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阿豪
相信很多人對方便麵有一種獨特的感情,因為方便麵在大家的認知當中它的營養價值不是很高,但要是一段時間不吃,很多人會非常想念這種速食產品。小的時候父母經常會說,你要是長大後混得不好就等著天天吃方便麵吧。對於這樣的話其實也從側面證明了方便麵的廉價感,好像是窮人才會吃方便麵,但方便麵的便利性還是被大家認可的,更是有些人對方便麵有著較深的「執念」。
現在市場上常見到的,吃的方便麵品牌有統一,今麥郎,康師傅等等,這些方便麵品牌深受大家的喜愛。 許多辦公室工作人員,年輕人和孩子們也喜歡吃這些個品牌。 實際上,除了我們熟悉的這些方便麵品牌,其他方便麵品牌也有很多,例如「五穀道場」。這個品牌曾經是方便麵行業的領導者,年銷售額達20億元人民幣,是中國百強企業之一,輝煌時刻甚至超過了康師傅。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曾經風靡一時的品牌現在已經「倒下」了。 它以低價賣給了另一家公司,甚至中央企業也無法挽救這家公司。 實際上,許多人可能不了解這個方便麵品牌,但是這種方便麵曾經非常流行。 該品牌的創始人是王中旺。 儘管王中旺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但他很努力工作。 另外,他還具有良好的商業才能,就是靠著這兩樣,使他堅持不懈地做著自己的事業。
在他年輕的時候,他是一個行動主義者,敢於說話和做事。以前,他收集過廢品,倒賣塊煤,也開過一家雜貨店。這些豐富的經歷也為他帶來了很多經驗,為了不讓他走更多的彎路奠定了一些基礎。那時候,他有了一定資金後,找到了華龍集團的老闆。經過不懈的努力,王中旺終於成為華龍西北市場的總代理。儘管他在這個位置上賺的錢是很多,但他並不滿足,他要的是更多。
因此,他於1999年離開華龍,聯合一眾夥伴帶著170萬創建了中旺食品有限公司。在發展的道路上,康師傅看到了這家企業的崛起,並對他拋向了橄欖枝,創建了三太子食品公司。王中旺怎麼會甘心屈於人後,更不可能把可以自己獨享的「肥肉」跟他人分。所以他收購了康師傅30%的股份,得到了三太子公司的絕對話語權,要進入中高端市場和康師傅做一番「較量」。
那時,市場上已經有幾家主要的方便麵巨頭,即康師傅,統一和華龍。 因此,王中旺當時很難在市場上分得一杯羹,但是偶然地,王中旺在日本的一次檢查中發現了一種非油炸的方便麵。 該產品的主要優點是味道更健康。 當時,中國方便麵大多是油炸的。 儘管味道和質地都不錯,但油炸食品畢竟不利於人們的健康。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自然就會非常注重食品的健康問題。
因此,王忠旺找到了一個商機,並決定將「非油炸」技術引入中國。 於是「五穀道場」方便麵品牌誕生了。當時,為了吸引消費者,王中旺不遺餘力地在主要平臺上做廣告宣傳他的新產品「五穀道場」方便麵。
此後,這種健康的方便麵迅速引起人們的注意。畢竟,有很多人喜歡吃方便麵,所以他們自然希望方便麵吃起來更健康。對於喜歡方便麵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產品。因此,「五穀道場」方便麵上市後,第一個月的銷量就突破了600萬,而在六個月內就達到了3億。 最高時,年銷售額超過20億。
但是,有一句話叫「欲速則不達」。在五穀道場成功後不久,王中旺開始採取激進措施,斥資18億元在全國主要城市建立38家公司。而且他把所有剩下的錢用於購買投資優質的生產線,可以說這賭上了他的全部身家,算是傾盡所有的要把「五穀道場」做的更大。
但是,盲目擴張引起的問題開始顯現。 2007年初,五穀道場開始遇到資金鍊困難。 最終,總債務達6億元的人民幣。迫於無奈之下,王中旺將五穀道場賣給了中糧集團。他認為可以藉助中糧集團的力量挽救五穀道場,但事與願違,因為錯過了最佳的時機,導致五穀道場最終還是被中糧集團將五穀道場以5000萬元的價格賣給了克明面業,這個價格說實話比白菜價還便宜。
其實總結一下五穀道場的發展史,很容易就能發現它的問題就是發展的盲目性,中國對於商道上的良言有很多,很多發展的不錯的企業在自身比較強大的時候卻總是容易迷失自己。這點,就成了企業發展再一步擴大的絆腳石。所以企業領導人的自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一定要好,才能穩中求勝。那麼對此你們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你們在評論區留下你們寶貴的評論!
(本文系爾東商業觀察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於百家號爾東商業觀察)