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做自己還是演自己

2021-02-14 健康樸素

當我們面對家人、愛人、或朋友的要求的時候,我們容易妥協,就會演自己;當我們不夠有信心的時候,也會自己放棄已經堅持一段的道路,變成演自己;當我們恐懼未來的幸福或成就的時候,我們依然會演自己,不夠堅持內心的本然!當我們演自己的時候,就會內外抗拒,動力自然難以持續。

究竟我們為何總是在演自己而不是在做自己呢?首先我們來看看關於自尊的概念。每個人都有自尊,其實就是自我效能感和價值感,這是推動每個人的巨大動力源。然而每個人的自尊會有三個階段的發展。

首先是依賴性自尊

所謂依賴性自尊,是指依賴他人肯定和表揚而產生的自尊。這裡可能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傾向,總喜歡別人的誇讚。在《白雪公主》的故事中,新王后總是問牆上的魔鏡:「魔鏡魔鏡告訴我,誰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如果魔鏡說是王后,她就會心花怒放。一旦有人比王后漂亮,她就會惱羞成怒。

這個故事中就表現出依賴性自尊的兩個組成部分:

第一是「依賴性」,王后要依靠鏡子的回答來衡量自己的美貌,不是自己認為的,所以自我價值觀來源於外部環境;

第二是「比較性」,王后喜歡比較他人和自己的美貌:「世界上還有比我更漂亮的人麼?」

依賴性自尊讓人渴望別人的表揚。比如,做演講的時候如果觀眾反應強烈,我們就會很高興;如果觀眾沒有反應,我們便講得索然無味。再比如,有的學生很在意家長和老師對自己成績的評價,如果老師和家長都表揚他,他會很高興;如果有人對他的成績表示懷疑或者不屑一顧,他就會很難受,覺得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

因此可以看出依賴性自尊讓人把生活的動力歸結於別人的看法。比如,就業時,會傾向於高名望、高地位的工作;選擇伴侶時,主要考慮別人是否肯定、是否喜歡。依賴性自尊使人把對自己的判斷建立在與他人的比較上。比如,如果考試成績比別人高,感覺很好,反之則很糟糕。

 

幾乎沒有人不具備依賴性和比較性的自尊。因為我們都是凡人,不可能無視他人的看法、不與他人比較,這是人性使然。

 

獨立性自尊是不依靠他人看法,自我產生的自尊。擁有獨立性自尊的人對自己的評判是根據自我的標準。比如,我很清楚自己的學習是否努力、工作是否用心,儘管別人對此有很多的看法,但最終內心的尺寸是由自己來衡量的。

 

這樣的人在思考自己的能力大小時,不會和他人作很多比較,而是和過去的自己比較。我進步了嗎?我是不是比過去的自己更幸福?在這裡,別人進步的多少,別人幸福還是不幸,都不會影響到他對自己的評價。獨立性自尊水平較高的人的生活動力主要來源於尋找「我對什麼感興趣?我關心什麼?我到底想怎樣生活?」這些問題的答案。每個人都是演員,重要的是選擇做自己還是演自己。

最後就是無條件自尊

 

無條件自尊使個體處於穩定的狀態,不依靠別人的看法,也不來源於自我的評價。這類人在評價自己的能力的時候,既不需要和別人比較,也不需要和自己比較,是一種自然的狀態。這類人基本是到達了事業發展的頂峰,也基本做到了事業、家庭等的平衡,總之,這類人超級有幸福感,無所謂高成就、無所謂財富、無所謂權位……只在乎自己的內心追求……

 

其實我們絕大部分屬於前兩類。如果是第一類比較多,那麼我們很多時候是演自己,就是按照劇本的要求去演,甚至有時候反差很大,自己都覺得怪!如果是第二類,那麼更多的時候就是做自己。第一類人如果缺乏外界的肯定或讚賞,那麼就會失去動力,因此這類人易動搖自己的決定和行為。第二類人,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和茫然,但他們都會很好地去堅持,因為內心巨大的驅動力。

我們很多人真的一生中都是一味服從別人,依賴別人。沒有自己的意願,哪怕有,也是恐懼的害怕的,因此缺乏持續的動力。

要有動力,就需要從依賴性自尊向獨立性自尊,再向無條件自尊轉變。

 

演自己,等於毀了自己;做自己,成長為自己。

相關焦點

  • 「你要做自己」,怎樣才是做自己?
    問題是,勇不勇敢另說,要勇敢地做什麼,才算是做自己呢?一個職場女性在猶豫要不要辭職,回家做全職媽媽。我們鼓勵她:「勇敢一點,做你自己!」意思很清楚:辭職吧,不要為一份工作束縛你的自我。一個全職媽媽不想做家庭主婦,在考慮要不要回歸職場。我們也鼓勵她:「勇敢一點,做你自己!」意思是說:上班吧,去工作中找你的自我。
  • 做你自己
    因為你從根本上就錯了,你為什麼要活成別人的樣子別人的人生?你應該活成你自己的樣子,做你自己。01昨天,有位朋友發來一篇文章,最後一段是這樣的:我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樣的,這一年來,我不知道是年齡的原因還是世事的原因,越來越覺得,宏大敘事離自己越來越遠,和自己不相干的事情,越來越不相干。
  • 專訪演員郭俊辰:做好自己想做的,做好自己該做的
    這讓小編忽然明白,因為真心熱愛這個職業,所以才讓23歲的他更謙虛、更謹慎、更清醒、更努力,更明白要做好自己想做的,要做好自己該做的。說到高冷,大家可能會有統一定式:不苟言笑、惜字如金等,再加上錢三一在觀眾心中印象太深刻了,你演的時候考慮過怎麼樣讓學霸南晰和學霸錢三一區分開來,避免觀眾把錢三一代入到南晰中呢?
  • JONY J《玩家》你想做你自己還是大多數
    為了避免錯過公眾號更新請將公眾號設為星標我知道上帝本來對每個人就不公平但不能因此對未來就失去憧憬沒有賜你財富 但你有你的聰明可是有多努力是你控制這鬆緊你夢想做個攝影師可最後做了會計所以別再問我為什麼選擇說唱Hook:say what i say and i do what i dorap's my job I'm doing good時間不會讓我熱情熄了火因為全世界也只有一個我收起嘮叨的抱怨 你又不是祥林嫂你該有你的主見 別做了牆頭草太多可笑的信仰 像是迷惑人的宗教
  • 「文藝分子」任素汐:演自己是最難的
    一個人做了正確的選擇才可能有美好的結局,在《半個喜劇》中,主創團隊終於傳遞出了這一價值觀。作為話劇舞臺演員出身,任素汐通過電影《驢得水》中的「張一曼」一角,打開了電影藝術創作的大門。在這之後她的主要表演創作精力都放在了電影上,關於演話劇還是演電影的選擇,任素汐考慮的不是「市場」,她說:「這幾年我接到的電影劇本都要比話劇劇本好看,如果不繼續演電影對我來說太可惜了。」
  • 別人演誰都像自己被吐槽,他演自己卻紅了,這個大叔有點「迷」
    是的,你沒聽錯,他被角色埋沒了。事實上,在出道之初還是個新人時,他的演技就得到過觀眾的「勝贊」。,那時他演的是一個躁鬱症的年輕人。3.我相信大多數明星是不願意演繹自己的這對於他們來說,多不專業啊,除非性格很討喜,才會得到大家認可,比如虞書欣,你說她演技好嗎?也沒有好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差嗎?也不差。
  • 港影:偏執狂與「演誰都是演自己」
    偏執狂:只是會挑劇本而已,總演適合自己的類型。一頭豬也能演好。你是在跟我搞笑嗎?演啥不是在演自己?不都是一個樣?網友二:這樣說的人,推薦你去看看《XXXX》。偏執狂:看過啊,還是沒演技。演誰都是演自己。百試百靈。
  • 《你自己與你所有》愛情實驗:你自己和你所有
    這是一部演員演完了都不知道自己演的是什麼的電影。男女主相差17歲。拍攝現場沒有化裝擔當,李裕英(女主)需要帶上自己平時穿的衣服,導演從中選出拍攝要用的,化妝也是簡單到上個粉底的程度。洪尚秀導演會根據當天的氛圍、情況、演員的狀態寫劇本,有次李裕英因沒睡覺眼睛發紅,他得知後便扔掉當天寫的劇本,開始重寫。所以演員們並未看過完整的本子,只能自己一點點將人物和整體故事拼湊出來。
  • 你了解自己嗎:你認為自己是好人還是壞人?
    智者說: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是啊!雖然你學富五車,才高八鬥。但並不見得自己了解自己。「我就是天使與魔鬼的混合體,因為我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孩子笑呵呵的對我說。說來說去,在這個神秘的世界上,人類更為神奇。
  • 真實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你願意做哪個呢?
    在飾演別人眼中的我的時候,我們總希望自己能表現得比真實的我更好一些。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演的就很累,活的不夠真實。小的時候,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經歷。父母經常跟我們說,有親戚來家裡的時候,要聽話,要懂禮貌。這些都是很正常不過的話。但其實也是教育我們,在一些特殊場合,我們要學會比平時的自己表現得更優秀一些。
  • 劉德華這是演了個自己?
    難得放鬆的劉德華為什麼說,劉德華演了個自己。這要從他飾演的這個人物講起。殺手周全,就像他的名字,行業頂尖,從不失手。一次偶然,他在洗浴中心跌倒,昏迷不醒,後來被送去醫院,醒來發現自己經歷了逆行性失憶。一查身份和住處,名字叫陳小萌,是個不得志的群演。
  • 《受益人》柳巖除去性感:你該為自己活著還是為活著放棄自己?
    ,「我發現我演了這麼多部戲,但好像就是說不出來,我到底演了什麼?當初為了家人做出的選擇在父親走後,變得茫然,到底是家人需要她,還是她需要家人?曾經自己力想得到的,到底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如果不需要為家人努力掙錢,或許她會放棄很多努力的選擇。
  • 兩度和張天愛演CP,關曉彤給他做配角,如今感覺「自己涼透了」
    《我就是演員》這檔演技競演類綜藝節目,自開播以來就非常火,讓觀眾看到了很多演員的真實情況,讓他們回到演技本身,把演員身上其他的標籤和光環都撕掉,無論是「老戲骨」還是「年輕演員」,不管成名與否、入行多久、能力深淺,在這裡完全看真憑實力,也正如如此,即使是坐擁千萬粉絲的演員,他在臺上的表現也不一定盡如人意
  • 你根本不能隱藏自己,不如就做你自己.
    你看,雖然叢林並不屬於任何動物,但所有動物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動物社會。叢林能容下你,而社會也能容下你嗎?一個叢林裡的生存故事,仿佛就是一部殘酷的社會啟示錄。逃亡時誤入黑暗森林的毛克利遇見了迷惑人心的巨蟒,通過她知道了自己成為「狼孩」的真相,但巨蟒不過是想讓你死得明白一點。
  • 青年演員、編劇李智穎:「講好自己的故事,演好自己的戲」
    新青年 上封面 封面人物大型系列報導 青年演員、編劇李智穎:「講好自己的故事,演好自己的戲」 你看,這世間的事,通,則痛,還是糊塗點兒好!你我雖是知音難覓,但終究要各奔前程。」這是音樂劇《青城山下》中的臺詞,很難想像,這樣感性的句子,出自一位男性筆下。  四川人藝演員李智穎擔任該劇編劇,他用手中的筆,寫下小青對白蛇的情:「世間文字千千萬,唯情之一字最難寫。多少瀟灑風流的怪盜俠客,終其一生也逃不過一個『情』字。有些人闖入你的生命,只為了讓你成長,然後便匆匆離去。
  • 在這個世界上,對自己傷害最多的人還是你自己
    特別是大多數心思敏感的女生,對於每個人的評價都是那麼的在意,做不好從來都是自己給自己鼓勵,而不是一味的聽一些人去否定我們,覺得這個做不好,那個也做不好,負面的東西聽多了就會變成一把利劍直戳到心裡,於是失落不斷傳來,本來這個東西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在意評價往往會讓自己的能力等不到釋放,所以不要輕易給自己失落感,不是他人強加給你,而是你自己給自己的。
  • 陳坤做真實的自己
    那你知道他的經歷又有多少呢?陳坤在現實生活中只做一名真實的自己。對生活,他越來越有一種冷靜的旁觀,並全盤接受,而不是做給大家看的接受。趙寶剛導演找到他,讓他演出《像霧像雨又像風》的小鞋匠,因為「貴氣的少爺你演不了!」他咬著牙,接著演了《金粉世家》的公子哥兒,惟妙惟肖,仿佛從小含著金湯勺出生。他拿到第一部電視劇片酬9萬元後,一部分寄給母親,另拿出兩萬出國。他從小想當名設計師,特意去拜訪北歐的一家設計學院,可是學費太貴,而且不允許學生打工。回京後,他裝作很開心,內心很難過。《金粉世家》的熱播,讓他漸漸成為一線明星。
  • 聽懂的是囚鳥還是你自己
    分手那幾天,我一直重複聽這首歌,你看啊,本來你把我當成籠子裡的鳥,偶爾還會放我出去透透風,可我,為了你,偏要做這屏風鳥,就算不得自由,也要為你死在這,你把自己撇得乾乾淨淨,是啊,不怪你,從來不是你囚禁了我,是我自願畫地為牢,也是我,甘願被騙。「我想是一個你可有可無的影子,冷冷的看著你說謊的樣子」。
  • 我們是做自己喜歡的事還是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背後的反思點是什麼
    人是應該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是應該要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會讓自己很開心,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會很痛苦。但是我們會看到很多人一開始就找到了自己很喜歡的事情去做,有些人需要很多年才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一開始都是做得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 「黃奕不是演《風月》,她是演自己!」
    本文由 獨家撰寫,專業談八卦,絕不說廢話…「你愛過我嗎「可是我現在不愛你了。」如意跟旁若無人似的,訴說過往的情史,那是一個女子與自己的和解,無關男人。她沒有明顯的情緒波動,沒有憎恨鬱忠良辜負自己的愛情,罵他做見不得人的勾當,整個過程淡漠,反正就是不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