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視頻,妹紙我簡直笑cry!
OMG!終於找到跟我一樣有sense的活物了!
But!她居然沒有把「完美」說成perfect,讓我real捏了一把汗,WHAT A PITY! ! !
你造嗎,這麼high fashion,網友們居然不buy in,我真是越來越get不到大家的point了!
好啦,其實我也沒有想到,活了30年,居然有一天看中文節目還要看字幕。
新聞哥說從她的身上看到了考託福時的自己。
我只想說,我從你的身上看到了張全蛋~
事先聲明,我並不是指只要在中英文夾雜就一定是裝B喲,像是DNA之類的專有名詞,假如你說「脫氧核糖核酸」人家才會當你裝逼嘞,除非你是謝耳朵。
我也不是講一說英文就是裝B喲,妹紙我也常蹦出but(巴特)、fashion(懷深)、interesting(一顆賽艇)等路人皆知的英文單詞,不過是為了大家的溝通更口語化,but!一段話裡假如出現超過3個英文單詞,那就必然是裝B咯!
比如,
這個project的schedule有些問題,尤其是buffer不多,cost也偏高。目前我們沒法confirm手上的 resource能完全take得了。Anyway我們還是先pilot一下,再follow up最終的output,看能不能run得更smoothly,更重要的是evaluate所有的cost能不能完全被cover掉……
What r u弄啥嘞?
話說,都什麼人愛說話夾英文zhuangblity?
首先,時尚/娛樂圈是重災區。
內地明星愛學臺灣腔,而港臺明星已經衝向外國了。像小S在《康熙來了》常說:老娘是High fashion,OK?
雖然小S是笑星,有故意放大的成分。Anyway,每一集都有中英文夾雜,簡直不要太多……
時尚圈就更誇張了噻!
Kevin老師、小p老師、Tony老師統統都是黃皮膚黑眼睛喲,小模裡還有車載鬥量的Christina、Angela 、Gigi……由於重名太多,還要區分大Gigi和小Gigi。
在時尚圈,你可以穿一件很低調的白色T-shirt,配上一條很休閒的jean,but你的包包最好是名牌哦,Louis Vuitton就有些old fashion咯,Celine is OK。
還記得最開始視頻中辣位女士的「紙愛kate」(請注意她的口型),哥差點就沒聽出來是小學英語課本裡的jacket(夾克),排名僅次於hello和apple,姐姐儼然念出了在美國居住了18年的漢堡味~
藍後,某些白領也是帥呆了。
外企工作時常用到英語,時間長了習慣成自然倒是可以理解,BUT!(我真的好愛這個單詞哦)我曾經在一個純國企實習過一段時間,入職的第一件事——起個英文名,我只好搗出了小學英文老師給我起的名字(是啥你猜……)。
日常辦公也是中英文穿插,簡直不要太雜:下午見客戶之前咱們先找時間rehearsal下…你醬會被客戶challenge的…給老大做一個presentation…要懂得引導客戶,要agrue,懂嗎?!
最受不了的還是內Chinglish口音,直到我離職還有好些單詞沒弄清楚什麼意思,比如high come,時隔好多年才反應過來原來人說的是headcount,真是holy high……
再藍後,留學生。
出一趟國呆了幾個月(或者根本就是去了東南亞轉了一圈),回來說話就夾英語了,其實那點英文連跟外國人說話還寒磣呢:
好像今天喝了太多的tea。
你有backpack麼?明天去hiking啦!
Tonight的party都好nice喔,next time一定要early喔~
我跟你縮,再裝逼我就打你,真的,我下手很重的。
對於那些說話夾雜英文的人,李開復老師是這樣解釋的↓
可是好多人也會講方言,我咋沒見他們聊天夾方言呢???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每回我跟老外聊天,都會發現他們在努力的從腦內搗鼓出為數不多會說的中文,想要跟我們拉近距離。
其實說了這麼多,我想表達的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這是最基本的禮貌。
就像你不會對你媽說「Hi mum,lunch吃的啥呢,最近天涼了,take care」一樣,就像哪怕只有一個外地人在場,聊天就不要用方言一樣,用英文也要注意對象和環境,這樣才是惹人喜歡的好孩子喲~
今天就聊到這兒吧,你身邊有沒有中英文夾雜的人,歡迎分享哈!
我要去用dinner了,Be happy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