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過年時的「斷舍離」,扔掉6件物品,網友直呼靠譜

2020-12-24 商企賦能

「斷舍離」的生活方式在中國受到推崇,一時間好像每個人都在喊著要給自己的家庭、生活減負,但真正入手整理的時候卻陷入了糾結。

相比於中國人多樣化的生活方式,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則講究禮儀、細節、乾淨,這和他們嚴謹認真的性格有關。所以讓家裡時刻保持整潔,井然有序成為日本家庭主婦的基本追求。因此,斷舍離對他們而言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最近日本一家媒體通過大量調查公布了大部分日本人在新年的時候會扔掉的生活用品,給家庭減負。

毛巾浴巾

日本的洗浴文化影響深遠,無論男女對洗澡的執念都頗深,不僅是每日的必備洗浴更喜歡去泡溫泉。不僅如此,毛巾和浴巾也是日本常見的伴手禮。因此日本人更換毛巾和浴巾的頻率很高,過年的時候,他們會換上一條新毛巾新浴巾,丟棄舊的毛巾,寓意除舊迎新。這點和中國的新年習俗十分類似。

牙刷牙杯

我們牙杯牙刷的更換往往是看心情,有的一月一換,有的三月一換,主要就是為了保持牙齒的乾淨整潔。日本人到過年的時候卻喜歡把牙刷和牙杯一起換掉,逐漸成為一種習慣。

筷子和筷架

筷子起源於中國,散播到漢文化圈裡,日本和韓國接受了中國的筷子後實行本土化,稍微和中國的筷子不同。在日本,筷子文化氛圍最為濃厚,甚至專門設立了一個筷子的節日。在新年之際,他們會把舊的筷子、筷架換掉。這是餐桌上的一項古老習俗,也是對未來有新變化的美好寓意。

床上用品

床單被套是很日常也很私密的用品,每天上下班來回,雖然洗了澡換了睡衣,但難免會有灰塵。所以偏愛乾淨的日本人,每周都會清洗一下床單被褥,極端的家庭主婦可能兩天就要洗一次床單被褥。到了過年的時候,他們就直接換上一套新的,很安逸了。

抹布和百潔布

作為不經常打掃衛生和下廚的人,對廚具和清洗物品很不熟悉。所以當我知道日本的廚房用品之多,設計之妙,構思之巧,簡直了是開眼界了。日本家庭的抹布各種各樣,少說也有十幾種,還有專門的清洗劑、消毒櫃等物品。年關的時候,就會把這些百潔布、洗碗海綿等全部扔掉,寓意就是把家裡髒兮兮的東西全部丟掉。

手帕

中國人沒有帶手帕的習慣,日本人的手帕卻是必備品,從老到少,從男到女都會帶。手帕的造型和種類也是多樣,可愛的、小巧的、穩重的、碎花的,手帕也是送禮的好物。此外襪子、內衣、錢包,日本人都會更換。

很多人對「斷舍離」的看法只是停留表層,將其簡化為扔扔扔。但「斷舍離」的概念其實可以延伸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你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感情生活等等。我們要學習的不僅是日本人在家庭物品上的 「斷舍離」,更要學習其極簡生活方式上的「斷舍離」。

(文中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日本人過年會扔掉哪些生活用品?給大家一個斷舍離的方向!
    說起日本人的斷舍離,我還是服氣的,把沒用的東西果斷丟棄,讓家時刻保持整潔,這可不是任誰都能做到的,比如我,在丟東西的時候總會猶豫,不知道該從何下手……而最近,日本一媒體調查了大部分日本人在新年時,通常都會扔掉的生活用品,今天就來分享給大家,也算給各位家裡的斷舍離一個思路
  • 舊文分享|斷舍離100件物品
    今天來分享一篇舊文,是去年夏天時,我在微信社群做得第一次直播:一天斷舍離100件物品。
  • 日本一男生把家裡90%的物品扔掉,刪繁就簡,生活更輕鬆
    日本一男生把家裡90%的物品扔掉,刪繁就簡,生活更輕鬆一個家裡面,物品本身是沒有好壞之分的。當你控制不住自己的物慾,囤積過多的欲望之後,家裡的物品越積越多,就會拖累生活的品質。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日本男生,他從深度的囤積症患者,到如今的斷舍離達人,把家裡90%的物品扔掉之後,生活反而過得更精緻了。如圖所示,當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擁有的東西少了,人生反而過得更加豐富了。
  • 斷舍離清單:扔掉世上的雜物容易,難的是斷掉內心的執念
    2009年,日本一名叫山下英子的雜物管理諮詢師,出版了家庭生活類作品《斷舍離》,斷舍離這個概念得以推行。斷舍離清單:扔掉世上的雜物容易,難的是斷掉內心的執念這本書中的特點在於: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選擇物品的竅門,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這一點必須銘刻在心。
  • 極簡生活斷舍離:想要過上輕鬆生活,這5件物品千萬不要再留下
    現在生活越來越好,很多人也開始大量的買東西,但面對衣櫃滿滿當當的衣服時,卻又犯了愁,因為找不到一套自己滿意的穿搭;看到商品打折又蠢蠢欲動,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買了再說,最後變成了堆在家裡的雜物。這樣的生活場景是不是很熟悉,這就是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普遍存在的生活方式。2009年,日本雜物整理師山下英子出版《斷舍離》一書,瞬間在全球範圍內掀起熱潮。《斷舍離》中提到: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多餘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
  • 斷舍離,從扔掉這100件東西開始.
    概念則很簡單:只要是猶豫要不要扔掉的物品,那就扔掉。因為只要你猶豫了一定是有原因的,一定是它有某個讓你不鍾意的地方。這樣簡單的原則,讓很多人的斷舍離都變得容易。無法斷舍離的人一般分為三種類型:「不管東西有多貴,有多稀有,能夠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夠強大。能夠放開執念,人才能更有自信。」多餘的物品就是過度的欲望,被欲望捆綁的人生總是沉重而苦悶。
  • 斷舍離實操指南:讓房間更美好的7件小物
    比如先收拾客廳,從扔掉抽屜裡多餘的火柴盒開始,接著扔掉一個垃圾桶(很多人會在客廳放垃圾桶,佔空間又不美),再清理書櫃……慢慢地就會得到一個扔無可扔的完美客廳。巨大的成就感會逐漸打敗『捨不得』,斷舍離也會成為日常習慣,自己不再輕易亂買,住所每天都像樣板間一樣,只有用得上的、美好的物品身在其中。
  • 斷舍離不是簡單的扔掉——整理控解讀《扔掉吧,安達小姐》
    都《扔掉吧,安達小姐》,又被翻譯成《丟掉吧,安達女士》,看名字,整理控小編以為這是一部勸人斷舍離的劇,但一集集看下來,才發現沒有那麼簡單。主演安達佑實是實名出演的,她在劇中扮演她自己,劇中的情節也有部分是真實的。不過不知道劇裡面的家是不是她真實的家,如果是真的,那日本演員家還挺樸素的哈。
  • 斷舍離:蘇州姑娘扔掉半個家,刪掉200個好友,最後成為人生贏家
    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在大好的年紀把卻把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團糟的人,生活紊亂,心情浮躁,找不到內心的一處安靜之地,這是因為她們都沒活明白一個道理:扔掉生活中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會讓我們得到的更多。「斷舍離」由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提出,這一概念一進入公眾視野就得到了廣泛的認可,書中提到:斷絕不需要的物品,捨棄不重要的東西,脫離對物質的依賴。
  • 這是最完整的「斷舍離」法則,別讓過剩的物品毀了你的生活
    《斷舍離》一本書名看上去很有中古古典韻味的書籍,其實是畢業於日本早稻大學的山下英子所寫。《斷舍離》和山下英子山下英子出生於東京,是點福利時概念「斷舍離」思想的創始人,《斷舍離》這本書在中國如此暢銷,實屬她的意料之外。
  • 斷舍離:扔掉半個家,刪掉200位好友,他最後成為了人生贏家
    斷舍離,是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提出的生活概念: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不需要的物品;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斷舍離的宗旨就是,重新審視自己與物品之間的關係,從關注物品轉為關注自己,明白斷舍離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扔掉半個家之前在某個社交軟體上,看到了一個博主分享自己斷舍離的全過程,獲得了100多萬的點讚。
  • 《斷舍離》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
    「斷舍離」這三個字曾經一度成為爆火的網絡用語,那段時間,好像我們每個人都開始斷舍離,或者打著斷舍離的旗號來整理,其實整理前後的效果沒什麼差別?那什麼才是真正的斷舍離呢?作者說其實就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服的行為技術」。
  • 斷舍離小技巧:一件物品到底要不要扔?從2個維度來判斷
    總覺得雖然現在用不上未來總有能用上時候,覺得就這樣扔掉實在是太可惜了,所以即使它們佔據了大部分空間,還是不捨得扔。當我們把關注點都放在物品上時,就是一種把物品作為中心的,錯誤觀點。「斷舍離」強調人要以自己為中心,以當下為時間軸。
  • 斷舍離清單:你需要扔掉的56件無用品!
    實踐斷舍離,只讓自己喜歡和愛的東西陪在身邊,拋棄不需要的物品,讓房間變得乾淨整潔,心情也會更清爽。一般情況下,清理工作是從收納、打掃和整理開始的,收納是把物品整合起來,放到既定的位置;打掃就是清掃、擦拭;而整理,則是判斷物品價值,並適當予以處置。
  • 90後女生斷舍離:扔掉半個家,刪掉200個好友,最後成為人生贏家
    斷舍離,是日本雜物管理打算山下英子提出的生活概念: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不需要的物品,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斷舍離」這一概念進入公眾視野,並迅速得到公眾的認可。前一段時間,在網絡上看到一則視頻,內容就是博主分享了自己斷舍離的過程,眾多網友點讚支持,紛紛表示:「這就是自己啊!」
  • 2020年末「斷舍離」清單:快扔掉這50件東西,讓你重拾好心情!
    如果你正在被許多無用的雜物包圍,想找一樣東西卻怎麼也找不到,時常感到心煩意亂、氣急敗壞,那麼,是時候給自己的生活空間來一次「斷舍離」了。接下來大家就照著這份清單來斷舍離吧!建議收藏!10、不用的空筆筒四、愛美小物1、兩年內沒戴過的眼鏡和太陽鏡2、沒有彈力的頭繩3、已經過期的化妝品4、幹掉的指甲油、睫毛膏7、各種試用裝小樣,用不掉就扔掉
  • 淺析《斷舍離》: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
    "斷舍離"的概念非常簡單,"斷":斷絕想買回家但實際上並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家裡的那些泛濫的破爛,"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在遊刃有餘的自在空間。日本作家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寫道: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執著和迷戀。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放下,學會選擇,才能去擁抱新的生活。
  • 斷舍離:只選擇與當下自己有關的物品,簡單生活
    能送人的送人,送不了的直接丟垃圾桶。有些棉質的衣服,剪成片片做抹布。一時熱度,一時幹勁兒,確實也為自己帶來了一時的爽快。但有的時候,會有種不太平衡的心態:憑什麼我的東西本來就少,我還在扔扔扔,你們的東西那麼多,卻不肯扔掉一樣呢?於是,三分鐘熱度過去,時間又在不知覺中溜走,雜物又漸漸增多。
  • 《斷舍離》:先嘗試「扔掉」,才能獲得「必要的東西」
    生活中,我們會有一種感觸,當你找一樣東西時,如果到處都找不到,人會瞬間煩躁起來。這時候,如果我們把不需要的東西進行斷舍離後,找到需要的東西特別順暢,心情也會隨之好起來。很多人會進行未雨綢繆,將未來可能需要的東西進行儲備,以便不時之需,這種想法本身沒有錯,但真的做起來,很可能很多東西都是置之高閣,沒有用武之地。真正的儲備物品,是對自身的一種自信,對未來具有可控性的確定,所以可以儲備,但大部分人都是抱著僥倖心理,很多東西並沒有用處,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 正確認識斷舍離,遠離三大陷阱
    有的商家也開始鼓勵大家把家裡的舊東西「斷舍離」掉,再買他家的新產品。什麼時候,「斷舍離」被簡化成「舍」了?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斷等於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等於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等於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