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檢查片子上顯示,王奶奶的食道頸段管腔內有一枚扁長形的高密度影,似乎它還向食道外面探出頭來,食道兩旁還有一些小片狀低密度的空氣陰影。
可能很多小夥伴和小編一樣,光看上面這段描述,壓根判斷不出什麼,但是在專業的醫生面前可就不一樣了。
醫院放射科主任陳子虎一看這個片子,心裡就咯噔了一下,裡面的高密度影子是什麼呢?為什麼食道兩旁會有空氣?
根據多年的放射臨床經驗,陳醫生心裡有了初步判斷……
果不其然,在和王奶奶交談中, 陳醫生得知王奶奶前兩天吃了兩顆棗子,當時沒有意識到自己把棗核吞進去了,這兩天脖子下端有點疼痛,還以為是別的毛病。
由此看來,CT片子中的高密度影子就是棗核。「患者誤吞了棗核,棗核正好卡在了食道的狹窄處,並且刺破食道壁,引起穿孔。」陳醫生說。
那為什麼食道兩旁有氣體呢?這是因為吞咽至食道內的氣體,從破口處溢出到了食道外面。
陳醫生怕患者和家屬不重視而延誤病情,後果很嚴重,反覆叮囑患者家屬:「這個情況很要緊的,得趕緊治療。」之後了解到,王奶奶已完成手術治療,醫生果真從她的食道裡取出了一枚棗核,證實食道穿孔,食道的周圍還有炎症。
也許大家難以相信,一顆小小的棗核,真的能夠那麼輕易地刺破食道嗎?
第二天,陳子虎做了一次試驗,他從菜市場買來了豬肚,正好留有一段食道。他又將幾顆紅棗去肉,留下棗核,選取兩頭尖銳的一枚。
試驗開始,他一手拿著豬食道,用手指將其張開,另一手持棗核,稍稍用點力一戳,豬的食道壁就被刺穿了。事實證明,尖銳的棗核確實可能刺破食道引起穿孔。
小編也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發現誤吞棗核的人還不少,有些人甚至險些丟了性命!
在這裡,陳醫生也想提醒大家,在進食魚、雞、鴨或帶核食物時,一定要集中注意力,細嚼慢咽,切勿一邊吃一邊講話,甚至大聲說笑,以免發生誤吞。如果發生誤吞,建議立即停止進食,輕咳,幫助異物排出。如無法咳出異物,建議儘早到醫院就診。
(1)如果吞入後沒有引起呼吸障礙,如嘴唇青紫、嗆咳甚至呼吸停止等現象時,不必急躁,更不要慌張。
(2)切莫急於刺激咽喉部或使用藥物強行催吐,企圖將誤入的異物吐出,以免反將異物送至氣管更加危險。
(3)應及時就近求醫,並進行影像學檢查,待明確異物位置後決定採取的處置方案。
(4)一般來說,這些不小心吞下的東西,除了一些特別大或尖銳的以外,絕大多數都可與食下的食品混雜在一起而最後隨大便排出體外。為了明確異物是否排出體外或依然停留在體內,方法有兩個:一是作X光檢查,繼續追蹤觀察;二是在誤服異物後48小時甚至72小時內收集所排出的糞便進行檢查,看異物是否排出,一直找到異物為止。
(5)萬一異物經過各種方法處理均未能排出體外或已引起胃腸的損傷等事故時,應儘快手術取出異物。此時,可令患者坐下來或臥床休息,不得再隨意走動,等待接受各種處置和手術。
(6)如果發現孩子誤吞異物,切忌自行吞服飯糰、饅頭、韭菜等食物,以免加重損傷,增加手術困難,應及時就診,儘早明確診斷、取出異物,對防止併發症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7)如果患兒吞入釘子、回行針、碎玻璃等尖銳的、帶尖帶鉤的異物,很難像一般異物那樣順利排出,必須火速去醫院處置。因為這些異物隨時可能鉤住或穿透消化道,造成嚴重的消化道損傷。在此期間,患兒一旦嘔血、腹痛、發燒或排黑色稀便,說明有嚴重的消化道損傷發生,必須立即就醫。
來源:據大潮網、浙江在線健康網、CCTV生活圈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