就打過黃河,收復失地。
  • 嶽家軍三大神槍:出道即巔峰,敵將莫不聞風喪膽,縱死也難逢敵手
    然而這種情況在歷史演義小說中,卻不太一樣,因為按照這些傳統小說的設定,擁有主角光環的人,往往都是書中的二號人物,他們還有一個稱呼,叫福將,像隋唐中的程咬金,嶽飛故事中的牛皋,以及大明演義中的胡大海等。一號主角或者在其他方面可以排名第一的重要人物,往往就沒這麼好的運氣了,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說嶽》系列,但凡是書中提到的,可以成為嶽家軍第一高手的名將,基本都是一個命運:登場非常驚豔,出道即是巔峰表現,但也會迅速墜落,慘遭不幸。嶽飛手下的三大名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 一心偏安的宋高宗趙構,曾經也是鐵錚錚的漢子?
    在這樣的歷史急劇動蕩和轉折的關頭,自然會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也讓原本無緣歷史舞臺主角的許多人物得以各種形式粉墨登場。「九妹」趙構當仁不讓。現在是個大眾發聲的時代,對歷史大家都喜歡也都能評說幾句,因此上流行著各種各樣的「翻案風」,這種現象也挺好,多點觀點爭鳴更有利於大家加深對歷史事件的認識,所謂「真理愈辯愈明」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