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斷舍離」的概念炒得特別火。最初是一些素人、博主間開始傳播交流,基本都是免費分享。但到了最近一兩年,開始逐漸變味。
有的博主開始打著「斷舍離」名義直播扔東西,間隙推薦捨不得扔掉的「實用好物」。
有的平臺開始發布「斷舍離」課程,收費不低,實際上只是一味讓大家扔東西。
有的商家也開始鼓勵大家把家裡的舊東西「斷舍離」掉,再買他家的新產品。
什麼時候,「斷舍離」被簡化成「舍」了?
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斷等於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等於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等於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斷舍離
然而,不買東西很難,捨棄對物質的迷戀也很難,而且也較難變現,所以,最能夠獲得經濟效益的,當然就是教大家扔東西,也就是「舍」。
下面是大型扒皮現場。
1、網紅博主的「斷舍離」陷阱
上面說到的那些打著旗號扔東西的博主,實際上是在進行變相的產品比較,她們扔掉的就是不建議粉絲買的(也可能沒給廣告費),最後整理完,安安穩穩佔據桌面、柜子等畫面最大廣告位的,也就是她們收到廣告費的。不合適的的護膚品可以抹手抹腳,不好用的物件可以改做它用,更何況很多物品並沒有難用到非扔不可,何必為了一些未必靠譜的博主一番話,就浪費自己的金錢?
2、各平臺課程的「斷舍離」陷阱
而關於「斷舍離」的課程,我也曾經花錢上過當。當時報了好幾家課程,宣傳中說,二三十天就讓你獲得一個全新的家,全新的生活。當時蜜汁相信,認認真真按照上面的方法做,不常用的就扔。結果今天扔掉一個不常用的鍋,明天賤賣掉家裡不常看的電視機,還有一些能用的床品,八九新的衣服都捐了,一些囤積的日用品也送了朋友。當時被各種花言巧語蠱惑了一般,以為自己按照平臺中說的照單全扔,就可以收穫平臺宣傳照中寬敞明亮的家。
當家裡被扔得需要重新再買東西的時候,才逐漸清醒過來。仔細看了宣傳圖,基本都是大戶型,新裝修的房屋,沒有一絲煙火氣,看著才會特別寬敞,特別整潔。有人和我一樣提出質疑,問平臺為什麼只拿大戶型未入住的房子宣傳,有沒有常規小戶型整理前後的案例,平臺的回覆特別高傲,怪我們沒住過這樣的房子(暗諷買不起),才會提出這種問題。
原本就空曠的房屋
當我們又提出如何「斷」,「離」的時候,得到的回覆大意就是,不買,除非十萬火急立刻要用。
原來,我們小戶型在這類高大上的平臺眼中,壓根沒有「斷舍離」的實力,他們眼中「斷舍離」的前提,是先變成有錢人,買個大房子,然後只管扔,沒了立刻買。
朋友們,如果真的想會扔東西就行了。不用過分追求空無一物的家,每個人家庭條件不一樣,真正的「斷舍離」的目的是少花錢,不是扔了再買。
3、商家們的「斷舍離」陷阱
商家們的「斷舍離」往往有兩種。一種是讓你扔舊買新,一種是賣收納工具給你。
前者可能是推薦一個多功能用具給你,比如新款料理機,能打豆漿做果汁,還能做粥做麵包做蛋糕,一機更比五機強,有了它你可以把各種老機器扔掉,最主要是不佔空間,操作簡單,懶人專用,分分鐘成為料理大師。放心吧,買回來之後,舊的不一定不捨得扔,就算扔了,新機也並沒有那麼神奇,該積灰還是積灰。
也有可能告訴你,家裡原有的東西是多麼不實用,不安全,不方便,商家在售的商品好用到吹爆,買了就是賺了,反正不管你賺不賺,商家賺到了。
而後者,賣收納工具,就有點偷換「斷舍離」的概念了。收納的觀念同樣也從日本火起來的,不過是另一個收納大師麻理惠推動的。「斷舍離」是讓東西儘量精簡,提高利用率,而收納是讓原有的物品通過整理佔用更少空間。雖然麻理惠在收納的同時也會建議扔掉一部分,不過主要還是教大家收納方法。
各種收納,也不一定有用
而到了商家這裡,就變成各種收納盒,收納箱,收納櫃。然而仔細想一下,買到一個收納箱後,有多少人能控制自己不去裝滿箱子?原本是為了省地方,很可能變成又多了一個佔地的物品。
當然,如果運用得當,還是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大家購買收納工具前,一定要三思哦。
結語:「斷舍離」不僅僅是扔東西,還包括減少非必要物品的購買,減少對物品的迷戀。「斷舍離」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網紅推薦、平臺課程、商家建議都慎重考慮。
原本「斷舍離」是為了省錢省力省心,可不能跑偏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